第156章 慷慨赴義

字數:5002   加入書籤

A+A-


    平南城之變後,平南王朱昊祖將禦史於文正軟禁於平南王府,監視並勸說於文正歸順的事就交給了率先下跪乞降的官員越澗。
    被殺的二十餘官員的轄地,朱昊祖火速安排自己的親信上位;未被殺的官員,則將其家人軟禁於平南城中,官員赴轄地上任,為平南王軍征發軍餉,穩定後方。
    平南城中一應事務,交由侄子朱大昌坐鎮,率先歸附的官員越澗輔之。
    與此同時,派守城將軍鍾躍留軍七百,並平南王收複的號稱西南一霸的野狼幫幫主衛烺率麾下三百狼衛守衛平南城。
    平南王朱昊祖則親率大軍,攜熊羆虎豹四將,及鶴田正雄所部倭人,打著“清君側,誅奸佞”的口號,浩蕩北上,開始了自己籌謀多年的造反之路。
    朱昊祖沒想到,謀反之路的第一塊絆腳石,竟然是僅次於平南城的西南第二大城——鎮南城。
    大軍兵臨城下,麵對的卻是高高抬起的吊橋和緊緊閉鎖的城門。
    “我乃平南王朱昊祖,還不開城,迎平南王軍進城?”朱昊祖一馬當先,對著城樓大喊。
    守城將軍葉楓立在城頭,向城下高呼:“禦史大人於文正及行政長官莫少雁臨行交代,見不到二位,無論是誰,都絕不能開城門。”
    “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我可是平南王。”朱昊祖瞪著雙眼,怒視城頭。
    葉楓頗為為難地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旁的毛軒,見後者輕輕搖了搖頭,便稍微堅定了些,回答道:“禦史及本城長官皆被平南王請入王城,既是平南王大駕,便讓禦史及本城長官一起現身吧!見到他們二位,我自會開城相迎。”
    平南王朱昊祖聽了這番話,輕蔑一笑。
    對於此等情狀,他多少有些準備,於是向左右示意,將莫少雁押解至自己麵前。
    此時的莫少雁,身著素衣,身上早已經傷痕累累,若非左右扶持,幾乎不能站立。
    “把他的頭抬起來。”
    聽到朱昊祖的命令,左右侍衛將莫少雁的腦袋扶了起來。
    “小子,還能說話嗎?”朱昊祖問道。
    莫少雁抬起沉重的眼皮,無力地點了點頭。
    “那你聽好了,”朱昊祖仍不放心,威脅道:“若能賺開城門,我記你大功一件,日後加官晉爵,自不必說;若仍頑固不化,存有二心,小小的鎮南城,區區千餘守衛,攻下也不過數日而已,到時,我不僅要把你妻兒老小扒皮抽骨,還要讓士卒修養三日,任意劫掠,以懲罰這些阻礙大業的家夥。”
    “我明白了!”莫少雁重重的歎了一口氣。
    朱昊祖自以為萬無一失,便命人給莫少雁換了一身幹淨官服,將他押到陣前。
    待至陣前,莫少雁向左右擺了擺手,示意無需攙扶。
    他踉蹌幾步,望著他無比熟悉的鎮南城,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磕了三個響頭,大喊道:“鄉親們,將士們,我莫少雁對不起各位了。”
    “大人!”葉楓和毛軒焦急地看向城外,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站在莫少雁身後洋洋自得的平南王。
    “諸位,可知我們鎮南城,何以有鎮南之名?”莫少雁自顧自說道:“鎮南城居於南北通塞之中,是西南之兵北上的最直接的通道。當年朝廷立國之戰,平定西南,得此城,築鐵壁高牆,賜名鎮南,意為“震懾西南”。此城有守將曾言:’此城不失,西南不亂’。禦史於大人也常常教導下官,若西南有變,鎮南城必不可失,若鎮南有變,則中原危怠,便在一時之間。”
    平南王朱昊祖在後麵聽著,隻覺得囉嗦,可想到即將唾手可得的鎮南城,還是耐著性子聽了下去。
    “將士們,如今西南已有大變,平南王朱昊祖野心昭昭,攜兵謀反,意圖將整個西南都綁架在他的戰車之上,我莫少雁雖無大才,尚存一顆忠義之心,死又何懼,”說到激動處,莫少雁不顧重傷累累,心肺之中氣血翻騰,大喊道:“諸位一定要守住鎮南城,才能給朝廷充足時間調遣兵將,南下平亂,中原百姓才能不受戰火侵擾。”
    朱昊祖未曾料到被打的半死不活的莫少雁臨陣倒戈,將之前承諾的話完全拋之腦後,不由怒上心頭,拔出寶劍,近前兩步,大喝道:“你真不知死嗎?”
    喊完,仍不罷休,朝城頭大喝:“再不開城門,就將你們長官當場斬殺。”
    葉楓和毛軒二人都攥緊拳頭,緊緊盯著城下。
    “守城而死,尚存忠義之名,流芳千古;開城而降,便與反賊同類,遺臭萬年。我莫少雁先走一步,留此慷慨之言,與諸君共勉之。”說罷,莫少雁猛然起身,撞向朱昊祖手中寶劍。
    朱昊祖收劍不及,寶劍卻已洞穿莫少雁的胸口。
    莫少雁因疼痛而渾身顫抖,卻仍堅持用最後一絲力氣對朱昊祖說:“平南王,你野心勃勃,養寇自重,勞民傷財,大肆擴軍。鎮南城中為官多年,我早就料到自己會有今日之死,隻沒想到未能守城就義,卻先將士而殉節。平南王,你手段卑劣,所謀甚大,而實力不足,定會徒勞無功。我會在黃泉路上等你的。哈哈哈哈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莫少雁大笑。
    平南王朱昊祖氣急敗壞,猛地拔出寶劍,莫少雁血濺當場,再無聲息。
    “攻城。”
    平南王朱昊祖高舉寶劍,平南王軍如潮水一般湧向鎮南城。
    城中守軍見莫少雁慷慨赴義,心中激昂,紛紛持弓搭箭,朝城下射擊。
    平南王軍聲勢浩大,人數眾多,奈何鎮南城城池堅固,莫少雁的死更激發了將士們效死報國之心,竟暫成僵局,一時難克。
    經過一晝夜不停的猛攻,守城將士固然能借高牆之利,但平南王軍人多勢眾,又有神風張臂弩助力,一時竟讓守城將士傷亡慘重。
    如此下去,鎮南城破,也不過是早晚之間而已。
    守城將軍葉楓整日都在城頭督戰,疲累之外,更是憂心忡忡。
    他苦思守城良策,卻無奈的發現,無論何種方式,都改變不了他將寡兵少的事實。
    毛軒見葉楓眉頭不展,便向前去獻計。
    “將軍,西南自古閉塞,消息難通,如今禦史大人生死未明,平南王謀反之事,怕朝廷尚不知曉。依我看來,與其困守孤城,不如派出一支敢死之士,協領快馬斥候,四散突圍。若僥幸逃出一二,將平南王謀反之事上報朝廷,請求援軍,才是正途。”
    聽罷毛軒的話,葉楓心中苦笑道:“畢竟是文官,不通軍事。”
    於是,他告訴毛軒:“我又何嚐不想突圍求援,可如今局勢,敵軍數十倍於我軍,憑堅城固守尚且困難,何敢開城迎敵?若舉城而出,尚有可能脫出一二,若隻派出百十人的敢死之士,便如泥沙入海,徒喪性命而已。何況城門一開,平南王軍便有機會趁機破城而入,失了堅城,我們靠什麽跟平南王鬥?”
    “唉!”
    末了,葉楓長歎一聲:“說到底,我們是沒有多少可戰之人啊!隻能憑借堅城,多守一天是一天了。我已做好追隨莫大人而去的準備了。”
    “葉將軍大可不必如此悲觀,別忘了,我們還有一支生力軍未動。”毛軒看著葉楓,指了指甕城的方向。
    “天道軍?”葉楓苦笑一聲:“我又何嚐沒有想過,可那畢竟是流寇,重利輕義之徒。剛剛歸附,人心不穩,若臨陣倒戈,或降而複叛,豈非雪上加霜。”
    “天道軍數萬之眾,用之隻是有風險而已,不用則守軍必亡,兩害相權取其輕,將軍慎思之,”毛軒先以權變之法勸之,怕葉楓猶豫不決,又補充道:“以我所知,天道軍利義權衡之間,重義而非利。招安之時,雖能安穩歸順,卻為報兄弟之仇,不惜生死,剿滅無量軍於安南鎮河穀之中。且如今軍中代理統領趙子良,乃忠良之後,其父正是曾經的鎮南守將趙向南!”
    “老將軍之後尚在嗎?”葉楓聽聞趙向南三字,不由心中驚歎,可隨即意識到口中失言,當即閉口,左右顧盼,見四下無人,方才放心。
    毛軒看出葉楓心中顧慮,正色道:“如今坐困圍城,生死且不避,流言暗語,豈能畏懼?趙向南老將軍為權奸嚴蕃構陷,誣為反賊,戮其身,滅其家,軍中但有不平之論,皆打成朋黨,一律株連。可天不亡趙家,其尚有一子逃脫,無奈落草為寇,正是天道軍銀甲將趙子良。”
    “天不絕忠良之後,”葉楓心中感喟:“先前鎮南城長官莫少雁所言’鎮南不失,西南不亂’,正是出自趙向南將軍之口。當年構陷之時,葉楓尚是趙將軍麾下小將,人微言輕,謹小慎微,方才逃過株連。若老將軍仍在,西南流寇難成聲勢,平南王絕不可能做大,西南何以至此?”
    想到這裏,葉楓急忙對毛軒說:“快,我要見見這位將門之後。”
    毛軒剛要有所動作,忽聽麾下軍士來報:“趙子良攜天道軍在甕城鼓噪,說有要事同招安特使商議。”
    “隻怕他已經按耐不住,不請自來了。”毛軒將手一揮,做了個“請”的手勢:“葉將軍,便同我一起前行吧!”
    兩人一前一後,一同向甕城走去。
    喜歡十年恩怨十年劍請大家收藏:()十年恩怨十年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