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備之仁德
字數:4425 加入書籤
趙林侃侃而談,思路清晰,言畢,便回轉孔明身側,盤膝而坐,一手拎起酒樽,飲酒潤喉。
孔明笑眯眯的看了趙林一眼,也不斥責他失禮,反而挽住袍袖,從甕中舀酒添杯,儼然將趙林當作了親弟弟一般。
劉備聽了趙林一番話,微微點頭,眼中滿是思索之色,問諸葛亮:
“軍師以為柏軒此法如何?”
諸葛亮手握羽扇,向劉備躬身一禮,笑道:
“主公,柏軒此法甚妙。如今我等寄居於夏口,地狹民寡,資源有限,兼之兵馬不多,正合此時之用,若依此行軍製改革,既可提升我軍戰力,又能兼顧百姓生計,兼之兵馬不多,施行方便,若能形成慣例,待各營齊備之際,也可有例可依,實乃一舉三得之良策。”
孫乾、簡雍二人也在一旁附和道:“軍師所言極是。”
劉備麵露欣慰之色,對趙林道:“柏軒年紀輕輕,卻有這般見識,殊為難得。隻是這軍製改革實施起來,怕是還有諸多細節需細細斟酌。”
趙林抱拳回道:“正如主公所言,林也隻是略抒己見,具體施行,還需主公與軍師定奪,諸多細節之處,如兵力、器械如何分配,統軍之將如何輪轉,林便一概不知了。”
讓咱出個主意還行,涉及甲胄和兵權的事,咱可不敢參與。
諸葛亮微微點頭,言道:“主公,當下首要之事有二,一則,便是先確定這各營兵員的篩選標準,以及如何妥善安置那些從現役轉為預備營或是退役歸田之人,需讓將士安心,無後顧之憂,方能使此策順利推行。”
劉備點頭稱是,隨即看向眾人道:“此事便交於軍師牽頭,柏軒從旁協助,公佑、憲和也一同參與謀劃,務必將此事辦得穩妥,寧可不改製,也不能讓將士不滿。”
眾人齊聲應下,諸葛亮又道:“二則,便是北方各縣逃難之民如何安置,若按柏軒之策,當遴選少年青壯,既是募兵,需有主辦之人,主公欲遣何人募兵?”
孔明嘴上在問,羽扇卻在不經意間點向趙林。
劉備與諸葛亮心意相通,郎情妾...呃,心有靈犀一點通,怎能不知其意?
便又點將趙林:
“柏軒,汝虎雛之名已廣傳四海,既是招募少年青壯,便由你去督辦此事吧。”
趙林隻得起身行禮,唱了個喏,恐又有事務安排,逃也似的離了府衙,打馬往城外流民營地而去。
融合記憶之後,趙林繼承了原身的執念,光耀門楣,但也不想年紀輕輕就化身資深打工人,打工是可以的,但不能當拉磨的驢。
打馬來到城外,流民營地。
拖家帶口的數萬人聚集在一起會有多壯觀?
反正趙林跟著負責安置的官員走了半個時辰,才終於來到了營地中心位置。
自有輔兵立起大旗,設下桌椅,流民不知其意,在周圍聚集圍觀。
趙林見狀,令十餘親衛按刀而立,自己則躍上木桌,朗聲喝道:
“我乃劉皇叔帳下,常山趙林,趙柏軒,今日,為募兵而來,各位白丁布衣,且聽我一言。”
趙林站在木桌上,目光環視四周,聲音洪亮如鍾,在這流民聚集之地回蕩開來。
“如今曹賊野心勃勃,妄圖篡漢,乃至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想必汝等皆有體會。
曹兵良莠不齊,軍紀散漫,多有劫掠百姓,燒殺奸淫,更有曹賊親自下令屠城之舉,譬如徐州,屍橫遍野。
天災連年,曹軍不體恤百姓,卻常擄民充糧,分而食之,如此所為,不勝枚舉,畜生也。
我等既為大漢子民,每日辛勤勞作,養家糊口,做了何等惡事,竟遭如此苛待!汝等焉能坐以待斃?”
眾流民聽聞,先是一陣交頭接耳,隨後皆安靜下來,抬首望著趙林,眼中九分麻木,隻一分仇恨。
趙林見狀,話鋒一轉,高聲又道:“吾主劉皇叔,漢室宗親,性寬和,善下人,素有匡扶漢室,救民於水火之誌,多行善舉義事,其德澤廣被,治下之民鹹受其惠,今略述一二,汝等靜聽:
我主起兵之時,適逢黃巾之亂起,天下洶洶,民不聊生。
皇叔見此亂象,乃聚鄉勇,起於涿郡,討黃巾賊,初戰即勇,多有斬獲,因功得授安喜尉。
然時逢督郵巡縣,多有欺壓百姓之舉,又欲索賄於皇叔,皇叔性剛直,恥為之,怒而縛督郵,施杖責,遂棄官而去。
後有漢賊董卓為禍,皇叔乃助中郎將公孫瓚討董卓,會諸侯於酸棗,其間雖未建大功,然其仁德之名漸聞於諸侯。
未幾,皇叔又助青州刺史田楷以拒袁紹入侵,皇叔數與紹軍周旋,屢有戰功,因領平原相。
及平原,皇叔勤修政事,禮賢下士,厚待百姓,境內大治,聲名益顯,想必汝等亦曾聽聞。
時郡民劉平素輕皇叔,恥為之下,陰遣刺客欲害之。
刺客至,皇叔不知其惡意,隻以為乃尋常百姓,待之甚厚,刺客感其誠,竟不忍相害,以實相告而去,由是其仁德之名更播於四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之後我主領徐州,時州內民生凋敝,戰亂仍頻,百姓惶惶,不得安寧。
皇叔至,則悉心撫民,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使耕者得安於田畝,商賈得暢於市場。
每有災荒饑饉,皇叔必開倉賑濟,親率麾下將士,分糧於街巷之間,不以己乏而輟其事,是以民皆感其恩,鹹呼為賢主也。
及為豫州牧,值寇亂猖獗,郡縣殘破,皇叔不以境狹而怠政,反廣招流民,為之築廬舍,給耕具,授田土,令其複業安居。
又設學塾,延師儒,教民子弟以詩書禮義,欲啟民智,化民俗,使治下漸呈熙熙之象。
皇叔素懷仁德,視民如傷,凡有訟獄,必親聽之,察其情偽,不枉不縱,期於公正。
民有冤屈者,得詣前陳訴,皇叔皆耐心以對,務使沉冤得雪,故民無怨懟,皆敬服之。
至於治下之民生活水平,雖未能盡脫亂世之困厄,然較諸他處,已為幸矣。
田疇之中,禾黍漸茂,歲有所收,倉廩稍實,足以自給;市井之內,商貿漸興,貨物流通,民生有序,不複有顛沛流離之苦。
且皇叔常以忠義仁德教民,風氣淳樸,鄰裏相恤,守望相助,雖處亂世,猶存一片祥和之態焉。
嗟乎!
是故,皇叔以仁德為本,行義舉於四方,關愛治下之民,其用心之良苦,作為之善者,誠為當世之楷模也,故能得民心,聚賢才,漸成一方之勢也。
今,皇叔特遣趙某來此募選少年青壯,入我軍伍,共抗曹賊,保家衛國。
爾等若入軍中,衣食皆有著落,更可為自己、為親族掙一份安穩前程,或有田畝若幹,或有屋舍一間,若有功勞,令加賞賜,此誠為汝等未有之機,切莫錯過。”
趙林具言劉備仁德事跡,百姓或有耳聞,或有不知,待趙林言畢,皆心向往之。
如此仁德之君,當作讚詩一首:
漢室傾頹亂世秋,皇叔輾轉誌難休。
屢經兵敗身飄絮,長作羈途意未愁。
仁厚存心憐百姓,賢明播譽聚群雄。
江夏雖為棲寄處,黎民猶自慕名投。
青史昭彰仁德在,後人妄議也徒留。
任他蜚語千般起,聖主高風萬古流。
喜歡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