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行政的第一步
字數:2720 加入書籤
夏日的晨光如金紗般輕柔地灑落在東海道的大地上,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還籠罩在淡淡的薄霧之中,宛如一幅朦朧的水墨畫卷。花倉城矗立在葉梨地區的高地上,古老的城牆在晨光的映照下泛著青灰色的光澤,城牆上飄揚的今川家旗幟隨風獵獵作響,訴說著這座城池的曆史與威嚴。
城門口,一隊身著精良甲胄的鐵炮足輕整齊列隊,他們背著的鐵炮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金屬光芒,那價值不菲的武器彰顯著他們今川家精銳的身份。半年多前,他們跟隨今川義真奔赴戰場,如今,終於踏上了歸程。
今川義真騎在一匹矯健的戰馬上,身姿挺拔,雖年僅13歲,但已有了幾分少年英氣。他目光深邃,掃視著熟悉又陌生的花倉城,心中感慨萬千。在他身後,跟著幾個因傷致殘的花倉眾士卒,他們步伐略顯蹣跚,有的拄著拐杖,有的腿腳不便,但眼神中依然透著堅毅。
花倉城的議事廳內,遍照光尼端坐在主位上,她雖已年過半百,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但那雙眼睛依然銳利如鷹,透著曆經滄桑後的沉穩與睿智。今川義真恭敬地走進廳內,向遍照光尼行禮後,在一旁坐下。侍女端上一碗熱氣騰騰、飄著昆布鮮香的粥和兩顆水煮雞蛋,今川義真望著食物,腦海中不禁想起係統給予的提示,確認遍照光尼並無惡意後,才放心地開始用餐。
遍照光尼靜靜地注視著今川義真,眼神中有著複雜的情緒。當看到今川義真名字中的“真”字時,她的心中泛起一絲漣漪。這個“真”字,與她那死在今川義元手中的親兒子今川良真的名字相同,也正是因為這個偏諱,今川義真得以繼承了今川良真僅存的“遺產”——花倉眾。
用過早餐後,今川義真在幾個花倉眾士卒的嚴密護衛下,與遍照光尼一同朝著花倉城山下走去。傷殘士卒們主動在前帶路,他們一瘸一拐的身影,在晨光中顯得有些落寞。今川義真望著他們的背影,心中滿是愧疚,輕聲對遍照光尼說道:“抱歉,雖然他們都活著回來了,但是還是有幾個人傷殘比較嚴重,以後沒辦法去戰場上奉公了。”他的聲音低沉,帶著自責。
遍照光尼輕輕擺了擺手,語氣平靜卻又帶著一絲感慨:“沒有丟掉性命,沒有徹底成為廢人,就已經很好了。更何況,你也沒把他們完全甩給在地武家或者惣村,能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她望向遠方,思緒似乎回到了曾經的歲月,作為武家福島家的女兒,她深知戰爭的殘酷,也明白武家鬥爭的無情。
今川義真邊走邊思索著,片刻後,他開口問道:“不知道老夫人怎麽看我們讓戰傷戰殘武士,或者陣亡武士的家眷來作為管理水磨、雞鴨養殖的奉公人?”他眼神專注地看著遍照光尼,期待著這位曆經世事的長輩的見解。
遍照光尼輕輕歎了口氣,神情有些疲憊:“這種問題不要問我這種老婆子,老婆子不是當年那個想拚一把的女人了。跟那群還希望在主家麵前藏下點家底的人不一樣……老婆子隻想著當年站自己這邊、被老婆子坑到的人,他們的後人能好好活下去,就算是死,也要對得起他們的家名,這樣就夠了……至於會不會被今川家管得那麽死——如果不是你父親仁慈,你祖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們早就死了,還談什麽管得死不死?”她的話語中透著無奈與釋然。
不多時,眾人便來到了水磨和養殖場附近。一條清澈的河流潺潺流淌,水流推動著巨大的水磨緩緩轉動,發出有節奏的“吱呀”聲。岸邊,已經有幾個葉梨地區惣村的村民挑著擔子,來來往往地用米麥換取米糠、麩皮。今川義真的兩匹心愛的小別致馬在不遠處的草地上悠閑地吃著加了生雞蛋的麩皮,它們時不時地甩動著尾巴,發出歡快的嘶鳴聲。
今川義真望著眼前忙碌的景象,眼中露出欣喜之色:“這邊的進度的確比遠江西邊的快了不少,已經開始運行起來了,老夫人有心了。”他轉身對著遍照光尼,恭敬地行了一禮。
遍照光尼看著那個正在給村民登記的瘸腿退役花倉眾足輕,微微皺眉:“這倒不必,老婆子還要謝謝你,不過你們這麽一搞……不用再檢地都能對領地石高大致有個數,也難怪那些人覺得這個政策麻煩,而你還要問我這個老婆子了。”
今川義真沉思片刻,說道:“也難說,很多人對大米白麵的欲望也沒有重到能遏製自己對產出的瞞報。”
遍照光尼冷笑一聲,眼神中透著一絲嘲諷:“那些都是下苦人家,偷偷截留一些,寧可吃糙米麥子,都要少上交些年貢,我想你這個頗有仁名的少主應該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而想吃大米白麵的,多半都是中上層的人,他們能有多少產出,才是你爹跟你要牢牢掌握的!”她攥緊拳頭,仿佛在強調事情的重要性。
今川義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彎腰拿起地上登記的冊子,仔細翻看。突然,他挑了挑眉,驚訝地說道:“哦豁,還有支出米糠麩皮的登記,呃……這不是……”
正在登記的前花倉眾成員聽到今川義真的話,抽空高聲回答道:“頭領,正是您的那兩匹馬,旁邊還寫了十個雞蛋!”
眾人聞言,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今川義真也跟著笑了,隨後他認真地嘀咕道:“麩皮米糠這種東西,可以長期儲存,並且量還挺大,僅靠雞鴨鵝是消耗不完的,而雞蛋鴨蛋也的確不太好儲存,除了可以給一些青少年訓練時吃以外,富裕出來的的確可以給沿路行軍的戰馬,後麵我好好想想,這政策至少還可以在東海道道路、鐮倉街道等幾條主幹道附近,承擔一下糧站的職責,就是奉行人、代官的數量又要擴編了哦……”
他的嘀咕聲被遍照光尼清晰地聽進耳中,老夫人先是微微一愣,隨後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讚賞。她在心中暗自感歎,壽桂尼的孫子、今川義元的兒子,年僅13歲,就能從這些看似平常的事務中聯想到更多服務於軍事的策略。從這一點便可反推壽桂尼和今川義元的能力,當初自己和兒子今川良真輸給他們,確實不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