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三本之矢

字數:3529   加入書籤

A+A-


    吉田郡山城內的書房,毛利元就和他的三個兒子已經齊聚,對於吉川元春的提問,毛利元就沒有立刻給出回答,而是等最小的兒子,年僅十八歲的小早川隆景也到場後,毛利隆元再把兩封信件分別給兩個弟弟看過。
    毛利元就也真是nb,三個兒子安排了三條出路,能和他的這一籌謀比肩的,估計也就三好長慶,四個弟弟有四個苗字,分別是三個豪族的家督可以比肩了。
    小早川隆景接過信件,坐在稍遠些的光影交界處。他容貌俊秀,氣質冷靜,白晝的光亮讓他那雙善於洞察的眼睛更加明亮。他安靜地閱讀著,白皙修長的手指在膝上無意識地輕點,似乎在利用這滿室的光明,飛速計算著信中每一個字背後隱藏的利害與機遇。
    室內的沉默被窗外的蟬鳴襯得格外沉重。陽光的微粒在光柱中飛舞,卻照不散這父子四人之間凝聚的緊張氣氛。
    終於,毛利元就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平穩如古井,在白晝的密室中異常清晰:“都看清了?光天化日之下,陶隆房便已迫不及待了。”他將信紙輕輕置於身前的地板上,陽光恰好灑在上麵,“‘與杉重矩、內藤興盛商議,欲廢黜義隆,立義尊繼位’……嗬嗬,好一番冠冕堂皇的說辭。大內家百年的基業,眼看就要在這朗朗乾坤之下,傾覆於一介家臣之手。”
    他抬起眼,目光如實質般掃過三個兒子。明亮的光線下,隆元感到那目光仿佛能穿透內心,元春則更加挺直了腰背,如同接受檢閱的武士,隆景也停下了手指的動作,全神貫注。
    “父親,”隆元的聲音因幹澀而有些沙啞,“陶隆房此信,是邀盟,更是試探。我等該如何自處?大內殿雖……但終究是主君……”
    “主君?”元就輕輕打斷,嘴角勾起一絲在明亮光線下來得格外清醒冷靜的弧度,“隆元,記住,在這亂世,能於光天化日下存活並壯大的,才是真正的主宰。大內義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他的風雅,擋不住陶隆房的白刃。”
    他略作停頓,目光投向那縷窗隙外的藍天,仿佛已洞見了未來的棋局:“陶晴賢隆房)此人,勇猛有餘,謀略不足,更背負弑主惡名,天下難容。他今日反義隆,他日便可反任何人。他若成功,周防長門必亂,此乃天賜我毛利之良機!”
    元春眼中精光爆射,忍不住壓低聲音,卻難掩激動:“父親的意思是?”
    “我們的機會,不在於助紂為虐,幫陶隆房坐穩江山,”元就的聲音壓低,卻在白晝的寂靜中字字清晰,帶著冰冷的決斷和灼熱的野心,“而在於……趁此良機,取大內而代之!”
    這句話如同晴空霹靂,在明亮的密室中炸響。連最沉靜的隆景也猛地抬起了頭。
    元就站起身,走到那縷陽光射入的窗隙邊,望著窗外被烈日照得發白的天空,聲音沉穩而極具穿透力:“大內氏這棵西國巨樹,內裏早已被蛀空。陶隆房,不過是那最後砍伐的樵夫。我們要做的,不是扶植新苗,而是……在這巨樹轟然倒地之後,汲取它全部養分,讓我毛利家成為照耀西日本的新日!”
    他霍然轉身,逆著光,麵容顯得有些模糊,但那雙眼睛卻亮得驚人,直視三個兒子:“但霸業豈是旦夕可成?陶隆房勢大,我等此刻需隱忍,需借力!他既來信,我便應他!不僅要應,更要做得漂亮,贏得他的信任,從他手中攫取實實在在的好處——城池、土地、人口!要讓他以為我毛利是他最可靠的臂助,讓他去前方衝鋒陷陣,去背負那萬世罵名!”
    他的策略在白晝的光線下無所遁形,卻更顯其老辣與深遠:“待他與各方勢力拚得兩敗俱傷,流盡最後一滴血之時,便是我毛利家崛起之日!未來數年,西日本將沐浴在血與火之中,而這混亂,正是我輩躍升之階!”
    說到此處,元就的神色變得無比嚴峻。他走回光亮處,再次深深凝視著三個兒子。
    “然而,欲圖霸業,首重非對外征伐,而在內府齊心!”他的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如同戰鼓在白晝擂響,“隆元,你為嫡長,需有容人之量,統禦之才;元春,你勇冠三軍,乃我家之利刃,需知進退,善用武勇;隆景,你聰慧機敏,長於謀略,需洞察先機,補益兄長。”
    他的目光如同陽光般灼灼,依次掃過三人:“你三人,血脈相連,是我毛利家未來之所係!亂世之中,兄弟鬩牆,乃取滅之道!多少豪強曾顯赫一時,卻因內鬥而分崩離析,最終淪為他人墊腳之石!你等必須謹記——”
    密室內的空氣仿佛被陽光點燃,充滿了熾熱的期望與沉重的責任。
    “團結!”毛利元就的聲音如同金鐵交鳴,在白晝的密室中回蕩,“無論遭遇何困境,麵對何誘惑,你三兄弟必須緊緊抱成一團!要互信互扶,生死與共!絕不可予外人絲毫可乘之機!你等之刀鋒,永遠隻能一致對外!”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牆角的箭壺,突然道:“取三支箭來。”
    隆景立刻起身,依言取來三支普通的和矢。
    元就先拿起一支,遞給隆元:“折斷它。” 隆元稍一用力,箭杆應聲而斷。
    元就又將另外兩支並在一起遞給隆元:“再試。” 隆元用盡全力,臉色漲紅,那兩支箭卻隻是彎曲,並未折斷。
    元就接過那兩支完好的箭和那截斷箭,將三支箭——兩支韌,一支殘——緊緊並攏在一起,高高舉起。陽光照射在三支箭上,反射出冷硬的光澤。
    “一支箭,孤力易折,猶如大內義隆,空有高位,卻無實韌,終將敗亡!”他聲音激昂,“兩支箭,相依稍韌,但仍非堅不可摧!唯有三支箭緊緊合一!”
    他做出奮力折斷的動作,但那三支箭作為一個整體,在他手中巍然不動!
    “方能真正做到無堅不摧!你三人,便是我毛利家的‘三本之矢’!隆元為本,元春為鋒,隆景為羽!缺一不可!三人一心,則天下無人能傷我毛利分毫!若生二心,便是自毀長城,將這萬鈞之力化為齏粉!”
    他將三支箭鄭重地放在三人中間的地板上。陽光正好照亮它們,仿佛一個神聖的契約。
    吉川元春看著那三支箭,尤其是那支斷箭,眼中燃燒著熾熱的火焰。他仿佛看到了未來沙場上兄弟並肩、無堅不摧的景象。他重重頓首,聲如洪鍾:“父親!元春明白了!元春與兄長、弟弟,便是這三本之矢!同生共死,絕不相負!”
    小早川隆景深深呼吸,俊秀的臉上滿是肅穆:“隆景謹記!三矢之盟,重於泰山。弟之智謀,永為兄長之輔佐,家族之羽翼!”
    毛利隆元看著地上的箭,又看向兩位弟弟,心中湧起澎湃的信心與沉甸甸的責任。他伸出手,緊緊握住元春和隆景的手臂,沉聲道:“父親教誨,刻骨銘心!我三兄弟,從此便如這三矢一體,共進共退!共興毛利家!”
    毛利元就看著眼前這一幕,三個兒子的手在陽光下緊緊握在一起,圍繞著那三支象征著無上團結的箭矢。窗外蟬鳴依舊,白日的郡山城巍然屹立。他深知,一場席卷西國的風暴已在白晝之下悄然啟程,而他毛利家,已經握有了在這場風暴中搏擊長空、最終翱翔於九天之上的最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