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武帝之怒,以退為進

字數:5334   加入書籤

A+A-


    新派本就根基不穩,沒有什麽可以損失的。
    他們自然不介意時刻把“忠誠”掛在嘴上。
    舊派就不同了,他們明知對方用心險惡,卻也下不了決心跟隨。
    因為,他們是真的有萬貫家財。
    做同樣的事情,得一樣的結果,卻要吃更大的虧。
    舊派自然不願意,隻能向武帝表明自己的難處,然後加大排擠新派的力度。
    這就成了江東朝堂的主旋律。
    剛開始,蕭劍還能保持本心,盡可能學習陳景安那樣,將自己置於公正的位置上,盡可能做到不被外物左右。
    可時間一長了。
    那些忠君體國的儒生,雖然心眼多,但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大武正需要這樣一群人,來強化這天下萬民對他的忠心。
    而且,武帝需要保持這兩派的力量平衡。
    所以,他將魔主的故土交給丞相和舊派,把江西的地方交由國師以及新派打理。
    武帝自認很公允了。
    然而,舊派的人不知足,竟然仗著他們在大武的底子深厚,公然把手伸向江西。
    這已經讓武帝對舊派的部分人心生不滿。
    再加上,新派陸續有上任的儒生因為不明原因死在官位上。
    這直接點燃了武帝的怒火。
    他認為自己的寬容被人踐踏了。
    於是,武帝開始將天平倒向新派,繼續委任新派官員。
    他沒有對舊派直接動手,但是他僅剩的一點情懷,以及心中的怒火,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
    陳青玄這等局外人都看得出來,舊派再不低頭就得遭殃了。
    可是當事人依舊自我感覺良好。
    當然了——
    這裏麵不包括舊派名義上的領袖,丞相“王鶴”。
    根據蠱蟲傳回的消息,王鶴就像把自己放逐了一樣,就待在江北不回去。
    這明顯也憋著壞水呢。
    陳青玄通過與七弟的交談,基本清楚了八位最初果位擁有者的具體情況。
    這裏麵的人或許有好有壞,道德標準不一而足。
    但是,這裏麵絕對沒有不想突破的。
    陳景安給江東安排了“君臣”兩種不同身份的果位。
    他們能保持這麽長時間的太平就足夠出人意料了。
    不過,這一切尚且屬於天機的範疇。
    陳青玄也就是處於天機之內,不然這些隱秘他也沒法知曉。
    武帝肯定是被蒙在鼓裏的。
    這是對於一直處於弱勢的丞相的補償。
    江東走到今天,已經步入鼎盛。
    接下來,他們走的每一步,都將是衰弱的序幕。
    陳青玄無心果位。
    不過,這不影響他走破虛之路。
    盡管陳景安也給他保留了轉修“返虛”的契機。
    但陳青玄在對比兩種道統之後,還是選擇了破虛。
    一來,自家在界河的親人大部分已經出走,七弟都將家小接來了武天。
    他等了自己這麽多年,陳青玄也不可能將他撇下。
    二來,他在“返虛”之道走了太多的捷徑。
    自己昔日是靠著奪舍冰蟾天君,這才獲得了化神境的修為。
    如今再轉回去,那就得從頭開始。
    這還不如直接就順著當前的基礎往前闖呢!
    若是他的修為可以登頂,還能反過來給爹提供助力,不枉爹在他身上傾注的這些精力與心血。
    陳青玄花了十年讓自己做好突破的準備。
    他再次與陳青機溝通。
    “今日突破的機會如何?”
    陳青機給出批示:“大吉大利!”
    陳青玄當即二話不說,前去閉關。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
    他很快就成了武天第一位憑借蠱道突破的破虛。
    作為島主的瀛洲甚至親自趕來。
    他向陳青玄拋出橄欖枝,邀請對方加入自己麾下。
    瀛洲建立不久。
    陳青玄是第二位突破的破虛。
    隻要他願意留下,這對瀛洲的發展是有裨益的,最終也能反饋到自己的果位上。
    陳青玄沒有拒絕。
    他畢竟寄住在瀛洲島,底下還有一群跟他過來的魔盟心腹。
    自己受了魔主的恩惠,也得替他收尾。
    即便,陳雲來不止一次說過他們已經兩不相欠了。
    瀛洲立刻給他封了一個侯爵。
    名叫“萬蠱侯”。
    這是瀛洲治下最高級別的爵位。
    畢竟,瀛洲自己都隻是瀛洲王公。
    某種程度上,他與江東的那位帝王存在競爭關係。
    武帝處於全盛時期,那麽他則處於空前的虛弱期。
    而且自己的帝王之氣肯定不如對方。
    這也是有代價的。
    因為他的權力不受相權的製約。
    對此,瀛洲本人還感到惋惜。
    他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國君,收拾一個權勢不如自己的丞相,瀛洲還是很有信心的。
    等將來他的果位變強,定要找機會向天道提請此事。
    ……
    又是數年過去。
    江東內部的矛盾終於爆發。
    武帝對舊派失去耐心,直接大規模查抄那些昔日陪他立國的重臣。
    其中幾個證據確鑿的,當場下令處決。
    監斬官則是從新派中挑選。
    接下來,隨著大量舊派權貴被剝奪權位,新派開始冒頭。
    他們謹遵國師的囑咐,內部設有極其嚴格的約法,如有違反直接清理門戶。
    靠著嚴苛的規定,以及共同的利益追求。
    新派官員表現出了極高的為政素養,而且極其擅長迎合武帝的心思,補上了他最缺的情緒價值。
    舊派們慘遭飛來橫禍,立刻前往江北請丞相回京。
    奈何,丞相閉門不會客。
    這就給了武帝繼續動手的機會,京城之外盡是犯官與家眷的鮮血。
    丞相的默然,極大打擊了他作為舊派領袖的地位。
    有人從他這裏碰壁,隻能另謀他法。
    還有剩下的,因為了解丞相的個性,選擇一直等下去。
    直到某天,丞相終於鬆口召見。
    沒等外人查清他們談話的內容。
    江東之內,立刻就流傳起了丞相要謀反的消息。
    一封詔書送到江北。
    丞相進京了!
    他見到武帝的第一句話就是請罪,反省自己的禦下不嚴,以及行為失當。
    這讓武帝本就發泄了大半的火氣徹底見了底。
    他責令丞相申飭餘下的罪臣。
    這場針對舊派的大清洗也就到頭了。
    國師不免感到惋惜。
    同時,他也意識到了丞相的難纏。
    有丞相的舊派與沒有丞相的舊派,這完全是兩回事。
    武道境界在如今的朝堂鬥爭中能起到的作用已經無限接近於零。
    丞相最危險的地方,在於他會學習。
    這招以退為進,就是儒生先前用過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