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青山遠望
字數:3834 加入書籤
“二位無需多禮,楊氏與我逐虎乃世交知己,請入座吧。”
“謝陛下。”
二人隨後上前,由楊元鴻獻上賀禮,將寶盒交到了賈懷仁手上。
兩側的各方修士,也都是向此處投來目光,好奇楊氏究竟送了什麽東西。
但在這樣的場合,當著真意修士的麵,他們可是沒有膽子以神識靈念探查,隻能以目視的方式,猜測那寶盒其中的物品。
“這盒子看著也不大,會裝著什麽呢?”
“沒準是個儲物靈寶,裏麵空間大著呢。”
“有道理,唉...可惜咱們是沒法知道其中玄機了。”
各方修士心間略感遺憾,而接下寶盒的賈懷仁,也是在心中輕“咦”了一聲。
他與其他修士一樣,原本也是以為這會是一件儲物靈寶。
結果用神念稍加感應,便發現這寶盒並未在內部開辟空間。
“不是實物嗎?入手很輕,但神念感知起來卻有一股厚重之感。”
賈懷仁感受著手中寶盒的波動,那種感覺就好似其中裝了一條流動的河流一般。
而且這寶盒的材質也極其特別,像木像石、又似金鐵,當是由某位器道大家以多種材料煉製而成。
其隔絕之效非常好,即便是賈懷仁這樣的真意修士以神念探知,也隻能從中感應到些許細微的波動。
賈懷仁隨即不再細究,將這份賀禮收入袖中。
楊氏送出的東西,那自然是差不了的,這份神秘之禮,便等之後與陛下、國師,一同揭曉吧。
“時辰已至,迎請太子,太子妃出宮——”
在楊氏二人落座後不久,便是到了成婚的吉時。
在一對對妙女靈童的簇擁之下,逐虎太子慕容天陽與太子妃李清婉,便是沿著提前鋪就的紅玉長亭,緩步自宮殿中走出。
慕容天陽身著絳紗袍,頭戴遠遊冠,其上以大紅色為底,雕琢紫金兩色的紋路,其上靈光流轉、熠熠生輝,尤顯一番華貴氣質。
李清婉身穿深青色連裳,頭戴九樹花釵冠,其上繡有深青色繡翟紋,使其原本就高遠清冷的氣質更上一層樓,遠遠望去,便好似一位降下凡塵的天宮仙女一般。
參加此次成婚大典的各方修士,在見到二人現身之後,便是清晰的感受到“郎才女貌”四字具象化的展現在自己眼前。
二人無論從容貌、氣質、裝束,還是那落落大方的動作和儀態,都叫在場的來賓挑不出半點毛病。
“她便是那位李家之女,真的好漂亮。”?
林巧站在楊元鴻身後,望著逐漸走近的二人,心中暗暗讚歎道。
此前關於李清婉的事情,她隻在族史記載和家主楊靈清的講述中知曉過。
早年楊氏起步時期,李家尚在,家中那位乘風仙君便是在李家公子李程的邀請下,於望月城中與李清婉有過一敘之緣。
後來在李家老祖李元德氣落凝元的演法觀禮上,二人又有了幾分交集。
但此事終究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家中那位風君一心向道,始終不曾有男女之想,故而便使得這份緣分落到了空處,之後便隨時間的衝刷逐漸消逝了。
“慕容天陽,這位太子的一身帝王氣象倒是不錯,隻可惜本身在修道天資上差了些,難以如那慕容秋涵一般,修成龍屬異體。”
楊元鴻的關注點,則更多的落在了逐虎太子身上。
在觀察慕容天陽的同時,他的心思也在不斷轉動,琢磨著慕容秋涵此番離開逐虎王朝,遠走中部的用意。
沒過多久,他眼中便是露出幾分明悟之色。
“原來如此,興國之君與霸業之君不可兼得,於是在審時度勢之後,便是先放那霸道之龍入滄瀾之海,待得國富民強、兵強馬壯之時,便可功成圓滿而歸,展雄途霸業之心。”
楊元鴻心念一聲,而後便是轉頭看向了那位高坐之上的逐虎皇帝。
而好巧不巧,就在同一時間,慕容震鱗也側過目光,朝他看來。
二人相視無言,皆是輕笑著衝對方點了點頭,便算傳達了意思。
“都說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位逐虎皇帝當真是個不簡單的人物,無論西北如何動蕩、時局如何變幻,他都能夠以雄才偉略,將逐虎王朝引向正確的道路。”
楊元鴻默默感慨道:“有此明君,真可謂是逐虎一國之幸了。”
正這般想著,他便好似忽而察覺了什麽一般,眉頭微挑,朝著皇都東南一側望去。
“山?”
楊元鴻舉目望去,便見那城外巍峨群山之中,有一座氣質尤為出眾的青色山峰格外醒目。
而在那山巔之頂,還靜立著一道人影。
此時皇宮之內,絕大部分修士的注意力,都被慕容天陽和李清婉二人吸引。
隻有少部分,如三位真意、逐虎皇帝慕容震鱗、楊元鴻,這樣修為深厚、或有獨門秘法之人,察覺到了這一變化。
“陛下,是沈嶽。”
國師霍元與慕容震鱗傳念一聲,後者便也微微頷首:“青山如故,君子如故,我逐虎有此風骨,實是叫朕心中甚慰。”
沈嶽傾慕李清婉之事,無論在承天書院還是在整個逐虎王朝,都不算什麽秘密。
後者原本是應該隨書院長輩一同入宮,參加這場成婚大典。
但最終,這位承天書院首席,昔日逐虎的第一天驕,還是選擇了止步於皇都之外,隻登上青山,遙望此地之景。
既然有緣無分,便不再多做打擾,求個各自安好吧。
城外青山之上,沈嶽身姿挺立,他注視著慕容天陽與李清婉二人攜手同進,並最終在看到李清婉麵上揚起的笑意之後,撤去了腳下青山。
呼——
他不曾催動任何術法,就這麽任由身體向下方墜落。
但在距離地麵還剩三寸之距時,他的身形便是猛地一滯,繼而緩緩歸正,輕巧的落於地麵。
“這樣便好?”
一道聲音自身後傳來,是承天書院的那位院主陶淵,同時也是沈嶽的傳道之師。
“這樣就好。”
沈嶽眉眼微微低垂,緩聲道:“師尊,這情絲一劫,確如您所言,是我道途中不可回避的命定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