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王者榮耀

字數:13724   加入書籤

A+A-


    石中沉浸於對《道德經》的觀想參詳之中,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六章,以簡練而深邃的語言,闡述了道家哲學中的無為而治、順應自然之道的思想。
    此一章,通過對江海成為百川之王的比喻,引出了聖人領導民眾應遵循的大道原則。
    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下遊的位置,接納並包容所有的河流。
    此種自然現象,被聖人老子用來比喻聖人的領導方式。聖人若想領導民眾,必須言辭謙下,不以高位自居傲慢,若想引導民眾,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民眾之後。
    此種領導方式,使得聖人雖然位居於民眾之上,但民眾並不會感到負擔沉重。
    雖然聖人處於民眾之前,但民眾並不會感到受其所害,而是受到眷顧無憂無慮。因此,天下眾生都樂意推崇聖人,而不會厭倦受束。
    在感悟和體會方麵,此一章給修者帶來了深刻的啟示真諦。
    它讓修者認識到,真正的領引之力,並非來源於強製和權威,而是來自於內心的謙遜和無私。
    一個真正的修者,應該具備江海般的胸懷,能夠容納百川,以謙下的態度去傾聽、去理解、去包容。
    修真之人不會將自己的利益淩駕於生靈民眾之上,而是將生靈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生靈民眾的福祉為己任。這樣的修真者,方才能贏得來自於生靈民眾的信任與支持,信者自信得其所願,同創美好未來。
    此一章,也讓修者深刻領悟到“不爭”之哲理。在當今紅塵世道,競爭與功利主義盛行於世,生靈人眾往往會被名利、地位、權力,金錢美色,壽數命理所驅使。
    然而聖人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修者,“不爭”才是最大的爭得。當一個人,不再刻意去爭取什麽的時候,反而會得到更多。
    因為當人不爭之時,自就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和敵意,反而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這樣的自然更容易獲得成功和幸福。
    此一章,聖人還讓修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告訴修者,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不是來自於外在的成就和地位,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平和與滿足。
    修行之人,應該學會順應自然之道,以無為而治的態度去麵對紅塵世道之生活。修者不應該被外界的幹擾和誘惑所左右,而是應該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定,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去生活。
    修行之人應該學會放下過去的執念以及對未來的擔憂,專注於當下,珍惜眼前人、眼前事。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聖人老子所敘《道德經》第六十六章,乃是一章充滿智慧和哲理之篇章。它讓生靈人眾對領導之力、競爭、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
    相信隻要能夠遵循聖人老子的思想,以“無為而治”的態度去麵對紅塵世道生活寫修行,就一定能夠在自己的領域裏,取得更大的成就。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曰“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此章之意是“大江大海之所以能匯聚容納百川流水,是因為所處地位低下,便是能為百川之王。
    若有人想在萬民之上,先得自謙為下者。要為萬民之先,先得自卑為後者。
    聖人正是如此這樣,他在上時,民眾沒有重擔所負。他在前時,民眾不會受到傷害。
    所以普天之下,都熱心擁戴之,而不厭倦。他不爭不競,謙卑虛己,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話說明熹宗時,京郊處有一魯家莊,據傳,此處乃是木匠祖師爺,公輸班也就是魯班的後人所居之地,莊內各家各戶,都憑著祖傳的木匠手藝生活。
    當然,這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嘛!自古多少能人異士,家傳深厚,傳承成就一脈能工巧匠,並不稀奇。
    可這年臘月來,村子裏卻出了件稀奇古怪事體。
    魯家莊村東頭的魯大貴,突然暴病而亡,其子魯天賜悲痛之餘,竟然給其父打造了一副與書本一樣的棺材板,稱為“書棺”就擺在了白家院子裏,久不發喪,便引來村民鄉鄰的圍觀。
    要知道,那時候的老百姓,本來就沒什麽娛樂活動,這件事一出,自就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並且以極快的速度傳遍了方圓十裏八鄉,甚至傳進了京城,傳入了皇帝耳中。
    這一天的上午,魯家莊村子裏的老人們過門來,找魯天賜商量為他爹發喪的事,魯天賜眼含熱淚說道:“天賜多謝各位叔叔大伯,我父親突然離我而去,定不舍得這麽快就走了!發喪之事,還是再晚幾天吧!讓我多陪陪他也好。”
    幾個老人聞言,麵麵相覷,皆是說道“村中於這喪事,一般都是五天或七天就當辦完,這都第六天了!如果再不安排好,明天就不能發喪了!耽擱不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個老人直接歎了口氣說道:“天賜啊!我們都知道,你與你父,相依為命,彼此感情深厚,可人死不能複生,即使你想陪著他,你父親也不能再感覺到什麽了!人死了!便入土為安,還是早早送他上路去吧!”但魯天賜就是不肯答應。
    就在他們爭議時,屋裏人聽卻到院子裏有人驚呼道:“天啊!這書棺,巧奪天工,不知是出自哪位高人之手呀!?”
    魯天賜急忙走出,一看,就見一個中年人,身後跟著十幾個武夫,正圍在父親的棺材邊上轉圈圈,那中年人,邊轉還邊拍手叫好。
    魯天賜見狀,大怒,上前一步,嗬斥那人道:“哪裏來的野人!不知道這是口棺材嗎?麵對了死者,不僅不敬,反而大呼小叫的,是何體統!”
    中年人一聽,便站住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魯天賜,問道:“這書棺,是你製作的?”
    魯天賜本就喪父悲傷,沒好氣的回他道:“你管得著嗎!?快給我出去!”
    說著,他就上前去,要推這個人出院去。誰知,那群武夫中,突然衝出四五個人,不由分說,便拔出刀劍,擋在了中年人麵前。
    其中一個人似乎是領頭的,用劍指著魯天賜大聲說道:“大膽!再敢往前走一步,便就殺了你!”
    魯天賜聞言見狀,一下子就愣在了那裏。他這才算知道,來人非是一般人等,不然不會帶著這麽多保鏢。
    幾個老人一看不好,恐要出事,趕緊走上前去,一個拉住魯天賜,其他皆是站在身後,生怕出什麽事。
    但魯天賜也不是好惹的,突然掙脫拉住他的那老人,順手抄起一根木棍,大聲說道:“你們無端闖進我家,不僅不尊重死者,還想亂殺無辜不成,這還有王法嗎!?若是再不出去,我便跟你們拚了!”說完,他舉起木棍,就要衝上去。那幾個保鏢武夫見狀,一起拉開架勢,刀劍出鞘,直瞪著魯天賜,等待中年人發話。
    正在這劍拔弩張之時,忽聽大門之外有人大喊道:“都不得放肆!秦老爺在此!誰敢械鬥。”
    隨著聲音,看熱鬧的人群兩分了開,十幾個衙役便衝了進來,幾個看住了魯天賜,餘下的便把那十幾個保鏢武夫和那個中年人給圍在了中間。
    接著,本縣縣令秦世文,邁著方正官步走了進來,輕咳一聲怒道:“本縣老爺在此,誰敢大聲喧……”但他的“嘩”字還沒出口,一眼便看到了那個中年人,方正官步立即變成小碎步,趨步上前,倒頭就要拜倒在地。
    中年人一伸手,製止了他,且說了聲:“免了”。秦世文自不敢抬頭,小聲說道:“下官不知……”中年人忙又說道:“怎麽這多廢話!退一邊去。”秦世文趕緊退到一邊,不敢再多言半句。
    魯天賜見到平日裏耀武揚威的縣老爺,見了這中年人,就像耗子見了貓一般,趕緊把手握的木棍扔到一邊,也不敢再造次。
    中年人示意幾個保鏢武夫退下,笑著說道:“都別窩火,我也是聽說魯家莊有人製作了一副精巧書棺,出於好奇之心,便過來看看。大家不要驚慌失措,待看完後我走便是。”
    幾個老者多少是人精老成的,趕緊說道:“天賜年輕,還請大老爺莫記他小人過,念及他剛剛走了父親,就饒恕他的不敬之罪吧!”
    中年人聞言說道:“我說過要懲罰他了嗎!?”眾人聞言,這才鬆了一口大氣。
    中年人見狀,衝著魯天賜一招手,魯天賜本是精明人,趕緊走了過去。
    中年人指著書棺問道:“這書棺是你做的?”魯天賜忙點了點頭,應了聲“是”。
    中年人又問道“為何要做成一副書本樣的棺材呢!?”
    魯天賜含著眼淚說道:“回大老爺,我曾聽我爺爺說過,家父自幼喜歡讀書,夢想有一天能高中狀元,光宗耀祖。
    誰知,因為家貧,家父隻能放棄了學業,跟隨爺爺學做木匠手藝。
    為這,父親經常在做活之後,唉聲歎氣。父親也曾對我說過,如果他有朝一日死了!就找幾本書來當作陪葬便是。
    他死後,我便想,既然父親這麽愛讀書,我何不做一副書形棺材!這樣子,父親或許在九泉之下也可臥書瞑目了!”
    中年人聞言,點了點頭,卻是不言不語,隻圍著書棺轉了一圈又一圈,爾後問道:“我看你所做這副書棺,製作甚是精美,上麵所刻蒼勁有力、花鳥栩栩如生,想來棺木裏麵也不會是粗製濫造的。我可以看看裏麵嗎?”
    魯天賜聞言愣了一下,還不待他說話,秦世文便急說道:“別磨蹭,趕緊打開棺材蓋來!不然,皇上怪罪下來……”
    中年人剛想阻止他言語,卻已經來不及了!秦世文這才覺察到自己失了口,泄露了皇帝的身份。趕緊跪倒在地,一通磕頭請罪。
    看熱鬧的鄉鄰村民,一聽秦世文之言,自都明白過來,這中年人當就是明熹宗朱由校,盡都齊刷刷跪了下來。
    熹宗讓眾人平身,又催促著魯天賜,打開棺材蓋,給他一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魯天賜這才明白,為什麽這人對一副書棺這麽感興趣,原來這位就是他們的“木匠皇帝”啊!
    明室天下的老百姓,盡都知道,他們這位萬歲爺,愛做木匠活,勝過打點江山顧盼美人,雖然時局動蕩,但熹宗卻不務正業,不聽先賢教誨“祖法堯舜,憲章文武”,而是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隻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全拋在腦後,棄之不顧。
    不過,這明熹宗可不僅僅是胡亂貪玩,他自幼便有著木匠天分,嫻熟的製作技巧,一般的能工巧匠,有時也隻能望塵莫及。
    據見過這位皇上作品的官員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台樓榭,具皆都能夠仿做得出來。
    凡是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計,他都能親自操作,且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他親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分賞臣工,無不是如獲至寶,珍藏在家。
    如今,既然是這位愛做木匠活計的皇上親臨魯家莊,親自來看這他打造的這副書棺,前因後果,也就順理成章了!
    魯天賜不敢怠慢,叫過一個與他相仿的年輕人,一邊一個站在書棺旁,慢慢打開了棺材蓋來。
    才一打開棺蓋,看熱鬧的人群一下子就炸了鍋,這大書本一樣的棺材,還真跟打開書本一樣,被打了開來。
    但隨之,朱由校便愣住了!因為裏麵根本沒有什麽屍身存在,而是棺中分了四塊,內中有水,水上邊還漂著一些個小人木偶。
    朱由校不由的點了點頭,心說“這小子,技術不錯啊!這都做得出來,如果好好栽培,定是個木匠大師好苗子。”
    朱由校之所以這樣說,乃是因為,他也是個喜歡製作奇巧工藝的主。身為大明皇帝,他還喜歡看民間的傀儡戲,看多了就自己試著做木偶。不過水平不盡如人意罷了!
    可今見著魯天賜所做的木像,男女不一,體約高兩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偶下麵的平底處,安一鋦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
    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釘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麵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麵。
    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用紗囤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遊移拽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台。
    在屏幕的後麵,魯天賜與那同年人,隨著事先設定的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遊鬥玩耍,鼓聲喧大。朱由校一時看得是如癡如醉,如醉如癡。
    見皇上看著自己的傀儡木偶打愣呆立,魯天賜趕緊停下手中偶戲,問道:“萬歲,我做得不好嗎?!”
    朱由校說道:“挺好的!不過,你父親的棺材裏,不裝屍體,裝了這些個木偶小人幹什麽!?”
    魯天賜回道:“回萬歲,不是不裝,這乃上層,下麵一層就是家父屍身。”
    朱由校聞言點了點頭道:“朕也喜歡做這些個東西。不過,朕做的都是傳統劇目,《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人偶。你這個,朕看了半天,也沒看出是什麽劇目來。”
    魯天賜趕緊跪倒說:“萬歲聖明,小民所做的,不是那傳統劇目,而是家父自己的故事。”
    朱由校一聽,來了興趣,指著一個小人木偶說道:“你父親自己的故事!哪怎麽這裏麵還有官員啊!?”
    魯天賜答聞言回道:“回萬歲,家父的故事,離不開我們的父母官秦大人,所以有官服小人偶在。”
    秦世文一聽,便是一驚,特地偷偷走上前,看了一看,冷汗止不住,就下流了下來!
    他指著魯天賜,對朱由校說道:“萬歲爺,這個刁民,膽敢侮辱朝廷官員,做成木偶藏在棺中,待我將他抓了,丟進大牢裏問罪!”
    朱由校聞言,把眼一瞪,大聲喝道:“放肆!有朕在此,哪有你說話的份!退下去!”秦世文隻好唯唯諾諾退到了一邊,狠狠盯著魯天賜,似要活剮了他一般!
    朱由校喝退秦世文,又轉向魯天賜,說道,“給朕講講,竟是個什麽故事?”
    魯天賜聞言說道:“我還需要一個幫手,好如前時般,一邊表演,一邊講給皇上聽“
    他見朱由校點了點頭,魯天賜便衝著人群裏一招手,那個與他同年的年輕人,便走了出來。
    二人同見過皇帝後,又站到了書棺邊上,但見那年輕人,用手一摁其中一個小人木偶,那個小人木偶竟然自發的說話了“給皇上請安,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校見狀,哈哈大笑,指著小人木偶說道:“妙啊!這小人偶還會說話?!小子,你這手可比朕手藝好啊!這便開始吧!”魯天賜眼含熱淚,講起了一段故事來。
    原來,在他們魯家莊,所有的工匠裏,魯天賜的父親,可以說是個數一數二的高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他並沒有因此過上什麽好日子,因為他所製作的家具或者工藝品,大部分都要經村裏的魯強林,才能出手換成錢財。
    此皆因魯強林的舅舅在朝為官,平時在鄉裏他就無惡不作。為了發財,二十年前,魯強林便召集了村裏的能工巧匠,開了個大會,宣布以後的家具木工製品,皆要經由他統一出售賣錢,否則便是破壞村中財經,當受村人問責。
    村民知道他心狠手辣,又有後台,都不敢反對他,於是他就專管了接單收錢事,活全交給了村裏人幹。
    因為魯大貴手藝最好,幹的活也就多,掙錢自然不少!可魯強林欺負他老實,每次分給他的都是最少的工錢,為此,魯大貴很是鬱悶,卻又無可奈何,隻好終日借酒澆愁。
    講到這裏,魯天賜禁不住淚流滿麵。朱由校問道:“這麽說來!你父是積勞成疾,加之心情不好,鬱悶不展之下才故去的了!?”
    魯天賜搖了搖頭,回答道:“不是的!全是因為一本《木經》,而斷送了家父的性命。”
    “《木經》?!”朱由校聞言一驚“朕早就聽說,得到此書者,木工手藝能一日千裏。莫非,真是如此?!”
    魯天賜說道:“坊間都傳言,家父就是因為得到這本書,手藝才出類拔萃的!以致於,魯強林強向家父討要,家父不給,他便串通了縣令秦世文,將家父抓進了牢中。幾天之後,家父才被放了回來,跟著他同來的魯強林,便拿走了那本《木經》……”
    他話未說完,便聞得一聲大喝“放屁!你……你血口噴人!”隨著聲音響起,一個滿臉絡腮胡子的壯漢衝出了人群,直衝向魯天賜,欲圖毆打於他。
    但還沒到他跟前,便早被一個侍衛,一腳放倒,兩個侍衛上前直接摁在了地上。
    秦世文這時也衝了過來,先打了那絡腮胡子大漢一個耳光,又跪倒在朱由校跟前,請罪磕頭。
    朱由校漫不經心地指著那絡腮胡子大漢問道:“他是個什麽人!?”
    秦世文趕緊回答:“他就是魯天賜剛才所提到的那個魯強林。不過萬歲爺聖明,我可沒有和他串通一氣,魯天賜這廝,純粹是喪父昏沉失了心智,一派胡言亂語。還請萬歲爺明鑒。”
    卻在這時,一個聲音響起“你再說沒有串通?你在牢裏,怎麽跟我說的!?這麽快你就忘了不曾!?”
    大家聞聽聲音看去,說話的,竟是那書棺中一個小人偶,再看那木偶雕刻與打扮,應該是魯大貴的木偶像無疑。
    小人木偶接著道:“秦世文,你個孬種,好歹也是個讀過聖賢之書的,怎能信口雌黃!?你不是說了!別說魯強林的後台,就是你,也能讓我家破人亡的嗎!?現在,你的目的達到了!你應該高興了吧!?為何敢做不敢當來!”
    再看那秦世文,瞅著棺材裏說話的小木人偶,竟被嚇得呆若木雞。
    沒錯,這話真是小人木偶說的。可這通話,隻有他與魯大貴二人知曉!莫非魯大貴陰魂不散,附身在了這小木人偶身上了!
    小木人偶哪管他驚呆還是木呆,接著說道:“還有魯強林,我活著治不了你!就不信死了!也治不了你!我告訴你!如果你想活命,趕緊把《木經》歸還給我的兒子。否則,我就會找你算賬!直至你死方才罷休!”
    魯強林被侍衛摁在地上,聞言也是嚇壞了!哆嗦成一團,不敢再動。
    這時,更加詭異的事情發生了!秦世文醒轉過神來,說話道:“魯大貴,你少給我裝神弄鬼,你以為我怕你!?現在皇上在此,等一會兒皇上走了!看我怎麽收拾你兒子!”
    “大膽!”朱由校剛才還像在看戲,這會兒直接忍不住,怒火升騰,龍顏大怒,也是生出怒氣了!“真不把他這個皇帝當回事呀!”指著那秦世文便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秦世文趕緊說道:“回萬歲爺,下官秦世文,是本縣縣令。”
    朱由校說道:“你且把剛才的話,再重複一遍!”
    秦世文忙說道:“萬歲爺,那不是下官說的……”
    朱由校更加發怒,按住龍火怒氣,說道:“這麽說,剛才是朕的耳朵出毛病了!?”
    秦世文聞言,額頭觸地點個不停,哆哆嗦嗦,縮成了一團,才弱弱的回道:“是……是那個小木偶人說的話。”
    朱由校聞言,看向書棺中的那些小木偶人,沉思了片刻,對一個侍衛說道:“先把他兩個給朕押下去,告訴知府武田,速速審理完結此案,再來報朕知曉。”
    那個侍衛答應一聲,與四個侍衛一起,帶著秦世文和魯強林自下去了。
    朱由校看了看魯天賜,說道:“趕緊把你父的喪事辦了吧!”
    說著,他從腰帶上取下一個銀牌,放到書棺上,開口道“完事後,拿著這個腰牌,來宮裏見我。”說完,也帶著隨行人員走了。
    看熱鬧的這才明白過來,魯天賜交了好運,大明皇上看上了他的手藝,要他進宮去,一起幹木匠活計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天之後,魯天賜在鄉鄰的幫助下,將其父入土安葬。然他並沒有立即進宮去見皇帝,因他要等著過了父親的三七,才能出門離去。
    大約半個月後,知府武田親自來到魯天賜家,告知他案子已經審理完結。
    魯強林欺壓良善,禍害鄉鄰,又因拒不交出《木經》,皇上一怒,給斬殺了!
    秦世文身為地方一任父母官,卻與地痞無癩勾結,欺壓良善百姓,被判充軍嶺南,永不恩釋,現正走在去往嶺南的路上。
    得到這消息的那天晚上,魯天賜買了好酒熟肉,來到那個幫忙他演講木偶戲的同年鄉鄰家裏。
    這年輕人叫魯長生,曾在外麵跟隨著馬戲班子謀劃營生,這次恰好回家來,就碰到這當子事,便是出手幫忙了!
    兩人麵對麵坐下,久久未曾說話。突然,魯天賜站起身來,離桌而跪,給魯長生跪了下去。
    魯長生見狀,趕緊起身,把魯天賜給攙扶了起來,急忙說道:“天賜!你這是幹什麽呀!?”
    魯天賜眼含熱淚說道:“要不是兄弟你幫忙,我今生恐不能為父報仇雪恨呀!。”
    魯長生說道:“天賜,我也不單單隻是為你報父仇。那魯強林這幾十年來無惡不作,禍害鄉鄰,這是天不留他,當有其死。”
    原來,五天之前,就在魯大貴被逼而死,魯天賜報仇無門的時候,他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魯長生回來了!
    魯長生在那馬戲班裏表演口技,不僅學誰像誰,還會閉口腹語,卻少有人知道!兩人便是合計著,要為鄉鄰除了禍害,也好報仇雪恨,這不就演了這麽一出雙簧戲來。
    他們知道魯強林的親戚在朝裏做官,縣官秦世文和他狼狽為奸,想要扳倒他們,走正常程序是萬萬行不通的。
    於是他二人便想到了用這麽個方法,吸引木匠皇帝出來。
    大家都知道,他們的這個皇上,是一個“木匠迷”,對於奇巧木工,那是愛惜得緊。以前就曾經微服來過他們魯家莊,今隻要有新鮮的家具木工出來,他知道了定會來看。
    為了達到最佳效果,魯天賜就親手打造了“書棺”,並四處放風講述書棺之神奇。
    果然,有此嗜好的木匠皇帝朱由校,聽聞之後,便是微服來到。
    魯天賜和魯長生一起聯手,魯長生用自己的特長口技,加上腹語,就上演了此一出“複仇大戲”。
    嘿嘿!那魯強林,至死都不知道,那本所謂的《木經》純屬子虛烏有,真實是魯大貴自己的木工經驗與心得。
    而這,恬恬正是魯天賜得以報仇雪恨,使惡人貪婪成性,惡貫滿盈,死無葬身之地的重要“法寶”。
    廢逐人所棄,遂為鬼神欺。
    才難不其然,卒與大患期。
    淩人古受氏,吳世誇雄姿。
    寂寞富春水,英氣方在斯。
    六學誠一貫,精義窮發揮。
    著書逾十年,幽頤靡不推。
    天庭掞高文,萬字若波馳。
    記室征西府,宏謀耀其奇。
    輶軒下東越,列郡蘇疲羸。
    宛宛淩江羽,來棲翰林枝。
    孝文留弓劍,中外方危疑。
    抗聲促遺詔,定命由陳辭。
    徒隸肅曹官,征賦參有司。
    出守烏江滸,老遷湟水湄。
    高堂傾故國,葬祭限囚羈。
    仲叔繼幽淪,狂叫唯童兒。
    一門既無主,焉用徒生為。
    舉聲但呼天,孰知神者誰。
    泣盡目無見,腎傷足不持。
    溘死委炎荒,臧獲守靈帷。
    平生負國譴,骸骨非敢私。
    蓋棺未塞責,孤旐凝寒颸,
    念昔始相遇,腑腸為君知。
    進身齊選擇,失路同瑕疵。
    本期濟仁義,今為眾所嗤。
    滅名竟不試,世義安可支。
    恬死百憂盡,苟生萬慮滋。
    顧餘九逝魂,與子各何之。
    我歌誠自慟,非獨為君悲。
    《哭連州淩員外司馬淩員外準也)》
    唐·柳宗元
    喜歡成道天書請大家收藏:()成道天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