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知否不知

字數:4774   加入書籤

A+A-


    石中觀想參詳《道德經》第七十一章節,解悟其中真意。
    聖人老子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精煉的語言,向修者揭示了認知態度與人生智慧的重要關係。
    此一章節,聖人老子強調了對知識的謙遜態度。一個人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和境界。
    老子要求修者,在麵對未知時保持敬畏之心,切莫妄自菲薄,也不可狂妄自大。隻有具備這種意識態度,方才有助於修者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避免因為無知而犯錯。
    與這種意識態度相反的“不知知”則是一種嚴重的弊病。一個人表現為明明不懂,卻硬裝作很懂,或者對自己的無知視而不見。這種態度,會阻礙修者的成長和進步,甚至導致修者做出錯誤的決策和行動。
    因此修者應該時刻警惕自己是否陷入了“不知知”的陷阱,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尋求改進。
    ?聖人之所以沒有弊病,是因為他們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努力加以改正。這種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精神,是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的關鍵所在。
    作為一個普世凡人,應該努力學習聖人的這種智慧,不斷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道德修養。
    ?要知道,在這紅塵世道,現代社會中,知識更新的速度一日千裏,速度極快,每個人都不可能掌握住所有的知識和信息。因此,始終保持一種謙遜的求知態度,尤為重要。
    同時,修者應該避免陷入“不知知”的誤區,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並努力學習和探索新的知識領域。
    隻有這樣,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大道世界中保持無往不勝的競爭力,實現個人的正確成長和修行進步。
    ?石中觀想參詳此一章節,知曉聖人智慧,老子從個人成長的角度看待問題,於《道德經》第七十一章中用簡淺易懂,一目了然的字裏行間,來告訴眾生,無論身份,地位,能力大小如何,皆要時刻保持謙虛和敬畏之心,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尋求改進。
    同時,也應該注重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道德修養。
    隻有這樣,修者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大道之行中,越發明心見性,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夢想。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其中之意是“知道自己無知,最好。無知卻自以為知道,有病。隻有把病當成病來看待,才會不病。聖人不病,就是因為他知道這是病,所以他不病。”
    相傳東漢章帝年間,北匈奴進犯南匈奴,以及大漢朝領地之時。呂布的祖父呂浩(時任憲部越騎校尉)奉命留守邊塞。
    呂浩攜妻兒率部,駐紮在五原郡屬地,定址北河(黃河舊道現烏加河)南岸五原縣塔爾湖五分橋東。
    他大興土木,建城築堡(今城圪卜就是由此而得名)開荒農耕,並逐步發展畜牧業,紡織業,冶煉治陶業等等,固守邊關防禦凶奴。
    呂浩去世後,其子呂良繼任,即是呂布他爹子承父業,繼續扛起了抵禦凶奴的大旗。
    後來呂良娶了妻黃氏,此女係五原郡補紅灣(今五原縣城西補紅村)人,乃是一大戶人家,富豪財主之女。
    黃氏從小聰明,長成後更是賢惠,知書達禮,善染織(後成為染織作坊主事)。與呂良成婚後,黃氏共生了四女,卻是苦於無子,很是焦慮。
    一日,她隨夫到白馬寺廟(今五原縣錦旗東五裏處,由於黃河淘堤已毀於河底)拜佛求子。
    歸家當晚,黃氏便得了一夢,她夢見有一猛虎撲身而來,黃氏見狀急喚丈夫驅趕痘猛虎,而那老虎卻溫順地臥於她的身旁。
    不日後,黃氏便身感有孕,她懷孕十二個月,卻未見生產跡象,自是百感焦慮。
    這一天,黃氏移步染織作坊,突然屋外人聲嘈雜。眾人便紛紛出外查看情況,卻見西北天空之上,彩虹映現,光彩奪目,此情此景隻應天上有,奇異祥瑞至極。
    爾後,五原山地自行崩裂,一時間地動山搖。黃氏卻在此刻欲要生產,她身感不適,腹中疼痛難忍,盆骨悶脹,羊水外溢,寸步難行,隨即臥於布匹之上,不久之後,便順利產下一名男嬰。
    男嬰尚未出世,便是天生異象,祥瑞奇景呈顯出現,他一出世,更為奇異事便是發生,但見與之相聯的臍帶自斷,本一個嬰孩小兒,雙目卻似有神住,兩拳緊握力量感十足,很快便站立在其母麵前,令黃氏大感驚奇,急擦去胎中帶來的汙物,將之抱於懷中。
    此後黃氏說與丈夫知曉,呂良心中大快,樂而有感道:“吾兒真乃神人也!”因其出生染織作坊的布匹之上,故給其起名叫“布”,字奉先。
    呂布從小隨母習文作畫,聰慧好學,一點即通,生而過目不忘,卻生性好鬥,力大過於常人,最喜舞槍弄棒,身高體重超出平常孩子許多,同齡孩童都不敢和他玩耍,視其來而遠之,恐被其所傷。唯有同女孩子在一起時,他才顯現出溫順體貼一麵,與之前判若兩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呂布總是喜歡和大人們在一起,問這問那,模仿學習。從五歲起,他便常隨著牧馬人,到野外放馬,並且是非常的喜愛馬匹,他隻要一見到馬,便是精神十足,興奮異常得不得了!
    呂布若是騎在馬上,立刻會手舞足蹈,常常手持一根木棍,酷似一名騎者勇士,那時節,他便能持棍刺擊野雞野兔了!
    七歲時,他單獨騎馬追擊野狐和山鹿,從無空手而歸事,且經常將重於他幾倍的小馬駒抱起來玩耍,有時甚至是舉過頭頂,當作杠鈴一般。
    九歲那年,他隨父母到補紅灣拜見其外公,外公殺羊招待他們,大人們在羊群中逮羊,卻不得手,他上前去,一會兒便生擒了兩隻回來,圍觀者皆是為此驚歎不已。
    他外公見狀大喜,當即送與他好馬一匹。從此呂布與這馬兒為伴,精心料理,愛馬如癡,但有出門,從不離胯下。
    十一歲那時,匈漢兩族邊民在白馬寺廟舉行大型慶典,呂布隨父呂良前去參加,在賽馬比賽中,他的騎技超人,馬快如箭,雄姿展現,一舉取得了騎手榮譽。
    好勇鬥狠的呂布,在觀看摔跤比賽時,他看到摔跤手屢戰屢勝全無對手,心中不服,獨自衝入賽場,大聲喊道:“我來試試!”
    不想那摔跤勝者,見他是一童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瞬間二人便扭纏在一起。經過幾個回合較量,呂布竟將身高和體重皆比自己超出幾倍的大力士摔跤手,撂翻在地,頓時轟動了整個賽跤場,人們呼之為大力士神童。
    從此,呂布便成為五原地域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勇士,自然引以為之豪驕。
    在漢靈帝熹平五年也就是公元 176 年)的時候,北方廣袤無垠的草原之上,鮮卑部落宛如一頭凶猛的巨獸,逐漸覺醒並展現出了強大的野心與力量。
    他們組成了緊密的軍事聯盟,開始了一場場驚心動魄、血腥殘酷的武力擴張。
    這些勇猛無畏的鮮卑士兵,揮舞著手中鋒利無比的兵刃,騎著矯健的戰馬如狂風般席卷而來。
    他們的目標明確而直接,即對繁榮昌盛但相對柔弱的東漢王朝發動掠奪戰爭,企圖搶奪財富、土地和人口。
    麵對這來勢洶洶的威脅,東漢的邊境防線瞬間變得岌岌可危。
    原本鎮守邊疆的將領們紛紛意識到局勢的嚴峻性,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率領大軍大舉南遷,以避開鮮卑人的鋒芒。
    就在這樣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下,少年呂布隨著父親呂良一同踏上了南遷之路。
    那一年,呂布還隻是個青澀稚嫩的孩子,但他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裏,卻閃爍著堅毅和果敢的光芒。
    經過漫長而艱辛的跋涉,他們最終來到了山西境內,並選擇歸附於當時威名赫赫的並州刺史丁原麾下。
    從此,呂布便開啟了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征程……因為戰功卓著,他被提拔為主簿,認了丁原為義父,自格外受到丁原重用。
    後來董卓擁兵禍亂朝綱,丁原反董不成,被董卓用計引誘的呂布刺死他的幹爹丁原,呂布歸於董卓帳下,又認了董卓為義父,被任命為騎都尉,後升遷至中郎將,封為都亭侯。
    再後來的故事《三國演義》中自是精彩紛呈,傳奇霸業。
    呂布一生征戰,勇冠當世,然而每次戰爭的最終結局,卻總是戰術上取得勝利,戰略上完全失敗,最後落得個三姓家奴,白門樓被綁,殞命身亡的悲催下場。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馬詩二十三首·其八》唐·李賀)
    喜歡成道天書請大家收藏:()成道天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