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感悟南華

字數:7150   加入書籤

A+A-


    石中一直在太虛靜地逗留,非是他天道已成,處於何處境地皆是一般無二。而是他真我意識,發現了更為奇妙的天道大成之道。
    石中自知,從他感悟到《道德經》中大智慧那一刻起,他便將曾經經曆過的時空中事,與所知曉的寰宇民間故事相互聯係,加以天道法則精悟,融會貫通之後,進而得出一條至理。
    “真正的高手藏在民間,天道法則亦隱藏於民間。將欲成天道,必先入紅塵,再行出凡世。”先前也有那大道高人講過“欲出三界外,必先入紅塵”石中感悟解道於此,自是知道而行之。
    意識海中尤自記得,他石中與妹妹石玉,本是在峨眉山上,投生於女媧補天石中的精魂一雙。
    他兄妹倆,各具了創造者天道大能,羅吉與司維的天道精魂幽魄絲縷,可說是那倆位天道大能的托世真意身在世,得石匠與繡花女雙親之心頭血養育,成長為一雙璞玉。
    石匠與繡花女雙親命絕之後,年紀輕輕的他帶著妹妹下山,又幸得蔫老爹救助而存活在世,後來上山打獵,回去時卻無了親人蹤影,被那青城山上大小姐誤判打暈了!好巧不巧成了青城山一員後起之秀。
    唉!隻可惜當初自己年輕任性,與東方傾城賭了口氣,卻無巧不巧跌落入自然時空隧道之中,進入了那現實社會去...。
    再經曆了幾番修行時光,又是幾多奇妙該當之命數事跡後,方到來此時空中,於此太虛靜地一域冥想。
    心境靈至,便於《山海經》中好好的遊曆了一番,也得了許多的靈感,後對《道德經》觀想參詳研習感悟起來,經曆了這麽一段時光荏苒,算是初悟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真諦。
    石中全然如翻閱書籍一般,觀看著過往時光,將以往時空一篇篇章節,一頁一頁地翻閱過。
    然任何的過往,皆隻是回憶中一篇,無論好壞,無論多麽地留戀,當此一頁麵翻過後,雲煙消散時,自不再有來時了!
    解悟閱看到此,石中便是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現時真我存在者,繼而向著他之真我意境所期之未來目標,前行而去。
    這一刻,他意識海中,那充滿智慧光芒的《南華經》如一輪大日,升騰於意識海洋上。
    《南華經》是華夏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之道家經文,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為《南華經》。
    《南華經》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在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麵,皆都有豐富的論述,《南華經》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
    對於《南華經》的理解和感悟,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南華經》中的思想,讓人認識到遠離塵世紛擾、尋求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才是最適合人內心的生活。
    比如“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清楚的表明,一個人如果深陷欲海、貪婪無度,就會失去生命中的靈性與智慧,錯過人生中許多好的機緣與福報;而如果淡泊名利,生命中的靈性與智慧就會比較豐富,就會得到人生中許多好的機緣與福報。
    又比如“淡然的心態是長生不老的良藥”認為心中不能有波動,應處之泰然,否則就會勞損形體、損耗精氣神。
    也有人認為《南華經》讓人懂得樸素是人的底色,根底在於坦蕩真誠。一個樸素的人,不會去做任何的偽飾,會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真實麵目。
    他的衣著、談吐、表達、行為,都不是為了表現,也不是為了掩飾。
    樸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親又可近,且值得敬重。“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便表明,如果一個人能保持淳樸本性的話,那麽世界上誰也無法與他爭奪“美”。
    亦有人認為《南華經》中的寓言故事讓人明白目光短淺、貪圖蠅頭小利、忘記利益背後的危機是商場大忌。“見得而忘其形,見利而忘其真”,便提醒人們要小心利益背後的陷阱。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南華經》作為道家經典一部,其中論述充滿了深邃的智慧和人生哲理。修者閱讀《南華經》自能收獲很多理解與感悟。
    隻不過,由於《南華經》的表述較為抽象和深奧,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
    但卻莫就此氣餒,修者可以結合萬維網上,以及能人異士的一些注解和解讀,輔助理解感悟,進而從中修有所成,明悟借假修真的真諦所在。
    話說戰國時期的宋國,莊周尚是一名平凡人氏。他居住在宋國蒙城。生性淡泊,不喜名利,不慕前程,整日深居簡出,卻是怡然自得。
    一日的午後,莊周在自家小院裏的那張竹製躺椅上小憩。
    他家院中種了幾株梨樹,一棵棵樹上枝葉繁茂,葉影婆娑。微風徐徐拂過,樹葉便是沙沙作響,空氣中也是飄散著淡淡的草木清香。
    如此愜意的環境中,莊周小憩午睡,自然而然地漸漸進入了夢鄉。夢裏,他覺得自己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於花叢之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這隻蝴蝶,有著五彩斑斕的翅膀,在陽光下閃耀著迷人的光芒。翅膀扇動間他鄉某處便是風起雲湧,好不神奇。
    蝴蝶莊周自在地在百花園裏飛舞,時不時地停在嬌豔的花朵上,吮吸甜美鮮香的花蜜,快樂得忘記了一切。
    蝴蝶莊周在花間穿梭,絲毫不知道世上還有個叫莊周的人存在。因為他就是莊周,就是一隻翩翩起舞的,自由自在的美麗蝴蝶。
    它隻知道,自己是一隻快樂的蝴蝶,享受著當下的最美好時光。微風輕拂,花香四溢,整個世界仿佛隻剩下它這隻自在翱翔的蝴蝶。它不用考慮人世間的得失榮辱,不用為柴米油鹽發愁,也不必理會世間紛爭。
    他這一午覺,睡得那是真香!可等莊周醒過來時,發現自己還是個躺在自家院子裏的莊周,並不是一隻自由自在,翩翩起舞自然天地間的蝴蝶。
    他不覺有些失望,摸了摸自己的身體,唉!確實是人的形態,不是蝴蝶。莊周一時陷入了沉思“剛才我夢見自己是蝴蝶,現在我醒了!又變回了莊周。那麽,到底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周呢?!”
    莊周和蝴蝶之間,一個是人,一個是蟲,有著明顯的生物界限。
    可這個界限,真的那麽清晰嗎?!莊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覺得,這個夢境似乎蘊含著某種深奧的哲理。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於是,莊周便把這個夢境,真實的記錄了下來,並加以了自己的闡釋。
    他於其中說道:“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他此一段話的意思是“從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在夢中感覺自己確實是一隻歡快飛舞的蝴蝶,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周。忽然間醒來,卻又發現自己是莊周。不知道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周。”
    莊子這個夢境,引發了他對生命本質和宇宙真相的深刻思考。
    他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即“我們所認識的‘自我’到底是什麽?!我們平常認為理所當然的‘自我’是否就是真實的自我?!”
    莊子通過這個夢境,道出了“物化”的哲學思想。所謂“物化”就是物與我之間的界限消失了,主客體合一。
    在夢中,莊子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人,以為自己就是一隻蝴蝶。醒來後,他又恢複了人的身份。
    這種物我之間的轉換,讓莊子產生了深刻的哲學思考。在莊周看來,我們平常所認識的“自我”其實也隻是一種假象。真正的“自我”是超越了形體、名字、身份等外在因素的。
    當然,無論是莊周還是蝴蝶,都隻是某種存在形式的暫時顯現。在更高的層麵上,更深的時空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沒有界限的,唯意識而存在。
    莊周夢了蝶這個夢境,體現了莊子的“齊物”思想。而“齊物”,就是齊一切事物,不分彼此,不分主客。
    在夢境之中,莊周和蝴蝶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沒有本質區別。這種思想打破了人與物之間的界限,體現了萬物一體的哲學觀。
    莊周的這個夢境,引發了後世無數哲學家和思想家的深入思考。曾有人認為,這個夢境,所揭示的,是現實與虛幻的關係。
    我們常常認為是“現實”的東西,可能隻是一場春秋大夢。而我們認為是“虛幻”的夢境,或許才是那真實的存在。
    莊周夢蝶這個故事,亦是涉及到了“認識”的問題。
    在那夢中,莊周認為自己是蝴蝶,醒來之後,他又認識到自己是個人。
    那麽,我們自身對自己的認識,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呢!?我們是否也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夢境”中,而不自知呢?!如《黑客帝國》所表現的那樣,我們是否是生活在高智生命體所營造的場景中的“人”呢!?
    莊周通過這個夢境,還表達了對絕對自由的向往。在夢中變成蝴蝶時,莊周感到無比自在快樂。
    這種狀態,正是莊子所追求的“逍遙”境界。在這種境界中,人是可以擺脫掉一切束縛,獲得了真正的精神自由的。
    莊周夢蝶這個夢境故事,還體現了莊子的“齊生死”思想。
    在莊子看來,生與死隻是存在形式的轉換,並沒有本質區別。
    就像莊周和蝴蝶可以互相轉化一樣,生與死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作為人,不必過分恐懼死亡,也不必過分留戀生命。
    有位道家智者,對這個故事作出了更加深刻的解讀。他認為,莊周夢蝶的故事,實際上是一個“大小宇宙”之間轉換的比喻。
    莊周所代表的是“大宇宙”,而蝴蝶代表的則是“小宇宙”。大宇宙中包含著無數個小宇宙,而每個小宇宙中又何嚐不是一個完整的大宇宙呢?!
    這位智者,進一步指出,莊周夢蝶的故事,其實揭示了宇宙的本質。在最高的層麵上,一切都是“道”的顯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道”是無形無相的,但它可以化生萬物。莊周和蝴蝶,都隻是“道”的不同形式存在而已。
    智者認為,莊周夢蝶這個故事,揭示了“道”的兩麵性。
    即“道”既是靜止的又是運動的。既是統一的又是多樣的。莊周和蝴蝶的互相轉化,正體現了這種辯證統一的關係。
    從修道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還有更深層的含義。
    它告訴修者,要超越表麵的現象,認識到事物的本質。隻有看破了外在的假象,才能領悟到內在的真理。這正是道家修煉的核心所在。
    智者指出,莊周夢蝶的故事,還體現了道家的“無為”思想。
    在夢中,莊周變成蝴蝶時,完全忘記了自我,隨順天道自然。
    這種狀態,正是“無為”的最高境界。修道之人應該像夢中的蝴蝶一樣,忘卻自我,真我與道合一。
    這位智者最後總結道:“莊周夢蝶的故事,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刻的宇宙人生哲理。他告訴修者,要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用更開闊的視角去看待整個世界。隻有這樣,修者才能領悟到’道’的真諦,獲得真正的智慧和自由。”
    莊周通過這個夢境故事,向修者所展示的,是一個充滿哲學智慧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裏,現實與虛幻、生與死、自我與真我又或他者,都不再有明確的界限。一切都在流動變化中,一切又都歸於永恒的“道”。
    莊周夢蝶這個故事,啟示修者,要學會用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待整個寰宇世界,超越狹隘的自我,體悟生命真我的真諦。鼓勵修者追求精神的自由,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中,保持住內心的寧靜致遠和超然物外。
    莊子“蝶之夢”,雖然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夢境描述,但其中所蘊含的深刻玄奧哲學智慧,至今仍在啟發著無數追求大道真理的人們。
    莊周夢了蝶,像一把鑰匙,為所有修者打開了認識宇宙和生命本質的大門,引導真我去探索那些深邃的哲學問題。追尋天道至理。
    要明白,在這個快速發展變化的新時代,莊周的智慧顯得尤為珍貴。
    仿佛在時刻提醒修者,在追求外在成就之時,切莫要忘記,真我內在的修養。在麵對紛繁複雜的世界同時,當要保持清醒和智慧之光。在經曆人生的種種變幻之時,當要領悟那永恒不變的真理所在。
    莊周夢蝶,雖是個美麗的夢境,卻讓他銘記了其中的哲學智慧。
    修者在紅塵世道人生路上,自可不斷探索,不斷提升修為成長,最終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許有時日,便是能夠明白“莊周夢了蝶,蝶亦夢莊周”的玄奧妙處。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周夢蝶》先秦.莊子)
    喜歡成道天書請大家收藏:()成道天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