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姬晉王祖

字數:7374   加入書籤

A+A-


    《列仙傳》有雲:“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
    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亦立祠於緱氏山下,及嵩高首焉。
    妙哉王子,神遊氣爽。笙歌伊洛,擬音鳳響。浮丘感應,接手俱上。揮策青崖,假翰獨往。”
    曆史上的太子晉,其人生卒年不詳,本姓姬,名晉,字子喬一說字子晉),又稱王子喬。
    是周靈王[姬泄心 ?―前545年)姬姓,名泄心,是周簡王之子。,東周第十一任君主,史稱周靈王,在位27年。育有二子:長太子姬晉)次子姬貴)。周簡王十四年前572年),周簡王去世,子靈王泄心)繼位。周靈王二十七年前545年),冬天,周靈王去世,太子姬晉的同母弟姬貴繼位]的長子,周太子位,因早卒,未能繼承王位。
    姬晉幼時便聰明博達,周靈王二十二年前550年),穀、洛二水泛濫,王宮將毀,周靈王想要壅塞穀水,使穀水向北泄出,姬晉以古代統治者不違天性,順應自然為諫,反對周靈王堵塞穀水。並舉了上古時期共工、鯀治水的例子,希望周靈王不要違背天時,做亡國之君的行為。但沒有打動周靈王,周靈王最終還是采用壅塞的方法治水。
    晉平公曾派大夫羊舌肸[ 羊舌肸xi)生卒年不詳)字叔向,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政治家與外交家,以正直品格和卓越才能聞名,被孔子譽為“古之遺直”。
    其生平貫穿晉悼公至晉昭公時期,主導弭兵會盟維護晉國霸權,主張禮治教化反對法家變革,弟弟羊舌鮒貪腐案的公正裁決成為古代司法典範。
    羊舌氏係晉國公族遠支,血緣可追溯至晉武公羊舌突一脈。叔向曆仕三君悼公、平公、昭公),由太子傅升任太傅。公元前546年主持晉楚弭兵會盟,通過守禮守信策略促成中原四十年和平。公元前529年平丘之會,以恩威並施延續晉國霸權]與姬晉會談,稱舉五事但有三件事其無言以對,隻能羞愧離開。
    晉平公[ 晉平公?—前532年),姓姬,名彪。晉國第二十九位國君,在位二十六年前557年—前532年)。晉悼公孫周之子。
    晉悼公十五年前558年),晉悼公逝世,晉平公繼位。晉平公元年前557年),率領文武朝臣祭祀祖廟,下令諸侯所侵占的田地歸還原主。
    晉平公十年前548年),晉平公泮水渡河到夷儀開會,討論攻打齊國。齊國請求和議,晉平公接受。
    晉平公十一年前547年)晉平公設宴款待齊景公、鄭簡公;娶衛殤公之女,釋放衛獻公。
    晉平公十四年前544年),晉平公修建杞都城。晉平公十八年前540年),晉平公迎娶齊國的公女。晉平公二十二年前536年),請求晉國發兵攻打北燕。前532年,晉平公卒,其子夷即位,是為晉昭公。
    晉平公早期尊敬老者,重用賢士,虛心納諫,促使國家富強;後期沒有遏製住自己享受的欲望,導致大權旁落,國勢衰微]又派大夫師曠[ 師曠,字子野,一說魯國平陽今山東新泰)南師店人,另一說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人。
    先秦著名音樂大師,古人稱為樂聖,春秋時期晉國晉悼公和晉平公時大臣,太宰,宮廷掌樂太師,古傳太極拳開創者,教育家,思想家,最早提出“民貴君輕”。
    師曠善卜卦推演,被尊崇為算命先生的祖師爺。
    他生而無目一說為專心練琴自己刺瞎眼睛)故自稱盲臣,瞑臣,初為晉大夫,後拜為太宰,亦稱晉野,博學多才,尤精音律,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據說師曠可以聽到天庭之音,他同時精通鳥獸語言,他撫琴時,能使鳳凰來儀,是神話傳說中順風耳的原型。他藝術造詣極高,著名琴曲《陽春》、《白雪》,即為其所作,民間附會出許多師曠奏樂的神異故事。]會見姬晉,師曠問以治國之道、君子之德,姬晉對答如流。
    關於姬晉的死亡有很多說法,一說因其直諫,觸怒了周靈王,而被貶為平民,不知最後所終。
    然世人認為其高壽,時常將其與赤鬆子並列為仙人,稱“喬鬆之壽”。
    後因其子宗敬,改姓為王,後世前蜀後主王衍以尊他為王氏始祖,加尊號為聖祖至道玉宸皇帝。[王子喬是太原王氏的始祖,但是真正把王姓傳承幾千的關鍵人物是其子王宗敬。
    王宗敬因為不願意在朝廷為官,帶著家人回到祖祠“晉祠”隱居,就這樣在晉陽古城一帶繁衍生息下去,形成了王氏一族,在太原地界一代代傳承。
    明代賢臣王瓊,告老還鄉後,在晉祠建起了一座“晉溪書院,後人又在晉溪書院內修建了一座“子喬祠”,就是為了紀念王家的祖宗而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太原王氏,乃華夏漢唐時期的著名大家氏族,本源自古姓姬,後分為太原郡祁縣今山西晉中市祁縣)王氏與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太原市晉源區)王氏兩支早期史書並未記載祁縣王氏和晉陽王氏有同宗血緣關係,後世的族譜合二為一)。
    太原郡是太原王氏的郡望,漢代後又稱並州,故兩者通用。太原王氏族人多自稱太原郡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亦或是太原郡並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
    太原王氏因本出自中華人文初祖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名軒轅,長於姬水,故又曰姓姬,國於有熊,故號有熊氏。
    黃帝傳元囂,驕極,帝嚳,帝嚳的元妃薑嫄生了棄,舉為農師官,世官後稷。其曾孫公劉壯大祖業,立國於豳,後裔古公亶父遷於岐山,改國號為周,後來周文王修德,威甲天下,武王克商建立周朝。
    周武王傳二十三世至周靈王,其太子姬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後因直諫靈王“壅堵治水”觸怒靈王,被廢為庶人,鬱鬱不樂,未及三年而薨。(有不知其最後所終之說)
    太子姬晉的兒子宗敬後來入仕為周敬王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避居到太原,時人仍呼之為王家,遂以王為姓,故姬晉為王氏受姓之祖,宗敬為王氏得姓之祖。
    九世錯公仕魏為大將軍,因亂隱耕太原,太原王氏之稱始此。十六世翦公仕秦,為秦始皇首將,與其子王賁滅六國中四國,威震天下,其孫王離敗於巨鹿,自殺殉國。
    王離長子王元遷山東琅琊山,為琅琊王氏始祖。其後霸公不受宰相,隱居太原府陽曲縣,至太原王氏天下皆知。
    與大多數王姓士族一樣,太原王氏將先祖追溯至周靈王太子姬晉,(然而有學者認為,其真正有史可考的始祖,最多追溯至漢代)太原郡祁縣王氏,可追溯至東漢末年的司徒王允,在魏晉以後不顯,後世多為冒認。
    太原郡晉陽縣王氏可追溯至東漢時期的王柔、王澤兄弟,魏晉時期十分顯赫,東晉末年王慧龍入仕北魏,魏孝文帝分定姓族,王慧龍的孫子王瓊被確立為四姓之一。
    隋朝時出“文中子”王通,一代大儒,其後世代簪纓zan ying,古代顯貴者的冠飾,比喻高官顯宦),名士輩出,人稱“山陰道上花千樹,王氏風流滿史書”。唐朝時成為“山東士族”的七姓十家之一。
    太原王氏發跡於東漢末年,逐漸發展壯大。兩晉時期,太原王氏迎來了輝煌時刻,出了多位在政治舞台上極具影響力的人物。
    西晉有王濟等,東晉更是人才輩出,如王述、王恭、王坦之等。這一時期,太原王氏出了十一位宰相、三位皇後。三位皇後分別是晉哀帝司馬丕的皇後王穆之,晉簡文帝司馬昱的皇後王簡姬以及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皇後王法慧。
    在南北朝時期,太原王氏幾經沉浮。東晉末年,晉陽王氏遭到劉裕集團的打擊,在南朝一度沉淪,但活躍於政治舞台的晉陽王氏主要是逃亡北魏的王慧龍一支,王慧龍的孫子王瓊生有四個兒子,號晉陽王氏四房,以第一房最為顯赫。
    到了隋唐時期,太原王氏依然具有較高的地位。唐太宗製定氏族製的時候將太原王氏定為天下五大姓之一,故有“天下第一王”之稱。
    長期在政治上擁有重要影響力,家族成員世代為官,通過互相舉薦、聯姻等方式鞏固家族的政治地位。比如在魏晉時期,九品中正製的實行使得士族在選官上具有極大優勢,太原王氏借此製度得以讓家族成員在朝廷中擔任要職。
    太原王氏,注重文化教育,家學淵源深厚。家族中湧現出不少文學家、思想家等文化名人,對當時的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例如,在文學、書法、繪畫等領域都有太原王氏族人的身影。
    太原王氏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通過經營莊園等方式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基礎,為家族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東漢末年時期大臣王允,出身太原郡祁縣王氏。世代官宦,舉孝廉出身。他曾出任豫州刺史,勤政愛民,後參與密謀刺殺董卓,聯合呂布共同執政,但因日益驕傲自滿,最終在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長安時兵敗身死;
    東漢時期官員王柔,晉陽縣人,受到同郡人郭林宗賞識,後任護匈奴中郎將;
    東漢中郎將王柔的弟弟王澤,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官至代郡太守,其子王昶是三國時期魏國司空、征南大將軍。
    王昶,曹魏司空、京陵穆侯出自晉陽王氏);王淩:曹魏太尉、南鄉侯出自祁縣王氏);王濟:西晉侍中、驃騎將軍,娶了西晉武帝司馬炎之女常山公主;王渾:西晉司徒、京陵元公出自晉陽王氏);王浚:西晉司空、博陵公出自晉陽王氏); 王氏:西晉司徒王渾之女,“古代四大美男”中衛玠的母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承,東晉名臣,被譽為“中興名士第一人”; 王穆之:東晉哀帝司馬丕皇後;王簡姬:東晉簡文帝司馬昱皇後追封);王法慧: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皇後;王禕之:東晉名臣、尚書令王述之子,娶東晉成帝司馬衍之女尋陽公主;王述:東晉尚書令、藍田侯;王恭:東晉中書令、忠簡公;王爽:東晉侍中、給事黃門侍郎;王愷:東晉侍中、右衛將軍、藍田侯;王綏:東晉中書令、冠軍將軍; 王蘊:東晉尚書左仆射、建昌縣侯; 王坦之:東晉中書令、藍田獻侯;王國寶:東晉尚書左仆射尚書左仆射在古代是尚書省的高級官員,其職位的重要性和職責範圍與現代政府中的國務院總理相當);王愉:東晉時期大臣、尚書左仆射、輔國將軍;
    王慧龍,北朝北魏名將,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東晉尚書左仆射王愉之孫、散騎侍郎王緝之子。十四歲時,遭遇東晉太尉劉裕滅門,渡江投奔後秦;王穹:北朝北魏大臣,王慧龍的孫子,長社侯王寶興的兒子,太原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出身太原王氏,起家典寺令,襲封長社伯;
    王景深,南朝宋的大臣,宋武帝劉裕的女婿,娶了劉裕之女新安公主;王茂:南朝梁司空、望蔡忠烈公自稱祁縣王氏)。
    王劭,隋朝史學家,好詭怪之說;王溥:唐昭宗時期的宰相,出自晉陽大房王氏。]
    世人皆知王子喬,其真實身份,是周靈王的太子晉。
    卻少有人清楚,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吹笙,所吹笙聲如鳳鳴,十分悅耳動聽。
    有一次,王子喬在伊河、洛水一帶遊曆,機緣巧合下,就碰上了道人浮丘公[浮丘公,華夏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文選·謝靈運詩》中有雲:“儻遇 浮丘公 ,長絕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傳》:“ 王子晉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有詩曰:“倘遇 浮丘公 ,歘造蓬萊巔。”]
    浮丘公見王子喬根骨齊佳,於是就把他帶到了嵩山學道。
    這一學就是三十年。王子喬在嵩山上見到了柏良人,即是對他說道:“誒!麻煩你回去告訴我的家裏人,今年七月初七那一天,讓他們在緱山的山頂上等我。”
    柏良人自然是應允下,將他的話,一五一十地話轉給了王家人。
    等到了七月初七那一天,王子喬果然騎著一隻巨大的白鶴,停降在緱山山頂之上。
    他現身之後,王家人覺得奇怪的是,眼中能看到王子喬,身體卻怎麽也無法接近他。
    王子喬見到家人,便是稽首向家裏人致意。他花了好幾天時間,和所有趕到緱山上的王家人一一道完別。
    道別後,王子喬才是乘上大白鶴,飄逸的離去。後來王家人,為了紀念王子喬,就在緱山上為他建祠立廟,供奉香火
    王子喬本是個曆史上真實存在的大人物。周靈王太子姬晉,字子喬,天資聰穎,精通樂理,很有治國理政的才能。
    史上記載其在二十歲左右,因病早夭,沒能繼承周天子之位。就連後世的至聖先師孔子,對此都是惋惜不已,認為周朝若是不失王子喬,大有可能得一中興明君。
    王子喬的結局說法很多,卻是曆史時空的多變性所形成。
    原本史上記載王子喬的命運,是病逝於伊洛一帶。卻是又誰知道,王子喬遇到了世外高人浮丘公,他跟隨浮丘公入山學藝而去。
    多半是當朝太子不理國事,周靈王給了他一個比較體麵的結局。對外喧稱其英年早逝了!
    不管怎地,後世之人所以稱呼姬晉為王子喬,而不是其本名,是因為姬晉的兒子改姬姓為王,姬子喬也就變成了王子喬。
    再後來五代十國的時候,那前蜀後主王衍追認王子喬為王氏始祖,並為他加封廟號聖祖,諡號至道玉宸皇帝。姬晉便定格了王子喬形象來。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生年不滿百》漢·佚名)
    喜歡成道天書請大家收藏:()成道天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