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256章 義不獨安

字數:4087   加入書籤

A+A-


    《列仙傳》有雲:“幼伯子者,周蘇氏客也。冬常著單衣,盛暑著襦,形貌穢異。後數十年更壯,時人莫知。世世來誡佑,蘇氏子孫得其福力也。
    周客戢容,泯跡泥盤。夏服重纊,冬振輕紈。作不背本,義不獨安。乃眷周氏,佑其艱難。”
    葛洪在《抱樸子內篇·雜應》中說:“幼伯子、王仲都,此二人衣以重裘,曝之於夏日之中,周以十二爐之火,口不稱熱,身不流汗。”
    但關於《列仙傳》中“幼伯子”的故事,存在一些爭議和模糊之處。
    石中所觀想參詳的這部《列仙傳》,相傳為西漢劉向所撰,是古代最早的神仙傳記集,其中記載了七十餘位仙人的傳說。
    然而經過後世某些學者考證,此書可能成書於東漢至魏晉時期,內容融合了神話、民間傳說和道教思想。
    而《列仙傳》中的“幼伯子”在現世存版本的《列仙傳》中,?並未明確收錄名為“幼伯子”的仙人?。
    可能的情況是,名字出現混淆?。因為古代文獻中,仙人名號,常有異寫或訛傳,如“幼伯子”可能與“務光”或是“赤鬆子”等仙人的名字混淆,或是地方民間傳說中的某種變體。有部分版本,在流傳過程中,被增補了些地方的傳說,導致內容差異化。“幼伯子”這位仙人,可能是某地獨立流傳的民間仙人故事,後被牽強附會加入了《列仙傳》這書的體係下。
    若拋開《列仙傳》文本說,單從民間故事角度去考察,“幼伯子”的形象,大有可能與以一些地方傳說有關。
    幼伯子,是周代一戶姓蘇人家的門客。他冬天常穿著單衣服,酷暑天卻穿著棉襖和棉褲,形貌汙穢怪異。
    幾十年過後,身體變得越加健壯,當時人都不知道他是異人。
    他一心勸誡幫助蘇氏家族,蘇門世代受到他的恩惠和保佑。
    周客掩藏真相,斂跡塵俗之間。夏天穿著夾棉衣,寒冬身著輕紗絹。
    行動不忘根本,懷道義身不獨安。一心顧念周家,幫他子孫度艱難。
    有一傳說講,幼伯子是一個至孝之人,他對母親的孝順之情可謂感天動地。
    多年以來,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生病的母親,不辭辛勞,日夜守護在其母身旁。
    有一天,幼伯子在山中采藥之時,偶然遇到了一位仙人。
    這位仙人被他的孝心所打動,決定賜予他一顆神奇的丹藥。幼伯子自是感激涕零,但化沒有自己服用丹藥,而是立刻將丹藥帶回了家,給自己的母親服用。
    令人驚奇的是,其母吃下丹藥之後,身體竟然奇跡般地康複了!不僅如此,母子二人還一同感受到一股天地間強大的力量,貫入體內,仿佛整個世界都在為他們而改變。
    在那個仙人的指引下,幼伯子和母親一同踏上了修行之路。他們曆經千辛萬苦,終於修煉有成,一同飛升上界,成為了母子神仙。
    可飛升仙界後,幼伯子和母親並未過上悠閑自在的生活。
    仙界看似祥和靜寧,實則暗流湧動,波瀾未顯而矣!此皆因有一股神秘的邪惡勢力正在悄然崛起,妄圖破壞掉仙界的平衡。這股勢力所到之處,仙法失效,靈氣消散,仙人與凡人幾乎無異。
    幼伯子聽聞此事之後,恐危機浸染到母親,便主動請纓去探尋真相。
    他施法隱了仙力和修為,喬裝成一個因緣而得上界來的牛郎形象。不顧危險地深入到邪惡勢力盤踞的黑暗之地。
    很快他發現,這股黑惡勢力,主要是由一些被貪欲蒙蔽了心智,道心不穩,甚至轉化成魔的散仙,勾結了魔界殘餘勢力所組成。
    這個魔道組織,妄圖借助被封印的魔界邪力,打破現有仙界的正常規則,為自己的魔心謀取得無上的權力。
    幼伯子憑借著在人間和仙界修煉的仙法,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但因寡不敵眾,隱有敗相出來。
    就在關鍵時刻,其母和仙界的其他正值仙人盡皆趕了過來,支援於他。眾仙同心,道法自然高絕,他們齊心協力,最終將邪惡魔道勢力擊敗並封印,重新恢複了仙界的和平。
    經此一役,幼伯子大孝大勇的名聲,便傳遍了整個仙界,他也就此成為了一個正義和孝道的仙神象征,激勵著無數仙人與修者凡人堅守正道德行,心懷善念,渡世修真。
    故事簡單,卻是體現了道教中“功德成仙”的正能量思想,即是通過積累在世功德,行善積德,最終得到成仙正果回報。
    幼伯子天上人間的大孝大勇之舉,不僅讓他自己得到了仙人的點化,也讓其母一同受益,實現了母子同升仙界的美好願望。
    此外,還有另一個關於幼伯子的傳說,流傳於民間。
    據說幼伯子原本隻是一個窮書生,但在看透了塵世的紛擾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隱居山林。
    他在深山老林中,潛心修煉,吞丹服氣,追求長生不老之道。經過長時間的修煉,幼伯子的道行日益高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終於有一天,他騎著一隻仙鶴,羽化飛升,進入了仙界...。
    此類故事,常常出現在魏晉時期的隱逸文化背景中。
    要知道,當時許多文人墨客,都向往著遠離塵世的喧囂,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脫。
    而幼伯子的故事,正是這種隱逸思想的一種體現。還有些版本流傳稱,幼伯子擅醫術,以符水治病,驅邪禳災,後其功德圓滿,羽化成仙。
    這確實反映了,民間對“地仙”一派,救苦救難功能的崇拜。
    清代有位學者,姓郝名懿行,其在《證俗文》中,有提及“幼伯子”。
    稱幼伯子之記載,為《列仙傳》佚文,因無確切證據,而止無真言。或可能是源於道教,齋醮科儀中的仙真名錄如《真靈位業圖》)而非原始文本。
    但“幼伯子”之故事存在,融合了戰國時期方仙道、漢代之讖緯,六朝時靈寶派的諸多元素(例如服食術、屍解仙等等觀念)。
    “幼伯子”或可能是民間口頭文學中的衍生形象。而非《列仙傳》原始記載。
    要知道,其故事雜糅了孝道、隱逸、濟世等等主題所在,也反映了凡塵民眾對仙人品格的高尚想象。[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地方誌,或道教仙傳類書籍如《雲笈七簽》)]。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幼伯子這位仙神,就如同籠罩在一層神秘麵紗之下,讓人難以窺視其真實麵目。
    或許是因為時光如白駒過隙般飛逝,歲月如潺潺流水般匆匆,導致世人對幼伯子的了解,越來越是變得模糊不清,難以再去揭開他身後那層曆史麵紗,一窺其仙家真正的廬山真麵目。
    然而,幼伯子所具備的大孝大勇之品行,無論何時,皆為凡塵世人和仙界眾仙神所必需之美德行為。
    周客戢容,泯跡泥盤。
    夏服重纊,冬振輕丸。
    作不背本,義不獨安。
    乃眷周氏,佑其艱難。
    (《列仙傳讚 其二十九 幼伯子》?
    晉·郭元祖)
    喜歡成道天書請大家收藏:()成道天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