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九品官人法
字數:3133 加入書籤
如果說均田製是逐步削弱世家豪族們兼並土地、藏匿人口這些問題的手段,那府兵製就是削弱地方世家豪族們擁兵自重這一問題的手段。但這些還不夠,袁熙創立的袁家書院在打破世家豪族們壟斷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把人才的來源給擴充,為將來的科舉製做好準備。
不過,袁熙始終有些急躁了,在察舉製過渡到科舉製之前,中間出現的“九品官人法”這時候才從陳群這個刑罰司尚書手裏寫出來,送到了袁熙中書台的桌案上。
袁熙仔細拜讀了陳群的“九品官人法”,發現裏麵的內容其實跟袁熙利用書院吸收人才的方式很像,隻不過“九品官人法”的考核方式是由官方決定的,而不是書院的老師們決定的,這就有著很重要的不同。因為老師們雖然也與朝廷官員們有瓜葛,但是由於是袁熙名下的書院,他們選拔人才時得為袁熙負責,否則袁熙會直接問責書院;而官員們選拔,摻雜了太多政治因素,不一定是為了幫袁熙選拔人才,特別是“九品官人法”中的第一項就是出身,之後才是這個人的才華和品質,最後給人定品級,而且品級一定,當什麽官都給定了。
雖然袁熙不想使用“九品官人法”,但是陳群給官職定義品級這個事很重要,要知道,之前袁熙其實一直無法很直觀的感受到自己設立“三台六司製”下的官員到底有多大權力,現在有了品級,袁熙就可以給自己設立的“三台六司”製度設立品級,讓他們更為直觀的表達出來,而且給他們發放俸祿的時候也不用天天“中兩千石、真兩千石、比兩千石”的繞著一個“兩千石”在那發暈了,直接叫品級,既知道地位,也知道領多少錢, 方便。
於是,袁熙在“九品官人法”奏折上特地批示是,官員的九品定級馬上交由官吏司實行,人才的九品定級交由袁家書院研究。
因此,陳群這個刑罰司的長官,天天泡在官吏司,跟荀攸一起研究怎麽把品級定下來,這個非常折磨人,一方麵,袁熙設立的“三台六司製”下的人員品級不能低,而原有的“三公六卿製”下的官員們也不能太輕賤;另一方麵,這兩者還得必須有著明顯的區別,否則,袁熙重用“三台六司製”,邊緣“三公六卿製”的設想就沒法實現了。
結果就是,陳群和荀攸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就是同品級下,分正、從兩種區別。
首先是一品,不分正、從。大“三公”中的丞相、大將軍、禦史大夫,“三師”中的太師、太傅、太保,這六個職務全部都是。
二品,開始分正、從。其中,中書台、尚書台的主要長官中書令、尚書令,是正二品;“三公”中的太尉、司徒、司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是從二品。
三品,分正、從。“三台”的副手們侍中中書台的副手,因袁熙自己是中書令,就沒安排人,暫時空缺)、尚書左右仆射、禦史中丞,司隸校尉,是正三品;前後左右、征東南西北將軍,是從三品。
四品,分正、從。“六司”的主要長官尚書們,各州長官刺史、州牧,是正四品;“九卿”,鎮北、安西等稱號將軍,是從四品。
五品,分正、從。“六司”的副手侍郎們,中書郎,各州副手別駕、治中,潁川府尹,是正五品;討寇等雜號將軍,是從五品。
六品,分正、從。各郡國長官郡守、國相等,是正六品;寧國等稱號中郎將,是從六品。
七品,分正、從。各郡國副手郡丞等,是正七品;普通中郎將,是從七品。
八品,分正、從。各縣城的長官縣令、城守等,是正八品;稱號校尉,是從八品。
九品,分正、從。各縣城副手縣丞、都尉,各鄉長官鄉長,普通校尉,是正九品;各亭長官亭長,軍司馬、軍侯,是從九品。
其他的從屬官員或者胥吏,各府台司衙門等按照品級需要自行申請,由官吏司上報中書台定奪,禦史台審核。
這一官職的品級方案,被陳群和荀攸一起送到了袁熙的桌案上,二人一臉的疲憊。袁熙能看的出來,他倆確實是很重視,而且每個品階對應的俸祿也都進行了詳細的備注,雖然還是用的“中兩千石、真兩千石、比兩千石”等那類說法,但是袁熙很清楚,以後一定會逐步變更為具體數值的。
“一人兼多職的怎麽定品級?”袁熙自己現在就是這種情況,既是大將軍,又是中書令,所以幹脆讓他們定清楚。
“位次當然是按照高的那個。俸祿嘛?我二人的意思是可以都給。”荀攸回答的很幹脆,而且明顯替袁熙考量了一下。
“位次沒問題。至於俸祿,高的那個全給,兼職的部分給七成就行,沒必要全給。”袁熙聽完立刻做出了微調。所謂“位次”,其實就是上朝的時候站哪,這個就是品級的重要性;至於俸祿,袁熙還真不打算兼職就都給,當然也不能隻給一份,否則顯得太摳了,大部分兼職的人員都是比較特殊的,例如朱蓋在遼西郡的那種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喏!”荀攸肯定沒有什麽意見,他在這件事上雖然是主官,但實際上主要是幫陳群把把關,別讓陳群太得罪其他世家豪族們,再加上荀家能幫陳群兜兜底。
“崔季珪那邊怎麽說,讓他研究人才評定的事宜,有沒有什麽具體方案?”袁熙為了方便把書院和官吏司接軌,甚至把如今的男子分院負責人崔琰安排進了官吏司當侍郎,人才評定等級的事宜,被袁熙分給崔琰以及書院的各科教師們去研究,這次荀攸和陳群的結果裏麵沒有任何人才評定的內容。
“崔侍郎似乎沒什麽進展,他也有些不太讚同!”陳群回答道。
其實陳群被崔琰給懟了,雖然陳群的“九品官人法”其實在維護清河崔家這類世家豪門,但是崔琰自從成為書院男子分院的負責人,又接觸了一些寒門子弟甚至平民子弟之後,對於主要靠著門第當官一事產生了動搖,特別是“九品官人法”一旦實行,如今書院,特別是男子分院的大部分學生就會被立刻淘汰。因為世家豪族其實在袁熙上次大鬧鄴城世家之後,多數就把家中子弟都給召回了家中,自行教育,即便崔琰等河北名士去解釋,也沒能挽回多少學生,反而是寒門子弟和平民子弟多數留了下來,這才讓那些河北名士們真正接觸到寒門子弟和平民子弟,而且他們驚喜地發現寒門子弟和平民子弟並不比世家豪門的子弟差,甚至更強。
喜歡袁燕請大家收藏:()袁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