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民心

字數:6583   加入書籤

A+A-


    這個轉機,對倭軍來說,卻是絕對不希望聽到的。
    這一天,織田信長正緊鎖眉頭,在廳中來回踱步,琢磨著明軍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而一眾大名圍坐四周,麵色凝重,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信使跌跌撞撞地衝進大廳,一看就知道精疲力盡那種,站都沒站住,“撲通” 一聲跪地,聲音帶著驚恐與急切:“主公,大事不好了!明軍從海上登陸,已經攻占大阪,正朝著京都進發!”
    織田信長挾天子以令諸侯,京都府就是他的勢力範圍。跑來稟告的信使,就是他的手下。
    此時,織田信長聽到稟告,猛地停下腳步,雙眼圓睜,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說什麽?再說一遍!”
    信使顫抖著又重複了一遍:“主公,明軍不知何時通過水師運送,繞過本州島西部沿海,在大阪登陸,如今大阪已失,他們正迅速向京都攻去了!”
    邊上的大名淺井長政聽得非常清楚了,當即 “謔” 地站起身,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聲音都變了調:“這…… 這怎麽可能?明軍怎麽會突然出現在大阪?我們的探子都是幹什麽吃的!”
    事實上,是他們畏懼蒙古騎軍,也沒有那麽多騎兵和蒙古騎軍對耗,因此,沿海都被蒙古騎軍給屏蔽了,消息極度落後。
    朽木元綱也驚慌失措地站起來,手中的折扇 “啪嗒” 一聲掉落在地:“完了完了,大阪一失,京都危在旦夕啊!我們之前的防備都白費了,明軍這一招太狠了!”
    六角義賢更是嚇得癱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語道:“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 我們根本沒料到明軍會從海上繞過去攻打大阪,這可如何是好?”
    倒是柴田勝家雖強作鎮定,但臉上也難掩震驚之色:“信長公,明軍此舉實在出乎我們意料。但事已至此,我們不能慌亂,必須立刻想辦法應對!”
    黑田官兵衛也是眉頭緊皺,焦急地說道:“明軍行動如此迅速,我們在京都的兵力有限,如今該趕緊商議下如何集結力量,抵擋明軍的進攻為好?”
    德川家康知道這其實是他的鍋,如果不是他丟掉了倭國水師,明國水師就不可能這麽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大阪。
    不過如今,他肯定不會說這事,而是神色嚴峻地說:“信長公,局勢危急,我們需盡快集結兵力,加強京都防禦,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相對他們來說,織田信長反而在渡過最初的驚慌之後穩下來了。
    就見他看著一眾驚慌失措的大名,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諸位,莫要慌亂!我的部下羽柴秀吉,已經被我調回,此刻正在京都,負責防禦之事。”
    “你們忘了嗎?當年的上月城之戰,秀吉奉命防守。當時,毛利輝元率領大軍前來攻打,兵力數倍於秀吉所部。但秀吉巧用謀略,他先是加固城池防禦,挖掘深壕,設置拒馬,還在城中囤積了大量的箭矢、石塊等防禦物資。”
    柴田勝家聽得也穩了一些,連忙接過話頭說道:“沒錯,當時敵軍來勢洶洶,連續攻城數日。秀吉卻沉著冷靜,不僅指揮士兵巧妙抵禦,還多次派出小股精銳部隊趁夜出城偷襲,攪得敵軍營地大亂。”
    織田信長點頭,繼續說道:“正是如此,麵對毛利大軍的猛烈攻擊,秀吉堅守上月城長達數月之久,成功拖延了敵軍,為我方後續的戰略部署爭取了寶貴時間。此次京都防禦,秀吉必定也能憑借其卓越的防禦才能,阻擋明軍的進攻。”
    之前定下的計策,就是堅壁清野,拉長明軍後勤,然後再斷明軍後路,或者攻擊明軍糧草。織田信長自然知道,要做到這些,首先必須要守住明軍要攻打的城池。
    毫無疑問,倭國如今的國都,肯定是明軍要攻擊的重要目標。因此,他就把最擅長防守的羽柴秀吉調回去了。
    此時,大名們聽著織田信長的講述,想起羽柴秀吉當年的輝煌戰績,心中的慌亂稍稍減輕了幾分。
    就比如淺井長政,緩過神來後,竟然帶了一點自信說道:“有秀吉在京都,我等大可放心。如今當務之急,是商量如何反擊明軍。”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大聲說道:“我認為我們應立刻回師京都,集結兵力後,全力奪回大阪。隻要奪回大阪,就能切斷明軍後路,到時候再與京都的秀吉一起內外夾擊,定能打敗明軍!”
    朽木元綱一聽,頓時興奮地一拍手:“此計大妙!明軍深入我方腹地,若後路被斷,必定軍心大亂。我們再與秀吉裏應外合,他們插翅難逃!”
    這麽一來,雖然明軍聲東擊西,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但是不管如何,一切又會回到他們當初設定的計劃中。
    邊上的黑田官兵衛思索片刻,補充道:“不過,要奪回大阪並非易事。明軍剛占領大阪,必定嚴加防範。”
    “我們需製定詳細計劃,先派出精銳探子摸清明軍在大阪的布防情況,同時迅速傳令各地守軍,以最快速度向京都集結。集結完畢後,挑選精銳部隊作為先鋒,佯裝進攻大阪正麵,吸引明軍主力。而大部隊則繞至大阪後方,突襲明軍防禦薄弱之處,前後夾擊,方有勝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德川家康點頭讚同:“黑田大人所言極是。此外,我們還需防止明軍察覺我們的意圖,提前轉移兵力。所以在集結兵力時,要盡量隱秘行事,不可大張旗鼓。同時,安排小股部隊在其他方向佯動,迷惑明軍,讓他們摸不清我們的真實動向。”
    也不知道是不是打開了思路,柴田勝家也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沒錯,我們還要與秀吉取得聯係,告知他我們的計劃,以便他在京都城內做好配合。待我們進攻大阪之時,他可趁機出城騷擾明軍後方,讓明軍首尾不能相顧。”
    “……”
    這些倭國大名都是一個個發言,頭頭是道,就好像他們又能在彈指間滅了明軍一般。
    織田信長聽著眾人的計策,感受到士氣的回升,臉上露出欣慰的神情:“諸位所言甚是。此次反擊,關乎我倭國存亡,務必謹慎行事。立刻按照計劃行動,傳令各地守軍集結,同時派出探子偵察大阪明軍布防。我等齊心協力,定要讓明軍為他們的冒進付出代價!”
    眾大名紛紛抱拳領命:“願聽信長公吩咐,拚死奪回大阪,擊退明軍!”
    織田信長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眾人,大聲說道:“諸位,大計已定。此次行動,隻許勝不許敗。傳令下去,全軍即刻拔營,趕往京都府集結,不得有誤!”
    大名們齊聲應和,隨後迅速各自回到營地,著手準備行軍事宜。
    這時候,他們又遇到了一個難題。
    因為當麵的明軍遲遲不動,以至於他們糧草不濟。本來的話,如果大軍不動,繼續和當麵的明軍對峙,那糧草消耗少,山陰道那邊也能補充一些糧食過來,就還能勉強對付。
    可如今,大軍要出發去和明軍打仗,糧食消耗就一下增加,並且趕去大阪和明軍交戰,糧食就要隨軍帶去。甚至可以說,帶多少去都不為多,畢竟誰也不知道,大阪那邊的戰事,他們要打多久。
    這麽一來,這邊的糧食,就隻有都帶走了。
    可以說,此時的他們,全然顧不上那些內遷的百姓,一心隻想著盡快集結兵力,對明軍展開反擊。
    淺井長政回到自己的營地後,立刻召集將領,下令道:“迅速整頓兵馬,留下少量人手維持秩序,其餘人等隨我即刻出發,前往京都府與大軍會合!”
    將領們領命而去,營地內頓時忙碌起來,士兵們收拾兵器、糧草,牽出戰馬,準備踏上反擊之路。
    朽木元綱這邊也是一樣,他神色匆匆地指揮著士兵們準備行軍物資,嘴裏不停地催促著:“快些,再快些!耽誤了戰機,誰都擔待不起!”
    士兵們不敢懈怠,動作愈發迅速。
    就這樣,各大名率領著自己的軍隊,拋下那些內遷後尚處慌亂的百姓,帶著能帶走的糧草輜重,朝著京都府方向急速趕去。
    一路上,塵土飛揚,馬蹄聲、行軍腳步聲交織在一起,仿佛是奏響了一曲破釜沉舟的戰歌。
    不過,大名中也有一些知道後果的。
    這不,在行軍途中,柴田勝家與黑田官兵衛並馬而行。其中柴田勝家微微皺眉,說道:“此次行動,我們一心奪回大阪,卻拋下了那些百姓,還帶走了糧草。隻怕日後,會因此失了民心啊。”
    黑田官兵衛聽到這話,長歎一聲,無奈道:“柴田大人所言極是。可如今局勢危急,若不全力反擊,我們自身難保,更顧不上百姓了。隻希望此番能成功擊退明軍,再回頭安撫百姓,彌補今日之失。”
    德川家康聽聞,策馬靠近,低聲說道:“民心固然重要,但當下擊敗明軍才是首要任務。隻是我們也需警惕,明軍狡詐,說不定早有防備。我們在行軍途中,不可掉以輕心,務必加強戒備。”
    百姓是什麽,不就是羔羊麽?就算不滿,那也掀不起大浪,當下最重要的,還是明軍而已!
    那些內遷的百姓,不管是不是自願,都不得不離開家鄉,風餐露宿地隨軍隊行軍,艱難地朝著內陸遷徙。
    一路上,風餐露宿,許多老人和孩子因饑寒交迫,身體愈發虛弱,甚至死了的也不少。
    到達臨時安置點後,本以為能得到妥善的安排,結果卻是日子艱難,遠比在家鄉時要難過。
    麵對那些大名,麵對那些武士,麵對那些軍隊,他們隻能默默忍受,就希望這種日子早點結束,他們就可以回家了。
    結果呢,他們等來的卻是軍隊匆匆離去的背影,以及毫無糧草物資的絕望。
    一時之間,孩子們餓得哇哇大哭,婦女們看著虛弱的家人默默流淚,老人們無奈地搖頭歎息。
    一些百姓試圖尋找野菜、野果充饑,卻發現周邊早已被搜刮殆盡。有的百姓去軍隊的遺留營地翻找,希望能找到一些遺漏的糧食,卻什麽都找不到。
    麵對這種情況,就算是泥菩薩,都會有脾氣。
    或者說,對那些大名的怨氣,就開始蔓延了。
    “我們為了躲避明軍,聽他們的話搬到這裏,可現在他們卻不管我們死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啊,沒有糧食,我們可怎麽活下去啊!”
    “……”
    所有內遷的倭人百姓,全都鳥獸散。
    他們為了能活下去,都往自己覺得能活的地方去。爭奪財物,搶奪口糧等等,一一上演。沒有了秩序弱肉強食,人心險惡,比比皆是。
    可以說,這次的內遷,對這些倭人百姓來說,完全就是一趟地獄之旅。
    甚至很多人為了活命,都不管是不是明軍在了,紛紛逃往海邊,逃回他們的家鄉。
    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明軍看到他們之後,並沒有殺他們,隻是把他們驅趕集中起來,還分了食物給他們充饑,勉強不餓肚子。
    隨後,有一些光頭,或者短發的人出現在他們這邊,用一口倭語給他們說話。
    說他們是九州島的倭人,如今在明軍的治下,活得比在大名之下好多了。讓他們剃掉頭發,穿上漢服,習說漢話,以後當明國的百姓,就會有好日子過。
    在這些倭人的宣傳下,這些倭人的心思便安定了下來。紛紛咒罵那些大名,稱頌起明軍。
    又到後來,那些九州島的倭人,讓這些本州島的倭人去尋找其他倭人,把明軍的好說出去,就能優先安排去九州島過好日子。
    就這麽的,本州島西部這邊的民心,迅速滑向了明軍這邊。
    相信這一點,是那些大名沒有考慮到的。或者說,他們也考慮到了,但是,麵對眼下的局勢,他們別無選擇!
    一切,都要在京都府決出勝負再說。贏了,民心算個屁,在刀子之下,還不是能馬上改回來的。
    喜歡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