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七日倒計時
字數:8152 加入書籤
建興四年四月十五日,黎明。
我站在成都北城牆上,眺望遠方。晨霧中,斥候剛剛帶回的消息讓守軍人心惶惶——那支"不明軍隊"已經抵達五十裏外,卻詭異地在原地徘徊,既不前進也不後撤。
"秦大人。"守城將領指著地圖,"探馬說他們約有五千人,但每次清點人數都不一致。更怪的是..."他壓低聲音,"有人看見同一名士兵同時出現在不同位置。"
我握緊懷中的齒輪碎片,它們微微發熱,像是在預警。"繼續監視,有任何異常立刻報告丞相。"
離開城牆,我直奔銅雀台。七日倒計時已經開始,首要任務是取得那件龍袍。昨日密室坍塌後,我擔心龍袍已被掩埋,但奇怪的是,今晨工匠報告銅雀台結構完好,毫無坍塌跡象——仿佛昨夜的經曆隻是幻覺。
銅雀台大門緊鎖,我取出諸葛亮給的鑰匙,卻聽到身後有腳步聲。
"秦校尉行色匆匆啊。"
我猛地轉身,簡雍站在三步之外,眯著眼睛打量我。這位老臣一向深藏不露,此刻出現在這裏絕非偶然。
"簡先生。"我行禮道,"銅雀台剛完工,下官奉命做最後檢查。"
"哦?"簡雍捋著胡須,"聽聞昨夜台內有異響,可有發現?"
我心頭一緊。昨夜之事除了諸葛亮和趙雲,應該無人知曉。"隻是幾隻野貓作怪,無甚異常。"
簡雍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校尉可曾見過陛下今晨?"
"尚未。"
"有趣。"簡雍輕笑,"因為宮中侍衛說,陛下自昨夜起就不見蹤影,而城門守衛卻堅稱黎明時見到陛下登城巡視。"
我後背滲出冷汗。劉禪的時空紊亂症狀越來越嚴重了!
"下官不知此事。簡先生若無要事,下官先告退了。"
簡雍讓開道路,卻在我擦肩而過時低聲道:"北邊來的不是尋常軍隊,校尉當心。"
我愕然回頭,他卻已飄然遠去,背影在晨光中拉出長長的影子。
銅雀台內寂靜無聲。我直奔西側密室入口,石板依然鬆動,但階梯下的密室卻與昨夜大不相同——量子共振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張普通案幾,上麵放著幾卷尋常竹簡。整個房間看起來就像個普通的儲藏室。
"這不可能..."我四處敲打牆壁,尋找暗門,卻一無所獲。難道密室轉移了?或者...時間線已經變動,導致密室在這個時間點上不存在?
目光落在牆角衣架上——龍袍還在!我快步上前,將它取下。陽光下,金線刺繡中的電路紋路並不明顯,但觸感明顯不同於普通絲綢,帶著輕微的電流般的麻刺感。
將龍袍小心折疊藏入懷中,我正準備離開,突然聽到頭頂傳來腳步聲。我屏息靜氣,躲在門後。
"...陛下堅持要來看銅雀台..."一個侍衛的聲音。
"胡鬧!陛下明明在宮中養病!"另一個聲音反駁。
"但剛才那個確實是陛下啊!我親眼所見!"
腳步聲在頭頂徘徊了一會兒,漸漸遠去。我長舒一口氣,悄悄離開銅雀台。
丞相府內,諸葛亮正在與幾名將領商議軍情。見我進來,他立刻結束會議,隻留下趙雲。
"秦卿,可有收獲?"
我取出龍袍,在案幾上展開。陽光下,金線中的紋路清晰可見,形成複雜的幾何圖案。
"量子編碼..."我喃喃自語。這些圖案與齒輪上的紋路極為相似,但更加複雜。
諸葛亮取出一麵銅鏡,調整角度將陽光反射到龍袍上。驚人的一幕發生了——金線紋路投射到牆上,形成一幅立體地圖!
"五丈原..."趙雲驚呼。
地圖上標記著一個紅點,旁邊標注著"歸位處",與齒輪投影中的位置一致。但更令人震驚的是紅點旁的時間標記:"建興四十二年冬"。
"這...不可能。"趙雲結結巴巴地說,"現在是建興四年啊!"
諸葛亮卻異常平靜:"時間如河,有主流,有支流。此乃另一支流之景。"
我仔細觀察投影,發現"歸位處"旁邊還有一個小標記——一座簡易墳墓,碑文隱約可見:"漢丞相武侯諸葛公之墓"。
建興四十二年...這個時間線上的諸葛亮活了那麽久?還是說...
"丞相,這可能是"五丈原協議"完全執行後的結果。"我推測道,"您既在曆史上"死"於建興十二年,又在實際上"活"到建興四十二年。"
諸葛亮微微頷首:"秦卿所言極是。然今之要務,乃應對當前危機。"
他從袖中取出那個仿製的齒輪,放在龍袍旁邊。兩者一靠近,立刻產生共鳴,發出輕微的嗡鳴聲。
"還缺一物。"諸葛亮指向投影中模糊的第三部分——那裏似乎還有一枚齒輪的輪廓,"此乃關鍵。"
趙雲湊近細看:"這枚齒輪...似乎在移動?"
確實,第三枚齒輪的投影正在地圖上緩緩移動,從北方邊境向成都方向靠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明軍隊的首領..."我恍然大悟,"他帶著第三枚齒輪!"
諸葛亮神色凝重:"若如此,事態比想象的更複雜。"
正討論間,外麵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馬謖慌慌張張地跑進來:"丞相!北門急報!那支軍隊突然出現在十裏外,行軍方式...非人力所能及!"
我們立刻趕往北城門。登上城牆,眼前的景象讓我毛骨悚然——
平原上,一支約五千人的軍隊正在列陣。他們穿著奇特的鎧甲,在陽光下泛著紫光。最詭異的是,整個軍隊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像是信號不良的全息影像。更可怕的是,我親眼看到一名騎兵突然"分裂"成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分別向不同方向行進!
"這..."趙雲臉色煞白,"是何妖術?"
"不是妖術。"我低聲道,"是時間紊亂。他們處於不同時間線的疊加態。"
就在這時,軍隊中央突然亮起一道紫光。士兵們整齊地分開,讓出一條通道。一個騎著白馬的將領緩緩走出,手中高舉一件發光的物體——
即使隔著這麽遠,我也能認出那是什麽:第三枚齒輪!而且它正在發光,與龍袍和我們的齒輪產生共鳴!
"準備防禦!"趙雲大喊,"弓箭手就位!"
守軍慌忙布防,但我注意到許多士兵麵露恐懼,雙手發抖——麵對這種超自然的敵人,尋常武器有何用?
"子龍且慢。"諸葛亮卻異常鎮定,"亮觀其陣勢,似無立即攻城之意。"
確實,那支軍隊隻是在城外列陣,並未準備攻城器械。持齒輪的將領獨自策馬來到城門前百步處停下,取下頭盔——
"鍾會?!"我失聲喊道。
那張臉與兩年前在工坊襲擊我的"時間巡狩者"一模一樣!但細看之下,此人更加年輕,約二十出頭,與曆史上鍾會的年齡相符。
"漢丞相諸葛亮可在?"城下的"鍾會"高聲喊道,聲音清朗,"魏鎮西將軍鍾會,請見!"
城牆上一片嘩然。鍾會現在是魏國的鎮西將軍?曆史上這個時候他應該還是個孩童才對!
諸葛亮上前一步:"亮在此。鍾將軍遠道而來,有何見教?"
"鍾會"微微一笑,舉起那枚發光的齒輪:"丞相可識得此物?"
諸葛亮不動聲色:"願聞其詳。"
"此乃"時之輪",家師司馬徽所賜。鍾會"的聲音突然變得詭異,像是好幾個人同時在說話,"今奉"校正者"之命,特來告知:七日之後,紫星最亮時,曆史將重置。屆時,丞相可做最後選擇。"
司馬徽?那不是東漢末年的隱士嗎?早該去世多年了!我腦中一片混亂。
"何謂最後選擇?"諸葛亮問道。
"歸順校正,或灰飛煙滅。鍾會"說完,調轉馬頭,緩緩退回軍陣。
城牆上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這番詭異的對話震住了。
"丞相..."我低聲道,"此人恐怕不是真正的鍾會,而是..."
"時間校正者的使者。"諸葛亮接過話頭,"然其所言"司馬徽",令亮心生疑慮。"
回到丞相府,我們立刻開始研究對策。龍袍上的投影顯示,要完成"五丈原協議",必須集齊三枚齒輪。現在兩枚在我們手中,第三枚在那支軍隊的"鍾會"手裏。
"七日之內,必須取得第三枚齒輪。"諸葛亮總結道,"同時,需準備重演五丈原之夜。"
"如何重演?"趙雲問道,"難道要丞相再"死"一次?"
諸葛亮搖頭:"非也。此次需完成協議後半部分——讓亮"活"而不活。具體方法..."
他展開龍袍,指向"歸位處"的標記:"需前往五丈原,在"歸位處"建立連接。"
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丞相,那個"鍾會"提到的司馬徽...您可認識?"
"司馬德操,亮少時曾有幸拜見。"諸葛亮回憶道,"其人通曉天文地理,尤精《周易》。若校正者假其名,必有所圖。"
正討論間,外麵又是一陣騷動。侍衛慌張來報:"陛下...陛下突然出現在城牆上,對著那支軍隊大喊大叫!"
我們匆忙趕到北城牆。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
劉禪站在城垛上,白發飄揚,麵容卻時而年輕時而衰老。他對著城外的軍隊揮舞手臂,聲嘶力竭地喊著:
"朕不回去!朕絕不回去!你們休想重置朕的江山!"
城下的"鍾會"冷靜地看著這一幕,舉起那枚齒輪。齒輪發出紫光,照在劉禪身上。刹那間,劉禪的身體開始扭曲變形,像是被無形的力量拉扯。
"不!"我衝上前想拉住他,卻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彈開。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諸葛亮取出我們的兩枚齒輪,高舉過頭。藍光與紫光在空中碰撞,爆發出刺目的白光。劉禪從城垛上跌落,被趙雲及時接住。
白光散去後,城外的軍隊已經後撤數裏,而劉禪在趙雲懷中昏迷不醒,但至少恢複了年輕的模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回府。"諸葛亮沉聲道,"事不宜遲。"
丞相府密室內,我們將昏迷的劉禪安置在榻上。諸葛亮為他診脈,眉頭越皺越緊。
"陛下體內...有兩股氣息相衝。"他低聲道,"一老一少,一陰一陽。"
我從藥箱中取出鎮靜劑,為劉禪注射。藥物起效後,他的呼吸平穩下來,但皮膚下仍有細微的藍光流動,像是某種能量在血脈中穿行。
"陛下恐怕也是時間紊亂的受害者。"我推測道,"或者說...他同時存在於多個時間線。"
諸葛亮沉思片刻,突然問道:"秦卿可曾聽過"莊周夢蝶"?"
我一愣:"丞相是說...?"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諸葛亮輕聲道,"今陛下之狀,豈非類此?"
我恍然大悟:"您是說,陛下同時體驗著不同時間線的自己?"
"然也。"諸葛亮點頭,"亮思之,校正者所欲"重置"者,正是此等紊亂。然其手段..."
他話未說完,劉禪突然睜開眼睛,瞳孔完全變成了湛藍色:"他們來了...為了毀滅證據..."
"陛下?"我小心地問,"什麽證據?"
劉禪的嗓音變得蒼老嘶啞:"諸葛孔明活到建興四十二年的證據...他們必須抹去這段曆史...必須讓五丈原成為終點..."
說完,他又陷入昏迷。室內一片死寂。
"丞相..."趙雲聲音發顫,"末將聽不懂這些..."
諸葛亮卻異常平靜:"子龍,傳令準備車馬,明日啟程前往五丈原。"
趙雲領命而去。諸葛亮轉向我:"秦卿,今夜我們需做最後準備。"
他取出一卷帛書,上麵繪製著複雜的裝置圖:"此乃"續命台"設計,依卿《工器百術》與亮之《周易》推算而成。需在五丈原"歸位處"搭建。"
我仔細查看圖紙,驚訝地發現這竟是一個簡易的量子穩定裝置!雖然用古代術語表述,但原理與現代物理學驚人地相似。
"丞相...您是如何..."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諸葛亮淡然一笑,"卿之《工器百術》啟亮多矣。"
我們連夜準備所需材料。龍袍被小心地拆解,金線中的量子編碼被提取出來,編織成一張網。兩枚齒輪放置在特定位置,形成一個能量場。
黎明時分,一切準備就緒。趙雲來報,車馬已備好,但城外軍隊有了新動向——
"他們分成三路,"趙雲匯報道,"主力仍在北門外,兩支偏師分別向東西移動,似乎要包圍成都。"
諸葛亮點點頭:"虛張聲勢耳。其主力必隨我等前往五丈原。"
"為何如此肯定?"我問。
"因其所求者,非成都,乃亮與卿也。"諸葛亮目光深邃,"尤其亮之"建興四十二年"證據。"
我忽然明白了:"他們要阻止"五丈原協議"完成!如果丞相真的活到建興四十二年,就證明時間可以被改變!"
"然也。"諸葛亮整了整衣冠,"時辰已到,啟程吧。"
走出丞相府,朝陽剛剛升起。紫色的星辰在白晝依然可見,高懸天際,像一隻冷漠的眼睛注視著我們的行動。
七日倒計時,現在隻剩下六天了。
喜歡穿越三國,我得係統不靠譜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我得係統不靠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