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擴建襄陽
字數:8335 加入書籤
當初宏光聽信了邪修的話,在民間選了三千三百三十三個女童,用她們的初血煉丹。
兩年不到死掉了三百多個女童,這些都看在她們的眼裏,給幼小的心靈以重創。
她們渴望自由,渴望自主命運,現在更渴望強大自己。
王凡親自教她們入門功法,從煉筋開始教授,配以藥膳藥浴。
還給女童們請了教書先生,想要走的更遠沒文化可不行。
又從王家莊調來了有教學經驗的教頭,負責日常指導。
與此同時,青龍衛的籌備工作已經結束,兩千正兵都是王氏子弟。
他們都是達到三階或接近三階的武者,最大的十八歲,最小的十五歲。
共分四個營,每營五百人由四階圓滿的力士任營指揮。
每營分十個都,每都五十人由王凡的衛隊隊員擔任都頭。
每都分十個隊,隊正在兩千青龍衛中選拔,由其中的佼佼者擔任。
王家莊最近還會有六百青壯送來襄陽,其中二百人補充進青龍衛正兵,四百人做輔兵。
青龍衛正兵月餉十兩紋銀,隊正十五兩紋銀,都頭三十兩紋銀,營指揮六十兩紋銀,就連輔兵都有五兩紋銀。
王凡的青龍衛從此刻起正式成軍,暫時負責皇家行宮的安全。
他們的標準裝備已經就緒,朝廷配發的盔甲、弓箭、長刀,王凡給定製的長槍。
朝廷配發的都是普通的木杆長槍,隻適合尋常士兵,王凡隻能給青龍衛單獨定製。
三個月後,城管軍正式成軍。
負責城內巡邏、防火、衛生監察,遇到治安案件負責扭送官府。
他們都是李治逃亡途中招募的私兵,現在有了正規編製,每個人都很興奮。
經過三個月的訓練、選拔,三千人中選出兩千兩百名體力還不錯的編入了城管軍。
其中,兩千正兵兩百輔兵,沒選上的七八百人編入了暗營,與城狐社鼠打交道。
城管軍分為東南西北四個營,每營五百正兵,軍製與青龍衛相同。
王凡同樣派了四個力士擔任營指揮,四十個衛隊隊員擔任都頭。
隊長則由兩千正兵中最優秀的士兵擔任,所有副職都虛席以待,看誰表現好。
軍餉與青龍衛略有不同,營指揮月餉六十兩紋銀,都頭月餉三十兩紋銀。
隊正月餉十兩紋銀,正兵月餉五兩紋銀,輔兵月餉三兩紋銀。
標準裝備短棒一根,套索一條,製式軍服一套,防爆盔甲一套,盾牌一麵。
平時巡街不穿盔甲,隻有發生大規模暴亂才會全副武裝。
裝備中的短棒酷似金箍棒,短棒長四尺,兩端由金屬固定。
看似普通,其實內有乾坤。用力一擰便能拔出一把直刀,金箍互聯就是一把長柄樸刀。
平時以短棍維持治安,遇到持凶器的歹人就可以組成樸刀陣殺之。
套索是受馬背民族的啟發,平時可放在腰間,遇到凶悍歹徒不易抓捕時可拋出套索拿之。
襄陽百姓驚喜的發現,以往街頭的潑皮混混不再那麽肆無忌憚,一些幫派勢力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欺壓良善。
一支身著軍服手拿短棒的隊伍,經常出現在鬧市之中。
他們大多數都不是襄陽本地人,遇到不法歹人行凶就是一通暴打,出手毫無顧忌。
但這些人對百姓還是會露出笑容,對不法歹徒卻凶的很。
百姓打聽之下才知道是城管軍,鎮南侯王凡大人組建的隊伍。
縣衙開始的時候還有些抵觸情緒,一次外來幫派與襄陽幫派的衝突中,衙門捕快差役吃了虧。
他們找了城管軍,事情發生在南城,於是南城營出動了。
全副武裝的城管軍一陣便擊潰了械鬥雙方的人馬,抓捕了近千幫眾。
從此以後,衙門對城管軍不再抵觸,還時常走動,遇到武力強大的歹人必找城管軍。
一時間,城管軍在襄陽城的威勢一時無兩。
而王凡也收到了一個意外的好消息,趙錢孫三家的護衛、家仆被發配到了襄陽,由王凡負責安排他們的一切。
說白了,就是給王凡送來了免費的勞力,李治還是很欣賞王凡的魄力滴。
擴建城池增加稅收,養活五衛和行宮的的一百多貴人,省了李治很多銀子。
五千多老弱殘兵花費不小,那一百多貴人的花銷更勝十倍。
給王凡創造點福利,還能博個仁慈的美名,何樂而不為呢?
早在王凡回到襄陽之前就找了風水堪輿大師,也找了朝廷工部的專業人士。
對於襄陽城的擴建有了完整的規劃,重建後的襄陽城是原來的四倍。
充分參考了王凡的設想,合理的規劃了新城的布局。
計劃中襄陽城分別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建,大小相當於原來的襄陽城。
西麵是落日山無法擴建,總不能把落日山圈到城裏來,落日山太大了。
不過,工部的人有辦法,他們建議南北兩側的城牆連接上西麵的落日山。
讓落日山脈成為襄陽的西城牆,王凡覺得可行,這事就定下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堪輿風水的先生也是佩服工部官員的氣魄,以山為城需要大氣運才能鎮得住龍脈。
他也發表了見解,王凡聽罷說道“背山麵海可有不妥?”
風水堪輿大師恍然大悟,麵朝大海,春暖花開之局,大吉!
王凡帶著襄陽文武出城接收囚犯,玄武衛和城管軍齊齊出動,四千人馬列陣整齊。
等到押解的囚犯到來後王凡吃了一驚,居然有幾萬人之巨。
等到押解囚犯的軍官前來交接,才知道果然有三萬多趙錢孫三家的犯人。
看著浩浩蕩蕩道囚犯大軍,王凡是既驚且喜,驚的是囚犯規模的龐大,喜的是建城的人手夠了。
交接官員湊到王凡麵前訕訕的道“侯爺,囚犯的糧食不多了,您得盡快準備。”
王凡讓管家王福去城中各家賣了糧已解燃眉之急,又讓襄陽總兵率軍離城十裏紮營,截住發配囚徒的退路。
之前的軍營留給囚徒,把襄陽的軍備庫搬空,又找了幾百頂帳篷。
押送囚犯的軍隊主動留下了軍帳,一萬人的隊伍輕裝返回,還有王凡送的三萬枚銀幣。
又搭建了一些臨時住所,總算把三萬人安置下來。
襄陽城分別向四方擴了十裏,占的良田無數,房屋無數。
需要時間丈量統計,還有後續賠償。好在也不會馬上動工建城,還有時間。
襄陽周邊,最大的地主自然是前襄陽王,當今的皇帝。
其次還有襄陽城裏的豪紳,還有就是王凡。先後賜予王凡的田地達三千畝。
於是與擴建區內的農民和地主進行置換,絕大多數都同意了這個要求。
但仍有極少數不願離開固有的土地,王凡也不急,你不願意就先放在那。
三萬人休息三天,對照花名冊點名,兩千城管軍跟著縣府兩衙的吏員忙了兩天。
三天一過,三萬人按照製定好的花名冊分成四隊,工部官員帶領下去了四座城門。
他們的任務是,在原來的護城河外再挖一條河。
原來的護城河寬十丈深兩丈,新挖的河寬二十丈深三丈。
挖出的土方回填城中低窪的地區,而位於城北的方向地勢平坦,沒有可填之處。
於是挖出來的土方便堆在城牆之下,以後用來回填老城區的低窪地帶。
而城北的擴建區域也是最早交割完畢的,這裏大多都是襄陽王的田莊。
也有極少數其他城中富豪的莊子,王凡出門找他們一談就搞定了。
王凡在建城之初就把襄陽所有上得了台麵的豪紳聚到一起,開了一個會。
首先言明擴建襄陽的目的,和能帶來的好處。
又言明建城屬於王凡本人出資,卻是所有人受益。
第一,城外三萬勞工的夥食誰來承包。
第二,東、南、北三麵新城的基建誰來承包。
第三,護城河上的橋梁誰來承包。
王凡在四海酒樓現場召開了競標會,最後每項工程都名花有主,並開始分頭行動。
王凡這種把利益分享的行為很受大家的歡迎,以前他們就以王凡馬首是瞻,現在王凡晉爵侯爵就更無異議了。
最先動工的是北城,按照工部規劃的標準開始建房舍、建店鋪、建兵營以及公共集市和花園。
王凡的分包計劃是正確的,全靠他自己效率慢不說,配合度肯定不高。
現在這樣,好多事不用王凡出麵就解決了,現在是大家的事當然大家解決。
挖河的速度有些慢,工部的官員找到王凡,說監工的態度太過和藹。
王凡便把沒事可幹的四五百禁軍俘虜派去監工,效果立竿見影速度突飛猛進。
半年以後新挖的河貫通,令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是襄陽的城牆不見了。
原來城牆的牆磚變成了護城河的堤壩,變成了連接河兩岸的橋墩。
城牆中間的夯土形成了一條土龍,留給建房的人砌牆。
沿著河的兩岸建起了一間間店鋪,全是十米長八米寬的標準,足足有四千多間。
店鋪後方間隔三丈是民居,長寬相同,不過是由平房變成了二層小樓。
全城搞基建導致護城河裏的水已經用去大半,河裏的魚都看得清清楚楚。
北城的工程已竣工大半,南城和東城已竣工小半,護城河的水是主要的用水來源。
河上的橋梁已基本竣工,值得一提橋麵用了新的技術。
一種叫做水泥的材料被用在了築橋工程中,裏麵還添加了鋼筋。
新建的橋非常氣派,橋寬四丈,長三十三丈。
中間有隔離樁,兩側有護欄。單行車道寬一丈五,人行道寬五尺。
來往車輛必須靠右側通過,橋梁頭均有城管軍看管。
抓到違反規定的留下執勤,穿上紅馬甲,舉著小綠旗。
兩條河中間一丈寬的土牆已經清理掉了,一條三十丈寬的環形河展現在眼前。
現在已經不能叫護城河了,因為城已經沒了。
原來的護城河又向下挖了一丈,讓兩條河徹底合並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同時,城北的引水工程已經啟動,襄陽城北有條梧桐河,自西向東奔騰咆哮。
以前的護城河就是從這條河引的水,不過水道較窄,現在就是要拓寬。
三萬人用時一個月挖了一條十丈寬的引水渠,成了北城區的一道風景。
當河水灌入城中的環形河,圍觀的百姓,挖河的勞工全都歡呼雀躍。
王凡親自命名玉帶河,從此襄陽城中多了一景。
而沿著梧桐河邊有個船塢,最近船塢換了主人。
如今正在日夜趕製船隻,大樓船、小快船都有,都是適合淺水的平底船。
船塢有個霸氣的名字,四海船廠。
而此時,襄陽城內正在進行著一場動員大會,處於貧民區的南城發生了變動。
南城區地勢偏低,每逢暴雨必是受災對象,而且住在這裏的都是最底層的民眾。
一間間低矮破舊的土房,不知什麽時候就要坍塌。
王凡讓縣府官吏前去動員,給他們一個翻身的機會,新建南城區給他們一戶新建的二層小樓。
大多數居民歡呼雀躍,隻有極少數釘子戶貪念滋生,煽動周圍鄰居獅子大開口。
縣衙官吏出工不出力,讓一件好事變得困難重重。
王凡招來縣令痛罵一頓,要求他整頓縣衙,幹不了就滾蛋。
如今的王凡可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一等侯外加襄陽將軍,手掌五衛兵馬。
縣令嚇得瑟瑟發抖,好脾氣的侯爺也會雷霆大怒,讓他猝不及防。
王凡親自指揮,讓城管軍出動,統計願意搬遷置換房屋的百姓,城管負責幫忙。
南城區的樸實百姓還是占絕大多數,離開低矮破敗的貧民窟是求之不得的。
少數礙於情麵,或害怕威脅的在城管軍的幫助下全都搬離了南城老區。
剩下的少數頑固潑皮無賴,王凡命令不必理會,該幹啥幹啥。
接下來,承包南城基建的豪強帶隊進入南城,拆遷開始。
那些由於擴建城池失去土地的佃戶變成了建築工人,這大半年來賺了不少。
他們拆掉破爛舊房,用城牆中的夯土填平了低窪地帶。
那些頑固的潑皮無賴在豪強麵前屁都不是,他們敢與官府耍潑,卻被豪強拿捏。
很快,舊城區南城重建拉開序幕,一棟棟沿河小樓拔地而起。
給底層民眾帶來了新希望!
喜歡生活的橄欖枝請大家收藏:()生活的橄欖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