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戰爭泥潭

字數:5699   加入書籤

A+A-


    聖武二年,歲首之後,正月初五。
    這一夜,江南震動。
    駐紮在東口縣的趙王周雲,因糧食毒死流民一事,大發雷霆之怒。
    趙王大手一揮,楚軍精銳如狼似虎,武川鎮驍將侯莫陳崇長驅直入。
    一時間,北疆戰馬在江南各大世家間穿梭,
    每到一個府邸,必是雞飛狗跳,哭喊震天。
    那些平日裏高高在上的豪族,此刻卻如喪家之犬般,被一個個揪出。
    李府、王宅、趙府……一座座深宅大院被查封,一箱箱賬冊密信被搜出。
    隨著這些賬冊的泄露,意外發生了。
    小沛縣糧食案,竟然持續升溫,一個個貪腐之事被揪了出來。
    兩淮、江南無數豪族牽涉其中,其所作所為,罄竹難書。
    楚軍的怒火被徹底點燃,整個南方官場幾乎被燒成灰燼,
    這次小沛糧食案,最終大規模牽扯官吏,一個個昔日高官落馬。
    丹陽郡守、江都郡守、鍾離郡守,參與貪腐之人的官職越來越高。
    最終,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建業郡守陳遠。
    這位昔日的文魁郎,竟然也是軍糧案的重要參與者。
    除軍糧案之外,還有鹽鐵、茶葉等多種江南之民利,他皆參與其中。
    當皇城司高手,衝入建業衙門時,他正在後堂與幾位江南家主密會。
    這位老文魁失去了往日的睿智,嚇得哆哆嗦嗦,腳下濕了一地。
    中原地區,東征戰場。
    趙王為大楚平民百姓挺身而出,下令徹查小沛縣糧食案。
    此舉雖然大快人心,卻也埋下了巨大的禍患。
    一時間,中原、江南官場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加之國策論攤丁入畝之事的發酵,無數在朝廷糧稅、鹽鐵、茶葉等等稅賦中獲利的宗族,
    視趙王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要知道,此刻趙王東征的三十幾萬大軍裏,
    河洛嫡係僅僅十萬出頭,門閥權貴兵馬的數量,遠遠超過聖武皇帝楚軍本部。
    軍隊的問題還是其次,畢竟兵神周雲在軍人之中威望極高。
    最難受的事情,乃是過去傳檄而定的郡縣,暫時關上了大門,
    各家權貴、豪族不歡迎楚軍到來。
    在大楚,士族豪族控製了大部分力量,
    趙王損害他們的利益,這極大的動搖了地方豪族歸附之心。
    這種大局不利的情況,直接反映到了正麵戰場之上。
    徐州兩淮地區,中原楚軍不再勢如破竹,似乎陷入了戰爭泥潭。
    帝都洛陽。
    牡丹池。
    牡丹池千丈,碧水埋萬骨。
    這裏有一座牡丹府,昔日是裴溫的府邸,如今是崔家的府邸。
    自從招了崔中書當女婿,崔家勢力肉眼可見的強大。
    在朝堂上,右丞相崔中書比起左丞相商師成,不知強勢多少倍。
    麵對各種軍務、官務、民務的難題,崔中書幹淨利落,總能給出最好的意見,
    右丞相既有蓋世才華,又敢於直言,這使得大楚中樞,頻頻做出合理的政策。
    這些行為在洛陽立竿見影,如今的帝都洛陽,進入了極盛時期。
    其賦稅銀兩的收入,是聖昌皇帝二十年的五倍,糧食產量更是提高了近三倍。
    如此鼎盛的王朝,如此銳利的丞相,崔家勢力如今旺盛如火。
    牡丹池水榭。
    這是崔中書到來之後修繕的,內中清一色的漆木,各種名貴物件,琳琅滿目。
    此刻水榭大屋裏,坐滿了五姓望族的官員,大大小小都有,足足幾十人。
    正當屋內交頭接耳時,水榭長廊,一道不耐煩的聲音傳來了。
    “傾心,怎麽回事?本相現在管兩線糧食,還要監督改革吏治,一天焦頭爛額。”
    “相,相公,父親已經來了,多少給點顏麵。”
    崔家女美眸中帶著驚慌,她現在心思全在相公身上,死心塌地,連名字都改了。
    崔中書身上帶著武川鎮對女子的平等,
    他讓傾心參與了很多事務,府裏的一切銀錢他都不管。
    田產、鋪位、各種官員禮物,崔中書也全交給傾心負責。
    對方知書達理,人情世故,禮儀往來比崔中書還到位,北疆大政官很放心。
    他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政事上,畢竟大楚朝堂並不穩定,各種積弊的問題太多了。
    崔中書的行為,在他自己看來很正常,
    但這在洛陽權貴裏,卻是鳳毛麟角。
    各家大族,那個女主人那個不是獨守空房,以淚洗麵。
    傾心能跟著崔中書,她感覺是幾世修來的福氣,
    這會父親等人上門,她很害怕觸怒了相公。
    牡丹水榭,雕獸推門被幾個下人,恭敬的打開。
    這是一間純木製房屋,裝飾全漆木,內中一塵不染,自然是要脫鞋進入。
    這種風格,像極了之後唐朝興盛的府邸,隻是這會還不流行。
    踏進屋子,身著相服的崔中書,臉上帶著疑惑,屋內竟然有幾十個官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崔氏族長既然來了,崔中書自然不會辱沒嶽丈的臉麵,
    他麵容嚴肅,對五姓望族中人行了楚禮後,
    不想浪費時間,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道。
    “諸位族老,今日來此,不知有何要事?”
    崔中書久居上位,威嚴無比,問話一出,眾權貴一時語塞。
    屋內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還是唆使崔老爺開口。
    牡丹池府邸,小謝水閣。
    崔家主將兩淮、江南的一些事情,一一跟崔中書說了。
    主位之上,崔中書嘴巴能塞下鵝蛋,越聽越心驚,
    某一刻,年輕的崔相抬手,打斷了嶽丈,長歎一聲,開口道。
    “你的意思是說,小小三十萬石軍糧,就特麽可能還不一定有!你們搞出這麽大的事?”
    “這……這,”崔家主眼神閃避,支支吾吾,悻悻的道,“這不是你說,按規矩辦嗎?”
    聞言,崔中書勃然大怒,“我說的按規矩辦,是老老實實按趙王的規矩辦。”
    “你們腦子不權衡利弊?趙王要軍糧三十萬石,估計最多你們交二十萬就夠了。”
    “十……十八萬石!”崔家主低著頭,蔫了吧唧的道。
    “還好意思說,十八萬石,加那些膨脹物,也得出九萬石糧食打底?”
    “就為了賺九萬石糧食,害死一萬多人?”
    主位之上,崔中書捂著額頭,臉色鐵青,這下他難辦了。
    江南是五姓望族的基業地,他做為五姓望族之首,不可能不管這件事。
    隻是趙王周雲,崔中書太了解了。
    武川臥龍,雖然兵法無雙,才華蓋世。
    但其實,他跟聖武皇帝一樣,都是一根筋,有時候也犯軸。
    這會害死那麽多楚國平民百姓,估計處理難度不小。
    “先……先把三十萬石軍糧補上,本相再想辦法撈人。”
    “這件事,估計得聖武皇帝下旨才行,其他人是不可能的。”
    崔中書此言一出,眾官員不禁麵麵相覷,響起一陣喧囂。
    他們交頭接耳,對崔中書的做法很不滿意。
    五姓望族的官員,還指望強勢無比的崔家右丞相跟周雲打擂台,
    沒想到這是個慫貨,上來就投降。
    興許是老臉過不去,崔家族長臉色一沉,聲音不善道,“崔相,老夫知道你重感情!“
    “可還有攤丁入畝一事,咱們跟那個鳥王,早晚水火不容。”
    聞言,已經走到門口的崔中書,火氣再也壓不住了,轉頭怒吼道。
    “你們是不是傻?趙王中原大軍在手,一戰滅雙國,現在誰敢惹他?”
    “連宗人府跟霍太後都小心翼翼,你們真是……豎子不足與謀!”
    “改革是必然的事,這是自上而下的改良,已經是最溫和的手段了。”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