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帝乙最後的輝煌
字數:9273 加入書籤
北宋,
宋神宗看著天幕,內心中有無限豪情。
帝乙在這種情況下都能改革。
他也能成功。
隻要改革成功,他必定在史書上留下赫赫威名,為了這個目標,宋神宗親熱的拉著王安石的手,問道:“愛卿,你自詡為大宋第一法家,精通儒法道諸子百家,一定可以幫助朕改革成功,對嗎?”
王安石的內心的是崩潰的。
改革,成功?
以前他覺得很簡單,自己為大宋設計的改革之法,隻要是頒布,必定會像是商鞅變法一樣,讓老秦人驚歎不已,然後很多人擁護新法,他就成了商鞅第二。
可如今,一看到帝乙改革,王安石突然感覺心裏不那麽瓷實了。
帝乙每一次改革,都是在進行利益置換。
這種手段,他真的學不來啊。
看到了陛下對他殷切的目光,王安石隻能硬著頭皮,擠出來一個笑容。
“微臣一定能振興大宋!”
王安石看到陛下看他的目光更加的曖昧。
但他心裏卻越來越沒底了。
學,趕緊學。
王安石發誓,一定要趁著新法頒布之前,學到這些人變法的精髓。
..........
天幕中。
帝乙進行了一場殷商的公務員招聘會。
在眾多小臣中選拔人才。
“爾等能夠打破血脈,打破世襲製,坐上你們先祖永遠也坐不上的高位,知道要感謝誰嗎?”
南仲在他們耳邊提點。
一眾小臣,立刻跪下:“我等感念大王之恩,此生不忘。”
帝乙點點頭:“廢話我也不多說,你們要的權力地位,隻有孤能給你們,想清楚自己是什麽身份,莫要屁股坐在貴族那裏,就算你們跪舔人家,人家也會把你們汙穢給丟掉。”
“因為你們占有了他們子嗣的位置,懂嗎?”
小臣們紛紛點頭。
這點他們怎麽可能不清楚,現在他們身上已經打上了帝乙的烙印,其他諸侯肯定不會用的。
“很好,孤就把你們下派到王畿內,各個諸侯的封地,你們擔任內服官吏,幫助諸侯們管理封土,子民,稅賦,懂嗎?”
帝乙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是的,小臣怎麽用,就是委派成為內服官吏,幫助帝乙對王畿地區進行強而有力的控製!】
當一眾小臣都得到了符合自己的才能的官職後,王畿內的諸侯們日子更難熬了。
他們總感覺有人在無時無刻的窺視他們。
這種日子還沒有過多久,帝乙的下一次改革又來了。
一隊傳令兵,來到了諸侯府邸。
“大王有令:
凡是王畿內的諸侯,每隔一段時間,必須集體前往殷商王都,當麵向大王匯報封地的治理情況,包括但不限於,人口,耕地,賦稅,兵卒,武器,礦藏等等...”
諸侯們感覺要瘋了,他們還需要向帝乙匯報工作?
到底這封地是他們的,還是商王帝乙的。
幹脆你收回得了。
【這就是帝乙的這一次改革,他要求,自己能夠控製的諸侯,每隔一段時間,都必須給自己匯報工作,方便他掌控諸侯的各種情報,然後呢,就是指導他們應該怎麽做下一階段的工作內容。】
【可以說,帝乙現在已經把諸侯當成朝臣在用了。】
【看出來了沒,這就是商王在加強中央集權。】
【隻要是有作為的君王,不管他是商王,還是周天子,不管當時的社會文化是殘暴的人祭文化,還是所謂的開明的周禮,君王一定要集權!】
【隻有集權,才能做大事。】
【這跟分封這個製度無關,分封有分封的集權辦法,郡縣有郡縣集權的辦法,郡縣也能搞成了宋朝那樣的分權模式。】
【所以呢,集權是一種思想,一種治國的理念。】
好熟悉的感覺啊!)
匯報工作,帝乙怕不是穿越過來的吧。)
我之前還想著,我要是去了古代,防止大臣們有二心,就每隔一段時間,給他們開一個會,感情殷商就有了這種做法。)
我們能想到的路,永遠都是老祖宗的套路。)
現在還有人吹分權嗎?殷商是不是分封製,人家有沒有在集權?)
看到這裏,我終於明白,為什麽姬周的製度有問題了,分封並不帶著分權,隻是一些人為了吹姬周,才把分封和分權扯在一起的。)
.........
大漢,
劉邦朝著地上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
“哪個龜孫說的分封是分權了?”
“乃公一直堅定不移的執行秦始皇的中央集權製度,乃公用的是分封和郡縣並行,可乃公那一件事不是在集權。”
“有些人啊,就是自己不學無術,硬要給乃公頭上潑髒水。”
“蕭何,張良,你們說對不對?”
這次,沒有人跟劉邦唱反調。
蕭何讚同的說:“咱們大漢能夠戰勝項羽,就是采取了集權製度,項羽才是分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良也點點頭:“我雖然跟秦始皇有大仇,但不得不承認,集權是正道,分權才是異端。”
對於集權和分權之爭,是從春秋戰國,延續到了大秦,最後也波及到了大漢。
經過了曆史的驗證之後,九成人都覺得集權是對的,分權是錯的。
錯的那個人,墳頭的草都好幾米高了。
.......
大唐,
李世民手裏捏著一本書,名字叫《帝範》
現在這本書還是隻有草稿,並未成書。
本來,他還覺得自己這書寫的很好,可以當成後世帝王的教科書,可是看了天幕之後,李世民感覺這玩意有點燙手啊。
話說,這會不會成為自己的減分項呢。
........
天幕中,
帝乙的改革還在繼續。
這一次,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農業上。
一條又一條的水渠被挖通,一個又一個先進的農業知識被傳播,他興修水利,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
帝乙所控製的地區,糧食產量也在逐漸攀升。
“這樣不夠啊!”
帝乙站在大殿上,他看著輿圖,雖然殷商現在對王畿地區的控製加強了,但是,底層的日子還是很難熬。
他要激發更多的底層力量。
南仲建議道:“想要底層百姓奴隸愛戴大王,就得降低他們的稅賦。”
帝乙想了想,降低稅賦不太可能。
但,可以推廣成湯先祖發明的井田製啊!
【帝乙時期,井田製在殷商得到了大麵積的推廣。】
(降低稅賦,跟推廣井田製有什麽關係啊!)
搞不懂。)
我也看不明白。)
............
大明,
張居正眸光閃爍。
作為一個變法大臣,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門道。
“沒有想到,殷商時期,就有人已經看透了土地賦稅製度。”
“可惜,大明的土地賦稅我無法全盤推翻,隻能改那麽一點點。”
下方,戶部的人心驚肉跳,改一點點?
不,您這個是要人老命。
您這製度一改下去,很多人都要掉飯碗的。
可他們隻能心裏罵一罵,臉上不敢表露分毫。
........
【為什麽推廣井田製,就是降低稅賦呢?】
【這跟生產關係有關了。】
【在井田製出現之前,奴隸給奴隸主幹活,是沒有任何酬勞的,因為奴隸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
【這就比如你家狗子拍視頻火了,你會給你的狗子發工資嗎?最多就是給狗子換一個好一點的狗糧。】
【但是井田製呢,卻又有了新的突破。】
【井田製把田地分成了一個九宮格,中間是公田,周圍八塊是私田,雖然說,這私田的所有權還是奴隸主的,但使用權已經讓渡給了奴隸。】
【隻要奴隸耕作私田,就能取得一定的收入,這個收入是奴隸自己的。】
【這就是井田製進步的地方。】
【這已經形成了租賃土地的雛形。】
【正因為這點進步性,極大的調動了奴隸的生產積極性,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多勞多得。】
【帝乙時期,農業也到了巨大的發展。】
【後來呢,其他諸侯看到了推廣井田製的好處,也有很多諸侯跟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姬昌。】
井田製還有這作用?)
這應該就是咱們曆史學者說,咱們沒有跟西方一樣,有一個奴隸製社會的原因吧。)
井田製這種土地製度,其實是介於奴隸製和封建製之間的一種過渡性製度。)
........
戰國。
秦孝公跟商鞅對坐,他們烹煮羊肉,兩人就這麽坐在渭水之濱,秦孝公目光灼灼的盯著商鞅。
“先生說的改革先改土地製度,就是如此?”
商鞅吃了一口羊肉在,讚歎一聲美味,然後重重的點頭,起身,看著渭水說: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
“別看人祭製度,人殉製度,好像說的有多嚇人,可是土地製度一個搞不好,死的人,會是人祭人殉的十倍,百倍。”
“敢動土地賦稅的君王,才是真的強!”
他回頭,對著秦孝公再一次提醒。
“大秦擁有渭水的富饒之地,卻耕地貧瘠,大秦擁有彪悍的子民,卻沒有能有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大軍隊,為什麽?”
秦孝公張了張嘴,疑惑的問道:“難道是土地稅賦製度?”
商鞅一拍手,“對!”
“百姓有田地卻頻頻餓死,士兵有戰功卻無法升官得爵,改善生活,秦人越努力家裏越貧困低賤,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土地賦稅製度出了問題。”
“所以,老秦人改革的第一步,土地!”
“請問,秦公,敢不敢動一動土地製度。”
秦孝公聞言,額頭的冷汗細細密密的出來了,雖然是寒冬臘月,可他卻感到了無比的燥熱。
內心有一團火在燃燒,但也有一團火在炙烤他的理智,土地製度一旦動了,輕則王位不保,重則亡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宣王就是一個例子。
思考了良久,秦孝公一拍大腿,“渠梁幹了!還請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商鞅目光灼灼的盯著秦孝公:“秦公想要變法,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
“你說,別說是一個,就是十個百個渠梁都答應。”秦孝公點頭。
“變法失敗,都是因為君臣猜忌,君疑則臣死!所以,我要秦公做到信我如信君!我做的任何事,你不要問為什麽,我讓你幹什麽你就幹什麽,我不會給你解釋,我隻需要你無條件的讚同,並且為我擋住一切非議。”
商鞅說道。
秦孝公想了想覺得自己可以,隨即點頭:“渠梁相信先生,無論什麽事情,都無條件的相信,你說,我執行。”
商鞅一笑,伸出手來:“那麽,請秦公把大秦的軍權,財權,土地,人口,以及宗室的管理權,宗室的土地,人口,財稅,全部交出來,讓我替秦公管理。”
“大膽!”秦孝公身後的侍從終於聽不下去了。
你比權臣都可怕,權臣隻要國家的軍權和財權,都不敢要宗室的東西,你是什麽都想要,這已經不是權臣了,你簡直成了太上王。
商鞅笑而不語:“我說秦公做不到吧,如此,在下告退。”
他轉身一襲青衣,在渭水邊上隨風飄揚。
秦孝公盯著商鞅逐漸遠離的背影,他咬了咬牙,一狠心,幹了!
“等等,渠梁願意將一切奉上,隻求先生助我秦國,富國強兵,東出函穀,王霸天下!”
商鞅回頭,按住劍柄,他內心也無比激動,他在魏國,齊國,楚國也去過,可是狗聽了他的要求都直搖頭。
終於有人願意給他足夠的條件了。
商鞅朝著秦孝公深深一躬身:“君若信我,我必定給君一個赫赫大秦!”
........
大漢,
漢文帝心中一震。
土地賦稅製度。
也不知道說到朕的時候,朕能夠得多少分。
皇帝中,他算是最懂土地賦稅對百姓的影響了。
.........
【帝乙改革一共用了八年時間。】
【帝乙二年,姬周伐商。】
【帝乙三年,昆夷伐商。】
【帝乙都忍了下來,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內政改革上。】
【經過八年的隱忍,殷商終於從瀕死的狀態回光返照了。】
【於是,帝乙也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一張輿圖出現。
一隻箭頭直接指向了淮夷。
【帝乙九年,殷商集結大軍征伐淮夷。】
..........
抱歉了,今天的腸胃太難受了,吃了一點東西就上吐下瀉,化身噴射戰士,隻能寫這麽多了。
喜歡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請大家收藏:()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