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稅賦體係設計者,是誰?

字數:5376   加入書籤

A+A-


    我的媽呀,人頭稅竟然可以做到田租的幾百上千倍,我就想問一句,這是不是多寫了幾個零?)
    人頭稅能夠做到田租的2倍—5倍,竟然都可以成為聖主級別的存在,我真是不敢想象,稅賦體係竟然會是這樣。)
    現在在看曆史上那些免田租的,動不動就免稅的,突然就沒有覺得有那麽厲害了,人頭稅收的這麽重,田租免不免有什麽意義呢?有意義嗎?)
    誰說沒有意義,這不就聽著好聽嗎?給史書上一些,感覺好像人家分逼不掙,就像那些商家給你說的,就是為了給你交個朋友,我還虧本甩賣呢!)
    就這,有人竟然還覺得古代百姓誰誰誰過得比較好?這誰誰誰都不可能過得好!)
    難道古代真是在比爛嗎??現在再看一看秦始皇的泰半之賦,我就感覺到這好像是真實的稅率,再看看那些所謂的,稅率在10之下的,這完全就是在扯淡啊!你給他們的稅率乘個十,我感覺這才基本算是真實的稅率!)
    稅賦體係,絕對是撕開一些皇帝虛偽麵具的切入點,隻要在稅賦體係上翻了車,那這個皇帝問題就大發了!)
    好期待好期待,真想看看所有皇帝的真實稅率,包括秦始皇的,我一直相信,秦始皇不可能收這麽高的稅率!泰半之賦,絕逼是汙蔑。)
    博主,你的出一個皇帝稅率排行榜,用數據說話,看看底層百姓真實的負擔。)
    支持,太支持了!)
    .......
    大明,
    崇禎一屁股坐在地上,感覺到了生無可戀。
    自己竟然成了反麵的典型!
    他的人頭稅竟然收到了田租的100倍到1000倍。
    虧他重生還以為自己的稅收很少呢。
    可問題就是國庫沒錢啊!
    他都擔了這個惡名,到現在竟然還窮的國庫裏麵跑耗子,這給誰說理去?
    …………
    南宋,
    朱熹的兒媳婦嘖嘖兩聲。
    “阿翁,兒媳還是對你的私德和能力高估了。”
    “阿翁難道真不清楚,人頭稅比田租重這麽多嗎?”
    “如果阿翁都不清楚的話,那隻能說明阿翁是欺世盜名之人。”
    朱熹的後槽牙都要咬碎了。
    他懂嗎?
    肯定懂啊!
    秦漢隋唐時期他可能不懂,但宋朝稅賦什麽熊樣,他可是朝中大臣,能不清楚這種事?
    甚至,他朱熹能夠錦衣玉食,能夠傳出那麽多的緋聞,就是因為他靠著宋朝的稅賦體係賺錢的。
    但朱熹卻不會這麽輕易的認輸,尤其是在兒媳婦麵前,他可不會服軟。
    朱熹咬牙爭辯道:
    “這種理由我不認!”
    “除非博主能告訴我,古代稅賦體係,為什麽人頭稅一定比田租要重呢?”
    “它的底層邏輯是什麽?”
    “如果博主不能夠解釋這個問題,那麽隻能說明一點,博主的結論不準確。”
    “他隻是在推測而已!”
    …………
    這時候的彈幕區,很多人都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博主,為什麽古代的稅賦體係會是這樣呢?)
    為什麽人頭稅要比田租重這麽多?)
    古代明明可是土地資源最稀缺呀,不對稀缺的土地征重稅,反而以人頭來征稅,他不符合經濟常識!)
    …………
    三國
    張飛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俺也覺得不能理解。”
    按照正常人的邏輯來說,土地稅應該才是最貴的。
    畢竟物以稀為貴嘛!
    這一次,劉備其實已經早就想通了這個問題。
    他歎了口氣,仿佛感受到了壓在老百姓身上的沉重大山。
    ......
    陳勇也知道,該給賦稅體係說出一個最底層的邏輯。
    【即使在古代稅賦體係設計之初,人頭稅比田租重這個概念,就已經在設計者的腦海裏出現了。】
    【那麽炎黃成型的稅賦體係是誰設計的呢?】
    【設計者就是:商鞅!】
    【然後這一套體係的最終完成者,就是呂不韋和秦始皇。】
    【這三個人跨越了100多年,由三個人修修改改,最後完成了整個炎黃封建王朝稅賦體係的最終框架。】
    【為什麽他們一定要設計出人頭稅這個稅種,而且,不隻是口賦,還有戶賦,等多重人頭稅呢?】
    【那咱們就來看一看商鞅當時的選擇。】
    秦國,鹹陽。
    秦孝公嬴渠梁看著這麽複雜的稅賦體係,他一個頭兩個大。
    更加無法理解的就是:
    “先生,為何要對人頭征收重稅,而土地稅卻這麽少呢?”
    “土地才是最稀缺的資源啊,渠梁無法理解!”
    商鞅整理了一下自己純白色的衣袍,展開了竹簡,指著軍功農爵製度問:
    “主君,鞅問你,如果軍功農爵製度普及下去,所有秦人,因軍功而得爵位,爵位高的人,可以幹什麽?享有什麽特權?”
    秦孝公嬴渠梁看著每一個爵位後麵的特權表,最後他駭然的說:“所有人都不用交土地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
    按照軍功農爵製度的爵位特權來說,爵位越高者,稅收交的就越少,到最後,土地稅是全部免除的!
    不單會免土地稅,而且這些人高爵位他們的采邑,土地稅都不用交了,也就是說,高爵位的手下,以及手下的手下,都不用交稅了。
    商鞅說:
    “等到有人軍功封爵後,他的封地內,沒有一分錢的土地稅交給朝廷,而隨著秦國越來越強,戰爭強度越來越大,立軍功的人越來越多,可以說,主君就永遠收不到土地稅了!”
    “既然收不到土地稅,那麽,秦國就需要其他稅收來來養活秦國。”
    “剩下隻能收的,就是人頭稅。”
    原來如此。
    秦孝公終於明白了商鞅的改革思路。
    【這就是人頭稅設計支出的理念,為什麽要設計出人頭稅呢?】
    【就是因為土地稅,越往後,越收不上來!】
    【而且是合法的收不上來,並不是因為很多人隱匿土地,而是在整個國家製度的設計當中。
    頂級大貴族,會合法避稅!擁有免土地稅的特權。】
    【等到這些頂級大會組越來越多,或者說免稅的土地越來越多,土地所能夠帶給國家的稅收,就會無限趨近於0。】
    【土地稅,在王朝後期,可以說對財政貢獻分幣沒有了。】
    【秦朝的軍功農爵製度是這樣,其他朝代也是這樣,每一個朝代,貴族都會有法定特權。】
    【所謂的法定特權,就是國家法律賦予貴族的特權,這些特權不約而同的都會有一個附加條款,那就是免土地稅!】
    【而最可怕的是什麽呢?就是很多人還去鑽這個法律漏洞。】
    【貴族名下的土地是不用交稅的,那麽很多人就會把自己的土地掛靠在貴族名下,他們就不用給國家交土地稅了,隻會給貴族交一部分土地稅,這樣貴族可以收到更多的稅賦,用來對抗國家,而國家的稅收就會分幣沒有!
    也是世家形成的原因。】
    【因此,秦朝的稅賦體係的設計者商鞅,他就做出了秦朝稅賦體係的最初模型,稅賦分離製。】
    【稅賦分離的同時,還輕稅重賦。】
    【而輕稅重賦,就是整個封建王朝所有朝代稅賦體係的核心思想。】
    【這一套東西,隻要你用的是秦始皇的製度,用的是秦朝的製度,你就永遠擺脫不了賦大於稅的這種最初設定。】
    【這才是人頭稅比田租重的底層邏輯。】
    ........
    求催更,求免費的為愛發電。
    喜歡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請大家收藏:()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