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秦始皇為什麽不選扶蘇為太子

字數:11728   加入書籤

A+A-


    博主這麽一解釋,我好像又回想起了九年義務教育的知識,原來曆史的必然,是因為生產力決定的,生產力必然向前,這在大尺度上,是絕對成立的。)
    沒錯,而曆史的偶然,則是因為人的主觀能動性,馬克思說過,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可以反作用於生產力的,也是可以促進生產力的變化。)
    這是在回憶九年義務教育嗎?那麽我也會,人的主觀能動性,到底是讓生產力前進還是後退,是無法確定的,因為這就是一個無序運動,全靠這個人自己的想法,當把這種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放進曆史中時候,就很容易得出了曆史存在必然又同時存在偶然。)
    因為你可以通過生產力來研究曆史的必然方向,但你又不能夠否認一個人的選擇他會朝著哪個方向進行,碰上了那種昏君和壞種,他非要使用落後的製度,你能怎麽辦?)
    兄弟們,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難道晉昭侯姬伯就是這樣的嗎?)
    我勒個去,我沒有想到,研究曆史竟然還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這不就很好理解了嗎?一下子就給我說清楚了,什麽是必然什麽是偶然。)
    感覺九年義務教育,當真是掃盲神器,這才是開民智啊,可惜,當初年少不懂事,錯把金玉當柳絮啊!我隻注意當時英語老師漂不漂亮,數學老師帥不帥了。)
    哈哈,我英語學得好,你們猜猜為什麽,因為當年剛好有一個大學生來我們學校。)
    同上!【狗頭】)
    ……
    北宋,
    讀書人們紛紛點頭,臉上都是一副學到了的表情。
    “簡單易懂,我們都聽明白了。”
    “這不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嗎!所謂曆史必然,不就是自然的規律,朝著一個方向發展,而人的選擇,可以朝著任何方向擴散,兩者的碰撞,就是所謂的必然和偶然。”
    “後世子孫的理論總結,還是有幾分道理的,跟我們的理論能夠相輔相成。”
    “這才是治學的態度,不像某些人,隻會亂改編曆史,是不是啊,司馬兄?”
    司馬光鬱悶的摸著鼻子,為啥你們每一件事都能蛐蛐到我呢?
    我不就是改了那麽幾件事,好吧,也就是改編了上百件事情而已。
    有必要認那麽真嗎。
    不過他也覺得這個曆史必然和偶然太有意思了,這樣他進行曆史改編的時候,就可以把改編的內容全部推到人的主觀能動性上。
    比如說武則天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合理嗎?不需要合理,隻要證明武則天心狠手辣就行。
    事情雖然是假的事情,但情緒一定是真的情緒。
    野史不都是這麽幹的嗎?
    主打一個忽略事實,突出一個情緒輸出。
    我就該這麽幹!
    司馬光給自己在心中默默的點了一個讚。
    什麽,你想讓他不改編曆史?
    你這不是要砸他的飯碗嗎!
    司馬光就是站在了王安石的對立麵,就是要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就是要維護貴族階層的利益,他寫的每一件事情,就是為了證明,貴族老爺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如果不對,那一定是皇帝逼他們的!
    反正貴族老爺永遠都不會犯錯。
    保證了這種立場的話,那司馬家族才能永盛不衰。
    因為資治通鑒就是給皇帝看得,不是學術研究,而是用來忽悠皇帝的,資治通鑒的定位,跟史記完全不同。
    …………
    三國·蜀漢
    阿鬥的朝堂上,雖然馬謖屢戰屢敗,但這家夥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迷之自信,篤定自己下次一定可以贏!
    所以馬謖麵對諸葛亮略帶懷疑的眼神,以及群臣們,尷尬到摳腳的表情他都看不到。
    這就發揮了貴族厚臉皮的優秀傳統,臉皮厚吃個夠。
    這會他又開始誇誇其談了:
    “晉昭侯姬伯這件事情,我覺得,他就可以用後世子孫這個所謂的馬什麽斯的,曆史觀來解解釋。”
    諸葛亮都被整的無語了,你接受能力這麽強嗎?
    這麽快就知道了,馬克思辯證史學過嗎?
    那他倒要好好聽一聽。
    隻聽馬謖說:
    “馬什麽斯的理論體係,他應該就分成了兩種。”
    “第1種,就是推進製度的前進,也就是後世子孫所說的曆史的必然。”
    “第2種,就是增加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後世子孫說的曆史的偶然。”
    “第1種情況,需要的是,繼承者能夠有強大的掌控能力,能夠完美的執行製度,才能夠促進製度的前進。”
    “第2種情況,應該就是,繼承者沒有能力使用先進的製度,於是,隻能讓製度後退,去適應繼承者。”
    “綜上所述,晉文侯姬仇其實最後,他應該是讓製度往後退步了一些,這一樣就是為了能夠讓晉昭侯姬伯掌控製度。”
    “可晉昭侯姬伯這個家夥迷之自信,你認為自己完全可以不用製度後退來適應自己,他硬要推著製度以往前走,於是玩崩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雖然晉晉昭侯姬伯把國政玩崩了,但他這種不畏艱險的精神,我們應該予以肯定!”
    “這是臣的淺薄之見,還請陛下,丞相大人以及各位同僚指正!”
    馬謖說完,非常謙虛的,還向大家問候了一句,但誰都可以看到,他的尾巴都快翹到天上去了。
    你這是謙虛嗎?
    這分明就是炫耀啊!
    但此刻朝臣們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笑他。
    因為這家夥說的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尤其是魏延,他都感覺事情是這樣的,怎麽辦,好想打人啊,這馬謖太嘚瑟了。
    你別說,你還真別說,馬謖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就連阿鬥也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他問:“相父,馬術所言是否為真?”
    諸葛亮嗬嗬一笑,說了一句話:
    “真亦假時假作真,假亦真時真作假。”
    …………
    博主博主,趕快解釋一下晉昭侯姬伯到底是怎麽回事?)
    最好能用馬克思主義史學觀給我們論述一下。)
    我們也想聽一聽,你是否能夠用馬克思主義史學觀來解釋一件事情,讓我們開開眼唄!)
    這有什麽難的?
    這不是基本功嗎?
    陳勇喝了口自製的樹葉茶,雖然窮的都快喝不起奶茶了,但觀眾老爺的需求還是要滿足的。
    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揮舞,一個新的視頻很快就出爐了。
    【其實用馬克思主義史學觀,來解釋繼承人的問題,那簡直太貼切不過了。】
    【咱們都知道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觀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個是,生產力推動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另一個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反作用於生產力。】
    【其實在繼承人上,也是這樣的。】
    【第一,生產力推動生產關係的進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講的就是製度!生產關係就是製度建設。】
    【一個先進的製度,他需要向前走,就需要他的繼承人,也就是太子儲君,擁有能夠理解製度,使用製度,掌控製度的能力。】
    【所以,一個國君如何選擇繼承者呢?】
    【那就是要看他的儲君,對於製度的理解,對於製度的使用,以及對於製度的掌控能力。】
    【很多儲君在第1個環節上就出了問題,也就是製度,他理解都理解不了。】
    【這裏就點名批評一下複蘇!】
    【蠢到了極致!】
    【秦國從商鞅開始,已經運行了六代的製度,扶蘇竟然覺得是錯的?】
    【就這種理解能力,他怎麽配當秦始皇的儲君呢?】
    【很多人都說秦始皇為什麽不早立太子,你告訴我,扶蘇這思想意識,秦始皇這怎麽立呢?】
    【秦始皇讓扶蘇理解秦製,理解商鞅變法,讓扶蘇理解秦朝的現行的郡縣體係,他都不理解,他不但不理解,還要反對!】
    【這種繼承人你敢要嗎?】
    【就像一個公司一樣,每一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比如,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發展科技,以科技為主,以科研為投資核心,用先進的科技優勢打敗對手。】
    【那麽這種公司的重心,其實傻子都知道,應該放在科研投資上。】
    【可你的繼承人非要以營銷為主,把錢不用在科研創新上,非要請一些流量明星,請一些網紅,搞什麽病毒式營銷,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晉昭侯姬伯呢,其實他比扶蘇要強得多,因為他在第1步上,他是完全理解製度,並且可以使用製度。】
    【晉昭侯姬伯唯一的短板,就是在第三步,掌控製度上出了問題。】
    【掌控製度需要有非常強大的個人能力。】
    【什麽個人能力呢?】
    【就是首先要有劉邦最強大的能力,識人!】
    【不要以為識人,就是看這個人有沒有才能,這都是小兒科的東西,一個人有沒有才能你讓他去幹一件事,傻子都能看得出來。】
    【古代,最高端的識人是什麽?】
    【不是看清楚一個人就沒有才能,而是看清整個社會結構,看清所有社會結構中的所有階層,以及所有階層的中所有人,這些人處於什麽階層,這些人對整個社會的利益訴求是什麽?】
    【然後呢,你的國策製定下去之後,會對各個利益階層產生什麽樣的影響,是對他進行了扶持,還是對這個階層進行了打壓!】
    【隻有看懂這個,你才叫做會識人!】
    【因為你看不懂這個,你一個政策下去,打擊的是你本來需要扶持的階層,扶持的又是你本來想要打擊的階層,你的政策就會跟你的想法南轅北轍,你就成了典型的智障天團了。】
    【你如果連你的政策都掌控不了,連一個階層,因為你的政策是受益還是受害你都分不清。】
    【那你怎麽分得清,你是誰的親爹?你又是誰的仇人呢?】
    【當你把仇人當成親兒子的時候,那你不死誰死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去!我去,這裏麵的門都這麽多呀?)
    我還是第1次聽說,光一個製度,竟然都有這麽多門道?)
    理解製度,使用製度,掌控製度,每一步都是一種修行曆練,都在往上走台階啊。)
    馬克思主義史學觀,竟然可以這麽用,真是長見識了!)
    你要是這麽講曆史的話,我可就學會了呀!)
    …………
    大漢,
    劉盈張大嘴巴,他眨著清澈而愚蠢的眼睛,死死的盯著自己的父親,結結巴巴的問:
    “阿父,原來高端識人並不是看這個人的才能?”
    “或者說看人的才能隻是識人的最微不足道的一步。”
    “識人的本事,最重要的目的,是看清整個社會結構,看清社會結構裏的每一個階層,看清階層裏的每一個人,他的利益訴求?”
    這是何等巨大的工作量。
    又要有多毒辣的眼光。
    隻一眼,就看清楚一個人的利益訴求,這比知道一個人能否打仗,豈不是難了無數倍?
    這一次,就連周勃都收起了,嬉皮笑臉的流氓樣子。
    “我滴個親娘勒,這也太恐怖了!”
    如果說,隻是懂得看這個人有多少才能,那在周勃眼中,其實並沒有多大的作用。
    蕭何還看到了韓信的才能,蕭何就牛了?
    他周勃也會看呀,韓信一打仗,他就知道韓信比自己強得多,自己一輩子都追不上。
    人又不傻,一個人的辦事能力,讓他辦一件事,你就知道這個人有什麽成色,因為他做事跟你做事的結果有天地之別。
    但如果說把一個人所有的利益訴求,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能預知到他對這件事的反應和真實想法。
    那就等於每一個人在劉邦麵前都是透明人,跟沒穿衣服一樣。
    周勃下意識的捂住了褲襠,那幸好自己比劉邦的大,不然這就尷尬了。
    周博用胳膊撞了撞,陳平問:
    “識人真是這麽回事嗎?”
    陳平嗬嗬一笑:
    “知道我為什麽能夠控製別人嗎?”
    “有一句話叫做:誘之以利,驅之以害。”
    “如何做到,誘之以利,驅之以害呢?”
    “就是要知道這個人心中所有的訴求,知道他喜歡什麽事,懼怕什麽事,然後針對這個布局,這樣才能夠一擊而中!”
    親娘嘞!
    周勃下意識的遠離的陳平,這樣陰險的家夥,自己還把他當朋友,這家夥會不會有一天把自己也賣了呢?
    周勃如果突然感覺到自己好單純啊,自己身邊都是一些什麽樣的陰險貨色呢。
    而這時候,周勃下意識的掃了掃其他人,發現不隻是陳平怡然自得,張良也是笑意盈盈,還有張倉是麵無波瀾,呂後更是風平浪靜,就連蕭何這回都不太淡定。
    周勃此刻才意識到,大漢朝堂是臥虎藏龍!
    頂級選手最少都有六七個呀!
    還是那種有自己特長的猛人。
    這總算知道了張良為什麽要退出權力中樞了,他估計早就認清了劉邦,張良清楚劉邦對自己的容忍底線。
    可怕,太可怕了。
    這才是高端的博弈啊。
    .......
    大秦,
    秦始皇激動的一拍桌子,失聲道:
    “他懂寡人,他懂寡人啊!”
    “終於有人明白寡人為什麽不立太子了。”
    “當一個合格的儲君,就是要讓你去理解製度,使用製度,掌控製度。”
    “秦朝的製度,已經都存在了這麽多年,你身為一個儲君,你竟然都不理解秦製。”
    “你讓寡人怎麽立你為太子呢?”
    “難道為了你,寡人要改變自己的製度嗎?”
    “這不是扯淡嗎?”
    “你覺得你自己配不配寡人怎麽做?”
    扶蘇羞愧的低下了腦袋,他終於明白,自己在父皇眼中到底有多差勁。
    所謂製度三部曲,他連第1步都沒完成,在理解製度上,就跟秦始皇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扶蘇現在一想起當年自己信誓旦旦的反對郡縣製度,要為分封製度站台的時候。
    他都可以想象,父皇心中有多絕望!
    一個從小被他寄予厚望的儲君,竟然都無法理解他的製度,也無法理解他的做法。
    連你最親的人都不相信你,不理解你,還要反對你。
    你能想象那種難受和憋屈嗎?
    這也是很多家庭親子關係出現矛盾的結點,都是因為不理解,不支持,還反對,每一刀都紮在了大動脈上。
    胡亥卻笑了,原來扶蘇這麽差勁啊,那我上位的機會豈不是很大?
    ........
    【講完了馬克思主義的第1層: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那麽來看一看馬克思主義的第2層,人的主觀能動性,到底對儲君的選擇有什麽樣的影響呢?】
    【咱們都知道,所謂製度,尤其是先進的製度,能夠理解他的人,叫做鳳毛麟角。】
    【因為理解這些製度的人,就是超越了時代的人,一個時代能有多少人具有超越時代的眼光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很少很少!】
    【也就是說在很多強大的君王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他們就會悲哀的發現,他們的子孫水平太差!】
    【根本無法理解他的製度,根本不可能繼承他的傳承。】
    【理解不了他的製度會怎麽辦呢?】
    【難道他要選另外的繼承人嗎?】
    【如果他的子孫全部都無法理解製度,難道這個皇帝和君王要把皇位傳給其他家族嗎?】
    【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子孫再廢物,也要把江山給傳下去,因為這就是家天下啊!】
    【所以呢,在古代就出現了第2種情況,第2種情況就是:讓製度對個人能力讓步。】
    【既然儲君無法理解製度,無法使用製度,更無法掌控製度。】
    【而這個人繼承人又無法更換,或者說換來換去都是這樣熊的樣。】
    【怎麽辦呢?】
    【那就讓製度倒退!】
    【對!你沒聽錯,廢掉先進的製度,采用落後的製度,讓製度去適應儲君,讓製度對儲君糟糕的個人能力讓步。】
    【用這種方式,來維持王朝的穩定傳承。】
    【如果選擇這麽做,那必然會帶來一個結果,人的主觀能動性,對生產關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就是讓生產關係直接倒退!】
    【也就是咱們常說的,開曆史的倒車!】
    【這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曆史的影響,你覺得大不大呢?】
    【你覺得這能用曆史的必然論來解釋嗎?】
    【曆史必然前進,但用辯證主義史學觀,卻可以推論出,有時候,曆史後退了,你怎麽說?】
    .............
    ps
    這幾張都是作者的精華啊。
    用辯證主義唯物史觀,來解釋王朝製度跟傳承過程中,很多次製度倒退的問題。
    其實答案很簡單,為了王朝的傳承,人的能力不行,隻能讓製度後退,來維持王朝的權力繼承。
    覺得小作者解釋你心中的疑惑,給點數據支持啊,催更,還有免費的廣告都點一點。
    下一章,更精彩哦!
    喜歡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請大家收藏:()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