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思念老臣
字數:6528 加入書籤
孫莫見宋徽宗心情迫切,說了聲:“聖上你先用餐,一邊用餐小人一邊講給您聽!”
宋徽宗夾了一塊東坡肉放進白米飯上,用筷子刨著肉飯送進嘴裏咀嚼幾下伸長脖子咽進肚子裏;孫莫悄聲說道:“聖上,小人從一個知己人嘴裏得知,三國錦馬超逮住了完顏宗翰的兒子完顏金彈子和完顏阿骨打的女兒完顏烏魯斯公主,正在謀劃要用那兩個家夥換你出去!”
“有這樣的事!“宋徽宗將手中的飯碗擱在麵前的小餐桌上,緊緊握住孫莫的手急不可待地問:“快說怎麽回事,三國錦馬超怎麽會在宋朝;逮住了完顏金彈子和完顏烏魯斯公主!”
孫莫深深吸了一口氣,平靜一下情緒,道:“上個月,完顏宗翰製定了一個‘0號計劃’;打算殺戮汴梁城的百姓,但馬超突然駕淩;樹起十四皇子徐王殿下的旗幟招兵買馬,七八萬天朝的遊兵散勇薈聚馬將軍麾下,李剛、童貫、宗澤、蕭鼎、呂伯鑒一大幫忠勇義士擁戴馬超做了大元帥!”
宋徽宗神情亢奮地追問一聲:“童太師還活著,那麽蔡太師呢,有沒有他的消息!”
宋徽宗對自己的幾個老臣日夜掛念,尤其是蔡京,這個提出“豐亨豫大”以消費促進經濟的全才人物;宋徽宗一直想念他。
宋徽宗沒有把自己思念老臣的想法告訴孫莫,隻是囑咐盡快和馬超取得聯係;最好派人來南青城齋宮和他見上一麵,他有要事相告。
孫莫奉命去了,宋徽宗想起三起三落的老臣蔡京;痛恨兒子趙恒登基後被身邊的奸賊蒙蔽;將蔡京發配到潭州。
宋徽宗在位25年,依靠的肱骨之臣就是蔡京和童貫;但蔡京和童貫處事霸道得罪了不少大臣。
蔡京被任命為右相,後又升為左相;積極推行“崇寧新政”,恢複王安石變法新政;新政在實施過程中給百姓帶來沉重負擔,太學生陳朝老上疏論蔡京十大罪,加之此時出現星變等所謂“天變”;蔡京被迫辭職,第一次宰相生涯結束。
蔡京罷相後北宋朝廷內部黨爭依舊激烈,後繼的宰相難以有效掌控局麵,宋徽宗再次起用蔡京為宰相。
此次蔡京執政,提出“豐亨豫大”的經濟政策,命朱勔在江南大搞花石綱;為運回盤固神運石,拆毀了不少橋梁,改浚河道;營建艮嶽萬歲山遭彈劾,第二次宰相任期結束。
蔡京雖然辭職,但宋徽宗對其仍有依賴,且朝中無人能完全替代他;宣和六年1124年),鑒於朝廷麵臨諸多問題,尤其是財政危機和政治混亂,宋徽宗又一次召回蔡京,讓其主持政務。
此時蔡京已年老體衰,難以處理繁重政務,主要事務多由其子蔡翛處理;蔡翛行事乖張,引起很多人不滿,且當時朝廷麵臨金的軍事威脅,國內農民起義也此起彼伏,局勢日益嚴峻。
靖康元年宋欽宗即位,蔡京作為宋徽宗朝的權臣,成為眾矢之的,被貶官流放,其第三次宰相生涯也隨之結束。
宋徽宗之所以三次任用蔡京為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蔡京的能力忒強;蔡京的“豐亨豫大”其實就是宏觀經濟思想,比英國宏觀經濟之父凱恩斯早了800多年。
在“豐亨豫大”的消費促經濟理念指引下,趙佶帶頭消費才有了“花石鋼”“萬歲山”。
“豐亨豫大”也帶來負麵影響,官員生活奢靡,農民卻極端困苦,九州起義風起雲湧。
宋徽宗多才多藝聰明睿智,比祖輩更加重文輕武,導致蠻夷侵擾,內亂不斷,輝煌的帝國大廈轟然傾覆。
皇帝一門心思舞弄文墨,蔡京當仁不讓地把持朝政,軍事、政治、文化、經濟各個部門。
平心而論,蔡京是兩千多年來丞相這個崗位上最有能力的人;華夏曆史上的名相管仲、諸葛亮、蕭何、房玄齡、趙普和蔡京相比較似乎都差一個格次。
蔡京為給朝廷弄錢,鑄“當十錢”,米價由一石400文升至1500文;這一舉措使國庫充盈,但北宋的經濟被嚴重拖垮。
為了迎合宋徽宗好大喜樂的秉性,蔡京提倡“豐亨豫大”,鼓勵皇上帶頭消費。
朱勔在蘇州設應奉局大搞花石鋼,運回汴梁修築萬歲山,就是“豐亨豫大”的具體體現。
蔡京執政期間囂張跋扈,可他辦的好事也不少,譬如“崇寧興學”開辟了華夏曆史上通過學校取官的先例。
“崇寧興學”詔令全國縣以上衙門都得辦學校,接受百姓子女學習深造。
“崇寧辦學”得到宋徽宗首肯,一些地方不僅在縣衙駐地辦學,而且擴大到鄉村、集鎮;北宋以降,民眾受教育的程度在曆史上最高。
“崇寧辦學”詔令下達後,州學、縣學、鄉學、鎮學、村學、私塾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興起,是宋代教育事業最鼎盛的時期。
北宋的兒童通常六至七歲開始讀書,稱為開蒙、啟蒙;一般家庭的孩子讀完私塾,能認字即可;富貴人家則要子弟“十二歲出外就傅”,一直讀至參加完科舉考試為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私塾的教授內容一般以識字為主,另外還傳授一些謀生技能、規範倫理道德、講述為人處世的道理和方式等等。
“崇寧興學”對女童來說也很寬鬆,盡管官學拒絕女子入學,但私塾的普及為女童的啟蒙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宋代社會主張女子應受一定的教育。
宋徽宗曾說:“朕以謂書不惟男子不可不讀,惟婦女亦不可不讀,讀書則知自古興衰,亦有所鑒戒”
《宮詞》雲:“清曉自傾花上露,冷侵宮殿玉蟾蜍。劈開五色銷金紙,碧鎖前學草書”。這兩首詩是描寫宋代宮人學習書法的情景。
南宋思想家葉適曾經說過:“婦人之可賢,有以文慧,有以藝能,淑均不妒,宜其家室而已”。
朱熹也主張女子應受一定的文化教育其曰:“女子亦當有教,自《孝經》之外,如《論語》,隻取其麵前明白者教之。
宋代有文化背景的家庭則更為注重女子的教育問題,宋孝宗時尚書胡元功之女,“俊敏強記,經史諸書略能成誦。善筆劄,時作詩文亦可觀。於琴弈寫竹等藝尤精,自號惠齋居士,時人比之李易安”
王安石一家更是出了五位擅長詩詞的女性,宋魏泰《臨漢隱居詩話》雲:“近世婦人多能詩,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荊公家最眾。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與其家庭教育是不可分的,其父李格非曾為禮部員外郎,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父母皆擅文章;因而,李清照幼年即受過良好的教育。
南宋女詞人朱淑真,出生於富裕的官宦之家,其父曾親自教她詩文典籍,可見也是從小就受到文學藝術的熏陶。
蔡京除過“崇寧興學”的功德,在位期間還興辦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諸類福利機構,開創了曆史先河。
北宋末年的社會動亂不堪,貧窮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凍死、餓死街頭的每天都有。
蔡京上折子給徽宗皇帝,提議在東京和幾個重點城市興辦“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
徽宗是良心皇帝,立即批準了蔡京的奏折,劃撥充裕資金推行建設。居養院就是後世的敬老院,安濟坊是福利院,漏澤園則是是公墓。
無主無戶的死亡百姓和軍士,被送進公墓由國家統一安葬,體現了官府的仁慈。
北宋的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比西方慈善機構早了許多年。居養院是綜合性的收養機構,既收養孤寡老人、殘疾人士,也收留棄嬰與孤兒。
到南宋時則發展出專業性的收養機構,如收容老人的安老坊、安懷坊、安濟院,相當於福利養老院。
收育棄嬰與孤兒的嬰兒局、慈幼莊、慈幼局、及幼局,相當於兒童福利院。
此外還有以低於市場價向市民供應成藥的大藥房及免費門診,叫施藥局、惠民局、和劑局。
兩宋期間政府建立的福利救濟機製覆蓋了“生老病死”各個層麵,實現了“從搖籃到墳墓”的救濟。
北宋盡管存在奸臣和不平等,但女真人和蒙古人滅亡兩宋後,華夏社會倒退上千年是不爭的事實。
宋朝百姓對女真和蒙古人的痛恨難以言表,兩宋時百姓的受教育程度比二十世紀的華夏都高。
宋徽宗在地下暗室思念老臣時,馬超、鄭斯文一行正向南青城齋宮這邊趕來。
馬超同意了鄭斯文釋放劉彥宗和五個衛士的建議後,劉彥宗帶著郭鳳鳴、強得知、苟德芳、呂家泉、王拉翔五個衛士離去。
馬超召集李剛、童貫、宗澤、蕭鼎、呂伯鑒幾個老臣商量用完顏金彈子和完顏烏魯斯換回宋徽宗的事。
李剛直言不諱,道:“解鈴還得係鈴人,當初李剛被糊塗油蒙了心竅;硬將太上皇從鎮江喊回來結果釀成悲劇。太上皇落入金賊之手老臣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自己的罪責,老臣早就希望大元帥營救徽宗皇上;用金彈子換回皇上的行動早就啟動,盡管逃走完顏婁室那廝可是大金國的完顏烏魯斯公主分量更重;老臣希望十四皇子徐王殿下馬大元帥準允,李剛、蕭鼎、呂伯鑒明日就去完顏宗翰軍營進行談判!”
馬超看向鄭斯文,問他啥意見,鄭斯文蹙蹙眉頭道:“李老臣的意見在下同意,但小可有個新思路,那就是在談判之前要與宋徽宗見一麵,將我們營救他的計劃給予通報,從而安定他的情緒配合營救工作!”
馬超同意軍師中郎將鄭斯文的意見,叫李剛、蕭鼎、呂伯鑒三人先做準備,他和鄭斯文帶人去南青城齋宮偵探一番再啟動談判程序。
童貫有點狐疑地說了聲:“上次獻美之計後,完顏宗翰加強了軍營的巡邏和戒備;大元帥和軍師中郎將如何進到金營裏麵去!”
鄭斯文從身上拿出兩份“丹書鐵券”,道:“小可這裏有兩份‘丹書鐵券’,一份是完顏活女贈與的;一份是完顏昌撻懶給的;持有兩份丹書鐵券,進入軍營應該沒有啥問題!”
鄭斯文說著,將兩份“丹書鐵券”讓在座的十幾個傳看一遍;收起來後問薛雲霄、楊擎霄、羅紫霄、翁楠霄四人:“你們四人被關進南青城齋宮地下宮殿時,就沒有注意裏麵那些秘密;弄不好宋徽宗就關在你們的隔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薛雲霄哀歎一聲道:“我們被完顏沙裏質陷落的下宮殿後就沒有出來的機會,完顏宗翰遣派他的八大金剛衛士)輪流站崗看守我們,後來走出地宮時眼睛也是被黑布蒙著的,連地下宮殿在南青城齋宮哪個方向也沒有辨別清楚!”
鄭斯文笑了聲,道:“天下無難事,隻要有心人。”看向馬超說道:“大元帥,你待在中軍大寨吧;鄭斯文帶幾個人過去偵探!”
“那不行!”馬超鄭重其事道:“本帥要和你們一起去,到了南青城齋宮本帥進不去的話在外麵等候你們;倘若出現啥紕漏,直接殺進金營營救你們!”
於是,馬超、鄭斯文、高強、李文、李師師、紅蓮、十二女衛、天台四女,巨猛、田橫的元帥衛隊二三十人,一共六十人結伴而行向南青城齋宮趕去。
鄭斯文、高強、李文三人沒有騎電動摩托車,因為電瓶裏麵的電用完了,沒有顧上回鄭家台充電隻好擱置不用,騎馬而行。
六十多人化妝成金兵,鄭斯文拿出完顏活女贈與的“丹書鐵券”;順利通過金兵把守的南熏門。
出城不遠,隻見一騎飛也似的相向而來,距離馬超他們幾米遠時李師師喊了一聲:“孫老爹!”
騎駛的人“籲”了一聲放緩馬速,李師師又喊一聲:“果然是孫老爹!孫老爹!”李師師喝喊著奔上前去勒住馬頭問了一聲:“你這是上哪裏去啊!”
孫莫辨認出是李師師,神情亢奮地從馬背上滾下來喊道:“師師姑娘,真的是你?你怎麽會在這個地方啊!”
李師師曾經跟宋徽宗來過南青城兩次,都是孫莫老爹爹奉茶送飯;兩人十分熟悉。
李師師指指一旁的馬超道:“孫爹爹,他是大元帥馬超;要上南青城齋宮去!”
李師師的話音一落,便見孫莫跪在地上放聲大哭,道:“馬大元帥,小人奉旨正要前去找您啊……”
喜歡馬超重生大宋朝請大家收藏:()馬超重生大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