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永恒守望

字數:4944   加入書籤

A+A-


    暴雨砸在玻璃窗上的聲音像某種古老的催眠曲,林深盯著電腦屏幕上台風路徑圖,紅色箭頭正瘋狂地吞噬著東南沿海。這是他成為《濱海晨報》見習記者的第三個月,辦公桌上還擺著昨天采訪漁民時獲贈的鹹魚幹——那位花白胡子老人說這是能驅邪的&34;海神祭品&34;。
    手機突然震動,母親發來的六十秒語音條在黑暗中亮起:&34;深仔,你爸剛打電話說血壓又上去了...台風天少往海邊跑,記得把陽台的花收收...&34;掛斷前最後的聲音被雷聲劈碎成細碎的電子雜音。
    林深抓起外套衝進雨幕時,街道兩旁的霓虹燈正在海天交界處扭曲成詭異的色塊。他剛拐過水產市場,就聽見前方傳來玻璃爆裂的脆響。推開門簾的瞬間,鹹腥的海風裹著血腥味撲麵而來,十幾盆碎裂的綠蘿在積水裏漂浮,像是某種詭異的海洋生物。
    &34;救...命...&34;
    沙啞的呼救聲讓林深僵在原地。穿白色連衣裙的少女躺在積水中,長發間纏繞著海藻般的青色絲線,左手腕戴著枚造型奇特的銀色鐲子。當他的手觸到她冰涼肌膚的刹那,少女睫毛忽然顫動,嘴角溢出淡金色的液體。
    &34;你流鼻血了。&34;林深慌亂地掏出紙巾,卻見血液在半空凝結成細小的水晶珠,順著少女蒼白的臉頰滾落,在積水裏折射出彩虹色的微光。遠處傳來警笛聲,但那些光點仿佛被無形之手牽引著,在少女周圍畫出複雜的幾何圖案。
    少女突然抓住他的手腕,瞳孔深處閃過幽藍的光芒:&34;別過來!它們在找...&34;話音未落,整條街道的燈光同時熄滅,林深感覺有冰冷的東西纏上腳踝。低頭看見成群半透明的水母狀生物正從下水道口湧出,每隻傘蓋上都閃爍著與少女鐲子相同的紋路。
    &34;帶我走!&34;少女將銀鐲按在他掌心,灼熱感沿著神經直衝天靈蓋,&34;去海上,隻有那裏...&34;她突然被幾隻水母觸須拖向排水口,林深這才注意到她後頸處浮現的熒光鱗片,就像深海裏那些會發光的魚類。
    追到碼頭時,林深已經渾身濕透。月光穿透雲層,在海麵灑下銀色的緞帶,他看見少女站在礁石上,海水在她腳下形成完美的漩渦。當她轉身時,林深終於看清那些鱗片——不是比喻,而是真正的、如同珍珠母貝般的生物組織,在月光下流轉著珍珠母特有的虹彩。
    &34;我叫沈璃。&34;少女的聲音像是貝殼摩擦發出的聲響,&34;來自亞特蘭提斯城邦。&34;她抬手輕點海麵,漩渦突然迸發出刺目的白光。林深感覺有無數透明觸手纏住身體,等再次睜開眼時,已經在搖晃的船上。
    船艙裏堆滿潛水裝備,沈璃正在調試某個圓柱形裝置:&34;這是聲呐共振器,能暫時屏蔽深海監視者的感知。&34;她忽然扯開衣領,林深終於明白那些鱗片的真相——她的皮膚下流動著熒光色的血液,血管裏遊動著微型發光水母。
    &34;我們族人以共生體形式生活在海底熱泉口。&34;沈璃的手指穿過胸前凝聚的水晶,&34;但人類建造的深海采礦站汙染了熱泉,我的妹妹...&34;她突然劇烈咳嗽,嘴角溢出的血液在海水中綻放出朵朵透明蓮花,&34;必須收集三十六種純淨海露,才能修複生態屏障。&34;
    接下來的七十二小時,林深跟著沈璃在海底穿梭。他們見過會發光的珊瑚叢林,目睹了巨型管蟲在岩漿噴口旁搖曳,還遇到了群居的發光水母構成的&34;移動城市&34;。當沈璃將最後一把海露投入裝置時,林深終於明白她為何需要人類協助——那些水晶礦脈深處,埋藏著人類二戰時期遺留的核廢料。
    &34;警告,聲呐陣列啟動。&34;沈璃突然將林深推進逃生艙,自己卻被機械臂擊中。林深在逃生艙裏看著監控畫麵,沈璃的身體正在快速透明化,她最後的動作是將銀鐲塞進他手中:&34;記住,亞特蘭提斯的坐標是北緯23°14&39;,東經119°07&39;...&34;
    逃生艙衝出水麵時,救援直升機正在附近盤旋。林深攥著逐漸升溫的銀鐲,看著雷達上消失的神秘信號源。晨光刺破雲層時,他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急診室,床頭掛著母親送來的湯煲,護士說他在台風夜失蹤了整整三天。
    三個月後,林深成為海洋環境保護組織的實習研究員。當他潛入那片廢棄的采礦站時,防水攝像機拍到了令他窒息的畫麵:巨大的金屬管道正在向海底排放熒光廢水,成群死去的發光水母覆蓋在珊瑚礁上,就像一層慘白的地毯。而在管道盡頭,他看見了那塊刻著楔形文字的銘牌——生產日期是1945年8月6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台風再次來臨的那夜,林深在實驗室分析水樣時,銀鐲突然發出蜂鳴。全息投影在空中浮現出沈璃的身影,她的身體已經半透明:&34;采礦站的淨化係統被篡改了,他們要把整個東海變成死水區...&34;話未說完,警報聲大作,實驗室的防彈玻璃外浮現出無數發光觸須。
    &34;快走!&34;沈璃將某個水晶匣子拋給他,&34;裏麵有你妹妹需要的海露樣本...&34;林深抱著匣子衝進暴雨時,看見海天交界處升起巨大的水幕,那是由無數發光水母組成的巨型生物正在吞食汙染海水。他想起沈璃說過,亞特蘭提斯人能操控海洋生態係統,原來那些傳說都是真的。
    當林深將樣本投入深海淨化器時,遠在太平洋彼岸的某個實驗室裏,穿著白大褂的男人看著監控畫麵冷笑:&34;果然,那個古文明遺孤還活著。&34;他麵前的培養皿中,幾株變異的海藻正在瘋狂生長,觸須狀的根係已經穿透強化玻璃。
    林深將沈璃贈予的水晶匣子送檢時,意外觸發了監測站的警報係統。全息投影中,周明遠正站在深海監測站的控製中心,他手腕上的智能眼鏡閃過幽藍數據流:&34;林深,你攜帶的樣本含有深海共生體的基因片段,這會暴露我們的實驗進度。&34;
    陵水基地的夜晚總被海浪聲切割成碎片。周明遠站在岸基站的觀測室,凝視著屏幕上跳動的紅色光點——那是深海聲呐陣列捕捉到的異常能量波動。三個月前林深潛入廢棄采礦站時,這個坐標就曾出現過類似信號,但被他們判定為&34;海底地震餘波&34;。
    &34;啟動geostar係統的自主防禦協議。&34;周明遠觸碰控製台上的鈦合金按鈕,整座監測站突然劇烈震顫。他身後的全息投影展開海底地圖,光纜組網的節點正在逐一熄滅,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機械觸須從地底鑽出。
    與此同時,林深在實驗室發現樣本中的海露正在結晶。這些本該在深海熱泉口才能存活的微生物,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分解著培養皿裏的營養液。當他嚐試用基因測序儀分析時,設備突然彈出加密文件——是1945年日本海軍的深海采礦日誌,其中標注了亞特蘭提斯坐標北緯23°14&39;,東經119°07&39;的&34;特殊處理區&34;。
    台風&34;海燕&34;的第七次預警拉響時,林深帶著改裝過的潛水器潛入預定海域。監測站派出的&34;深海獵手&34;號正在三百米外與他並行,周明遠的聲音通過水聲通信器傳來:&34;林深,你正在接近人類文明的禁區。&34;
    &34;禁區?&34;林深操縱機械臂切開水麵,下方赫然浮現出由發光水母構成的巨型生物穹頂。這些半透明生物正將核廢料包裹成珍珠狀結晶,每顆結晶都連接著海底的機械骨骼。他突然明白沈璃所說的&34;生態屏障&34;,竟是人類親手打造的死亡陷阱。
    當潛水器衝破生物穹頂時,林深看到了永生難忘的場景:無數發光水母構成的&34;移動城市&34;正在遷徙,它們的身體裏嵌著二戰時期的炸彈殘骸。而在這座城市的中心,沈璃的妹妹沈露正躺在由珊瑚與金屬融合的培養艙中,她皮膚下的熒光血管正在緩慢消失。
    周明遠在監測站啟動了最後的淨化程序。他麵前的全息投影顯示,東海海底正在形成巨大的基因淨化網,所有攜帶亞特蘭提斯基因的生物都會被自動清除。這個計劃代號&34;藍海計劃&34;,早在1988年南沙建站時就已經啟動。
    &34;所有數據已上傳至天宮空間站。&34;他撫摸著控製台上的銘牌,那是父親戴瓊興的遺物——這位南海站首任站長,臨終前還在念叨著&34;不能讓深海文明成為人類的威脅&34;。突然,監測站的備用能源係統發出蜂鳴,來自亞特蘭提斯的坐標信號正在突破光纜封鎖。
    &34;警告!時空坐標偏移率超過臨界值!&34;周明遠看著父親年輕時的照片,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重蹈覆轍。當年戴瓊興為了建設陵水基地,不惜隱瞞胃癌病情完成土地過戶,而今天他們又要用同樣的手段抹去另一個文明的存在。
    林深將沈露接入潛水器的生命維持係統時,她體內的熒光血液突然沸騰。沈璃的全息影像在深海中顯現:&34;快啟動聲呐共振器!他們的淨化程序會撕碎整個東海的生態鏈!&34;
    林深調出陵水基地的建造日誌,在戴瓊興的批注中找到了關鍵線索——真正的&34;藍海計劃&34;,本應是建立人類與深海生物的共生關係,而非單方麵的控製。他通過改裝的潛水器,將沈露的基因樣本注入聲呐陣列。
    當第一縷晨光刺破雲層時,東海海底發生了奇跡。機械觸須開始回收核廢料,發光水母釋放出修複性孢子,而那些被判定為&34;威脅&34;的亞特蘭提斯基因攜帶者,身體正在與海洋生物產生量子糾纏。周明遠在監測站看著數據流,突然發現所有淨化程序正在反向運行——不是人類改造深海,而是深海文明在重新定義人類。
    三年後的國際海洋日,林深站在修複後的硇洲海洋站。台風過後的海灣格外清澈,他手腕上的銀鐲與沈璃留下的水晶匣子產生共鳴,全息投影中浮現出沈璃與沈露的身影。她們正站在由發光水母構成的生物穹頂上,向陸地上的新監測站致意。
    &34;深藍拾光計劃&34;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林深知道這不僅是科技的勝利,更是兩個文明達成的古老契約。他望向永暑礁的方向,那裏新建的深海觀測站正與海底的亞特蘭提斯城邦形成鏡像——這次,人類終於學會了傾聽海洋的聲音。
    喜歡一天一個驚駭故事請大家收藏:()一天一個驚駭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