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haige.net 第312章 夜話
字數:2746 加入書籤
第一章 青瓷引魂
2018年秋,清源市老城區"棲梧巷"深處有家名為"拾遺齋"的古董鋪子。店主陳硯之是位三十出頭的文物修複師,白襯衫永遠漿洗得筆挺,鼻梁上架著玳瑁圓框眼鏡,舉手投足帶著舊式文人的雅致。
這日黃昏,陳硯之正伏案修補一尊宋代影青瓷觀音像,忽聞門外風鈴輕響。抬頭見雕花木門半掩,穿月白旗袍的女子正踮腳擦拭門框積灰。斜陽穿過她鬢邊珍珠流蘇,在青磚地上投下細碎光斑。
"姑娘要尋什麽物件?"陳硯之起身時帶翻了案頭鎮紙,卻見那女子轉身時旗袍下擺泛著奇異青光,如同雨後竹葉上凝結的露水。
女子嫣然一笑:"掌櫃的能修魂器麽?"她指尖撫過觀音像斷裂的蓮座,冰涼觸感讓陳硯之打了個寒顫。待要細看,女子已如薄霧般消散在暮色中,唯有案頭多了一枚雕著纏枝蓮的翡翠耳璫。
當夜暴雨傾盆,陳硯之在修複室核對賬目時,忽見那枚翡翠耳璫懸浮在月光裏。耳璫內側刻著蠅頭小楷:"民國廿六年霜降,林氏若曦敬獻"。銅爐裏的檀香無風自動,牆皮剝落處顯出一行朱砂小字:"欲見故人,戌時三刻。"
第二章 畫魂驚鴻
戌時的更鼓聲中,陳硯之鬼使神差地回到鋪子。雨幕裏,那女子正倚在博古架前哼唱蘇州評彈,素白手腕上纏著串瑪瑙佛珠。見他進來,她將鎏金懷表按在玻璃櫃台上,表蓋內側嵌著的照片令陳硯之瞳孔驟縮——竟是民國時期棲梧巷全景圖,圖中"林氏繡莊"的匾額清晰可辨。
"家父林鶴年,曾任清源商會會長。"女子指尖輕點照片,櫃台上突然浮現出虛幻的戲台幻影,青衣花旦的水袖翻飛間,她輕聲道:"妾名若曦,生於宣統元年。那年父親為保戲班伶人,開罪權貴......"
話音未落,幻影陡然扭曲成衝天火光。陳硯之瞥見火焰中有人影墜落,懷表發出刺耳鳴響。待要追問,若曦已化作青煙鑽入他胸前的翡翠掛墜,掛墜內側浮現出密密麻麻的工尺譜。
第三章 殘卷謎蹤
次日清晨,陳硯之在修複室發現本民國手劄。泛黃紙頁記載著驚人往事:1937年日軍侵占清源前夕,林氏繡莊收留數百難民。某夜日軍少佐強索繡娘,林鶴年為保眾人性命,當眾將女兒若曦鎖入地窖。三日後,日軍撤離時地窖裏傳出《牡丹亭》唱腔,掘開時隻見滿地青瓷碎片,繡莊匾額上插著半截斷簪。
手劄最後夾著張黑白照片,穿和服的日本軍官懷中摟著戴翡翠耳璫的女子,背景裏模糊可見"棲梧書苑"的招牌。陳硯之猛然想起修複室裏那尊影青瓷觀音——底座裂痕處的金繕痕跡,與照片中女子耳畔的流蘇如出一轍。
第四章 夜半琴音
第七個無月夜,掛墜裏的翡翠突然發燙。陳硯之追著琴音來到廢棄的棲梧書苑,見若曦正在殘破的戲台上撫琴。月光透過漏窗灑在她肩頭,戲服上的金線在暗處流轉如活物。
"那年我吞金未死,被戲班班主所救。"若曦的指尖在焦尾琴上泛起幽藍微光,琴弦震顫間,陳硯之看見幻象:日軍軍靴踏碎青石板,刺刀挑開繡莊大門,父親被逼至牆角寫下"大東亞共榮"的匾額。
琴音陡然轉急,書苑梁柱間滲出鮮血,在月光下凝結成字:"血債需血償"。陳硯之驚覺手中多了一柄青銅短劍,劍身銘文與照片裏日軍軍官的佩刀紋路完全吻合。
第五章 雙生因果
當夜暴雨如注,陳硯之握劍衝進雨幕。青石板路上浮現出血色腳印,引他來到護城河畔。對岸戲台亮起幽幽燈火,若曦正在台上唱《牡丹亭》的《冥判》:"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日軍軍官的佩刀突然釘入戲台,軍官的鬼影從刀光中走出,獰笑著扯開和服:"當年你父親用贗品替換家傳寶刀,這筆賬該清了!"刀鋒所指處,陳硯之胸前的翡翠掛墜迸發青光,若曦的身影在強光中逐漸透明。
"快斬斷因果線!"若曦的嘶喊混著瓷器碎裂聲傳來。陳硯之揮劍斬向虛空,軍官鬼影發出慘叫,化作萬千青瓷碎片。暴雨中傳來父親臨終的歎息:"四娘,不怨你......"
第六章 青瓷重圓
晨曦初現時,陳硯之在修複室醒來。案頭那尊影青瓷觀音已完好如初,底座金繕紋路組成"謝"字。翡翠掛墜裏傳出若曦最後的聲音:"父親用二十年陽壽換我殘魂不散,如今恩怨已了。"
他翻開最新修複的《棲梧地方誌》,在"民俗篇"發現新增段落:1945年日軍投降前夜,有青衣女子在戲台自焚,手中緊握半闕《牡丹亭》。殘碑照片上,焦黑的戲台梁柱間,隱約可見雙魚玉佩的紋樣——與陳硯之祖傳的玉佩紋路分毫不差。
結尾:
如今"棲梧巷"改造成了文化街區,陳硯之的"拾遺齋"成了網紅打卡點。常有遊客說在雨夜聽見戲腔,卻總尋不著人影。某日有位老者駐足良久,指著玻璃櫃裏的影青瓷觀音笑道:"這觀音眉眼,倒像我年輕時救過的戲班花旦。"
陳硯之望著觀音像底座新添的裂痕——那裏悄然綻放出一朵青瓷蓮花,花蕊處隱約可見兩點朱砂痣,在燈光下流轉著溫柔的光。
喜歡一天一個驚駭故事請大家收藏:()一天一個驚駭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