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最理想的局麵
字數:6185 加入書籤
“在我看來,如今的狀態,才是對我們大漢最為有利的。”
“朝堂之上不乏飽學之士,他們通曉曆史,也清楚曆代對遊牧民族的處理方式,都認為應該徹底摧毀北胡,甚至讓其支離破碎,這樣對我們最有利。但許多人隻看到了其中的好處,卻忽略了另一方麵的事實。”
“那就是北胡汗權的存在,對內部其他勢力起到的壓製作用。”
“北胡由眾多部族組成,如今之所以能夠長期控製從長城以北、東至女真人居住地、西至哈密以及更西邊的裕勒都斯河區域、北至葉尼塞河的廣闊地帶,全靠這個‘汗位’的存在。北胡的存在本身,實際上是對草原的一大消耗,因為北胡的君主不會允許底下的其他部族變得過於強大,一定會在暗中進行打壓。”
“隻要北胡政權還在,這種打壓就不會停止。”
“如果北胡政權消失的話……”
諸多遷徙者若失去約束,實力或將顯著提升,因其以往常需單打獨鬥,抵禦其他北域部族。然北域帝國覆滅後,此類阻礙大為減弱,許多勇猛之族隨之崛起,進而可能危及邊境安寧。
此為其一。
其二。
北域帝國源自中原 。
他們早已適應了中原的奢華生活。
讓他們回歸逐水草而居,許多人並不適應。
曆經近百年,諸多遷徙部落的“農耕”成分漸增,特別是東北的某些族群,靠近長城區域的尤為如此。即便在北域,他們仍沿襲中原時期的做法,征收農業稅。隻要北域政權存續,即便諸多部族心懷怨恨,也得從事“半漁獵半農耕”的事務。
若北域政權消亡,
農耕將被完全舍棄,遷徙部族則徹底轉向漁獵。
這類完全遊牧化的部族,對大國而言實為嚴峻挑戰。
北域的威脅顯而易見,大國可對此有所預料,但北域政權消失後的隱性威脅,則難以預見。因此,相比完全消滅北域政權,讓其苟延殘喘,對大國更為有利。
甚至,
當北域首領無力駕馭手下時,朝廷應適時介入援助。
北域存在越久,對其下各派係的壓製越長,大國發展自身力量的時間也就越多。
當然,這隻是權宜之計。
隨著大 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對北域內部的逐步拉攏,終將實現全麵吞並北域,將整個北方納入版圖。屆時再清除那些對大國懷有敵意的部族。
數十年的和平,並非大國所求。
北疆的全麵穩定,才是大國乃至軍隊將士應追求的目標。
“一舉平定邊陲!”
聽到林之川的激昂話語,李景然頓時傻了眼。
腦海中一片混亂。
他實在不明白,林之川怎麽會提出這樣的想法,剛開始聽起來像是無稽之談,但仔細一琢磨,卻又覺得頗有道理,可具體哪裏有道理,他也說不上來,隻覺得仿佛就是這樣。
長久的安定與真正的太平。
保留北漠的存在,讓它自行壓製內部的遊牧力量,同時維持一部分農耕傳統,這對將來統一北方大有裨益。若北漠真的被滅掉,那麽那些遊牧部族便會失去約束,農耕文化也可能就此消亡。
粗獷與文明。
北漠雖弱,卻還存有中原文化的影子。
其餘的遊牧部落卻沒有這種痕跡。
相較之下,顯然如今結構相對完整的北漠,比那些散漫的遊牧群體更容易應對。
想到這裏。
李景然思緒開始紊亂。
姚伯安、趙文遠等人也眉頭緊鎖。
他們看向林之川的目光中滿是敬畏與沉重。
他們逐漸明白了。
林之川其實是想把北漠當作一隻“家養的小雞”,讓它自己去清理庭院裏的害蟲。等養得足夠強時,再將其 ,為己所用。
姚伯安和趙文遠對視一眼,眼中均閃過一絲深邃。
趙文遠曾在元廷任職,深知其中複雜,各派係之間互相牽製,爭鬥不止。正因如此,北漠雖然占據廣闊土地,人口也不少,卻一直難以團結一致。
若按林之川所說行事,確實可行。
北漠內部已經腐朽不堪。
如果不是大明偶爾威脅要北伐,北漠內部恐怕早已自相殘殺。
昔日的舊事,總讓人唏噓不已。
一旦外部壓力消失,北方的之爭必將更加激烈,但結局卻難以預料。若一方能統一北方,這對南方而言絕非好事;反之,若雙方長期相持不下,則是最理想的局麵。
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
夏之白的計劃能否成功,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一件事:
那就是南方必須持續變得更強,而且要比北方強大得多。
否則,這無疑是放虎歸山。
盡管如此,張玉也不得不承認,如果這個策略能夠實現,不僅對天下有益,還能讓北方邊境長久安寧,緩衝地帶甚至可以向長城外擴展數百裏。
姚廣孝撚著胡須,內心久久不能平複。
他在心底反複推演,無論怎麽計算,都得出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雖不願承認,但不得不接受,這個看似荒誕的想法確實有可能成真。
“瘋子!”
“徹頭徹尾的瘋子!”
姚廣孝在心裏暗暗咒罵了幾句。
看著眼前那些滿臉困惑的士兵,再瞧了瞧一臉震驚的朱棣等人,夏之白微微一笑。
他從容說道:“剛才的話,對你們來說衝擊很大,甚至許多人連想都不敢去想。但作為一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理論家,這些都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謀定而後動,才能百戰不殆。”
“當然,具體政策還得由朝廷決定,最終朝廷會如何選擇、如何行動,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並不是我說兩句就能隨便更改的。”
“你們唯一了解我的,就是我是新科狀元。”
“你們所不知道的是——”
“我現在是一名商官。”
“此次前來,是為了在這邊建立鐵礦廠。”
李之安說道:“我也有自己的私心。”
“我李之安別的不敢保證,但有一件事我可以做到,那就是我冶鐵坊打造的‘千錘鋼’,其中的一部分一定會用於改良兵器。”
“我剛剛仔細檢查了那些火銃,發現它們的鑄件表麵粗糙,結構鬆散,還存在許多鑄造缺陷和氣孔。這表明這些火銃所用的鐵料並不是‘熟鐵’,更不是‘千錘鋼’。雖然大明確實能生產一些千錘鋼,但是比起製造火器,官方更傾向於將這些優質鋼材用於製作昂貴的寶刀、寶劍等高端刃具,而不在意火器的性能。”
“我不一樣。”
“我願意把大部分煉製出來的‘熟鐵’和‘千錘鋼’應用到火器的改進上。”
“即便進步不大,隻要能讓士兵們使用起來更加便利,能夠更安全地操作,能夠更準確地命中目標,這樣的努力就是有意義的。”
“我希望將來,你們使用的火銃不僅易於裝填,而且不容易出現故障,還能做到百發百中。你們操控的火炮也應該輕便精準,人人都是神炮手,即使距離數百步外也能一擊致命。”
“我希望大明的戰士不會因為自己的裝備而受傷或喪命。”
“我也希望能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
“近身搏鬥帶來的傷亡是非常不劃算的,大明的戰士個個都極為寶貴,每一次損失都是難以承受的痛苦。這種本可避免或者顯著減少的傷亡,理應降到最低限度。”
“我真心希望,大明的武器能與北元拉開巨大的差距。”
“當北元仍在依賴弓箭騎射時,大明已經廣泛運用火器。一旦北元騎兵發起衝鋒,大明的火器齊射將使他們的部隊潰敗,以最少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成果。”
“我也期待,這些日益強大的火器最終能夠徹底征服北方。”
“讓那些北方部族從此隻能載歌載舞,不再有侵略之心。”
“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也需要戰士們的共同努力。”
一聲難以名狀的哽咽忽然傳來,迅速彌漫在整個營地。最初隻是零星的啜泣,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觸動,到最後竟化作一種深切的感激。
男兒有淚不輕流,隻因未到傷心時。
葉青川低聲歎息。
眼前的景象,並非他所能預料。
他自知自己的言語談不上精妙,但能得到這樣的反響,或許是因為這些戰士被忽視得太久。
突然間被關注,那種委屈和不甘瞬間失控。
對於政治家來說,最殘酷的懲罰並非罷官或貶謫,而是被遺忘。
而對於普通民眾,最絕望的回應從來不是辱罵或指責,也不是被輕易踐踏,而是冷漠!
大明的士兵已經被冷落太久。
大明從 至官員、胥吏,他們遠離真實基層已久了,他們認為朝廷已經給予軍戶足夠的支持與政策,殊不知軍戶在天下毫無地位可言,也缺乏基本權利,更未曾獲得應有的榮耀。
朝廷雖賜予土地,但軍戶的生活生產始終存在諸多難題。
因為像朱棣這般“好大喜功”的人太多,時常將軍戶召集起來毫無意義地操練半個月,嚴重幹擾了軍戶正常的勞作。
而且地方將領升任後,便暗中侵占低級士兵的土地,無奈的是這些士兵沒有發聲的途徑,他們的怨言也無法傳達至高層。
若真要聽取底層軍戶的意見,
十有 都是不滿。
喜歡盜墓:我的摸金係統瞞不住了請大家收藏:()盜墓:我的摸金係統瞞不住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