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提升你們的存活率

字數:6738   加入書籤

A+A-


    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罷了。
    若是近身搏鬥,趙玄德相信自己揮劍就能斬殺兩人,像這樣的人會是聖人?
    片刻後。
    趙玄德的表情緩和下來。
    不論真假,眼前的趙長川是大宋的臣民,那這聖人也算是他大宋的聖人,這本該是一件好事,說明大宋順應天意,受到上天的喜愛,否則又怎會有聖人降臨治理天下?
    而且陸青岩曾說過,若將來自己能留須至腹,必定登上皇位,成為二十年的太平皇帝。
    那麽豈不是說趙長川也會成為自己的臣屬?
    甚至
    自己那太平天下的基業,說不定還是他促成的?
    想到這裏。
    趙玄德心中篤定,看向趙長川的眼神多了一絲欣賞。
    既然沒有反叛之意,那便是大宋的忠臣,自己又怎能心胸狹隘?
    趙玄德等人的內心波動,趙長川自然不知。
    他的目光始終落在下方的士兵身上,待士兵們的喧嘩聲逐漸平息,趙長川才繼續說道:“戰爭殘酷無比,它伴隨著死亡。北方本來人口稀少,又怎禁得起大規模減員?更何況是在和平時期非正常的減員?”
    “火器這類東西在戰爭中意義非凡。”
    “當年天下尚未統一時,使用這些笨拙、操作複雜的火器實屬正常。”
    “如今大宋統治已久,軍隊中仍采用我看來隻是‘半成品’的火器,已足以證明相關官員的失職。”
    “而軍中上下對此熟視無睹,更讓人感到不安。”
    “人命關天,豈可如此輕忽?”
    “統一戰爭與北征之戰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統一戰爭主要側重於攻城拔寨,而北征之戰則更注重遠程奔襲,以及正麵戰場的對決,或者出其不意的奇襲。因此,無論是戰術策略,還是武器裝備等方麵,都應作出相應調整,而非一味沿用舊法。”
    “就我目前所見而言。”
    “這支大軍確實麵臨諸多問題。”
    “這些問題我稍後都會如實上報,由皇帝定奪。”
    “我相信用不了太久,我們的火器性能會有所提升,裝備也會大幅優化。大明的每一個士兵、每一位百姓都極其重要,生命不容忽視。”
    “未來的作戰方式已發生轉變。”
    “從過去的不計後果、不惜代價,逐漸向以最小損失獲取最大勝利的方向發展。”
    “這是大明將領會持續探索並改進的課題,而不是像某些人那樣,自認為當上將領便可以趾高氣昂,目空一切。”
    “軍戶製度。”
    “國家對你們的期望是隨時準備為國獻身。”
    “同時,軍戶製度也賦予朝廷一項責任,即以關懷民眾的態度竭力提升你們的存活率。”
    “這是一種雙向責任。”
    “隻有雙方共同努力,大明才能真正實現強盛。”
    四周寂靜無聲。
    夏之白的話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他並未偏向任何一方,而是提出了雙方麵的準則。
    朝廷需要履行自己的職責,而這些出身軍戶的‘士兵’也需要盡到軍人的責任。
    然而,就現狀來看。
    無論是朝廷,還是軍戶,都沒有做到位。
    被打完板子的李岩,被人架著來到附近。
    李岩聽完了趙青的話,對趙青的認識加深了許多。現在他也終於明白,之前在街邊,趙青並不是借故為難他,而是真的這麽想的,也確實認為他們的軍紀鬆散。
    趙青對大宋的軍紀要求極高。
    對將官的要求更高。
    李岩直到此刻才明白,為何金國屢次戰敗。
    甚至敗得一塌糊塗。
    原因就在於大宋有這樣的存在。
    趙青嚴肅地說:“大宋建國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間,大宋發動了五次北征,有勝有負,整體來看,大宋的態度還是比較進取的。隻是隨著天下太平,大宋的軍隊戰鬥力逐漸衰退。”
    “這固然是士兵的問題。”
    “但更大的問題在於朝廷,朝廷中的某些官員將領,已經遠離實際太久。”
    “與百姓脫節太久。”
    “他們看待傷亡,不過是冷冰冰的數字。”
    “隻要能達到目的,便覺得值得。”
    “但士兵也是人,不是牲口,你們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體,誰都會害怕死亡,你害怕,我也害怕。”
    “可有些朝廷官員卻無所畏懼,因為他們衝鋒陷陣的不是自己,戰爭也與他們無幹。他們坐在遠離戰場數百裏之外的地方,對前線指手畫腳,計較著糧草耗費了多少,討論著朝廷又給軍費增加了多少。”
    “他們都以為大宋的戰士都是鋼鐵鑄就。”
    “無懼疼痛,無畏傷痛,不懼死亡。”
    “但你們不是。”
    “隻是沒人關心。”
    “甚至連大宋的將官也不關心。”
    “而這是我最疑惑之處,軍中將領每日與你們共事,本該最了解你們的真實情況,但事實卻是,他們對你們的實際狀況所知寥寥,眼中隻有所謂的‘戰場建功’,隻有自己的‘雄心壯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說明了某朝軍製存在嚴重缺陷。
    “不少人剛獲軍功、升任  ,就立刻忘記初心,轉而欺壓百姓。這樣的軍隊怎能稱得上精銳?不過是劣中選優,在整體腐朽的情況下勉強挑選出稍好的罷了。”
    “但這絕非該朝應有的狀態。”
    “此國現狀每況愈下,很快便會全麵崩潰。”
    “到時難道指望士兵手持鏽跡斑斑的武器迎敵?妄想用這些殘兵敗將來取勝?”
    “我可以明確告訴你,這種情況我並非唯一發現者,聖上亦已察覺。”
    “北伐不會停息,且間隔將愈發縮短。”
    “聖上對此深感憂慮,欲速戰速決,趁當前兵力尚存戰鬥力時一舉蕩平敵國。”
    “以求天下長治久安。”
    “我雖為文人,但閱書頗豐。”
    “我可以清楚地告訴你,這份和平不會持久。”
    “曆史上漢朝屢次北伐,隋唐多次遠征,成效顯著,但不用多久,北方的遊牧民族便會恢複元氣。即便如漢唐般強大,徹底擊垮他們,也不過是暫時遏製,不久之後,他們必會再度崛起。”
    “因這片土地太過富庶。”
    “金銀珠寶,珍奇異寶,數不勝數。”
    “無人能不動心,無人能無覬覦。”
    “尊嚴需靠實力維係,真理則取決於力量的範圍。”
    “弱者注定受欺。”
    “你不強大,就難逃被他人  的命運。這個道理,你們比誰都明白,在地方如此,在大局亦然。”
    “若不想被欺辱,就必須變得更強。”
    李崇遠沉吟片刻,“強大到能讓他人斷絕非分之想。”
    “某種程度上是這樣。”
    “我並不期盼世間紛爭不斷。”
    “然而若戰事不可避免,我的立場很簡單直接。”
    “那便是徹底解決北方問題,徹底斬斷那些遊牧力量的雄心,令那些可能再度崛起的勢力,永遠失去南侵的念頭,讓他們在漢人麵前,唯有歌舞升平,再無任何好鬥之心。”
    “甚至……”
    “我們應當收複前朝舊地。”
    “將整片北方完全納入版圖。”
    “達成天下一家的局麵。”
    聽到李崇遠這番言論,不隻是周圍的士兵,就連趙景山、錢誠等人也不禁心中一震。這樣的誌向和構想,比他們預想中的更加大膽,更顯狂妄。他們原本的設想不過是擊敗北境敵軍,或是將其政權摧毀,從而為北方爭取長久的和平。可李崇遠顯然不滿足於此。
    他追求的是“一勞永逸”。
    既然北方自古以來便是中原的一大威脅,那就幹脆利落些,幹脆將北方全部吞並。
    如此一來,就不會再有麻煩產生。
    隻是這個計劃太過異想天開。
    根本難以施行。
    草原遼闊無比。
    大軍深入其中容易迷失方向。
    況且那些遊牧民族又怎會輕易臣服於漢人的統治?
    他們隻需向更北或更西的方向逃竄,朝廷的勢力便鞭長莫及。
    再說北方與燕雲十六州不同,那裏以放牧為主,而非農耕,這意味著這些人都是逐水草而居、四處漂泊的群體,這樣的部落,朝廷又怎能有效掌控?
    風險太大,投入過多。
    李崇遠神情依舊鎮定。
    他知道自己的話語在當下是多麽的極端,多麽的不合時宜。
    但他也明白,這些目標並非遙不可及,終有一日能夠實現。
    夏青雲冷眼望著下麵  動的士兵,緩緩說道:“你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人群中有人應聲。
    “這絕無可能。”
    “北方太過遼闊,根本無法占據。”
    “連幾座像樣的城池都沒有,這樣的地方,如何掌控?”
    “這是不可能的。”
    ……
    夏青雲微微一笑,點頭說道:“我認為這是可能的,而且大有可為。實際上,我認為當今朝廷對北胡的策略,在某種程度上是錯誤的。死去的北胡對大漢並非好事,而苟延殘喘的北胡,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北胡。”
    “當然,這隻是戰略眼光的不同。”
    “在許多朝臣看來,唯有徹底消滅北胡才是正確的選擇。”
    “因為他們認為,一旦沒有了北胡這樣一個政權,北方的遊牧部落就會四分五散,對我們大漢的威脅自然也會大大減弱,即便還有些威脅,也是微乎其微。因此,這些年來,朝廷的北征策略始終以此為目標。”
    “我對這一點持有不同意見。”
    “我並不希望北胡被完全消滅,並非因為我同情他們。”
    喜歡盜墓:我的摸金係統瞞不住了請大家收藏:()盜墓:我的摸金係統瞞不住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