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已是懸崖百丈冰 三
字數:4891 加入書籤
曹操星夜兼程速度飛快,先於傳令兵一步趕到許昌,留守長史王必還奇怪,銅雀台竣工在即,曹丞相不留在鄴城準備建國事宜,怎麽突然跑回許昌?
沒在迎接隊伍中找到荀彧,曹操越發緊張“荀文若何在?”
“荀令君最近染病,一直留在家中。”
“什麽病?”
“說是偶感風寒。”王必說完突然抬頭“丞相,在下沒想那麽多呀!”
過去曹操返回許昌荀彧再忙也會來迎接,這次借口染病就不來,王必隻當荀彧心情鬱悶沒當回事。等看到曹操一臉緊張,王必才發覺苗頭不對,風寒不是大病根本不耽誤出行,加之荀彧連續幾天沒去尚書台坐班,可別真出什麽大事!
“頭前開道。”曹操大喝一聲上馬就走。
“丞相當先見聖駕。”王必小跑著大聲提醒。
曹操揚起馬鞭恨不得抽下去“開道!”
曹操來到大門口半響沒敢派人叫門,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方才距離荀彧家很遠就發現周圍氣氛異常。整條街道不見一個人影,大熱天隱隱有陰風吹拂,樹枝搖曳嘎嘎作響,冷風直入骨髓滲的人心底發寒。
大隊人馬儀仗鑼鼓聲勢浩大,曹操不叫門不代表裏麵的人不知道。大門被輕輕推開,曹操的女婿,荀彧長子荀惲滿身重孝出現眼前。
“長倩何故,何故帶孝?”曹操此時說話聲都變了。
荀惲突然跪在地上“父親執意如此,兒不能忤逆父言,兒不孝,兒有罪。”
等到失去才明白什麽叫追悔莫及,曹操眼前霎時天旋地轉,踉蹌後退幾步堪堪站穩。曾經不止一次恨的牙癢癢,不止一次想弄死荀彧,為什麽沒動手?不就是因為相遇相知,風風雨雨二十年荀彧在心裏紮下根,沒有人比他更重要。
你虛偽我知道,天下人都知道,你喜歡演戲就配合你演戲,誰人不是在演戲?誰人有敢說從未虛偽過?發展到如今也沒說要把你怎樣,我想同富貴你卻不願意,平亂鋤奸能並肩封公進王不同行,非要抱著虛偽死不撒手,何必呢,真是何必呢!
既然你想死,那就抱著你的忠臣人設死吧,我無所謂,想做的事一樣不耽誤。等到老夫百年之後前往蒿裏,見到你荀文若定要問一句後悔不?想到荀彧懊惱的模樣,曹操拍著大腿哈哈大笑,笑的暢快,笑的前仰後合。
一陣輕風襲過大笑戛然而止,周遭一片寂靜,隻剩孤獨的老人淚流滿麵抱頭痛哭。荀彧咋能死呢?沒有一起享受榮耀,沒能一起慶祝餘生,缺了荀彧誰和自己回顧往昔?又有哪個人能理解自己?今後再缺少知己陪伴,孤獨感讓曹操怕的要命又滿心酸楚。
曹操沒有參加荀彧的葬禮,並不是害怕挺不住,死亡早已不可怕,他怕的是麵對哀傷。曹衝和荀彧接連去世,一個老人無論如何不願麵對如此殘酷。
他也不願意留在許昌,這裏有太多故事,一朵花一片葉,清風塵土都是故人影子。打點行裝準備離去,臨走時有人求見,曹操本不想見任何人,聽到對方是荀彧的令史後,馬上改變主意召喚對方覲見。
“下官尚書令佐吏,魏諷子京見過丞相。”
這個名字聽著莫名耳熟,曹操一時想不起來便隨口應付“足下若有言語,但說無妨。”
“荀令君有遺書在此,煩請丞相公布天下。”
曹操看完遺書頓感五味雜陳,歎息一聲道“謙謙君子懷忠念治,用披浮雲顯光日月,老夫願成全文若一世英名。”
得到承諾魏諷並沒有轉身離開,站在原地沉聲說道“其實令君並不虛偽。”
曹操臉色瞬間陰沉“逝者已矣自有公論,怕不該由足下品評。”
魏諷微微頷首“沒有人比下吏更了解實情,令君有太多難處,形勢所迫很多事逼不得已。”
“足下有意為故主鳴不平?”曹操忽然來了興趣。
“世事本就不存在絕對公平,下吏並非有憤,隻是就事論事。”
曹操起身仔細端詳麵前這個年輕人,而後輕輕抬手“說說看。”
魏諷略略欠身,從許昌局勢娓娓道來,自從袁氏覆滅曹操將統治重心轉移到河北,許昌便隻存在兩股勢力。
其一是潁川集團,作為盟友盡力為曹操鞏固大後方;其二是保皇派,無時無刻不在試圖重振皇帝權威。其餘如馬騰王邑等人都是兩派爭取的對象,搖擺在兩派之間,時而支持潁川人時而投效保皇派。
許昌兵權在留守長史王必手上,兩派都沒有兵權,雖然存在明爭暗鬥,總體上仍能保持許昌表麵的穩定。在赤壁之戰後事情發生轉變,保皇派看到重振的希望,從暗中較勁逐漸演變成公開爭鬥。
原本荀彧能夠壓製住對方,曹操不該因為劉琰在冀州跑一趟就產生懷疑,壓製荀彧導致潁川內部產生裂痕。荀彧勢微控製力逐漸減弱,很多家族將籌碼壓到鍾繇身上,荀彧不願意看到卻無力阻止。
鍾氏各方麵都比不上荀氏,為了表現自身具備取代荀氏的能力處事不免莽撞。保皇派趁機滲透形勢逐漸轉向不可控,荀彧苦苦支撐怎奈有心無力,當發覺危機出現已然不可逆轉,再想補救已經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老夫沒講過文若有錯,他是潁川代表很多事避不過,我若不經其手豈不是叫天下人輕看文若?”曹操懊悔垂頭,俄而仰麵長歎“行事磊落便沒必要給任何人交代,老夫當真沒想到文若竟以死銘誌。”
“令君明白丞相美意,花花世界誰人想死?誰人不願蔭庇子孫?”
曹操表麵不動聲色,心裏卻明白這才是人之常情,荀彧違反常理隻能說明一件事“足下是說文若有苦衷?”
“這正是令君坦蕩之處。”魏諷探手從懷裏掏出一張便簽。
荀彧臨死前親筆手書,從鍾繇上書逼關中造反到授予劉琰王位,上到皇帝指使,下到有誰參與,以及計劃過程和目的,一樁樁一件件寫的明明白白。
曹操拿過來看完,氣的雙手顫抖臉色紫黑“傳令,捉拿樊普!”
樊普出身南陽樊氏旁支,是不其侯伏完的小舅子。樊氏和伏氏一樣都是外戚家族,不同在於樊氏身份更顯赫,光武皇帝劉秀的親娘就是樊重的女兒樊嫻。樊氏地位很高,嫡出姑娘隻嫁宗親,旁係女兒才會嫁給士族。
校事曹一進家門樊普就明白事情敗露,他倒是痛快問什麽說什麽。伏皇後和老爹抱怨過曹操專權,伏完也和荀彧提過這件事,但是要說保皇派以此要挾荀彧,逼迫他造曹操的反純屬陷害保皇派,至於荀彧已死相抗更是談不上。
這件事相信樊普的人居多,可是曹操仍舊表現的氣急敗壞,留在許昌不走了,叫領導班子全到許昌來明顯要把這件事鬧大。等到屬下們從鄴城趕來,大會小會天天開專門討論這件事如何處理。
爭論的焦點從保皇派是否冤枉逐漸演變到如何懲處,這可不是小事,中宮同樣代表皇權,臣子動搖中宮等於和皇權決裂。曹操稱公建國已然不臣,和皇權決裂是遲早的事,問題是曹操做好準備了沒有?別因為衝動搞的身敗名裂,再引起動亂得不償失。
“丞相征討暴亂,克寧區夏,宵小不臣卻事陷惡逆,直狗彘耳當誅以為戒。”郗慮始終堅持嚴肅處理,之所以文縐縐發言是因為大白話不堪入耳。
他的話得到寒門一致響應,曹操緩緩朝士族看過去,視線所及眾人紛紛低頭,目光最終落在華歆身上“子魚公何意?”
“這個,這個,沒有明證怕很難辦。”華歆打個激靈,心裏有苦說不出。
劉禎事件就是對他當頭一棒,這是在警告自己別暗戳戳搞事情,天知道曹操手裏還捏著什麽把柄。按說大漢亡不亡,皇後死不死都跟我華歆沒關係,不過話說回來,出頭當壞人這個勇氣我華歆還沒有,至少刀架在脖子上之前沒有。
郗慮輕蔑一笑,掏出一份行文“樊普已供認不諱,而且其願意出麵指證!”
所有人都驚訝不已,暗歎校事曹手段高超,估計樊普給折磨的不成人樣,否則不會選擇作汙點證人。
曹操冷笑一聲開始點將“文惠。。。。。。”
沒等說完高柔就匍匐在地,哆哆嗦嗦半個字也講不出來。
袁氏滅亡後高幹投降過,派弟弟高柔來鄴城做人質,當時曹操對高幹很放心,就把高柔放回去了。後來高幹造反,就是劉琰守天井關那次,高柔認為造反沒前途偷偷投奔曹操。沒人重視一個叛徒,後來高柔政績不錯形象得以改觀,曹操任命高柔做了丞相倉曹椽,自此進入曹氏核心圈子。
高柔是高幹的弟弟,高幹在劉琰手下排位第一。這次讓高柔出麵對抗皇權,曹操的小心思大家都清楚我老曹鐵定一身髒,不妨拉劉琰一起下水,大家罵我的同時也會罵高柔,連帶大漢親王也跑不了!
“丞相且慢。”董昭出列先施一禮,而後環顧左右群臣神色才沉聲開口“在下以為治罪誅惡執法必嚴。然當世群凶環繞,正謂孤林落影,皓月繁星;若橫刀分峻,事必宣露,彼時龍形虎精颯踏龜靈不可不慮。”
喜歡漢末小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漢末小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