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一從大地起風雷 六

字數:4265   加入書籤

A+A-


    眼看荊州人打過來,成都的東州兵不能動,龐羲又指望不上。劉璋逼的沒辦法,挑來選去任命趙韙掛帥出擊抵擋劉表。趙韙出身巴西名門,世代兩千石,當初在中央擔任太倉令,劉焉進益州時他和董扶一起辭官追隨,算是劉焉起家的班底之一。
    劉焉死後也是他和益州治中王商合夥擁戴劉璋繼位,王商歲數大身體一直不好,益州本土士族裏麵能信任的就剩下趙韙。
    趙韙是這個時代出類拔萃的猛人,拿下的第一個倒黴蛋就是張則,張則糊裏糊塗的來,走的卻很明白。放下張則不講,趙韙靠著幾千雜兵連戰連勝,從巴西一路突進到夷陵,劉表軍連著帶路黨甘寧一起被打跑。
    有戰功就有話語權,可以預見回成都之後,趙韙一定能越過王商成為益州士族的核心。這一幕可不是劉璋想要的,馬上一道繼續進軍明令發下去。趙韙一看就明白危機來臨,要麽孤軍去打劉表,失敗再回去;要麽留在巴西永遠別回去。
    益州人當然有意見,劉璋當然想過有這樣的後果,他最擅長和稀泥,隻要趙韙不造反就繼續和稀泥混下去。還真給劉璋成功混了好幾年,你過好日子舒服了,別人心裏難受,就在官渡之戰爆發那年趙韙實在忍不住,他反了。
    趙韙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整個益州大族壓抑多年的怨恨頃刻爆發。益州各處紛紛響應趙韙,不用多久都成了叛軍占領區。劉璋首次麵臨危局,龐羲不回來趙韙又包圍成都,城裏的東州兵也不知道可靠不可靠。
    這一次危機稱得上劉璋的高光時刻,告訴東州人我劉璋是外來戶,你們也是外來戶,趙韙打進成都肯定要肅清咱們。就算留一條命也不會有過去的地位,益州人翻身農奴把歌唱,咱們大家都沒好日子過。
    益州人以為勝券在握,趙韙從沒說過要清算誰,他單純的就是想讓劉璋承認錯誤,安心做益州人的傀儡。沒料到東州人願意為劉璋玩命,趙韙會不會清算東州人不重要,東州人覺他會清算才重要,成都決戰趙韙失敗,逃亡路上被部下殺死。
    戰後劉璋發揚和稀泥本色,隻誅首惡不搞株連,益州人造反輕飄飄放過,同樣也沒難為巴西趙氏。和平時期這樣做無可厚非,戰亂時代就指望大搞株連好從中得利,東州人出力死戰一點好處沒撈到。
    單純向本土示好也就罷了,問題在於劉璋誰都不敢信任,既怕東州人借勢做大,又怕益州人不領情。劉璋還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提拔益州寒門出身的張任,巴西小豪強黃權、廣漢小豪強王累等人在幕府擔任要職。
    沒有曹操那個本事非要學人家走鋼絲,沒有借機會大搞株連打擊益州人的勢力,在本就處於崩壞時又引入第三股勢力,等於公開和倆派唱對台戲。兩件事加在一起,不但觸碰了東州人的底線,同時也把益州高門徹底推到對立麵。
    益州沒經曆過重大戰亂,本地士族沒有受到過打擊,東州人手握重兵都不能完全壓製本地士族,處在夾縫中的寒門不具備發展壯大的環境。提拔寒門製約隻會亂上加亂,搞的東州人不高興益州人心裏也冒火,劉璋陷入兩麵不討好還沒有自身的勢力的窘迫境地。
    和稀泥總有個頭,鍋的空間有限,揚湯止沸遲早冒出來,翻鍋之後一地雞毛,除了你劉璋有好日子,其他人誰都得不到好。東州人和益州人嘴上不說,心裏卻動了換人的打算。
    劉璋看得出來,孤家寡人的日子不好過,便放眼外部尋找助力,趁著赤壁之戰派張鬆去荊州麵見曹操探探口風。最後一塊停車楔子抽出,曆史的車輪開始緩緩滾動。
    劉璋和關中軍閥一樣,不到最後關頭不可能投降,張鬆來一趟無非做個樣子,借助外部威勢壓製內部反對的聲音。
    這一點曹操心知肚明,所謂天下大勢不可逆,眼看統一在望正值曹操人生巔峰時刻,不可能給一個割據軍閥做陪襯。曹操姿態擺的很高,禮數也不算周全,簡單幾句交談過後隻授予張鬆一個縣令。
    不是說縣令不好,給什麽官丞相說了算,問題出在張鬆的哥哥張肅身上。張家兩兄弟外貌差距極大,張肅天生一副美濃髯,人稱“相貌偉岸,氣度威嚴”,而張鬆的風評則卻是“為人短小,不治節操”。
    要說形象好氣質佳確實占便宜,一年前張肅以益州別駕身份出使曹操。曹操極為欣賞張肅,一見如故奉為上賓,先拜張肅丞相軍謀椽,等送別時又上表皇帝拜張肅廣漢太守。分別時曹操依依不舍,送出很遠才作罷。
    張肅的身份等於丞相幕府官外派地方太守,回到益州不方便繼續擔任劉璋的別駕,張鬆就接替哥哥升任益州別駕。
    不說張肅出使之行何等榮耀,就說親兄弟以同樣的身份出差,授哥哥太守高官,弟弟才給個縣令敷衍,這不是公開埋汰人嗎?
    張鬆沒臉回家鄉見父老鄉親,跟著南征部隊走到荊州便賴著不動,托關係走後門想著能有個轉圜。曹操始終愛搭不理,等到赤壁戰敗再想修複關係張鬆已經跑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張鬆跑回益州見到劉璋,第一句話就是曹操這個人品行忒壞,活該赤壁戰敗,眼下他逃回北方想管益州有心無力。不過主公別上火,我張鬆不是白跑一趟,說著話抬手一指主公您向東看。
    現在荊州話事人是劉姓同宗,重點不在同宗,劉表也打過益州的主意,重點在於這個同宗不一樣,是個很能打的仁義君子。仁義不用多廢話,他和曹操打了這麽多年,沒滅亡不說還占有荊州,單這一點就說天下誰能比。
    這個外援看起來比曹操靠譜,劉璋決定派張鬆再跑一趟。劉璋不知道的是,張鬆出門就去找法正。三輔係一直不得誌,選擇和益州本地士族相互照應,法正的心思很多人益州本地士族都知道。
    張鬆心裏算過賬,本來名聲就不好,出使回來徹底臭大街。與其在劉璋手下丟人一輩子,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趁著自己還是別駕,換個領導來場從龍之功洗刷恥辱。
    法正和張鬆一拍即合,兩人商量一陣張鬆看出來對方有些猶豫,開口直接就問,換領導是好事你還猶豫什麽?法正沒有隱瞞,這事關鍵不在換領導,關鍵在咱不能換了就完事,利用益州統一天下才是謀臣誌士該琢磨的。
    這話講完張鬆嚇一愣,你法孝直野心真大,居然想這麽遠。不瞞你說我張鬆也想過,而且《隆中對》就是現成規劃。
    法正搖著頭說道,問題就在《隆中對》上,《隆中對》僅僅是個指導規劃,沒有細節進行起來時間漫長,說不上會耽誤大事。巧合的是,兄弟我有細節而且可行性很高,但是和拿下益州有衝突。
    這樣吧,先把我的細節講給你聽,然後你去荊州該怎麽辦怎麽辦。咱們一顆決心兩手準備,兩手都抓兩手都硬,至於怎麽選擇交給荊州方麵。
    張鬆在荊州談的不錯,劉備表示願意全力支持,至於怎麽支持法就看張鬆回去怎麽辦。
    張鬆回來告訴劉璋,劉備是個大好人不假,奈何他手頭兵力不足,沒法及時打一場勝仗。沒有耀眼的戰績怕震懾不住益州人,最好是益州出兵和劉備共同作戰。一方麵打出成績回來好宣傳;另一方麵也算賣劉備一個人情。
    當然不能派出東州大佬,也不能派益州實力派,原因很簡單共同作戰容易產生戰友情誼,肉包子打狗倒不怕,就怕變成二五仔來個裏應外合。
    人選就是現成的,張鬆力主派出東州軍實力最弱的三輔係。娘不疼舅不愛留在成都吃白飯,攆出去反倒是好事,就算有二心也翻不出多大浪花。
    三輔派和益州本土糾葛不清,你說翻不出浪花劉璋可不敢相信。反正劉備說支持我,派兵的事就先緩一緩,事情就這麽拖延下來。等到關中之戰打完,曹操撤走劉璋卻慌了。
    借著打張魯的名義,順道逼反關中這是多完美的謀略,迅速平定關中形勢一片大好,曹操怎麽走了?說是去對付孫權,可是孫權什麽斤兩大家都清楚,孫權打下淮南也守不住,你有必要急著回去防禦嗎?
    打完關中卻不打張魯,不來個一勺燴太反常了?怪異之處還在張魯不吭聲,就跟關中之戰沒他事一樣,不得不讓人懷疑曹操和張魯達成協議。張魯和劉璋之間的仇恨不共戴天,曹操選擇了張魯那就等於拋棄劉璋。
    米賊沒有後顧之憂還能得到曹操的援助,手底下人各個琢磨算計我,我一個孤家寡人才是真正的娘不疼舅不愛。我知道《隆中對》也明白都惦記益州,奈何家裏全是二五仔,張魯拿下益州我小命鐵定沒!相比而言還是找劉備靠譜,起碼他還得顧及仁義名聲吧。
    喜歡漢末小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漢末小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