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秋高氣爽

字數:3382   加入書籤

A+A-


    虞軍的大規模南遷,自然也引起了南國王廷的注意。
    兩國之間,誰又沒誰的探子和暗線。
    一時之間,南國朝野上下自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就連一向沉迷於酒色的皇帝楊安此刻也收斂了性子,接連設朝向群臣詢問對策。
    因為南北兩國本是同出一源,沿用的皆是漢製,其官職也大類相同。
    鴻臚寺卿張長鐸上書曰:“稟陛下,臣奉命出使大虞,問詢陳兵邊境一事,如今已有了結果。”
    楊安神色緊張,連忙道:“張卿快說!”
    “虞國舒王責問微臣,大虞與我南國互為盟友,相約伐元,我南國兵掃西藏和青海之後,為何沒有襄助大虞,共克元都?莫不是盼著大虞與韃子兩敗俱傷之後,坐收漁翁之利?”
    禦史大夫張含聞言,暗道:這個陳明,好一招攻心計!
    楊安果然上套,他轉頭望向位於武將之首的周元青,“周將軍,怎麽回事啊?”
    “臣考慮不周,還望陛下責罰!”周元青旋即躬身道。
    見到這一幕的南朝眾臣皆是暗暗皺眉,當初不管是伐元還是退兵,不都是陛下您的命令嗎?
    隻是古往今來,惟有含冤而死的臣子,沒有背責受辱的君王。
    可若是因此便誅殺周元青來向大虞賠罪,即便能得一夕之安寢,可日後虞兵再至,彼時兵力懸殊,又無良將統率,又當如何?
    南國朝堂之上,能想清楚這些的,自然不止張含一個。
    禮部尚書肖典趕忙出列,“陛下,此時再問責誰,已然於事無補,關鍵是要平息虞國的怒火。臣認為,可將新得的青海、西藏兩地送與大虞。”
    張含心想:又是一個昏招。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聽到這話的楊安,臉色已由長期縱欲過度的蒼白轉為鐵青,“剛到嘴的肉,還沒嚐到味兒呢,這就沒了啊?”
    回想起彼時剛拿下這兩地時,自己的沾沾自喜,現在事情的發展猶如一個個真實的耳光打在他的臉上。
    金鑾殿內,死一般的寂靜。
    楊安端坐在龍椅之上,那雙如鷹隼般銳利的眼睛緩緩掃過殿中群臣。
    殿內銅爐中的龍涎香早已燃盡,卻無人敢動一下去更換。
    \"當初建議出兵伐元的是你們。朕出兵八萬,周元青帶回來三萬。\"皇帝的聲音低沉如雷,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五萬大軍,埋骨他鄉。\"
    他的聲音不高,卻讓滿朝文武齊刷刷地跪了下去。
    “現在你們又讓朕把剛得的土地讓出去。”楊安額角青筋暴起,眼睛裏燃燒著駭人的怒火。
    肖典壯著膽子,戰戰兢兢地抬起頭來,“陛下,都是臣等失職。隻是我南國如今隻剩十萬大軍,守住原本疆土尚且捉襟見肘,更何況再分顧別處。若非萬不得已,臣也不想為虞國徒做嫁衣。”
    “朕就煩你這個憂國憂民的樣兒,朕現在隻恨當初沒有聽張大人的話,不伐元而出兵攻虞。”一腳踹翻了龍案,沉重的檀木案幾轟然倒地,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兵部尚書,兩國邊境有多少虞軍?”
    王尚書麵如土色,額頭上的汗珠滴落在大理石地麵上,\"回陛下...虞國多路進軍..如今邊境線上有...有三十萬大軍。\"
    “又是三十萬?兩個月前,你手下的探子來報,說虞國在西北與韃子主力對決,三十萬大軍損失了十萬,他們又留了五萬大軍駐守元都,西域和隴右也各留了兩萬。他們哪來這麽多兵?”他手指著兵部尚書,“王肅,你說人家為什麽能有五十萬大軍,我們為什麽隻有十五萬?”
    這個問題,王尚書倒是回應得理直氣壯,“回陛下,這一來,虞國的人口本就比我南國多,二來,兩國能養多少兵,最主要的還是看財政上能有多少錢糧。”
    這話楊安倒是聽明白了,他的臉色由青轉紅,“戶部尚書,你給朕一個交代。”
    戶部尚書對於同僚的禍水東引,隻想說,王肅,我操你媽!
    但能做到這個位置無不都是人精,他也不能明說,皆是因為陛下驕奢淫逸,安於現狀,不思改革。
    人家大虞又是軍屯,又是興建馬場,施行‘一條鞭法’,為了打擊貪腐,連尚書侍郎都送走了,聽說最近還推行了什麽“省縣製”。
    而您呢?
    隻關心哪個臣子家裏的閨女好看,新納的妃子在床上會哪些新花樣兒。
    眼看南帝臉上露出不耐之色,戶部尚書斟酌損益一番後,隻能無奈開口道:“回陛下,大虞地廣且富,冀州盛產鐵礦,四個京商業繁榮,映射周邊,而我南國,雲南多煙瘴林子,嶺南乃窮山惡水,不好已是共識......”
    不得不說南國的這位禮部尚書的確是位長袖善舞之人,隻言對方的好和己國的不好,一番說辭下來,連楊安都信了幾分,臉上由紅轉白,怒氣漸消,隻在心中暗怪父親給他留下的基業是個爛攤子,自己能勉力維持已是頗為不易。
    要解困局,別無它法,也隻能聽從肖尚書的意見了。
    一個月後,陳明看著從南國用一輛輛馬車拉過來的的青海、西藏兩地的戶籍,臉上不禁露出得意之色。
    《孫子兵法》有雲:“戰爭的上策是謀略,其次是外交,再其次是用兵,最下策是攻城。戰必全勝可以戰,然而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
    《孫子》這本總結了無數先賢智慧的兵書,其大泱泱,哪裏隻是教人打仗的書籍。
    弱國無外交,動輒得咎,舉動荊棘的感覺很不好,現在南國的君臣也算是體驗到了。
    “通知下去,讓內閣和吏部盡快選派青海和西藏兩省的大小官員,知州、知縣可以酌情考慮當地異族之人,與巡撫共治,但絕不允許西域和吐蕃這等藩國的再次出現。”
    吩咐完這些,陳明抬頭看了眼窗外,隻覺天空高遠,煙飛雲收,清新明淨,“秋高氣爽,正是出征的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