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活了

字數:9484   加入書籤

A+A-


    老規矩,寫在書前的話,本故事純屬虛構,沒有雷同,沒有雷同,沒有雷同!!!)
    陽曆四月初,北方雖然不像南方那樣,已然開始了梅雨季的悶熱。
    但是,坐在從保定去往京城的老綠皮火車裏,那種悶熱,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悶熱了。
    那是混合了腳臭、汗味,以及各種家禽和土特產的異味,外加人擠人、人摞人的的一種“複雜性”燥熱。
    不過,周浩然對此,沒什麽感覺。
    他靠著手裏捧著的一個紅布包的類似骨灰甕的東西,占據了車門口的位置。
    甚至,也是靠著這東西,周浩然的周圍,也沒有什麽人。
    這也讓周浩然難得的能享受著從這個時代關不嚴的車門縫裏吹進來的小風。
    “哎,同誌,麻煩讓讓,下站馬上到了,要開車門了。”
    也不知道發了多久呆的周浩然,隨著列車員的提醒,挪到了對麵那側下站不開的車門的位置上,繼續靠著,歎了口氣。
    “唉~~~~你說我嘴怎麽這麽賤呢啊。”
    當然了。
    周浩然不傻。
    歎氣可以出聲,至於後半句,周浩然隻能在心裏發發牢騷。
    沒辦法。
    這輩子周浩然心裏有兩個秘密,是誰都不能說的秘密。
    第一個,就是周浩然是個重生者。
    重生過來之前的周浩然,是90年生人。
    在從野雞大學的中醫理療專業畢業之後,就接管了爺爺的中醫正骨按摩的小診所。
    說是小診所,不過就是在自家一樓的小院門口掛了個“中醫正骨”的牌子而已。
    收入的話,平常一個月也就1、2000的,好的時候,才能4、5000。
    不過,這在東北的一個原先是直轄市,現在隻不過是4線小城市裏,父母還是雙職工退休的單身一個人來說,一年能有4萬多5萬來,也算的上逍遙自在了。
    再說了,周浩然的這個周,可是不簡單的。
    就這麽說吧,周浩然的爺爺的某位親大爺還是叔叔的,上馨下武。
    對,就是在八極拳族譜裏,李書文爺的記名弟子、霍殿閣爺的師兄弟。
    八極拳第6代傳人。
    這樣一來,也讓從小跟隨爺爺練習八極拳的周浩然在八極拳族譜裏,掛了個第九代傳人。
    可不要小瞧這個名頭。
    就光這一個名頭,就讓周浩然不管是在高考還有體育生加分、特招的年代,還是後來取消這個政策,卻隨著網絡、電影和小說的推廣,八極拳越來越火的年代裏,一年光靠帶學員去評級和打比賽,就能淨剩十幾、二十個的。
    當時,已經34歲的周浩然以為,這輩子,也就等過幾年結婚生子之後,這樣了。
    可誰知道,簡簡單單的一場醉酒,卻讓周浩然重生到了46年。
    而這一個重生,也讓這輩子“生而自知”的周浩然有了第二個秘密。
    那就是這輩子的周浩然本名不叫周浩然。
    甚至,都不姓周,而是姓劉。
    本家,是河北滄州下轄的集北頭村人。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這個集北頭村,但是,對於學過八極拳,甚至還靠八極拳族譜去掙錢的周浩然肯定得知道。
    集北頭村,有個八極拳繞不開的人物——雲樵!!!
    因為,按照輩分,雲樵爺是跟周浩然的太爺馨武論師兄弟的。
    名義上是一個師父,李書文爺。
    可是,這輩子呢?
    從周浩然出生,就知道,他的父母把他留在集北頭村的奶奶家,然後跟隨他們的大哥,也就是周浩然這輩子的雲樵大爺去打仗去了。
    原本,周浩然還挺興奮的。
    因為長輩了。
    自己變成了自己的爺爺。
    可是,在仔細想想。
    哇,好家夥!!!
    46年,跟著雲樵一夥,打仗去了。
    那。。。。。。
    唉~~~~~算了。
    在這輩子周浩然3歲多的時候,父母回來一趟,之後又一去無影蹤,唯一的“親人”奶奶也過身之後,周浩然就“被”拐賣到了保定。
    從此,“將軍劉”家的旁係,丟了一個46年出生的劉姓小孩子。
    卻在距離集北頭村直線距離150公裏外的保定,多了一個孤兒周浩然。
    可別小瞧這150公裏。
    在後世。
    150公裏,可能就是2個小時、3個小時的車程,一腳油的事。
    可是,在這個剛“建服”,還不算穩定,尤其是通信還不發達的年代,可能就算是“天各一方”了。
    該說不說的,沒有去管這個亂世對於現在僅僅才3周歲多點的他來說是有多亂的周浩然的運氣不錯。
    這一路上,幾經倒手,人販子對周浩然都不錯。
    周浩然也就沒有著急跑。
    畢竟,當時的他才3歲多、不到四歲。
    跑了,也不方便啊。
    更何況,周浩然也怕他的跑,導致他被解救“回家”。
    後來,到了保定周邊的村子,周浩然就被一位50多歲的“挑漢”的鰥夫給“收養”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好,這個好。
    雖然當時還沒有定成分呢。
    不過,周浩然還是選擇留下來。
    畢竟,當時越窮,越那什麽,以後定成分也那什麽,對吧?
    就這樣,周浩然在第一任師父家裏留下來了。
    對,就是師父。
    雖然整個村裏都知道怎麽回事。
    可是,“挑漢”的周師傅卻固執的稱被起名為周大力的周浩然為撿來的養老徒弟,而不是“養子”。
    因為,他也怕啊。
    畢竟他是五花八門的行當,有點說法的。
    挑漢,也就是皮行,算是五花八門的八門之一,俗稱,賣藥的,或,賣野藥的。
    如果要分的清楚的話,還能分成“挑招漢”、“挑護哏”、“挑罕子”等等等等,就是賣各種藥的。
    而周老漢,也就是周浩然第一任師父,是賣跌打損傷、大力丸的“挑將汗”的。
    而且,周老漢還不是單純的“挑將汗”的。
    如果真要論起來,周老漢應該算是八門裏的“掛”。
    因為周老漢是“掛”裏的“點”的分支,“尖掛子”。
    如果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有著一身武藝,然後撂地去用一身武藝去吸引周圍的人來買藥。
    這一行裏,別的不說,天橋八大怪裏的“三爺”,就是代表。
    而這,也是周浩然決定留下來的原因之一。
    畢竟,周浩然得給自己的八極拳找個出處不是嘛?
    要不,就李書文爺傳下來的羅疃八極,或者說後世的霍傳八極,在河北這地界,很容易就能讓人聯想到集北頭村。
    雖然,周老漢的一身本事一看就是走的善撲營摔跤的鐵馬硬橋。。。。
    就這樣,跟著周老漢在保定的周邊四處趕集的混了一年多的周浩然,也漸漸的習慣了這種每天練武,其他的時候幫著配藥,或者去趕集的時候配合一下的生活。
    畢竟周浩然上輩子的爺爺,跟這輩子的周師傅可以說是半個同行。
    上輩子的周浩然小時候也是這麽過來的。
    可是,老話說的好,窮文富武。
    在人均壽命不到60歲的“初期”實際上是35歲),就周老漢這樣的鐵馬硬橋的功夫,沒有足夠的營養維護,也沒有“秘藥”去支撐,能活到50多,還僅僅隻有刮風下雨關節疼,就不錯了。
    不過,周老漢的身體慢慢的,支撐不起打把勢賣藝時的消耗了。
    隻能逐漸的演化成了單純的“挑將汗”的了。
    可是,挑將汗的就是賣野藥的。
    哪有那麽多收入啊。
    看著家裏還有個說是才5歲多的、“嗷嗷待哺”的徒弟,周師傅牙一咬,搬家,進城了。
    去了個廠子,找了份保衛科的活。
    說起來,就是個守庫房的打更的。
    不過呢,這個活還真屬於保衛科。
    因為,當時,“初期”嘛。
    保衛科的構成很複雜的。
    既有軍人留下“正經”的保衛。
    也有廠子原先自己招募的“保衛”。
    還有一些掛名在保衛科的崗位,比如看車場的,看大門的,看鍋爐的。
    再比如,就像周師傅這種守庫房打更的。
    也就這樣,在周浩然實際上5周歲剛過沒幾天,成分正式劃分的時候,周師傅被定為雇農,而跟著周師傅的周浩然,被定為工人子弟。
    這,就是趕巧了。
    成分的劃分,是分家庭和個人的。
    說起來,都是一個意思。
    主要就是看把你養大的這個人是做什麽的。
    像周師傅,他上一輩就是靠打把勢賣藝把周師傅養大的。
    既沒有地,也沒有生產工具。。。。
    不對,是擁有少量的生產工具,所以,他是雇農。
    而周浩然呢?
    因為他跟著周師傅進城了,周師傅當上工人了。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工人子弟嘍。
    等差不多穩定下來了,周師傅就把明麵上已經6周歲,實則才5周歲多點的周浩然送去上學了。
    按周師傅的話說。
    現在時代不同了。
    原先,亂,有一身武藝和一手跌打損傷的手藝,一輩子餓不著。
    可現在,太平了,沒有文化,走哪都不行。
    不知不覺的,一年多,快兩年過去了,周浩然開學該上三年級了。
    第一次人口普查開始了。
    這次,是周浩然第一次嘴賤。
    他跟周師傅說,他想改名叫浩然,不想叫大力了。
    周師傅愣了愣,又沉默了好久了,最終,在人口普查的時候,給周大力登記的,叫周浩然。
    可也是從這事開始。
    原本身體就不算太好的周師傅,越來越不好了。
    沒到半年呢,臘月一場變天,就走了。
    唉~~~~~
    臨走之前,周師傅把周浩然托付給了廠子裏跟他差不多同一時期進廠的一位酒友,也算是跟他這個八門能聊的來的一個下九流,食堂的一個大廚。
    在食堂主任的見證下,和保衛科科長的“觀禮”下,外加周圍一群後廚的師傅旁觀下,讓周浩然一個頭磕在地上,拜了大廚為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起來,這位大廚,周浩然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就認出來了。
    沒辦法,倪老師那標誌性的“麵癱臉”和兩個大眼袋實在是太顯眼了。
    而後,姓何,家裏還有個姓白的口子。
    一下子,周浩然就明白了。
    這位,何大清!!!
    就這樣,原先周浩然嘴裏的何叔,現在變成了周浩然的第二任師父。
    說起來,何大清這個人吧,不管是《情滿》還是《噙滿》,也不管是不是真的為了白寡婦拋棄子女,現在,對周浩然還是不錯的。
    那真是手把手的一點一點開始教。
    甚至,就連周浩然上學的錢、平時生活的開銷啥的,都是何大清出的。
    這待遇,除了沒帶回家,剩下的,就連白寡婦的那幾個孩子都沒有。
    這是真的把周浩然當徒弟待了。
    還被說,有著成年人的靈魂,加上上輩子的周浩然,也會幾手他們家滋養身體的藥膳而練出來的手藝,外加,作為一個東北單身老爺們,有著一定的做菜基礎。
    不知不覺的,周浩然從洗菜、切菜,到配菜、燒火,一直到最後的戧鍋、上灶。
    短短3年時間,周浩然不敢說把何大清的魯菜學了十成。
    但最起碼,八成、九成還是有的。
    剩下的一、兩成,就是得靠時間去磨了。
    時間也來到了57年的中旬。
    這時候,明麵上已經12周歲的周浩然麵臨兩個選擇。
    第一個,考上的初中不去了,進廠,跟著何大清做學徒,待個一兩年,從做大鍋飯開始,一點一點接手何大清的小灶師傅。
    第二個,上考上的初中,然後看看是考高中、大學還是中專,然後畢業出來當個有技術編或者行政編的幹部。
    按周浩然自己的想法,繼續上學的風險太大了。
    畢竟,65年還是66年開始的,周浩然自己也記不清了。
    還不如現在老老實實的進廠當工人呢。
    等20年之後,30多歲的時候,“回去”。
    或者,“海闊任鳥飛”。
    可惜,想法隻是個想法。
    何大清對待周浩然這個“被托孤”而來的徒弟,那可是比親兒子還親兒子。
    直接拿著鍋鏟給周浩然攆回去繼續讀初中了。
    不過,別看何大清讓周浩然繼續讀書。
    但是,該教的東西,卻一點不好含糊。
    漸漸的,又開始教周浩然他會的所謂“初代譚家菜”了。
    可正因如此,白寡婦那邊炸了。
    不,也不能說正因如此吧。
    得說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
    從教周浩然手藝,到供周浩然念書、給花銷。
    一直到現在,繼續供周浩然念書,教可以傳家的手藝。
    這麽的一點一滴的對比之下的積累被引爆了。
    這下,何大清從偶爾不回家,到天天不回家,住在他給周浩然租的原先周師傅在廠子的宿舍裏,用了不到兩年。
    而這時候,周浩然第二次的嘴賤來了。
    喜歡四合院裏的小廚子請大家收藏:()四合院裏的小廚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