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滅教富國政令出

字數:8932   加入書籤

A+A-


    凜冬的寒風裹挾著雪花,肆虐地拍打著大梁的城牆,發出陣陣嗚咽,仿佛在預示著什麽。
    上京道的紛亂暫歇,大梁的宮殿內,卻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緊張氣氛。
    劉唐,這位曾經的赤發鬼,如今的大梁禁軍統領,此刻卻戰戰兢兢地站在太子晁雄征麵前,匯報著來自南方的消息。
    “太子殿下,十二月,廣東路連州那邊傳來消息,說是出現了染痘瘡的百姓……”劉唐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絲遲疑,像一塊石頭投入了平靜的湖麵,激起陣陣漣漪。
    晁雄征原本正斜倚在雕龍畫鳳的暖榻上,手裏拿著一卷兵書,看得津津有味。
    聽到劉唐的稟報,他修長的手指微微一頓,眉頭也隨之蹙起。
    他緩緩放下手中的書卷,坐直了身子,目光如炬地盯著劉唐,看得他心裏直發毛。
    “詳細說來。”晁雄征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劉唐連忙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稟報了一遍。
    原來,廣東路連州一帶出現了痘瘡疫情,朝廷第一時間便下令各州府的防疫局派遣醫官和藥材前往支援,並大力推廣種痘之法。
    然而,由於各種限製,並非所有人都能及時種痘。
    更讓人痛心的是,連州境內有個村子,受當地和尚的蠱惑,竟然集體拒絕種痘,結果導致五千多人染病,其中兩千多人不治身亡。
    聽到這裏,晁雄征的臉色變得鐵青,他猛地站起身,在房間裏來回踱步,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般噴發。
    他怎麽也沒想到,在這個時代,竟然還有人如此愚昧無知,為了所謂的信仰,竟然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
    “這些和尚,簡直是罪該萬死!”晁雄征咬牙切齒地說道,拳頭攥得咯咯作響。
    劉唐低著頭,大氣也不敢出。
    他知道太子殿下此刻的心情一定非常糟糕,也不敢再多說什麽,隻是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他的指示。
    “父皇知道此事了嗎?”晁雄征突然停下腳步,轉頭看向劉唐。
    “回太子殿下,皇上已經知曉此事,並下令徹查此事。”劉唐連忙答道。
    晁雄征點了點頭
    他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來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想到這裏,晁雄征立刻轉身朝著皇宮的方向走去。
    他要去見他的父皇,他要向他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一個足以改變大梁國運的建議!
    皇宮內,晁蓋正襟危坐於龍椅之上,聽著蔣敬的匯報。
    蔣敬是戶部官員,負責調查連州痘瘡疫情的起因。
    “皇上,臣已經查明,連州百姓拒種痘,皆因當地和尚蠱惑所致。那些和尚聲稱,種痘之後,下輩子會投胎成牛,這才使得百姓對種痘之法產生了恐懼心理。”蔣敬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憤慨。
    晁蓋的臉色陰沉得可怕,他猛地一拍龍案,怒吼道:“荒謬!簡直是荒謬至極!這些妖言惑眾的和尚,朕定要嚴懲不貸!”
    就在這時,晁雄征大步流星地走進了大殿。
    他向晁蓋行了一禮,然後開門見山地說道:“父皇,兒臣有一事相求。”
    晁蓋看著自己的兒子,心中隱隱感覺到他要說什麽。
    “說吧,什麽事?”
    “兒臣請求父皇,禁絕萬教!”晁雄征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晁蓋聞言,不禁愣住了。
    他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會提出如此大膽的建議。
    “禁絕萬教?”晁蓋重複了一遍,
    “沒錯,父皇。兒臣認為,連州痘瘡疫情,正是因為百姓受宗教蠱惑所致。為了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兒臣懇請父皇,禁絕天下所有宗教!”晁雄征的
    晁蓋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禁絕萬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它將會對大梁國的方方麵麵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此事事關重大,朕需要好好考慮一下。”晁蓋沉聲說道。
    “父皇,連州數千百姓的性命,難道還不足以讓您下定決心嗎?”晁雄征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質問。
    晁蓋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說道:“傳朕旨意,宣五部尚書即刻進宮議事!”
    殿外的太監尖著嗓子喊了一聲:“宣五部尚書覲見——” 聲音在空曠的宮殿裏回蕩,久久不息……
    議事廳裏的氣氛緊張得令人窒息,如同往常彌漫在這類會議中的燃燒檀香的氣味一般凝重。
    但今天,那股香氣被濃烈刺鼻、充滿金屬質感的期待所取代。
    五位大臣坐在那裏,臉上交織著憂慮與決心,他們正對著晁蓋,而晁蓋的表情讓人捉摸不透。
    晁雄征站在父親身旁,年輕的臉龐因堅定的決心而緊繃著。
    他已經點燃了導火索,此刻,他心跳加速,眼睜睜地看著火焰慢慢逼近火藥桶。
    “先生們,”晁蓋的聲音雖低沉,卻透著不容置疑的權威。
    “太子針對宗教幹預國事的問題提出了一個……激進的解決方案。如你們所知,他建議全麵禁止所有有組織的宗教。”這些話像雷雨雲一樣懸在空氣中,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臣們不安地動了動身子。
    禮部尚書留著精心修剪的胡須,臉上總是帶著焦慮的愁容,他第一個開口。
    “陛下,”他聲音微微顫抖地說道,“雖然連州發生的事件無疑是一場悲劇,但如此激烈的舉措……可能會使整個王國陷入不穩定!”
    “陷入不穩定?”晁雄征向前邁了一步,眼中閃爍著怒火。
    “還是讓它從迷信的麻木中覺醒過來?在我們采取行動之前,還要有多少人因這些騙子的一時興起而喪命?僅連州就有兩千人喪生,不是因為疾病,而是因為這些所謂的神職人員煽動的愚昧!”
    一場激烈的辯論隨之展開。
    爭論聲在金碧輝煌的議事廳牆壁間碰撞反彈。
    兵部尚書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將,他擔心會引發叛亂;而戶部尚書是個精明務實的人,他看到了通過沒收寺廟財富來充實空虛國庫的機會。
    時間在緩緩流逝,隻聽見玉製茶杯有節奏的叮當聲和一旁太監們越來越激動的低語聲。
    最後,當太陽沉入地平線,不祥的長影投射在議事廳的地麵上時,晁蓋做出了決定。
    “即刻起草詔書。所有有組織的宗教都將被解散。沒收它們的財產,對其領袖……予以處置。”他的聲音冷酷、堅定,不容置疑。
    大局已定。
    正月十七,蓋著皇帝朱紅大印的詔書張貼到了全國的每一個城鎮和村莊。
    反應迅速而激烈。
    從繁華的都城集市到偏遠的山間寺廟,消息像野火一樣迅速蔓延,引發了一片恐懼、憤怒和困惑的混亂局麵。
    都城東京的街道變得熱鬧非凡。
    身著閃亮鎧甲的皇家士兵在街上行進,他們的靴子在鵝卵石路麵上發出有節奏的聲響。
    曾經神聖的寺廟和修道院被包圍,華麗的大門被轟然撞開。
    彌漫著熏香的空氣被恐懼的刺鼻氣味和鋼鐵的金屬味所取代。
    和尚和牧師們臉上帶著困惑和反抗的神情,被趕到了街上。
    一些人公開哭泣,緊緊抱著他們的經文。
    另一些人眼中燃燒著正義的怒火,咒罵著皇帝和他的兒子。
    每人得到了一小筆津貼,這點錢根本不足以幫助他們重新回歸世俗生活。
    在宮門外,一小群堅定的和尚和牧師跪著,懇求麵見皇帝。
    他們絕望的哀求聲在廣闊的庭院中回蕩。
    但宮門依然緊閉,青銅門環冷酷而漠然。
    他們的請求沒有得到回應。
    有人告訴他們,皇帝不會接見他們。
    那些拒絕散去、頑固堅守信仰的人,遭到了迅速而殘酷的鎮壓,他們的鮮血染紅了神聖的土地。
    一個月過去了。
    最初的混亂逐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詭異的平靜。
    全國各地的報告源源不斷地湧入都城。
    寺廟被清空,神像被砸毀,經文被焚燒。
    近百萬人,原本與宗教團體有聯係,現在都被登記為普通公民,他們的生活突然失去了宗教賦予的秩序和意義。
    國庫因沒收的財富而變得充實。
    晁蓋看著這些報告,感到一種冷酷的滿足。
    他相信,王國已經得到了淨化。
    但在表麵之下,另一種“淨化”正在悄然發生。
    在當局看不到的陰影中,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湧動。
    在昏暗的小巷和秘密的集會場所,反抗的低語開始流傳。
    信仰的火種雖然被壓製,但遠未熄滅。
    一天晚上,在城裏最豪華的妓院樓上一間裝飾華麗的房間裏,一個身著精美絲綢的男人把一把金幣扔在桌子上。
    他響亮而放肆的笑聲在房間裏回蕩。
    一個妓女驚訝地睜大了眼睛,湊近他。
    “大人,”她好奇地低語道,“您似乎發了一筆大財……”他又笑了起來,那笑聲怪異而空洞,仿佛懸在空氣中,預示著即將發生的事情。
    他用手摸了摸新剃的光頭,那是剃度的幽靈般的痕跡,然後笑了。
    第五百五十章 滅教富國政令出,舉國受益換新途
    大梁皇宮,那叫一個金碧輝煌,晃得人睜不開眼。
    龍椅上,晁蓋那是龍袍加身,氣度不凡。
    想當年,他老人家在晁家莊,那可是個仗義疏財的好漢,誰能想到,這輩子還能當上皇帝呢?
    隻能說,世事難料啊!
    不過今天,老皇帝眉頭緊鎖,顯然是有事兒。
    “雄征啊,”晁蓋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 “廣東路那邊,連州出了岔子。那些和尚,蠱惑百姓不種痘,說是啥‘佛祖保佑,百毒不侵’。結果可好,疫情起來了,死傷不少啊!”
    站在下首的晁雄征,也就是現在的大梁太子,那叫一個英姿勃發。
    他心裏暗罵:這幫禿驢,真是誤國誤民!
    “父皇,”晁雄征上前一步,語氣堅定,“兒臣以為,此事絕非偶然。這些年來,各路教派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他們不事生產,還蠱惑百姓,實乃國之蠹蟲!兒臣懇請父皇,下旨禁絕萬教,整頓吏治,以正國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晁蓋聽了,眼中精光一閃。
    說實話,他對這些教派也沒啥好感。
    想當年,他也是燒過廟的人,對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向來不感冒。
    “此事,容朕再想想……” 晁蓋沉吟道。
    “父皇,時不我待啊!” 這時,戶部官員蔣敬站了出來,他是當年就跟著晁雄征的老人了,對太子的心思那是門兒清。
    “眼下國庫雖然充裕,但百廢待興,處處都要用錢。若是能禁絕萬教,沒收他們的土地廟產,充實國庫,那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好家夥,這蔣敬,算盤打得真精!
    不過,晁雄征心裏暗笑,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好吧,”晁蓋終於下定了決心, “就依你們所奏!傳朕旨意,頒布《滅教條例》,限期解散所有教派,沒收其土地廟產,違者嚴懲不貸!”
    聖旨一下,舉國震動!
    那些平日裏作威作福的教派,頓時傻眼了。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這大梁朝廷,竟然如此強硬,說滅就滅,一點情麵都不留!
    當然,也有一些教派,負隅頑抗,聚眾鬧事。
    但很快,就被大梁的軍隊給鎮壓了。
    這場滅教行動,那叫一個雷厲風行。
    沒過多久,各地的寺廟道觀,紛紛被查封,土地廟產,也被沒收充公。
    國庫,那是肉眼可見地充裕起來!
    當然,問題也隨之而來。
    這麽多土地,該怎麽處理?這麽多僧侶道士,又該如何安置?
    朝堂之上,又是一番激烈的爭論。
    有人說,應該把土地分給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
    也有人說,應該把土地收歸國有,統一管理,增加財政收入。
    還有人說,應該讓這些僧侶道士還俗,讓他們自食其力。
    晁雄征聽著這些爭論,心裏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諸位,”他緩緩開口,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不能輕易分給他們。但也不能全部收歸國有,否則,百姓就沒有了盼頭。兒臣以為,應該實行‘公私合營’,將一部分土地分給百姓,讓他們耕種,另一部分土地,則由朝廷統一管理,用於興修水利、賑濟災民。”
    “至於這些僧侶道士,”晁雄征頓了頓, “給他們兩條路。一條路,是還俗回家,自食其力。另一條路,是去墾荒種地,自力更生。若是他們能為國家做出貢獻,朝廷自然不會虧待他們。”
    晁雄征的這番話,贏得了滿朝文武的讚賞。
    “太子殿下英明!”
    “太子殿下高見!”
    就這樣,大梁朝廷,在滅教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
    百姓們,有了土地,有了盼頭,幹勁十足。
    國庫,越來越充裕,可以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大梁,也變得越來越強大!
    白勝、杜遷、宋萬等一幹開國功臣,也都有了自己的封地和爵位,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宋江的功勞。
    當年,若不是他慧眼識英雄,將晁蓋等人招安,恐怕,這大梁朝廷,還不知道在哪裏呢!
    總而言之,滅教富國,是大梁崛起的重要一步。
    而這一步,也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章完)
    喜歡水滸超凶凶請大家收藏:()水滸超凶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