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繼後眾叛親離

字數:5898   加入書籤

A+A-


    宴會之上,絲竹之音宛如天籟,繚繞於梁間,久久不散。觥籌交錯之間,賓客們笑語盈盈,似乎都沉浸在這份難得的歡愉之中。然而,在這繁華的背後,如懿卻端坐在自己的席位上,麵上的淡淡笑容難以掩蓋她心中的冰冷與孤寂。她不時地掃視著四周,那雙銳利的眼眸仿佛在尋找著可能的盟友或是能夠打破當前困境的突破口。
    就在這時,一陣清脆悅耳的笑聲如同春風拂麵,瞬間吸引了如懿的注意。那笑聲來自蒙古親王之女,當今聖上極為寵愛的穎嬪。穎嬪性情直爽,不拘泥於繁瑣的禮節,且因出身尊貴,在宮中備受尊重。更重要的是,她與那權勢滔天的皇貴妃並無太多交集,更不曾主動卷入後宮那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爭鬥之中。
    如懿心中不由一動,或許,這位性情獨特的穎嬪,能夠成為她在這波譎雲詭的後宮中,一個難得的助力。於是,她端起精致的酒杯,緩緩起身,步伐輕盈地向著穎嬪的席位走去。
    “穎嬪妹妹,今日中秋佳節,本宮特來敬妹妹一杯。”如懿的聲音溫柔而親切,仿佛是在與一位久別重逢的摯友交談,沒有絲毫的皇後架子。
    穎嬪抬頭,見是如懿,臉上露出一絲驚訝,但隨即恢複了常態,微笑著舉起酒杯:“皇後娘娘客氣了,臣妾敬您。”
    兩人輕碰酒杯,各自淺酌一口。隨後,如懿話題一轉,似乎不經意地提起:“穎嬪妹妹,你可曾聽說,那皇貴妃近日來可是愈發得意了,聖寵不斷,風頭無兩啊。”
    穎嬪聞言,眉頭微皺,顯然對於後宮的這些紛爭並不感興趣。但她仍禮貌地回道:“臣妾也有所耳聞。不過,臣妾一向不問世事,隻願在這宮中安穩度日,不想卷入那些無謂的爭鬥之中。”
    如懿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賞。她繼續道:“妹妹此言差矣。在這宮中,想要安穩度日,又談何容易?妹妹出身尊貴,自然不必為生存擔憂太多。但本宮不同,本宮的兒子永基,乃是名正言順的嫡子,卻屢遭排擠,本宮身為母親,又怎能不為他打算?”
    穎嬪聞言,冷冷一笑道:“嫡子?孝賢皇後所生的七阿哥永琮才是嫡子吧?娘娘是繼後,想的太多了不好,畢竟後宮不得幹政,這是祖宗立下的規矩。”
    如懿聽了穎嬪的話,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便恢複了常態。她輕輕放下酒杯,目光堅定地看著穎嬪,語氣中帶著幾分誠懇:“妹妹說得沒錯,永琮確實是孝賢皇後嫡出之子,可如今孝賢皇後已逝,本宮既為繼後,永基在我這裏,便是嫡子。本宮並非要幹政,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這宮中平安順遂。本宮知曉妹妹無心爭鬥,可那皇貴妃心思深沉,難保不會將手伸到無意爭寵之人身上。”
    穎嬪聽了如懿的話,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刻。她深知這後宮的複雜與險惡,也明白如懿的處境並不容易。片刻後,她終於開口道:“娘娘的意思,臣妾明白了些。可臣妾還是不想輕易涉足這渾水。”
    如懿見狀,輕歎一聲,拉起穎嬪的手,眼中滿是誠懇:“妹妹隻需偶爾在皇上耳邊提及幾句公道話即可,無需刻意為之。本宮也是無奈之舉,還望妹妹體諒。”
    穎嬪看著如懿那真誠的眼睛,心中泛起一絲漣漪。她猶豫片刻後,終於緩緩點了點頭:“娘娘如此厚愛,臣妾且答應試試。”
    如懿見狀,嘴角終於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她心想,總算是找到了一個可能的轉機。然而,就在這時,她話鋒一轉,得意地笑道:“穎妹妹,本宮所生的四公主早就到了婚嫁之年,不如讓四公主嫁往巴林部如何?這樣也能鞏固我大清與巴林部的聯盟。”
    穎嬪聽聞這話,手中的酒杯猛地一顫。巴林部地處偏遠,雖也算富貴,但如此倉促地定下婚事,實在讓她難以接受。她抬眸看向如懿,眼中帶著幾分疑惑與不滿:“娘娘,四公主金枝玉葉,這般倉促定下婚事,怕是不妥吧?”
    如懿卻輕輕拍了拍她的手,笑容中帶著幾分深意:“妹妹莫急。巴林部雖遠,卻是忠心耿耿,且四公主嫁過去定是正室福晉,受盡尊榮。況且,隻要妹妹肯真心相助,本宮定會保妹妹日後周全。”
    穎嬪心中權衡利弊,深知如懿此舉既是拉攏又是威脅。她咬了咬下唇,心中五味雜陳。終是,她無奈地應下:“娘娘既然如此安排,臣妾自是聽從。”
    然而,就在這緊張的時刻,一個清脆而堅定的聲音突然打破了沉默:“我才不要!我才不要去蒙古巴林部!我才不要去蒙古吃沙子!”眾人驚訝地循聲望去,隻見四公主滿臉憤怒與不甘,倔強地站在一旁,大聲抗議著這門突然被提及的親事。
    皇帝和眾嬪妃的目光瞬間聚焦在穎嬪身上,穎嬪此刻心中五味雜陳,她猛然意識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如懿的算計之中。她憤怒而無奈地看向如懿,隻見如懿嘴角掛著一抹得意的微笑,那笑容在穎嬪看來,充滿了嘲諷與挑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穎嬪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她知道,此時必須化解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否則自己必將深陷泥潭,難以自拔。於是,她對著皇帝盈盈一拜,聲音中帶著幾分委屈與懇求:“皇上,四公主年幼不懂事,婚姻大事本就應由皇上做主。隻是方才皇後娘娘與臣妾商議此事時,臣妾未曾考慮周全。四公主自幼養在深閨,驟然遠嫁巴林部,她自是滿心不願,還請皇上體諒。”
    皇帝聞言,目光愈發冷冽,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朕乃一國之君,皇子、公主的婚事豈能兒戲?這不僅是家事,更是關乎國運的大事!你身為繼後,竟敢擅自做主,難道是想挑戰朕的權威嗎?還是說你烏拉那拉氏,真的已經皇後做得膩歪了,開始妄圖太後之位?”
    如懿一聽,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她趕忙跪下,聲音中帶著惶恐與不安:“皇上息怒,臣妾絕無此等大逆不道之心。隻是四公主已到適婚年齡,臣妾一心想為公主尋一門好親事,鞏固大清與巴林部的關係,一時心急才莽撞行事。臣妾知錯,請皇上寬恕。”
    皇帝冷哼一聲,語氣中滿是嘲諷與不滿:“你倒是好心,可為何事先不來與朕商量?朕倒要看看,你這份好心能不能換來大清的長治久安!”
    穎嬪見狀,心中暗自焦急。她深知如懿此舉雖有不妥,但也是為了大局著想。於是,她忙替如懿解圍道:“皇上,其實娘娘也是一片苦心,隻是方式欠妥。臣妾以為,不妨再給四公主一些時間,若是之後公主願意,再議婚事也不遲。還請皇上息怒,莫要為了此事傷了和氣。”
    然而,皇帝卻並未因穎嬪的話而消氣。他怒喝一聲,如同驚雷般炸響在大殿之中:“夠了!朕已經說過了,今日是雙生子的周歲宴,是大喜的日子。你們卻仍舊這般爭吵不休,成何體統?”
    說完,皇帝冷冷地看向穎嬪,語氣中充滿了警告與威脅:“穎嬪,朕不知道巴林部有那麽大麵子,能夠讓你和皇後都如此上心,甚至決定和親的人選。傅恒去信替朕問問巴林部,巴林部是不是蒙古部族當的膩歪了,想換主子了?朕的大清,還輪不到他們來指手畫腳!”
    穎嬪聞言,臉色驟變。她深知皇帝此言非同小可,一旦巴林部被皇帝猜疑,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她趕忙跪下,聲音中帶著幾分惶恐與急切:“皇上息怒,臣妾絕無此意。巴林部一直對大清忠心耿耿,絕不敢有絲毫異心。今日之事,隻是臣妾與皇後娘娘一時心急,絕無他意。請皇上明察秋毫,莫要誤會了巴林部。”
    皇帝看著穎嬪和如懿,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他深知後宮爭鬥的險惡與複雜,也明白這兩個女人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爭鬥。但此時,他更關心的是大清的穩定與繁榮,絕不容許任何人或勢力來挑戰他的權威。
    皇帝的話語如同寒冰,瞬間刺入如懿的心房,讓她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她臉色蒼白,卻仍強撐著尊嚴,不讓自己在皇帝麵前露出絲毫的軟弱與脆弱。大殿內的氣氛瞬間降至冰點,眾嬪妃皆屏息凝神,生怕一不小心便卷入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之中。
    “陛下,臣妾自知有錯,但請陛下念在臣妾多年侍奉的份上,寬恕臣妾這一次。”如懿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她盡力保持著鎮定與從容,但眼中的焦慮卻難以掩飾。她深知,這次的事情若不能妥善處理,她的後位將岌岌可危。
    然而,皇帝卻並未立即回應她,而是轉身看向了溫婉得體的馨瀾。馨瀾微微一笑,那笑容溫婉如玉,仿佛能夠融化人心中的堅冰。她輕聲道:“陛下,今日是雙生子的周歲宴,是大喜的日子。臣妾鬥膽,請陛下以大局為重,莫要因這些小事而傷了和氣。臣妾相信,皇後娘娘和穎嬪娘娘都是一心為了大清,為了陛下和皇子公主們的未來著想。”
    皇帝的話語如同冬日裏的寒風,讓如懿的臉色愈發蒼白。她低下頭,雙手緊握成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試圖以此來掩飾內心的慌亂與不甘。然而,皇帝卻並未再給她開口的機會,而是轉身看向了一旁的馨瀾,目光中充滿了溫柔與讚賞。
    “瀾兒,你今日的表現讓朕很滿意。”皇帝的聲音柔和而充滿讚賞,“你溫婉得體,識大體,顧大局,這才是朕心中理想的皇後人選。”
    馨瀾聞言,臉上露出謙遜而溫柔的笑容,微微欠身行禮:“多謝陛下誇讚,臣妾隻是盡了自己的本分。”
    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目光再次掃過如懿,眼中滿是失望與冷漠。他冷冷地說道:“烏那那拉氏如懿,你聽到了嗎?這就是你與瀾兒的差距。你若能像瀾兒一樣識大體、顧大局,朕又怎會如此失望?”
    如懿的心如刀割,她想要開口辯解,卻發現自己的聲音已經哽咽。她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複下來,聲音細若蚊蚋:“臣妾知錯,但臣妾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清,為了陛下,為了我們的孩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帝卻冷笑一聲,目光中滿是嘲諷:“為了大清?為了朕?為了孩子?哼,你若是真的為了這些,就不會如此肆意妄為,不顧朕的旨意,擅自做主。”
    說到此處,皇帝的語氣愈發嚴厲:“況且,四公主囂張跋扈,朕本沒想著嫁出去禍害蒙古,也不想因為一個囂張跋扈的公主傷了朝中重臣的心。傳旨下去,四公主囂張跋扈,即刻打入宗人府,遇赦不赦。”
    如懿聞言,心如死灰。她看著皇帝那決絕的背影,知道自己已經徹底失去了他的信任。而此刻,一直未說話的令妃緩緩起身,嬌聲道:“皇上,今日雙生子周歲宴本是喜事,不宜再添憂愁。皇後娘娘想必也是一時糊塗,至於四公主的婚事,可慢慢再議。”
    皇帝看了令妃一眼,神色緩和了些許。令妃接著說道:“臣妾聽聞巴林部近日送來一匹絕世寶馬,說是獻給皇上的生辰賀禮,可見其忠心。此次之事,許是一場誤會。”
    皇帝沉思片刻後,道:“罷了,既然巴林部臣服於大清,那穎嬪就降為貴人吧,以示薄懲。”
    如懿聽著皇帝的決定,心中五味雜陳。她知道,自己今日的行為已經讓皇帝心生厭惡,而馨瀾的溫婉得體更是讓她顯得黯然失色。她坐在那高高在上的皇後寶座上,卻如坐針氈,渾身不自在。
    宴會繼續進行,但氣氛已經大不如前。如懿看著下方歡聲笑語的眾人,心中卻是一片荒涼與絕望。她明白,今日之事已經讓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而馨瀾的崛起更是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事後,穎嬪找到如懿單獨理論。她怒目而視,聲音中帶著幾分決絕:“皇後娘娘,您今日這般算計於我,當真以為我是好欺負的麽?”
    如懿卻麵不改色,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妹妹,本宮也是形勢所迫,你既已答應助我,本宮自不會虧待你。”
    穎嬪冷笑一聲,眼中滿是失望與憤怒:“娘娘莫要再哄騙我,往後咱們橋歸橋路歸路。”說完便拂袖而去。
    如懿望著穎嬪離去的背影,心中憂慮起來。她知道自己此番徹底得罪了穎嬪,不僅失去了一個潛在的盟友,還多了一個敵人。在這後宮之中,她的處境已經愈發艱難。
    喜歡如懿傳之鳳臨天下請大家收藏:()如懿傳之鳳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