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永基闖禍

字數:5251   加入書籤

A+A-


    這一天,陽光明媚,禦花園中百花爭豔,美不勝收。永基在這片美麗的花園裏盡情玩耍,追逐著蝴蝶,采摘著花朵,好不快樂。
    然而,就在他玩耍得正歡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他突然看到前方有兩個可愛的小孩子,一男一女,正手牽手在花園裏漫步。這兩個孩子正是馨瀾的龍鳳胎,永瑚和永璿。
    永基並沒有在意這兩個孩子,他依舊自顧自地奔跑著。突然,他像一頭脫韁的野馬一樣,直直地衝向了永瑚和永璿。永瑚被永基猛地一撞,頓時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
    “哇……”永瑚的膝蓋擦破了皮,疼得他哇哇大哭起來。永璿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得呆住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馨瀾聽到兒子的哭聲,急忙從遠處趕來。她看到永瑚摔倒在地,膝蓋上的傷口還滲著血,心疼得差點掉下眼淚。但她畢竟是一位母親,在這種情況下,她還是強忍著內心的焦慮,迅速走到兒子身邊,輕輕將他扶起,柔聲安慰道:“瑚兒,別怕,娘在這裏呢。”
    永瑚在母親的安撫下,哭聲漸漸止住了,但還是時不時地抽泣著。馨瀾仔細檢查了一下兒子的傷口,發現隻是擦破了點皮,並無大礙,這才稍稍鬆了口氣。
    就在這時,烏拉那拉氏也聞訊匆匆趕到了現場。她的臉上帶著幾分不悅和高傲,似乎對這一切都不以為然。她掃了一眼受傷的永瑚,嘴角竟然勾起了一抹冷笑,譏諷道:“哼,馨瀾妹妹的孩子可真是嬌弱得很呢,這麽點小磕碰就受不住了?”
    馨瀾聽了這話,臉上依舊保持著那份溫婉的笑容,仿佛絲毫沒有被烏拉那拉氏的話所影響。她淡淡地笑了笑,語氣平和地說道:“孩子間的小摩擦,本是常事,我怎會與一個孩子計較?隻是希望永基日後能更加懂事些,學會兄友弟恭。畢竟,若他總是如此不懂事,皇上知道了,可不會喜歡。”
    烏拉那拉氏聞言,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她怒目瞪向馨瀾,正要發作,卻聽旁邊傳來一個清脆的聲音:“皇後娘娘,您自己教不好兒子,就別怪旁人說三道四啦。”原來是馨瀾的女兒璟清,她雖然年紀尚小,但言語間卻透露出幾分機智與勇敢。
    烏拉那拉氏腳步一頓,怒火中燒,正要狠狠訓斥璟清,卻聽皇帝的聲音突然傳來:“都在這做什麽呢?為何如此吵鬧?”眾人聞言,紛紛行禮,心中暗自揣測皇帝的態度。
    皇帝目光銳利地掃視了一圈,看到馨瀾兒子受傷,眉頭不禁微微一皺,詢問起事情的緣由。烏拉那拉氏見狀,趕忙上前為永基辯解,言辭間充滿了對永基的袒護與對馨瀾的指責。然而,馨瀾卻隻是如實相告,語氣依舊平和而堅定,沒有絲毫的慌亂與畏懼。
    皇帝聽完雙方的陳述,臉色漸漸沉了下來。他看向永基,語氣嚴厲地說道:“你身為兄長,如此不懂事,欺負弟弟,該好好反省!”又轉頭看向馨瀾,語氣中帶著幾分讚賞:“皇貴妃寬宏大量,不與小輩計較,實乃後宮典範。”
    烏拉那拉氏站在大殿一隅,心中如同翻湧的海浪,又氣又恨。她緊緊咬著牙關,行禮的動作雖標準卻難掩其中的僵硬,強忍著心中的怒火與不甘,仿佛每一刻都在忍受著極大的痛苦。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怨毒,卻又迅速被掩飾下去,隻留下那深深的屈辱和不甘。
    烏拉那拉氏的心仿佛被千萬根針同時刺痛,她緊咬著牙關,雙手緊握成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卻仍保持著皇後的風度與禮儀,強忍著心中的怒火與不甘,緩緩行禮。她的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有憤怒、有嫉妒,也有深深的無奈。
    永基,這個被寵溺過度的嫡子,因一時氣憤,竟失控地推倒了馨瀾。馨瀾毫無防備地倒在地上,痛苦地捂住肚子,臉色瞬間變得蒼白,豆大的汗珠不斷從額頭滑落,她的眼中充滿了驚恐與無助。
    大殿內的氣氛瞬間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馨瀾身上。舒貴妃驚恐地尖叫著,指著馨瀾身下:“血!皇貴妃流血了!”這一聲尖叫如同晴天霹靂,讓大殿內的每一個人都心驚膽戰。
    皇帝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怒目圓睜,緊盯著永基,聲音低沉而威嚴:“永基,你這是在做什麽?”永基被皇帝的氣勢所震懾,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眼中滿是恐懼與後悔。他從未見過皇帝如此憤怒,心中湧起一股深深的寒意。
    烏拉那拉氏見狀,心中五味雜陳。雖然她對馨瀾心生嫉妒,但此刻卻也不得不站出來為永基開脫。她深吸一口氣,走到皇帝麵前,低聲下氣地求情:“陛下,永基他還年幼無知,隻是一時衝動,還望陛下寬恕。”然而,皇帝卻並未理會她的求情,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決絕與憤怒。
    在那金碧輝煌的大殿內,空氣仿佛凝固,緊張的氣息如同無形的巨網,將每個人的心緊緊束縛。皇帝的怒吼,如同夏日突來的驚雷,在空曠的大廳中炸響:“快傳太醫!不惜一切代價,把皇貴妃馨瀾抬進內殿!”這一聲令下,宮女太監們如同被驚醒的蜂群,瞬間四散開來,有的腳底生風,飛奔向太醫署;有的則合力抬起那張雕龍畫鳳的擔架,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再驚擾了這位尊貴而脆弱的女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馨瀾,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皇貴妃,此刻臉色蒼白如紙,眼中閃爍著淚光,卻也透著幾分堅毅。她被輕輕放置在柔軟的錦榻上,四周是忙碌而有序的太醫們,他們的手指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無形的弧線,每一次按壓、每一次問診,都像是在與死神進行著無聲的較量。
    皇帝,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此刻卻如同凡夫俗子一般,焦慮地在門外徘徊,他的心被無盡的擔憂與愧疚撕扯著。他回憶起與馨瀾的點點滴滴,那些甜蜜的時光如同利刃,在他心頭留下一道道難以愈合的傷痕。同時,一股難以名狀的憤怒在他胸中燃燒,那是對永基——那個據說與馨瀾小產脫不了幹係的兒子的深深失望與痛恨。
    時間,在這一刻仿佛被拉長,每一秒都像是被細細研磨的珍珠粉,珍貴而又沉重。終於,太醫們結束了漫長的診斷,他們緩緩走出內殿,臉上的凝重如同烏雲壓頂,讓人心生寒意。當太醫顫抖著聲音,說出那句“陛下,皇貴妃小產了,是個皇子……”時,皇帝的世界仿佛瞬間崩塌。
    皇帝聽聞此事後,猶如遭受晴天霹靂一般,雙眼猛地瞪大,仿佛要從眼眶中掉落出來。他的身體也不由自主地搖晃了幾下,若不是身邊的太監眼疾手快扶住了他,恐怕他就要當場跌倒在地。
    皇帝的臉色在瞬間變得陰沉至極,就像是被烏雲籠罩的天空一般,讓人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他的周身散發出一種令人膽寒的氣息,仿佛整個宮殿都被這股氣息所籠罩,讓人喘不過氣來。
    “永基,朕定要讓你付出代價!”皇帝的聲音從牙縫中擠出來,充滿了憤怒和怨恨。他緊緊咬著牙關,似乎要用盡全身的力氣才能說出這句話。
    一旁的烏拉那拉氏被皇帝的反應嚇得魂飛魄散,她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淚水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噴湧而出。她一邊哭一邊苦苦哀求道:“陛下,永基他還小,不懂事,他不是有意的啊!求陛下看在他年紀尚小的份上,饒他一命吧!”
    然而,皇帝此時已經被怒火衝昏了頭腦,對於烏拉那拉氏的哀求完全無動於衷。他的目光如鷹隼一般,死死地盯著烏拉那拉氏,眼中的厭惡之情溢於言表。
    就在這時,屋內的馨瀾聽到了外麵的動靜。她強忍著身體的虛弱,讓人攙扶著自己走了出來。當她看到皇帝那陰沉的臉色和跪在地上哭泣的烏拉那拉氏時,心中不由得一緊。
    馨瀾艱難地走到皇帝麵前,用微弱的聲音說道:“陛下,永基他年紀尚小,還不懂事,此次犯錯也是無心之失。還望陛下看在他年幼無知的份上,從輕發落吧。”
    皇帝看著馨瀾那蒼白的麵容和虛弱的身體,心中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他知道馨瀾一直以來都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對於永基的事情,她肯定也是於心不忍。
    然而,當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繼後烏拉那拉氏身上時,他心中的厭惡之情又油然而生。他覺得烏拉那拉氏不僅沒有教育好永基,反而在這裏一味地求情,實在是讓他感到厭煩。
    皇貴妃被繼後烏拉那拉氏嫡子永基小產的消息,猶如夏日午後的驚雷,猛然間在宮廷內外炸響,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這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飛遍了紫禁城的每一個角落,讓原本平靜的後宮瞬間沸騰起來,連宮外那些平日裏高高在上的王公貴族們,也一個個伸長了脖子,等著看這場皇家內部的“好戲”。
    外命婦們聽聞此事,一個個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她們中,不乏朝廷重臣的夫人,名門望族的女眷,平日裏哪個不是養尊處優,此刻卻仿佛天塌了一般,紛紛以孝賢皇後富察氏的生母馬首是瞻,火速趕往皇宮,那華麗的服飾下,藏著一顆顆忐忑不安的心。她們就像是即將上台的演員,明知劇情曲折,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往前衝。
    內命婦們也不甘落後,尤其是聖祖仁皇帝的第十二子履親王胤淘的嫡福晉,這位內命婦界的“領頭羊”,帶著一群宮女太監,猶如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風馳電掣般趕往慈寧宮。她們的步伐中既有急切,又帶著幾分不可言說的秘密,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刀尖上。
    當皇室宗親和滿洲八旗貴族的內外命婦們齊聚慈寧宮外時,那場麵,簡直比過年還熱鬧。這些平日裏高高在上的女人們,此刻卻放下了所有的矜持和驕傲,齊刷刷地跪在地上,那場麵,既壯觀又心酸。
    孝賢皇後富察氏的生母更是哭得梨花帶雨,仿佛要將一生的委屈都傾訴出來:“太後娘娘啊,我們這些人,就像是地上的螻蟻,哪裏配得上皇家那金枝玉葉啊!繼後教養的公主,那是天上的鳳凰,我們哪裏敢高攀啊!”
    她的哭聲,就像是一曲悲歌,在慈寧宮外久久回蕩。其他內外命婦們見狀,也紛紛加入了“哭訴大軍”,那哭聲,那哀求聲,交織在一起,仿佛要將整個慈寧宮都淹沒。
    太後站在宮門內,聽著這陣陣哭聲和哀求聲,心裏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她深知,這些跪在宮外的人,可不是什麽善茬,她們的背後,是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家族,是皇家公主額駙的首選。這事兒處理不好,可就得引發一場宮廷大地震了。
    正當太後眉頭緊鎖,思索對策之時,皇帝也匆匆趕來。他一到場,就像是一場及時雨,給這場“哭訴大會”帶來了幾分希望。他先是向太後行禮請罪,然後斬釘截鐵地表示:“對於永基的過錯,我定會嚴懲不貸,以正宮規。至於公主的婚事,還望太後與我一同商議,務必慎重對待。”
    太後聞言,微微頷首,算是給了皇帝一個台階下。然後,兩人一前一後,走進了慈寧宮,留下了宮門外那些仍然心存疑慮的內外命婦們。她們雖然心裏七上八下,但見太後和皇帝如此重視此事,態度如此堅決,也隻好暫且按下心中的不安,靜靜地等候消息。
    喜歡如懿傳之鳳臨天下請大家收藏:()如懿傳之鳳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