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圈禁永基

字數:6707   加入書籤

A+A-


    然而,慈寧宮內,太後的臉色卻依舊陰沉得可怕。她那雙深邃的眼眸中,仿佛藏著無盡的秘密和算計。她冷哼一聲,那聲音在空曠的宮殿裏回蕩著,帶著幾分寒意,幾分嘲諷。
    她緩緩轉向皇帝,那眼神中既有不滿,又有責備:“皇帝啊,你倒是給哀家說說看,這事兒究竟該如何處置才好呢?你可別忘了,滿洲八旗的貴族們可都在看著呢!她們的子孫,可都是皇家額駙的首選啊!你若是不能妥善處理此事,讓這些貴族們寒了心,日後這聯姻又該如何進行下去呢?”
    皇帝聞太後之言,心頭不由自主地一緊,眉宇間掠過一抹凝重。他自然知曉太後所指何事,那樁風波正如暗流湧動,在紫禁城的深處翻湧不息。孝賢皇後的生母,那位端莊溫婉的老夫人,與履親王的嫡福晉,皆是年近六旬、曆經風霜的尊貴長者,此刻卻不顧年邁體弱,依然固執地跪在宮外冰冷堅硬的石板地上。寒風如刀,切割著她們單薄的身軀,隻為替那無辜受累的外孫女與孫女,討回一個應得的公道。
    皇帝望著窗外那蕭瑟的景象,心中一陣五味雜陳。他深知,這不僅僅是家事,更是關乎朝廷穩定的頭等大事。聯姻,曆來是穩固朝廷統治、維係各方勢力的精妙手段,一旦處置不當,寒了滿洲八旗貴族的心,後果將不堪設想。然而,永基那小子竟敢犯下如此滔天大錯,若輕易饒恕,又何以服眾?
    皇帝的目光在殿內遊走,最終定格在太後那深邃的眼眸中,他思索片刻,語氣恭敬而堅定地說道:“太後,兒臣定會嚴懲永基,絕不姑息,以儆效尤。至於公主的婚事,兒臣定會與太後一同精挑細選,挑選出最為合適的額駙人選,確保不辜負貴族們的期望,也不負朝廷的厚望。”
    太後聞言,微微頷首,神色稍緩,那雙曆經滄桑的眼眸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她輕歎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期許:“這便好,哀家也知道你難做,但此事關乎朝廷根基,萬不可有絲毫大意。更何況,自從和敬公主下嫁蒙古科爾沁之後,這紫禁城的公主便再無下嫁蒙古之舉,皇帝,你準備如何破這僵局,續寫這段和親佳話呢?”
    言罷,太後輕輕抿了一口桌上的熱茶,目光再次落在皇帝身上,等待著他的回答。
    皇帝聞言,心中更是五味雜陳。和敬公主下嫁蒙古科爾沁之事,確實是近年來皇家與蒙古聯姻的唯一一例,而此後便再無公主下嫁蒙古,這其中的緣由,皇帝自然心知肚明。如今太後提及此事,無疑是在提醒他,聯姻之事關乎邊疆穩定,不容輕視。
    皇帝聞言,眉頭緊鎖,神色凝重。他深知太後所提的和敬公主下嫁蒙古之事,一直是朝廷的一塊心病。自和敬公主遠嫁後,皇家與蒙古的聯姻便陷入了停滯,這不僅影響了兩方的關係,也讓朝廷在邊疆的統治力有所減弱。
    太後聽了,眼中閃過一絲讚“太後,兒臣明白您的擔憂。”皇帝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隻是,如今局勢複雜,和敬公主下嫁之事已成定局,難以更改。至於其他公主的婚事,兒臣以為,當以大局為重,既要考慮皇家的顏麵,也要顧及朝廷的穩定。”
    太後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深邃:“皇帝啊,你可知曉,聯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家族、兩個部落甚至兩個國家的事。和敬公主下嫁後,蒙古科爾沁部與我們朝廷的關係一直穩固,這便是聯姻的功勞。可如今,其他公主的親事卻遲遲未定,這怎能不讓那些貴族們心生疑慮?”
    皇帝點頭,神色更加凝重:“兒臣明白太後的意思。隻是,這聯姻之事非同小可,需得慎重考慮。兒臣以為,不妨先挑選出幾位才德兼備的滿蒙貴族子弟,作為公主的備選額駙,再從中擇優而定。”
    許之色,道:“皇帝能如此想,哀家甚慰。聯姻之事,確需視情況而定,不可一味強求。隻是,此番繼後之子永基之事,已讓八旗貴族心中不安,皇帝需得盡快給個說法,以安人心。”
    皇帝微微頷首,表示認同太後的意見,他的心中其實早已對此事有了一番深思熟慮。他非常清楚,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這件事情,不僅會讓八旗貴族們感到心寒,更有可能引發朝廷的動蕩不安。因此,他必須要謹慎行事,既要嚴懲永基以維護宮廷的規矩,又要妥善安排公主的婚事來穩定與八旗貴族的聯姻關係。
    經過一番短暫的思考之後,皇帝緩緩開口說道:“太後,兒臣認為,可以先將永基圈禁起來,以此作為對他的懲戒,並向眾人宣告他已經失去了參與儲君之位競爭的資格。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盡快著手挑選公主的備選額駙,讓八旗貴族們看到兒臣對於聯姻的誠意。”
    太後聽後,微微頷首,表示對這個提議的認可。她語重心長地提醒道:“如此行事固然甚好,但在遴選額駙的過程中,務必確保公平公正,切不可讓那些貴族們心生不滿,覺得我們對某一方有所偏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皇帝趕忙應道:“兒臣深知其中利害,定會謹遵太後懿旨,妥善處理此事。”話雖如此,皇帝的心中卻早已開始暗自琢磨合適的人選了。
    太後見狀,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令貴妃的七公主璟婉,年方九歲,性格有些軟糯;皇貴妃的八公主璟清,今年八歲,活潑可愛,在皇貴妃是教導下非常出色。但是八公主可是龍鳳胎永瑚的親妹妹,龍鳳呈祥這樣的吉兆,皇帝舍得八公主?皇帝以為,這兩位公主之中,哪位下嫁蒙古更為妥當呢?”
    皇帝陷入沉思,七公主璟婉性格軟糯,若遠嫁蒙古,怕她難以適應草原生活。而八公主璟清雖活潑出色,又是龍鳳胎之一,如此吉兆,他確實有些不舍。但聯姻之事,關乎朝廷穩定,容不得他過多兒女情長。
    皇帝斟酌片刻,緩緩說道:“太後,兒臣以為八公主璟清更為合適。她性格活潑,適應能力或許更強,且皇貴妃教導有方,她定能擔起和親重任,維係朝廷與蒙古的關係。至於七公主,兒臣會在滿蒙貴族中為她挑選一位佳婿。”
    太後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輕輕地點了點頭,表示對皇帝的決策非常認可:“皇帝考慮得真是周全啊!這樣的安排實在是太好了。”
    然而,太後緊接著話鋒一轉,提到了八公主的年齡問題,“隻是八公主年紀尚小,現在就談和親之事,似乎有些太早了。”太後微微皺起眉頭,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片刻後,太後接著說道:“不過,既然已經決定了和親,那也可以先把這件事情定下來。等八公主到了及笄之年,再正式舉行下嫁儀式也不遲。”太後的語氣十分堅定,顯然她對於這個決定已經深思熟慮過了。
    最後,太後又提出了一個建議:“皇帝啊,你何不考慮一下在京城的蒙古貴族中,為八公主璟清挑選一位合適的額駙呢?這樣一來,既能保證和親的順利進行,又能讓八公主離我們更近一些,也方便我們照顧她。”太後的目光落在皇帝身上,眼中透露出一絲關切和期望。
    皇帝聽了太後的建議後,微微頷首,低頭沉思起來。他的眉頭微皺,似乎在權衡這個提議的利弊。在京城的蒙古貴族中挑選額駙,的確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順利完成聯姻,鞏固與蒙古的關係,還能讓八公主不必遠離京城,免受遠嫁之苦。
    皇帝暗自思忖著,覺得太後的建議確實可行。於是,他抬起頭,麵帶微笑地對太後說道:“太後所言極是,兒臣這便安排人去挑選合適的人選。”他的聲音低沉而溫和,透露出對太後的尊重和順從。
    太後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輕聲說道:“如此甚好,哀家相信皇帝定能選個好額駙,讓八公主有個好歸宿。”太後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皇帝的信任和期望。
    接著,太後話鋒一轉,提到了另一件事情:“另外,永基那事,也需盡快處理,莫要再拖延了。”她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目光落在皇帝身上,似乎在等待他的回應。
    皇帝連忙應道:“兒臣即刻去安排永基的圈禁事宜,給八旗貴族一個交代。”他深知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能再讓其拖延下去,以免引起更多的麻煩和不滿。
    這時,一名宮女匆匆來報,宮外孝賢皇後生母與履親王嫡福晉依舊跪著,寒風中瑟瑟發抖。皇帝眉頭一皺,對太後道:“太後,兒臣這便去勸她們起身,此事兒臣定會給她們一個滿意的答複。”
    太後微微抬起手,輕輕揮了一下,然後用溫和的語氣說道:“去吧,別讓兩位老夫人太過操勞,以免傷了身子。”皇帝見狀,連忙躬身施禮,然後轉身快步走出慈寧宮。
    皇帝腳步匆匆,仿佛有什麽急事在身一般。他的步伐堅定而有力,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穩。出了宮門後,他並沒有絲毫停頓,而是徑直朝著宮外走去。
    一路上,皇帝的心中思緒萬千。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這兩件事情處理得妥妥當當,絕不能有絲毫差錯。因為這不僅關係到朝廷的安穩,更關乎到他作為皇帝的威嚴和聲譽。
    從慈寧宮出來後,皇帝沒有絲毫耽擱,直接前往書房。一進入書房,他便立刻下令讓人去挑選京城的蒙古貴族子弟。同時,他自己也開始動手起草關於永基圈禁的詔書。
    就在皇帝奮筆疾書時,一名太監匆匆來報:“皇上,履親王嫡福晉暈倒了!”皇帝心中一驚,立刻放下手中的筆,起身趕往宮外。隻見履親王嫡福晉麵色蒼白地倒在地上,孝賢皇後生母滿臉焦急。
    皇帝心中一陣愧疚,連忙說道:“兩位老夫人快快起身,此事朕定會公正處理,絕不偏袒。”他一邊說著,一邊快步上前,親自將履親王嫡福晉從地上扶起,並吩咐身邊的太監趕緊將其抬去太醫院救治。
    緊接著,皇帝又轉過身來,走到孝賢皇後生母麵前,小心翼翼地將她也扶了起來。孝賢皇後生母此時已是老淚縱橫,她緊緊握住皇帝的手,泣不成聲地說道:“皇上,求您為孫女做主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帝見狀,連忙安慰道:“老夫人放心,永基犯下如此大錯,朕絕對不會姑息遷就。朕一定會嚴懲他,給公主一個交代。至於公主的婚事,朕也會盡快安排妥當,絕不會讓公主受委屈。”
    待安撫好兩位老夫人後,皇帝這才鬆了一口氣。他看著兩位老人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不禁感歎,這宮廷之中的事情真是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會引起軒然大波。
    回到書房後,皇帝重新坐回案前,繼續完成那份尚未寫完的詔書。他深知,接下來的日子裏,自己需要在各方勢力之間巧妙周旋,既要平衡好各方關係,又要妥善處理好聯姻與懲戒之事,隻有這樣,才能讓朝廷重新恢複往日的安穩。
    皇帝端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上,他的雙眼微閉,腦海中卻像放電影一樣不斷地閃現著繼後烏拉那拉氏和永基的身影。那一幕幕場景在他眼前交織,讓他心中的煩悶與焦躁如潮水般湧上心頭,難以抑製。
    他的眉頭緊緊地皺起,仿佛能夾死一隻蒼蠅。終於,他無法再忍受這種折磨,猛地睜開雙眼,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噴湧而出。他狠狠地拍了一下龍案,發出“砰”的一聲巨響,整個宮殿都似乎為之一震。
    皇帝的怒吼聲在宮殿中回蕩:“傳旨!繼後烏拉那拉氏教子無方,朕對此深感痛心!”他的聲音震耳欲聾,帶著無盡的憤怒和失望。
    “即日起,收回她的協理六宮之權,讓令貴妃暫代!”皇帝的聲音擲地有聲,充滿了威嚴。太監們嚇得瑟瑟發抖,連忙跪地領旨。“還有,永基那逆子,即刻圈禁於宗人府,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視!”皇帝越說越氣,臉色漲得通紅。
    就在這個時候,隻見一位年事已高的老臣,戰戰兢兢地從隊列中走了出來。他邁著有些蹣跚的步伐,緩緩地走到皇帝麵前,然後“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老臣抬起頭,滿臉憂慮地看著皇帝,嘴唇微微顫抖著說道:“皇上啊,老臣鬥膽進言。此次您欲對繼後和皇子采取如此嚴厲的措施,恐怕會在後宮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可能導致動蕩不安啊。還望皇上能夠三思而後行啊!”
    皇帝一聽,頓時龍顏大怒,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目圓睜,死死地盯著老臣,怒斥道:“朕的心意已定,難道連處置一個天天惹是生非的繼後,以及謀害皇嗣的兒子的權力都沒有了嗎?若後宮有人膽敢借機鬧事,朕絕對不會輕易饒恕他們!”
    皇帝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震得眾人都有些膽寒。老臣被皇帝的威嚴嚇得渾身一顫,他連忙低下頭去,不敢再多說一句。
    皇帝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他知道,此事必須快刀斬亂麻,給八旗貴族一個交代。
    隨後,他又開始思索京城蒙古貴族子弟的人選,希望能為八公主璟清找到一個如意郎君,穩固朝廷與蒙古的關係,讓這聯姻之事順利進行下去,平息這場風波。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一陣喧嘩。一名侍衛匆忙來報:“皇上,繼後得知旨意,大鬧延禧宮,還說皇上偏袒皇貴妃,處事不公。”
    皇帝臉色瞬間陰沉如水,他怒極反笑:“好個處事不公!她若教好永基,朕豈會如此?”說罷,他起身疾步朝外走去,準備親自去延禧宮處置繼後。
    到了延禧宮,隻見繼後披頭散發,滿臉淚痕,正砸著宮中物件。見到皇帝,她撲通跪下,哭訴道:“皇上,您如此對我母子,叫我們往後如何自處?”皇帝冷哼一聲:“你還有臉說?永基謀害皇嗣,此乃大罪!你若好好教導,何至於此?”
    繼後仍不死心,還想辯解,皇帝大手一揮:“無需多言,旨意已下,不容更改!”言罷,他命人將繼後嚴加看管,不許再出延禧宮半步。處理完這一切,皇帝身心俱疲地回到書房,等待著挑選蒙古貴族子弟的結果,也不知後續還會有何風波。
    喜歡如懿傳之鳳臨天下請大家收藏:()如懿傳之鳳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