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戰功
字數:4965 加入書籤
殿內的大臣們聽到皇帝這番話,皆麵露驚恐之色,紛紛跪地,齊聲說道:“皇上息怒,皇上龍體康健,定能福壽綿長。”他們的聲音顫抖而又急切,仿佛生怕皇帝一個不高興,就會降下滔天怒火。
八皇子永璿聽聞此言,渾身如遭雷擊,癱軟在地,冷汗瞬間濕透了衣衫。他拚命地以頭搶地,磕得額頭鮮血直流,聲嘶力竭地哭喊道:“父皇!兒臣罪該萬死啊!兒臣絕無覬覦皇位、逼迫父皇之心,方才定是被鬼迷了心竅,才會口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求父皇開恩,饒了兒臣這一回吧!”
大皇子永璜見狀,心中暗叫不妙,深知八皇子這番模樣若不妥善處理,恐會牽連到自己。他趕忙上前,撲通一聲跪下,滿臉惶恐地說道:“父皇,八弟素日裏最是敬重父皇,今日定是因一時緊張,才會言語失當。兒臣等平日裏對父皇忠心耿耿,絕無半點不孝不義之舉,還望父皇明察秋毫啊!”
三皇子永璋也嚇得臉色慘白,連忙跟著跪地,聲音顫抖得如同風中殘葉:“父皇,八弟年少無知,不懂事理,兒臣等定會嚴加管教,讓他日後謹言慎行。父皇乃真龍天子,定能福壽綿長,兒臣等隻盼能常伴父皇左右,為父皇盡孝,為朝廷效力。”
皇帝目光如電,掃視著跪地的皇子們,眼神中滿是失望與憤怒,冷冷道:“年少無知?他也不小了,該明白何為尊卑,何為孝道。你們一個個平日裏看似恭順,可背地裏那些小動作,朕都看在眼裏。為了這皇位,你們拉攏朝臣,結黨營私,把朝堂攪得烏煙瘴氣,還有半點皇子的樣子嗎?”
八皇子永璿此時已嚇得神誌不清,聽到皇帝的話,又強撐著爬起來,跪著向前挪了幾步,抱住皇帝的腳,哭道:“父皇,兒臣真的知錯了,兒臣以後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做人,絕不再犯這樣的錯誤。求父皇給兒臣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兒臣願以死明誌。”
皇帝一腳踢開八皇子,冷冷道:“以死明誌?朕不需要你以死明誌,朕要的是你真心悔過,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從今日起,你閉門思過一年,每日抄寫《孝經》《論語》各十遍,好好反思自己的過錯。若再敢有下次,朕絕不輕饒,直接將你逐出宗室。”
八皇子永璿連連磕頭謝恩:“兒臣謝父皇隆恩,兒臣定當牢記父皇教誨,好好思過。”
皇帝威嚴的目光緩緩掃過殿內其他皇子,那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人心,讓每一個皇子都感受到無形的壓力。他的麵容冷峻,眉宇間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聲音低沉卻如洪鍾般響亮,嚴肅地說道:
“永瑚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同樣謀求太子之位,這一點朕看得清清楚楚。但他與你們不同,他沒有在暗處搞那些見不得人的小動作,沒有為了一己私利去陷害兄弟、結黨營私。他選擇了一條最為光明磊落也最為艱難的道路——隨兆惠大軍出征準格爾。”
“他用實際行動向朕、向滿朝文武、向天下百姓證明,他愛新覺羅氏永瑚,有足夠的能力和魄力,能夠壓得住那有著赫赫戰功的軍功集團。他深知,軍功集團是我朝的重要支柱,但若不能妥善駕馭,也可能成為威脅朝堂穩定的隱患。而他,有信心、有決心將這股力量化為守護我朝江山的利刃。
永瑚他竟然如此直言不諱地說道,功臣們無法安享晚年,這並非是他們自身的過錯,而是作為帝王的我無能且失職啊!這番話乍一聽,確實有些大膽,甚至可以說是在公然指責朕,但仔細思量之後,卻發現他所言句句在理。
朕的這大好江山,並非是朕一人之功,而是無數英勇無畏的功臣們用他們寶貴的生命和滾燙的鮮血所拚搏而來的。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定和繁榮,不惜舍生忘死,赴湯蹈火。如此巨大的功績,難道不應該得到應有的尊崇和優厚的待遇嗎?
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許多功臣在曆經滄桑、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之後,卻未能得到應有的回報,甚至遭受不公的待遇。這不僅是對功臣們的不公,更是對國家和百姓的不負責任。
永瑚能夠有這樣深刻的覺悟,足以說明他心中裝著天下蒼生,時刻心係著我朝的安穩和發展。他的這番話,雖然尖銳,但卻如同一劑猛藥,讓朕猛然驚醒。朕決定,從此以後,一定要重視功臣們的待遇問題,讓他們能夠真正地安享晚年,以慰其一生的辛勞和付出。”
皇帝的一番話,如同一記記重錘,敲打在每一位皇子的心上。殿內的氣氛愈發凝重,皇子們皆低垂著頭,不敢與皇帝的目光對視,心中各自思量著未來的道路。
皇帝端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眼神如鷹隼般銳利,緩緩掃過軍功集團的大臣們。此刻,他的神情中交織著疲憊、無奈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懊悔。他輕輕歎了口氣,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緩緩開口解釋道:
“朕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朕當年以貪腐之罪賜死戰功赫赫的那親,你們這些人啊,肯定都在朕背後指指點點,罵朕不是個東西吧!可你們知道嗎?那親,他鈕祜祿氏,那可是真真正正為咱大清朝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人呐!想當年,他在戰場上那叫一個縱橫馳騁、所向披靡啊,打得敵軍那是屁滾尿流、聞風喪膽呐!他可是朕最為倚重的股肱之臣啊!”
皇帝的話語一出,大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凝重起來。軍功集團的大臣們麵麵相覷,有的微微低下頭,有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皇帝繼續說道,聲音中帶著些許顫抖,仿佛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內心的痛苦:“那親,他確實是戰功赫赫,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你們隻看到他的功,卻沒看到他背後的貪腐之行。那親利用自己的權勢,大肆斂財,中飽私囊,甚至在軍中拉幫結派,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若不加以遏製,這股勢力遲早會威脅到大清的根基。”
皇帝的眼眸中,憤怒如流星般瞬間劃過,但眨眼間,這絲憤怒就被深深的無奈所淹沒。他微微歎息一聲,緩緩說道:“朕何嚐不想念他的赫赫戰功?然而,朕貴為天子,身負天下蒼生之重責,又豈能因私情而廢棄國法?若對那親信的貪腐行徑視若無睹,朕又如何對得起天下百姓?又怎能確保大清的江山社稷長治久安?”
皇帝稍稍停頓一下,似乎在整理自己的思緒,然後繼續說道:“即便如此,朕還是背負了罵名,成為你們口中那個冷酷無情、忘恩負義之人。”他的聲音略微低沉,透露出一絲無法言說的苦澀。
皇帝沉默片刻,目光漸漸變得柔和起來,仿佛被一股溫暖的回憶所包圍。他輕聲說道:“若是朕早知曉吾兒永瑚有如此雄心壯誌,朕又何必賠上自己的聲譽呢?”他的腦海中,浮現出永瑚出征前那堅定的眼神和豪邁的話語,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欣慰與自豪之情。
“永瑚,他主動請纓隨兆惠大軍出征準格爾,不畏艱險,不懼強敵。他在戰場上身先士卒,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軍中上下的敬重與擁護。他說功臣不能安享晚年是帝王的無能和失職,這話說得好啊!他有著一顆為國為民的心,有著擔當大清未來的氣魄。”
皇帝的眼眸深邃而銳利,仿佛能夠洞悉一切。他的目光落在永瑚身上,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期許。
皇帝心想:“若是朕能早些知曉永瑚竟有如此的雄心壯誌和非凡才能,或許在處理那親之事時,朕會多一些深思熟慮。畢竟,永瑚這樣的人才實屬難得,若能留他一命,對朕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
皇帝繼續沉思著,他意識到永瑚的存在可以成為平衡軍功集團勢力的關鍵。這些戰功赫赫的老將們雖然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權力和影響力也在逐漸膨脹。而永瑚的出現,恰好可以給這些老將們一個警示,讓他們明白,大清不僅有他們這些老將,還有像永瑚這樣年輕有為、心懷天下的皇子。
皇帝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永瑚在未來的朝堂上嶄露頭角,與那些老將們相互製衡,共同為大清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皇帝的話語中,帶著對那親事件複雜的心境,既有身為帝王不得不嚴懲貪腐的決絕,又有被誤解的無奈,更有對永瑚未能早展宏圖的遺憾。那幾位軍功集團的大臣聽後,麵麵相覷,原本對皇帝的些許不滿,也在這一番肺腑之言中漸漸消散。
軍功集團的大臣們聽聞皇帝的話,心中各懷心思。一位年邁的將軍微微皺起眉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想起那親在軍中的威望和功績,心中不禁對皇帝的處理方式有些不滿。但聽到皇帝提及永瑚的雄心壯誌,他又開始思考,或許永瑚真的能夠成為軍功集團和大清之間的橋梁。
另一位中年將領則微微低下頭,臉上露出一絲羞愧之色。他想起自己曾經也在背後議論過皇帝的處理方式,此刻聽到皇帝的剖心之言,才明白皇帝的苦心。他暗暗下定決心,以後要更加支持皇帝的決策,為大清的江山貢獻自己的力量。
還有一位年輕的軍官眼中則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對永瑚的事跡早有耳聞,心中十分欽佩。他覺得永瑚的出現,為大清的軍界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他開始期待著,以後能夠有機會與永瑚一起並肩作戰,為大清開疆拓土。
皇帝看出了軍功集團大臣們的複雜反應,他嚴肅地說道:“你們都聽好了,朕希望你們能以大清的江山為重,不要隻盯著個人的得失。那親之事,是朕為了大清的長治久安而做出的艱難抉擇。如今,永瑚展現出了他的才能和擔當,朕希望你們能支持他,與他一起為大清效力。”
軍功集團中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將,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那親之事,我等雖心中有所不滿,但也知皇上此舉實乃為了大清律法與百姓福祉。隻是,我等皆為那親昔日戰友,見他落得如此下場,難免心中悲戚,言語間或有不當之處,還望皇上恕罪。”
皇帝微微點頭,目光變得柔和些許,道:“朕理解你們的心情。那親與你們一同出生入死,感情深厚。但法不容情,朕身為天子,若不能秉公執法,又何以服眾?如今,永瑚展現出如此雄心壯誌,他願以自身之力,壓住這軍功集團,讓功臣皆能安享晚年,而非因貪腐等事落得悲慘下場,這才是朕所期望看到的。”
另一位身形魁梧的將領,大聲說道:“皇上,十三皇子此言深得我心。我等在戰場上拚命,為的就是保家衛國,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若功臣不能安享晚年,確是帝王的無能和失職。十三皇子有此等胸懷與擔當,我等定當全力支持。”
皇帝露出欣慰之色,道:“朕就盼著你們能明白朕的苦心,也能看到永瑚的潛力。永瑚選擇隨兆惠大軍出征準格爾,便是想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證明他有能力守護這大清的江山,也有能力管理好這軍功集團。你們皆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日後要多多輔佐永瑚,共同為大清的繁榮昌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