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皇後
字數:5411 加入書籤
皇帝微微揚起下巴,聲音洪亮且威嚴,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俗話說‘子以母貴,母與子貴’,昔日裏,永瑚因為是皇貴妃所生,故而備受朕的寵愛。那時的他,在朕的庇護下,如春日裏茁壯成長的幼苗,享受著宮中的榮華與關愛。然而如今,永瑚已然長大成人,他憑借自己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以赫赫戰功晉封親王。他在那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衝鋒陷陣,不畏生死,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才是真正的‘子貴’啊!”
說到此處,皇帝稍作停頓,目光轉向永壽宮的方向,語氣變得柔和卻又充滿莊重:“永壽宮皇貴妃佟佳氏,進宮三十多年來,執掌六宮兢兢業業。她雍容華貴卻又心懷慈悲。她將六宮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對待宮中眾人皆寬厚仁慈,毓出名門,溫恭懋著。今日,朕便冊封她為皇後,讓她母儀天下,統領後宮,為朕分憂,為大清的繁榮穩定盡心盡力!”
皇帝話音落下,整個大殿瞬間鴉雀無聲,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滿朝文武皆麵露驚色,目光在永瑚、其他皇子以及永壽宮方向來回遊移,心中各自盤算著這突如其來的重大封賞將給朝堂局勢帶來怎樣的變化。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齊刷刷地跪地,高呼:“皇上聖明!皇後千歲千歲千千歲!”那聲音響徹大殿,久久回蕩。而那幾個不安分的皇子,此時也隻得跟著跪地,心中雖有不甘,卻也不敢再有任何異議。
永瑚率先反應過來,眼中閃爍著激動與感恩的光芒,他“撲通”一聲跪地,聲音帶著幾分顫抖卻又無比堅定:“兒臣謝皇阿瑪隆恩!皇阿瑪如此厚愛兒臣與皇額娘,兒臣與皇額娘定當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身,不辜負皇阿瑪的期望,為大清的繁榮昌盛竭盡全力。”
一位八旗子弟的老臣率先回過神來,顫顫巍巍地走出隊列,躬身行禮,聲音洪亮卻帶著一絲激動:“皇上聖明!佟佳氏皇貴妃德才兼備,執掌六宮多年,宮中上下和睦有序,實乃後宮之典範。如今晉封為後,實至名歸,必能更好地母儀天下,為我大清祈福。”
另一位大臣也連忙附和:“是啊,皇上。十三阿哥永瑚此次西征立下赫赫戰功,以自身能力晉封親王,彰顯了我皇室子弟的英勇與擔當。而佟佳氏皇貴妃晉封皇後,更是眾望所歸,此乃我大清之幸事啊。”
皇帝微微點頭,那動作輕緩而沉穩,仿佛帶著一種曆經歲月沉澱的從容。他的臉上漸漸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裏的暖陽,驅散了方才殿內殘留的緊張氣息,讓整個太和殿都彌漫著一股溫馨而祥和的氛圍。
皇帝目光溫和地看向永瑚,那眼神中滿是慈愛與讚許,仿佛在看著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醇厚,帶著一種對過往歲月的感慨:“永瑚,你皇額娘這一路走來,不易啊。她出身名門,自入宮以來,便以宮規為準則,將後宮諸事打理得井井有條。後宮佳麗眾多,事務繁雜,可她從未有過絲毫懈怠,總是盡心盡力地操持著一切,為朕解了後顧之憂。”
皇帝的話語如同潺潺流水,緩緩訴說著皇貴妃的賢淑與能幹。他的腦海中或許浮現出了皇貴妃初入宮時的青澀模樣,那時的她帶著名門閨秀的優雅與端莊,在深宮中一步步成長,逐漸成為了能夠獨當一麵的後宮之主。在那些漫長的歲月裏,她或許經曆過無數的明爭暗鬥,麵對過各種複雜的局麵,但她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本分,用智慧和毅力守護著後宮的安寧。
然而,皇帝的話鋒很快一轉,臉上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今你以戰功得封親王,她也能因你之榮而更顯尊貴,這是你們母子二人共同努力的結果。”皇帝的目光在永瑚身上停留了片刻,仿佛在鼓勵著他繼續前行。他看到了永瑚身上的潛力與擔當,也看到了皇貴妃多年來的悉心教導與付出。如今,永瑚憑借自己的努力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獲得了親王的封號,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更是皇貴妃的驕傲。
永瑚聽著皇帝的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想起皇貴妃平日裏的諄諄教誨,想起她在自己遇到困難時的鼓勵與支持。他深知,自己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皇貴妃的悉心嗬護。永瑚連忙單膝跪地,恭敬地說道:“兒臣能有今日之成就,皆是皇額娘悉心教導和父皇栽培的結果。兒臣定當繼續努力,不辜負父皇和皇額娘的期望。”
皇帝走下龍椅,來到永瑚身邊,伸手將他扶起。他輕輕拍了拍永瑚的肩膀,說道:“起來吧,瑾親王。你皇額娘為你付出了很多,你以後要更加孝順她。同時,也要為朝廷效力,為國家分憂。”永瑚堅定地點了點頭,說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定當盡心盡力,不負所托。”
而那些原本就心懷野心、對永瑚心生嫉妒的皇子們,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如墨。有的皇子緊咬著牙關,腮幫子微微鼓起,雙手不自覺地攥緊,指甲幾乎嵌入掌心,眼中滿是怨恨與不甘。
一位皇子低聲對身旁的同伴嘟囔道:“這佟佳氏本就受寵,如今永瑚立下戰功,他母親又成了皇後,這皇位之爭,我們怕是更難了。”
另一位皇子則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陰狠:“哼,不過是仗著母族勢力和些許戰功罷了,咱們走著瞧。”
還有一些皇子則選擇了沉默,他們低垂著頭,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的情緒,有嫉妒,有無奈,也有對未來的迷茫。他們深知此時若出言反對,無疑是以卵擊石,隻能暗自盤算著如何在這新的局勢下尋找生存之道。
朝堂上的大臣們也迅速分成了不同的陣營,猶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悄然展開。
皇帝的目光從回憶中緩緩抽回,重新落在台階下神色各異的傅恒、永琮以及富察氏一族的官員身上。此刻,他的話語帶著一種複雜的情緒,既像是解釋,又似在權衡著朝堂與情感間的微妙平衡。
皇帝繼續說道:“當年選嫡福晉之時,禮製森嚴,年齡之差便成了難以逾越的規矩。孝賢皇後溫婉賢淑,端莊大方,入宮後母儀天下,為朕打理後宮,實乃朕之賢內助。而皇貴妃,她雖因年齡未能成為嫡福晉,可這麽多年來,她對朕的情意,對後宮的付出,朕都看在眼裏。”皇帝的話語中帶著對往昔歲月的追憶,對孝賢皇後的懷念,以及對皇貴妃的認可。
傅恒聽到這裏,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波瀾。他想起了姐姐孝賢皇後在世時的種種,她與皇帝相濡以沫,共同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而皇貴妃,雖與姐姐年齡有差,卻也在後宮中默默耕耘,為皇帝分憂解難。他微微抬起頭,看向皇帝,眼中帶著一絲探尋,似乎想從皇帝的表情中讀出更多。
傅恒微微抬頭,目光與皇帝交匯,瞬間便又低下頭去,心中五味雜陳。作為富察氏一族的重要人物,他深知皇帝此言背後所蘊含的深意。一方麵,這是對皇貴妃的高度認可;另一方麵,也不免讓他擔憂富察氏一族在朝堂上的地位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
永琮則緊咬著下唇,眼中閃過一絲不甘。他自幼便以富察氏的榮耀為傲,如今皇帝這般推崇皇貴妃,讓他心中隱隱生出一種危機感。但在這莊重的場合,他也不敢有絲毫造次,隻能強忍著情緒,恭敬地站立著。
“傅恒,你富察氏一族,向來是大清的棟梁。”皇帝話鋒一轉,將目光投向傅恒,“孝賢皇後在時,你們富察氏為朕分憂解難,立下汗馬功勞。如今,朕希望你們能明白,這朝堂之上,需的是能者居之,而非一族之私。”
傅恒連忙單膝跪地,拱手道:“皇上聖明!臣等富察氏一族,定當以皇上馬首是瞻,為皇上分憂,為大清效力。無論何時,都以朝廷利益為重,絕不敢有半分私心。”
皇帝似乎看出了傅恒的心思,微微一笑,接著說道:“如今,永瑚以戰功得封親王,這是他的榮耀,也是皇貴妃的榮耀。你們富察氏一族,在朝中向來忠心耿耿,為朝廷立下了不少功勞。朕希望,日後你們能繼續與皇貴妃攜手,共同輔佐朕治理這天下。”皇帝的話語擲地有聲,既表達了對富察氏一族的肯定與期望,也巧妙地將皇貴妃與富察氏一族聯係在了一起。
皇帝微微點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讚許,但很快又恢複了嚴肅的神情,說道:“此次皇貴妃晉封為後,瑾親王永瑚晉封親王,乃是我大清的一件大事。這不僅是對他們母子二人功績的肯定,更是朕對朝堂的一種期許。”
傅恒連忙再次行禮,說道:“陛下聖明,富察氏一族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與皇後一同為朝廷效力。”
永琮也跟著說道:“兒臣定當聽從父皇教誨,與皇額娘和富察氏一族共同守護這江山。”
一位富察氏的官員猶豫片刻後,小心翼翼地站了出來,躬身說道:“皇上,臣等明白皇上的心意。隻是,如今朝堂局勢複雜,各方勢力盤根錯節,還望皇上能明示,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各方,以保朝堂穩定。”
皇帝嘴角微微上揚,那笑容裏透著幾分冷冽與威嚴,冷笑一聲,目光如寒芒般掃過殿內眾人,說道:“平衡各方?哼,這朝堂之上,哪有什麽絕對的平衡可言!不過是一群人各懷心思,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耍些小手段罷了。朕要的,是你們都能各司其職,做好分內之事。若有人隻想著爭權奪利,妄圖破壞這朝堂的秩序,那便是與朕為敵,朕定不輕饒,定要讓他知道這大清的規矩不可違!”
說罷,皇帝微微頓了頓,眼神變得淩厲起來,繼續說道:“至於皇貴妃與瑾親王之事,你們隻需明白,他們母子二人對大清有功。瑾親王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為大清開疆拓土;皇貴妃在後宮中殫精竭慮,維持著後宮的安穩。朕自當給予相應的獎賞,這是他們應得的。你們富察氏一族,若能繼續為大清盡心盡力,不生二心,朕也不會虧待你們,定會讓你們富察氏一族榮耀依舊。”
傅恒聽到皇帝的話,心中一緊,趕忙單膝跪地,神色恭敬而誠懇,說道:“皇上放心,臣等定當銘記皇上教誨。皇貴妃與瑾親王乃我朝之棟梁,臣等定當與他們齊心協力,共同為大清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皇帝微微頷首,那原本緊繃的臉色此刻已完全緩和,嘴角甚至隱隱噙著一抹笑意,目光溫和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落在傅恒身上,說道:“起來吧。今日之事,朕看到了富察氏一族的忠誠,這份忠誠朕記下了。朕記得富察氏一族有女及笄?”
傅恒心中猛地一緊,猶如平靜湖麵被投入了一顆巨石,泛起層層波瀾。他迅速在腦海中飛速思索著皇帝此問的意圖,朝堂之上波譎雲詭,每一步都需謹慎。但他畢竟久經朝堂,深諳為臣之道,麵上並未露出絲毫慌亂,恭敬地躬身行禮,聲音沉穩而清晰:“回皇上,臣族中確有一女,近日剛及笄。”
皇帝微微眯起眼睛,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似乎在思考著什麽,片刻的沉默讓朝堂上的氣氛略顯壓抑。隨後,皇帝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及笄之年,正是豆蔻年華。富察氏一族的女子,向來賢淑聰慧,朕有意為其指一門好婚事,不知你意下如何?”皇帝的話語看似是在詢問傅恒的意見,實則帶著一種不容拒絕的威嚴,仿佛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傅恒心頭。
傅恒心中瞬間明了,這或許是皇帝進一步拉攏富察氏一族的手段。在這複雜的朝堂局勢中,皇帝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聯姻無疑是一種常見且有效的方法。他連忙再次躬身行禮,態度愈發恭敬:“全憑皇上做主,臣感激不盡。能得皇上為族中女子指婚,實乃我富察氏一族的榮幸。”
皇帝點了點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滿意,他接著說道:“朕心中已有合適人選,朕不虧待孝賢皇後和富察氏一族,傅恒你那個及笄的侄女,入瑾親王永瑚的府邸為側福晉如何?”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寂靜,眾人皆屏息凝神,等待著傅恒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