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側福晉富察氏

字數:4794   加入書籤

A+A-


    傅恒心中猶如掀起了一場驚濤駭浪。將侄女嫁入瑾親王府為側福晉,這背後牽扯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一方麵,瑾親王永瑚戰功赫赫,深受皇帝寵愛,如今又因皇貴妃冊封皇後而地位更加穩固,未來前途不可限量。與永瑚聯姻,無疑能為富察氏一族帶來更多的政治資源和保障。
    但另一方麵,側福晉的身份意味著侄女在瑾親王府中並非正妻,日後可能會麵臨諸多複雜的情況和挑戰。而且,富察氏一族向來高傲,將族中女子嫁作側室,難免會讓族中一些人覺得有失顏麵。
    然而,在這朝堂之上,皇帝的旨意就是天命,不容違抗。傅恒深知,若此時拒絕,不僅會惹惱皇帝,還可能給富察氏一族帶來滅頂之災。權衡利弊之後,他迅速做出了決定。
    然而,此時他已沒有過多的思考時間,必須迅速做出回應。傅恒再次深施一禮,聲音堅定而誠懇:“皇上聖明,此乃我富察氏一族天大的福分。臣代族中上下,叩謝皇上隆恩。侄女能入瑾親王府為側福晉,是她幾世修來的福氣,臣定當叮囑她,入府後恪守本分,盡心侍奉瑾親王,為皇家分憂。”
    皇帝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的目光落在傅恒身上,眼中透露出幾分滿意之色。麵色沉穩,緩聲說道:“傅恒啊,你富察氏一族,一直以來都以識大體、顧大局而著稱於世。朕對此深感欣慰,也對你們家族的品行和家風表示讚賞。”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思考接下來要說的話,然後繼續說道:“富察氏一族,不僅出過戰功赫赫的將軍,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更有孝賢皇後這樣的賢德之人,她的品德和風範堪稱後宮楷模。然而,你們並未因此而驕傲自滿,而是始終保持謙遜和低調,這一點,實在是難能可貴。”
    皇帝的語氣漸漸變得嚴肅起來,他的目光凝視著傅恒,眼中透露出一絲威嚴,接著說道:“相比之下,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就需要向富察氏好好學習一下何為為臣之道了。他們家族雖然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但在為人處世方麵,卻顯得有些不夠成熟穩重。”
    皇帝的話語中明顯帶著對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的不滿和敲打,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並向富察氏學習,以更好地履行臣子的職責。
    傅恒心中猛地一緊,瞬間領悟到了皇帝這番話背後的深意。他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再次雙膝跪地,叩頭行禮,態度異常恭謹地說道:“皇上的教誨,微臣定當刻骨銘心,永誌不忘。富察氏一族承蒙皇上隆恩,必定會一如既往地恪守本分、盡忠職守,全心全意地為皇上排憂解難。同時,微臣也衷心希望富察氏能夠為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皇帝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對傅恒的回答表示滿意。緊接著,他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緩緩開口道:“朕有個想法,想讓你去與博爾濟吉特氏的族長見上一麵,將朕的旨意傳達給他,讓他們行事稍微收斂一些。”
    傅恒聞言,趕忙應道:“微臣領旨!微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辜負皇上的期望和囑托。”
    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揮手示意傅恒起身。然後,他語氣平靜地繼續說道:“待皇貴妃的立後大典結束之後,八公主璟清與拉旺多爾濟的大婚事宜便會被提上日程了。”皇帝的這句話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藏玄機,顯然是在敲打科爾沁部。言下之意便是,如果科爾沁部不老老實實的,那麽隨時都有可能被其他蒙古部族所取代。
    傅恒心中暗自思忖著皇帝的這一係列安排,不禁感歎其布局之精妙。這不僅鞏固了與富察氏的緊密聯係,還對科爾沁部產生了強大的威懾力。他再次躬身行禮,語氣恭敬地說道:“皇上聖明,此安排可謂是天衣無縫。八公主與拉旺多爾濟的大婚,無疑會極大地增進朝廷與蒙古各部的友好情誼。”
    皇帝微微點頭,表示對傅恒的看法表示認可。接著,他又囑咐道:“傅恒啊,這件事情你也要多費些心思。瑾親王府那邊,待你的侄女嫁入府中後,如果遇到什麽困難或問題,你盡可前來告知朕。”
    傅恒聽後,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感激涕零地說道:“皇上對臣如此關懷備至,富察氏一族定當誓死效忠,肝腦塗地以報答皇上的隆恩。”
    此時,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永琮,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既為家族能與瑾親王結親而感到欣喜,畢竟這能提升富察氏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又隱隱擔憂這背後是否隱藏著皇帝對富察氏的試探與製衡。但他深知此刻不是表露情緒的時候,隻能強壓下心中的波瀾,恭敬地站立一旁。
    一位大臣見狀,適時地站了出來,躬身說道:“皇上此舉真是高瞻遠矚,瑾親王與富察氏聯姻,可謂是強強聯合。如此一來,朝堂之上定能更加團結,共同為大清的繁榮穩定出謀劃策。”
    另一位大臣也連忙附和:“是啊,皇上。瑾親王戰功卓著,富察氏一族人才輩出,兩家結親,必能為我大清帶來更多的福祉。這實乃我大清之幸事啊。”
    皇帝聽後,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說道:“眾卿所言極是。朕希望這樁婚事能成為我大清的一段佳話,同時也希望瑾親王與富察氏能攜手共進,不負朕的期望。”
    傅恒再次拱手說道:“皇上放心,臣定當教導侄女入瑾親王府後,恪守婦道,與瑾親王和睦相處,共同為皇上分憂,為大清效力。臣也會讓族中上下明白,這指婚是皇上對富察氏的信任與恩寵,我們定當珍惜。”
    永瑚站在一旁,聽到皇帝的旨意,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原本一心撲在軍務和朝政上,對男女之事並未過多考慮。如今皇帝突然為他指婚,還是富察氏一族的女子,這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但從政治角度來看,與富察氏一族聯姻對他來說無疑是有利的。富察氏在朝堂上勢力龐大,有了這層關係,他在朝堂上的地位將更加穩固,也能獲得更多的支持。而且,皇帝親自指婚,也表明了對他的重視和信任。
    永瑚連忙上前,單膝跪地,恭敬地說道:“兒臣謝皇阿瑪隆恩。兒臣定當善待側福晉,”
    皇帝看著朝堂上眾人的反應,心中暗自得意。他此次指婚,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平衡朝堂上的各方勢力。通過將富察氏一族的女子嫁入瑾親王府,他既能拉攏富察氏一族,讓他們更加死心塌地地為自己效力,又能借助富察氏的勢力來支持永瑚,為永瑚未來的太子之路鋪平道路。
    同時,皇帝也希望通過這次聯姻,讓朝堂上的大臣們明白,他才是這個國家的主宰,任何人都必須服從他的安排。他緩緩說道:“今日朕為富察氏之女與瑾親王指婚,乃是為了天下太平,朝堂和諧。希望諸位愛卿能夠明白朕的良苦用心,齊心協力,共同為我大清的繁榮昌盛而努力。”
    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他的目光落在禮部尚書身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威嚴和決斷。皇帝緩緩開口說道:“皇貴妃佟佳氏的封後大典,必須要辦得盛大隆重。”
    禮部尚書聞言,趕忙躬身施禮,應道:“微臣謹遵聖命,定當竭盡全力,將封後大典操辦得盡善盡美。”
    皇帝微微頷首,表示滿意。接著,他又強調道:“佟佳氏將按照元後之禮,從大清門而入。這是對她的特殊禮遇,也是對她身份地位的認可。”
    禮部尚書再次施禮,道:“陛下聖明,此乃前所未有之殊榮,佟佳氏得此禮遇,實乃幸事。”
    皇帝微微一笑,似乎對禮部尚書的回答頗為滿意。他接著說道:“朕希望這場封後大典能夠成為我朝曆史上的一段佳話,讓世人皆知朕對佟佳氏的寵愛與重視。佟佳氏進宮三十年,兢兢業業還為朕生下兩對龍鳳胎,值得朕如此禮遇。傅恒你說是不是啊,”
    傅恒心裏跟明鏡兒似的,他深知皇帝這番話不僅僅是針對孝賢皇後,更是對整個富察氏家族的一種警告和敲打。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向前邁了一步,身體微微前傾,態度謙恭而又莊重地開口說道:
    “皇上所言極是,皇貴賢良淑德的品德。她入宮以來執掌六宮兢兢業業,為皇室誕下多位龍嗣,實乃我朝之幸事。此次以元後之禮封後,實在是當之無愧、實至名歸啊!”
    傅恒稍作停頓,接著說道:“富察氏一族承蒙皇上隆恩,世代蒙受皇恩浩蕩,對皇上和娘娘的忠心猶如日月,天地可鑒。此次封後大典,我富察氏一族必定全力以赴,傾盡全力支持,以彰顯我族對皇上和娘娘的一片赤誠之心。”
    皇帝滿意地點點頭,目光又掃視了一圈朝堂眾人,“朕意已決,禮部即刻著手籌備封後大典,不得有絲毫懈怠。”禮部尚書忙不迭地稱是。
    禮部尚書連忙道:“陛下放心,微臣定當不負所托,將這場大典辦得風風光光,讓天下人都為陛下與佟佳氏的深情厚意所感動。”
    滿朝文武齊齊跪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定當謹遵皇上教誨,為大清盡心盡力。”
    慶典結束後,傅恒與永琮一同走出大殿。一路上,永琮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舅舅,皇上此次為侄女指婚給瑾親王,您覺得這對我們富察氏一族究竟意味著什麽?”
    傅恒停下腳步,目光深邃地看向遠方,緩緩說道:“這指婚看似是恩寵,實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它能提升我們富察氏在朝堂上的地位,與瑾親王結盟,讓我們在朝堂上更有話語權;另一方麵,也可能會引起其他勢力的嫉妒與不滿,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
    “而且,皇上此舉或許也有製衡之意。他既希望我們富察氏能為他效力,又不希望我們勢力過大。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謹言慎行,在這複雜的朝堂局勢中尋找平衡。”
    “這富察氏的女子,究竟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永瑚輕聲自語道,心中既有著對未知婚姻的好奇,也有著對未來朝堂局勢變化的期待。而此時,富察氏府邸的另一角,那位即將成為瑾親王側福晉的富察氏女子,正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忐忑,等待著命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