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和朝臣交鋒
字數:6707 加入書籤
在永瑚大婚的那一天,整個宮廷都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之中。皇帝和生母皇後佟佳氏親自為他主持婚禮,這可是其他皇子們都無法享受到的殊榮啊!
當永瑚身著華麗的喜服,風度翩翩地出現在婚禮現場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住了。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與美麗的新娘西林覺羅氏一同向皇帝和皇後行了叩拜之禮。
皇帝麵帶微笑,目光慈祥地落在自己的兒子身上,眼中流露出無比的欣慰和喜悅之情。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溫和:“今日你成婚,朕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了。朕這一生,有孝賢皇後富察氏的賢良淑德相伴左右,又有你皇額娘的溫柔體貼,如今再加上你這樣聰明伶俐的帝位繼承人,朕真的是心滿意足了。”
皇帝停頓了一下,似乎在回憶著往昔的歲月,然後接著說道:“朕可以無愧於列祖列宗,將這大好河山交到你的手中。希望你以後能繼承朕的遺誌,成為一個英明的君主,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
緊接著,皇帝的目光緩緩轉向了西林覺羅氏,他的臉上露出了和藹的笑容,輕聲說道:“你如今嫁入皇家,便要肩負起執掌中饋的重任啊。”
西林覺羅氏聽聞此言,趕忙跪地謝恩,然後恭敬地回答道:“妾身謹遵聖上教誨,定當盡心盡力,不負皇上和皇後的期望。”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如黃鶯出穀一般。
皇帝看著西林覺羅氏,滿意地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意。隨後,他與皇後一同站起身來,接受了永瑚和西林覺羅氏的敬酒。
在這喜慶的時刻,宮廷內外都彌漫著濃濃的喜氣。宮殿內張燈結彩,金碧輝煌;宮女們身著華服,輕盈地穿梭於人群之間;太監們則恭恭敬敬地侍奉著皇帝和皇後,不敢有絲毫怠慢。
然而,就在這歡樂的氛圍中,皇帝在永瑚大婚上所說的那番話,卻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在軍機重臣們的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尤其是那句“回憶孝賢皇後富察氏和有永瑚你這樣優秀的帝位繼承人朕欣慰”,更是讓他們心中的漣漪愈發激蕩。
這些軍機重臣們麵麵相覷,彼此交換了一下眼色,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疑惑和擔憂。他們心中暗自思忖著,皇帝這番話究竟意味著什麽呢?難道皇帝的身體出現了什麽狀況?可是,他們並沒有聽說皇帝的身體有什麽不妥啊?
皇帝站在高台上,俯瞰著台下那些形色各異的臣子,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他心中暗自思量:你們這群老狐狸,朕的心思又豈是你們能夠輕易揣測的?朕給你們一個善終,也算是對得起你們這麽多年來的伺候了。至於永瑚,他性格剛毅,手腕狠辣,將來必定能夠成為一代明君。
就在這熱鬧非凡的時刻,永瑚身著喜服,麵帶微笑,在人群中穿梭,向賓客們敬酒。然而,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卻讓他注意到了軍機重臣們臉上那異樣的神色。
盡管心中暗自詫異,但永瑚並未表露出絲毫的不安,他依然談笑風生,巧妙地維持著新郎應有的喜悅。然而,在這表麵的平靜之下,他的內心卻如波瀾壯闊的大海一般,波濤洶湧。
他深知這些軍機重臣們的反應絕非偶然,其中必定隱藏著某種深意。於是,他不動聲色地向身旁的心腹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去暗中觀察重臣們的一舉一動,打探他們的真實想法。
晚宴仍在繼續,宮廷樂師們演奏著歡快的樂曲,舞姬們輕盈地舞動著身姿,賓客們歡聲笑語,杯盞交錯,整個宴會廳充滿了喜慶的氛圍。
皇帝和皇後端坐在主位上,麵帶微笑,盡情享受著這歡樂的時刻。皇帝身著華麗的龍袍,威嚴而莊重;皇後則穿著鳳袍,端莊而優雅。他們的周圍環繞著一群大臣和貴族,大家都在互相敬酒,談笑風生。
永瑚在敬完一圈酒後,趁著眾人不注意,悄悄地移步到皇帝身邊。他身著一襲藍色長袍,身姿挺拔,氣宇軒昂。他微微躬身,壓低聲音對皇帝說道:“皇阿瑪,兒臣剛才發現幾位大人的神色有些異常,似乎有什麽事情瞞著我們。兒臣擔心這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流言蜚語,對朝廷不利。”
皇帝微微一笑,他的目光落在永瑚身上,眼中透露出一絲讚賞。他輕輕地拍了拍永瑚的手,安慰道:“不必擔心,朕心中自有分寸。這些大臣們雖然有些小動作,但朕都看在眼裏。朕會妥善處理這些事情,不會讓它們影響到朝廷的穩定。”
接著,皇帝語重心長地對永瑚說:“永瑚啊,你身為儲君,已經表現得很出色了。但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帝王,你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新老交替之際,你要好好和那群軍機重臣掰掰手腕,讓他們知道你的能力和決心。”
永瑚聽了皇帝的話,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他挺直了身子,鄭重地回答道:“兒臣謹遵皇阿瑪教誨,定當全力以赴,不負皇阿瑪的期望。”
皇帝看著永瑚堅定的神情,滿意地點點頭,“下去好好準備準備,先探探他們的底。”永瑚行禮告退後,便回到了新娘身邊。西林覺羅氏察覺到他的嚴肅,輕聲問道:“夫君,可是有什麽煩心事?”永瑚溫柔地看著她,“無妨,一些朝堂之事,你不必憂心。”
此時,幾位軍機重臣聚在一起,低聲交談著。“皇上這話,莫不是有意讓永瑚盡快掌權?”其中一位憂慮地說道。“我們這麽多年經營,可不能就這麽拱手讓人。”另一位附和著。
永瑚的心腹將這些話一五一十地匯報給了他。永瑚冷笑一聲,“這群老臣,還妄圖把持朝政。”他決定先禮後兵,次日便以請教為由,邀請幾位重臣到書房一敘,準備開啟這場新老之間的權力博弈。
次日,幾位軍機重臣如約來到永瑚的書房。永瑚笑臉相迎,恭敬地請他們入座。一番寒暄後,永瑚誠懇道:“諸位大人都是朝廷的棟梁,經驗豐富,還望以後多多教導我。”幾位重臣表麵上客氣回應,心中卻各有盤算。
永瑚接著說:“如今朝廷有些事務處理起來效率不高,我想和諸位探討下如何改進。”一位重臣眼神閃爍,陰陽怪氣道:“殿下新婚燕爾,還是先享受生活,朝廷大事自有我們這些老臣操心。”
永瑚臉色一沉,“我身為儲君,理當為朝廷分憂。諸位大人若有好的建議,不妨直說;若隻是想固步自封,那可就辜負了皇阿瑪的信任。”幾位重臣被他的話噎住,臉色變得十分難看。氣氛一時劍拔弩張,一場權力的暗戰正悄然拉開帷幕,永瑚能否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在這場博弈中勝出,讓朝廷煥然一新,眾人拭目以待。
書房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幾位軍機重臣麵色陰沉,彼此對視一眼,似乎在尋求著某種默契。其中一位資曆稍深的老臣緩緩站起身來,他捋了捋胡須,目光中帶著一絲挑釁與不屑,說道:“殿下,您雖貴為儲君,但畢竟年輕氣盛,經驗尚淺。朝廷之事,錯綜複雜,豈是您一時半會兒就能參透的?我等在朝中多年,曆經風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朝廷的穩定與繁榮。殿下此言,莫不是要急於奪權,將我等老臣棄之不顧?”
永瑚聞言,心中怒火中燒,但他深知此刻不能衝動行事。他強壓下心中的怒氣,臉上依舊保持著那副溫和的笑容,說道:“大人此言差矣。我並非急於奪權,隻是希望能為朝廷盡一份力。諸位大人在朝中多年,功勞苦勞皆有,我自然不敢輕視。但時代在變,朝廷也需要新的活力與思路。若是一直墨守成規,恐怕難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另一位重臣冷笑一聲,說道:“殿下倒是好大的口氣。不知殿下有何高見,能讓我等心服口服?”
永瑚微微一笑,他走到書桌前,拿起一份早已準備好的奏折,遞給幾位重臣,說道:“這是我近日來思考的一些關於朝廷改革的想法,還望諸位大人過目。”
幾位重臣接過奏折,紛紛皺起眉頭,仔細閱讀起來。奏折中,永瑚詳細闡述了對朝廷各部門職能的調整、官員選拔製度的改革以及對一些陳舊政策的廢除與新政策的推行。他的觀點新穎獨特,邏輯嚴謹,讓幾位重臣不禁暗暗吃驚。
讀完奏折後,那位老臣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他將奏折重重地放在桌上,說道:“殿下,您這些想法雖然新穎,但太過激進。朝廷多年來的規矩,豈能說改就改?若是貿然行事,恐怕會引起朝局動蕩,到時候殿下可擔得起這個責任?”
永瑚目光堅定,說道:“大人,我深知改革有風險,但若是不改革,朝廷隻會逐漸走向衰落。我願意承擔這個責任,為了朝廷的長治久安,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幾位重臣見永瑚態度如此堅決,心中都有些慌亂。他們原本以為永瑚隻是個年輕氣盛的毛頭小子,沒想到他竟有如此深遠的見識和堅定的決心。一時間,書房內陷入了沉默。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緊接著,一名太監匆匆走了進來,跪在地上說道:“殿下,皇上召您即刻前往養心殿。”
永瑚心中一動,他猜測皇帝此時召見他,定是與今日之事有關。他對著幾位重臣微微拱手,說道:“諸位大人,今日之事暫且到此。我這就去麵見皇阿瑪,回來後再與諸位繼續探討。”說完,他便跟著太監匆匆離開了書房。
一路上,永瑚心中思緒萬千。他不知道皇帝召見他究竟是何用意,是支持他的改革,還是反對?若是反對,他又該如何應對?
來到養心殿,永瑚恭敬地跪在地上,說道:“兒臣參見皇阿瑪。”
皇帝坐在龍椅上,目光威嚴地看著永瑚,說道:“起來吧。朕聽聞你今日與幾位軍機重臣在書房中爭論了一番?”
永瑚心中一緊,他如實回答道:“回皇阿瑪,兒臣確實與幾位大人探討了一些朝廷改革之事。兒臣認為,如今朝廷需要一些新的變化,以適應時代的發展。但幾位大人似乎對此有所顧慮。”
皇帝微微點頭,說道:“朕知道你的想法。你身為儲君,有這樣的抱負和決心是好事。但改革之事,非同小可,不能操之過急。那些軍機重臣在朝中多年,根基深厚,你若是一味地與他們硬碰硬,恐怕會適得其反。”
永瑚連忙說道:“兒臣明白。兒臣並非要與他們為敵,隻是希望能與他們共同商議,找到一個最適合朝廷發展的方案。”
皇帝滿意地點點頭,說道:“你能這樣想,朕很欣慰。不過,此事你不可操之過急。你要先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順利推行改革。今日之事,朕會幫你從中調和。但你也要記住,無論何時,都要保持冷靜和理智,不可衝動行事。”
永瑚感激地說道:“兒臣謹遵皇阿瑪教誨。多謝皇阿瑪指點。”
皇帝揮了揮手,說道:“起來吧。你回去後,好好與那幾位大人溝通,爭取達成共識。朕相信,以你的智慧和能力,一定能處理好此事。”
永瑚再次行禮告退,心中充滿了信心。他回到書房,幾位軍機重臣仍在等候。他微笑著走上前去,說道:“諸位大人,剛剛皇阿瑪召見了我,對今日之事也有所耳聞。皇阿瑪希望我們能共同為朝廷著想,摒棄成見,攜手共進。”
幾位重臣聽了,臉色緩和了許多。那位老臣猶豫了一下,說道:“既然皇上都如此說了,我等自然不敢再有異議。隻是殿下的改革方案,還需從長計議,不可急於求成。”
永瑚連忙說道:“大人所言極是。我今日提出這些想法,也隻是想與諸位共同探討。具體如何實施,還需我們集思廣益,製定出一個完善的方案。”
接下來的日子裏,永瑚與幾位軍機重臣頻繁商議改革之事。他們每天都在書房中爭論不休,但逐漸地,也開始達成了一些共識。永瑚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誠意,逐漸贏得了幾位重臣的信任和支持。
這些謠言仿佛是帶著劇毒的暗箭,從隱秘的角落射出。有人說永瑚心懷不軌,那語氣好似親眼目睹了永瑚的“惡行”一般篤定,聲稱他妄圖篡奪皇位,所以才如此急切地推行改革,妄圖通過改革拉攏人心,為自己日後的“謀逆”之路鋪平道路。這些謠言如同瘟疫一般,在朝廷中迅速傳播開來。大臣們交頭接耳,臉上滿是驚疑與惶恐,原本井然有序的朝堂瞬間被攪得烏煙瘴氣,引起了不小的騷動。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異常壓抑,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讓人喘不過氣來。
永瑚得知此事後,猶如被點燃的火藥桶,心中十分憤怒。他的雙眼瞪得滾圓,眼中燃燒著怒火,仿佛要將那傳播謠言的幕後黑手燒成灰燼。他雙手緊握成拳,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身體也不自覺地微微顫抖。他知道,這背後定是有人在搗鬼,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企圖通過這種方式破壞他的改革計劃,讓他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付諸東流。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揪出這背後的黑手,還自己一個清白。
皇帝聽聞後,正端坐在養心殿那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殿內香爐中嫋嫋升起的青煙,在他威嚴的臉龐前繚繞。他冷冷一笑,那笑容如同冬日裏的寒風,冰冷而刺骨,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對著前來告狀的大臣說道,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是從深淵中傳來的回響:“謀奪帝位?永瑚本來就是帝位繼承人,這帝位遲早都是他的,他何須去謀奪?”
皇帝微微站起身來,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龍椅旁的牆壁前,伸出手輕輕一指那正大光明匾額,目光堅定而銳利,如同兩把利劍:“朕不妨告訴你們,養心殿正大光明匾額後邊的遺照上就是永瑚的名字。這遺照乃是朕經過深思熟慮,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為了皇室的穩定傳承而立。永瑚自幼聰慧過人,心地善良,有治國安邦之才,他繼承帝位,乃是眾望所歸。你們這些大臣,不好好為大清的江山出謀劃策,卻在這裏聽信謠言,傳播謠言,成何體統!”
告狀的大臣聽聞皇帝的話,嚇得臉色瞬間慘白如紙,身體如同篩糠一般顫抖起來。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額頭緊緊地貼在地上,聲音顫抖地說道:“皇上息怒,臣也是聽信了小人之言,才會前來告狀,臣知錯了,求皇上開恩呐!”其他大臣見狀,也紛紛跪地,大氣都不敢出,整個養心殿內一片死寂,隻有大臣們那急促的呼吸聲和微微的顫抖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