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企業的轉型與升級第636章 成本控製的困境

字數:2276   加入書籤

A+A-


    深秋的寒風裹挾著細雨拍打著寫字樓的玻璃幕牆,李陽盯著財務總監陳琳遞來的季度報表,指節捏得發白。報表上刺目的“虧損800萬元”字樣,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將企業華麗轉型的表象層層剖開,露出內部千瘡百孔的經濟肌理。
    “李總,智能化設備的維護成本比預期高出40,研發投入持續燒錢,再加上市場推廣的巨額開支......”陳琳的聲音有些發顫,“如果不采取措施,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
    會議室陷入死一般的寂靜。窗外,員工們抱著文件匆匆走過,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場關乎企業生死的會議正在進行。李陽的目光掃過牆上的戰略規劃圖,那些曾經振奮人心的“智能化轉型”“市場擴張”標語,此刻卻像無聲的嘲諷。
    “啟動裁員計劃。”李陽的聲音低沉而冰冷,“優先精簡行政、後勤等非核心崗位,目標127人。”他頓了頓,補充道,“同時削減所有非必要開支,茶水間的進口咖啡換成速溶,高管的專車接送改為補貼地鐵費。”
    消息傳出的當天,平靜的湖麵瞬間掀起驚濤駭浪。午休時間,行政樓前聚集了數十名員工,他們舉著“反對裁員”“保障權益”的標語,情緒激動地要求見公司管理層。李陽站在辦公室落地窗前,看著樓下混亂的場景,耳邊仿佛響起了當年創業時,大家擠在小廠房裏吃泡麵、談夢想的歡聲笑語。
    “李總,工會代表要求談判。”秘書小心翼翼地探進頭。
    深夜十點,會議室的燈光依舊明亮。李陽對麵坐著三位工會代表,其中一位是在公司工作了十五年的老員工,此刻他的眼神裏滿是失望和憤怒:“李總,我們理解公司有困難,但說裁就裁,連緩衝期都沒有,這讓大家怎麽活?”
    李陽揉了揉太陽穴,將財務報表推過去:“各位看看,這是公司的真實情況。如果不壯士斷腕,整個企業都會倒下,到時候所有人都要失業。”他深吸一口氣,“但我承諾,不會讓任何一位為公司拚過命的員工寒心。”
    經過長達五個小時的談判,最終達成協議:被裁員工除了法定補償金外,額外獲得兩個月工資作為“轉型貢獻獎”;願意轉崗的員工,公司提供免費技能培訓,並優先安排到新成立的電商物流部。當工會代表們離開時,天邊已經泛起魚肚白。
    裁員風波暫時平息,但成本控製的難題遠未解決。李陽親自帶隊審查每一筆開支,在采購會議上,他指著辦公用紙的采購單質問:“為什麽非要進口打印紙?國產的不能用?從明天起,所有文件雙麵打印,非重要文件用廢紙背麵。”
    在研發部,他要求暫停非緊急項目:“我們要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智能焊接線的優化必須優先,其他項目能緩則緩。”研發主管欲言又止:“可是李總,競爭對手正在研發新一代產品......”“活下去,才有資格談競爭。”李陽打斷道。
    為了降低人力成本,李陽推出“一人多崗”計劃。行政人員兼任倉庫管理員,市場部員工參與客服接線,甚至連高管都要輪流值班檢查生產線。起初,員工們怨聲載道,但看到李陽也親自參與倉庫盤點,在客服崗位上耐心解答用戶問題,抱怨聲漸漸變成了理解。
    然而,成本壓縮帶來的副作用也逐漸顯現。辦公設備老化卻沒錢更新,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市場推廣費用削減後,新品曝光度銳減;員工福利減少,士氣再次陷入低穀。李陽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員工寫的匿名信,有的言辭激烈,有的飽含失望。
    “李總,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陳琳再次敲響辦公室的門,帶來了更壞的消息,“銀行拒絕了新的貸款申請,供應商也要求預付貨款,否則停止供貨。”
    窗外,夜幕降臨,城市的霓虹閃爍。李陽獨自坐在辦公室,回想起創業初期,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團隊總能齊心協力渡過難關。他拿起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大字:“向管理要效益”。這一次,他決定不再單純依靠裁員和削減開支,而是從流程優化、技術創新、資源整合等方麵,尋找新的成本控製之道。
    第二天清晨,李陽召開全員大會。他站在台上,目光堅定:“我們確實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但我相信,隻要大家團結一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從今天起,每個人都是成本控製的主角,每一個節省下來的銅板,都將成為我們東山再起的基石。”
    散會後,李陽的辦公室門始終敞開著。第一個進來的是車間工人老張,他提出了設備節能改造的建議;接著是年輕的程序員小李,帶來了自動化辦公流程的方案......看著員工們重新燃起的熱情,李陽知道,這場與成本的博弈才剛剛開始,但他已經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
    喜歡1949璃院繁星請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