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企業的轉型與升級第638章 客戶關係的破冰

字數:1998   加入書籤

A+A-


    初春的晨霧還未散盡,李陽的行李箱已經沾滿了不同城市的露水。過去兩個月,他帶著銷售、技術、售後組成的十人團隊,跨越八個省份,走訪了27家重點客戶。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客戶的抱怨與期待:“操作界麵太複雜”“定製化需求響應太慢”“售後服務形同虛設”,這些文字像重錘,敲打著他對市場的認知。
    “李總,[汽車製造巨頭x]的采購總監張總終於同意見麵了。”助理小陳的聲音帶著興奮,又夾雜著緊張。這家企業是智能製造領域的標杆客戶,其嚴苛的供應商篩選標準讓無數企業望而卻步,而他們在三個月前剛終止了與李陽公司的合作談判。
    走進x公司的會議室,金屬質感的長桌兩側,對方團隊清一色西裝革履,投影儀上赫然顯示著李陽公司產品的缺陷分析報告。張總指尖劃過屏幕上“設備兼容率不足65”的紅色批注:“李總,你們的設備連我們現有生產線都無法對接,拿什麽談合作?”
    李陽沒有辯解,而是向技術總監點頭示意。大屏幕瞬間切換成動態演示:“我們針對貴公司的柔性生產線,開發了智能適配係統。”畫麵中,機械臂精準抓取不同規格的零件,與x公司的設備實現無縫對接,“現在的兼容率已經達到98,而且支持實時數據交互。”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張總摩挲著下巴:“理論數據不錯,但實際應用......”
    “我們帶來了樣機。”李陽起身推開會議室側門,兩台嶄新的智能設備靜靜佇立。技術團隊現場演示,當設備在五分鍾內完成不同車型零部件的智能切換時,後排的工程師們發出低聲驚歎。
    然而,真正的轉機來自第二天的深夜。李陽剛回到酒店,就接到張總的電話:“李總,我們剛提出的新能源車型零部件檢測需求,你們能做到嗎?”電話那頭傳來車間機器的轟鳴聲,“明天上午十點前給我方案,過時不候。”
    掛斷電話,李陽立刻召集團隊。淩晨兩點的酒店會議室,白板上畫滿了技術架構圖,技術總監揉著發紅的眼睛:“時間太緊了,至少需要兩周......”“沒有退路。”李陽的聲音冷靜而堅定,“聯係總部,調動所有研發資源,我親自盯進度。”
    接下來的72小時,團隊開啟了瘋狂的攻堅模式。李陽和技術人員寸步不離電腦,餓了就啃兩口冷掉的盒飯,困了用冷水澆臉。當晨光再次照亮城市時,一份287頁的定製化方案準時發送到張總郵箱,附帶完整的模擬測試視頻。
    三天後,x公司的考察團突然到訪。李陽帶著他們直奔車間,現場演示新方案的運行效果。看著設備精準完成新能源電池組的複雜檢測工序,張總的態度終於鬆動:“李總,我可以給你們三個月試用期,但如果達不到標準......”
    專項小組成立當天,李陽在動員會上將辦公室搬到了車間。他和技術人員同吃同住,手機24小時待命。當設備在第89天出現異常波動時,李陽正發著高燒,卻堅持和團隊通宵排查,最終發現是傳感器在極端溫度下的精度偏差。
    三個月期滿的前一天,x公司的驗收團隊悄然抵達。當檢測報告顯示設備各項指標超出合同要求時,張總伸出手:“李總,我願意把明年的千萬級訂單交給你們。但有個條件——”他指向遠處正在調試的設備,“把這種響應速度和服務態度,複製到所有合作項目中。”
    這個訂單像多米諾骨牌,徹底打破了市場僵局。行業內的高端客戶開始主動接洽,李陽的日程表排滿了技術交流和合作洽談。在一次簽約儀式上,某跨國企業的亞太區總裁笑著說:“李總,我們看重的不僅是技術,更是你們在淩晨三點還回複郵件的誠意。”
    慶功宴上,李陽舉起酒杯走向一線技術人員。燈光下,他看著這些曾經疲憊不堪的臉龐如今洋溢著自豪,突然想起走訪客戶時一位老廠長的話:“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不夠真誠的夥伴。”窗外,城市的霓虹倒映在酒杯中,折射出企業重生的光芒。這場破冰之旅,不僅挽回了市場口碑,更讓李陽找到了在激烈競爭中突圍的真正密鑰——用極致的誠意,將客戶的質疑轉化為信任。
    喜歡1949璃院繁星請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