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段:國際合作與競爭第679章 信任破冰

字數:1962   加入書籤

A+A-


    深秋的晨霧還未散盡,李陽站在公司園區門口,望著緩緩駛來的幾輛商務車,手心沁出薄汗。車窗搖下的瞬間,合作方代表阿卜杜勒的目光掃過中式園林風格的景觀牆,眉心微微皺起——這與他想象中冰冷的科技企業大相徑庭。李陽快步上前,用剛學的馬來語問候:"早安,希望今天的行程能讓您看到我們的誠意。"
    "李總,我們見過太多精心設計的"完美展示"。"阿卜杜勒在歡迎會上直言不諱,"數據會說謊,ppt會美化,但細節不會。"他的話讓現場氣氛驟然緊張,李陽卻笑著示意團隊關閉投影儀:"既然如此,我們不如直接去車間看看?"
    當考察團走進智能生產線,機械臂正以微米級精度組裝養老設備,阿卜杜勒突然駐足。他俯身查看工作台角落的一本手寫筆記,泛黃的紙頁上畫滿設計草圖和修改批注。"這是工程師的日常記錄?"他驚訝地問。李陽點頭:"每個產品迭代都凝聚著這樣的心血,我們希望您看到的不僅是成品,更是背後的匠心。"
    午餐時間成為轉折的契機。李陽特意將宴會廳布置成"文化驛站",中式屏風上繪製著二十四節氣圖,東南亞風情的藤編燈具懸於屋頂。當服務生端上娘惹糕點和雲南過橋米線,阿卜杜勒的助手小聲驚呼:"這是我們家鄉的味道!"李陽笑著解釋:"為了準備今天的餐點,我們的廚師專門向當地華僑學習了三個月。"
    下午的文化體驗環節徹底打破了隔閡。在非遺工坊,阿卜杜勒親手嚐試紮染,染料濺在襯衫上也渾然不覺;技術實驗室裏,他戴著vr眼鏡體驗智能設備的應用場景,興奮地用母語和同伴交流。當夕陽染紅天際,考察團成員圍坐在露天茶席旁,聽老匠人講述傳統榫卯技藝與現代工業的融合故事。
    夜幕降臨時,李陽提議去附近的夜市逛逛。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阿卜杜勒被街邊的糖畫攤吸引。"小時候,我祖父常帶我去集市看手藝人。"他盯著轉盤上的生肖圖案,語氣難得地柔和。李陽立刻請師傅為每人製作了專屬糖畫,當阿卜杜勒拿到繪有其家鄉國花的糖畫時,臉上露出了此行第一個發自內心的笑容。
    真正的突破發生在深夜的燒烤攤上。李陽特意選了一家本地人常去的小店,幾瓶啤酒下肚,話題從商業談判轉向了生活瑣事。阿卜杜勒分享起女兒學習中文的趣事,李陽則說起自己創業初期的艱辛。當烤架上的肉串滋滋冒油,合作方的技術主管突然開口:"其實我們一直擔心,你們的創新速度太快,質量能否保證?"
    李陽沒有急於辯解,而是掏出手機展示一段視頻:淩晨三點的實驗室裏,工程師們圍著故障設備反複調試,額頭上的汗水滴落在電路板上。"這是上周智能手環的一次緊急優化,"他說,"我們追求速度,但更敬畏品質。"這番坦誠的話語,讓現場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回程的車上,阿卜杜勒主動打開了話匣子:"李總,今天的所見所聞顛覆了我的認知。你們既有科技企業的創新力,又有傳統匠人的堅守。"他停頓片刻,"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方式推進合作——先從一個小項目開始,就像培育樹苗,慢慢來。"
    一個月後,雙方簽署了首個試點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阿卜杜勒帶來了特殊的禮物:一幅由當地藝術家繪製的油畫,畫麵中中式庭院與東南亞建築交相輝映,中間是正在握手的兩個身影。"這是我們合作的願景,"他說,"不同文化的碰撞,能綻放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在後續的合作推進會上,李陽展示了這次開放日的收獲:通過文化體驗收集到的23條產品改進建議,考察團成員反饋的17項潛在合作方向,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定期互訪的"文化交流機製"。"信任不是談判桌上談出來的,"他看著屏幕上雙方員工共同製作糖畫的照片,"而是在真實的交流中,讓彼此看到對方的溫度與誠意。"
    散會後,李陽站在園區的觀景台上,看著遠處燈火通明的研發大樓。夜風拂過,帶來陣陣桂花香。他知道,這場跨越文化鴻溝的信任破冰之旅,不僅為企業打開了國際合作的新局麵,更證明了一個道理:在商業世界裏,最堅固的橋梁,永遠是人心與人心的真誠相通。
    喜歡1949璃院繁星請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