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段:國際合作與競爭第680章 模式探索

字數:2169   加入書籤

A+A-


    暴雨拍打著雅加達的落地窗,合資公司談判現場的氣氛比窗外的天氣更壓抑。李陽盯著會議桌對麵漲紅臉的合作方代表,對方手中的股權分配方案被拍得震天響:"51的股權必須歸我們!否則無法保證項目符合本地市場需求!"法務總監悄悄拽了拽他的袖口,低聲提醒:"李總,這意味著我們將失去實際控製權。"
    "各位,請冷靜。"李陽推開麵前的文件,目光掃過會議室裏劍拔弩張的雙方團隊,"如果繼續爭論股權比例,我們永遠走不出這個房間。"他調出大屏幕,展示著過去三個月的市場調研數據:"看看這些矛盾——我們的技術優勢需要快速落地,但本土化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熟悉當地的團隊。這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尋找共生的可能。"
    僵局在深夜的茶室裏悄然鬆動。李陽特意選了一家保留著傳統爪哇風格的茶室,氤氳的茶香中,他放下商業文件,與合作方代表蘇卡諾聊起各自的創業故事。當蘇卡諾說起父親如何靠一間小作坊將傳統工藝品賣到海外時,李陽若有所思:"蘇先生,您家族傳承的不隻是生意,更是對本土文化的理解。這恰恰是我們最需要的。"
    次日清晨,李陽帶著全新方案重返談判桌。他在白板上畫出雙螺旋結構:"我們提出"技術入股+本土化管理"模式——我方以核心技術和專利作價入股49,保留產品研發和質量管控的關鍵話語權;貴方負責運營、銷售和本土化改造,持有51股權並主導日常管理。"他停頓片刻,指著屏幕上的動態股權調整機製:"如果項目達到預定裏程碑,我們願意釋放3的股權作為獎勵。"
    這個方案引發了激烈討論。技術部負責人當場反對:"把運營權交出去,等於把命脈拱手讓人!"而合作方的財務總監則質疑:"技術估值是否虛高?後續研發投入如何保障?"李陽沒有直接回應,而是邀請雙方團隊參觀公司的專利牆——數百項專利證書在燈光下熠熠生輝,其中三分之一與本次合作的智能養老設備直接相關。
    為了消除疑慮,李陽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開放核心技術實驗室。當合作方的工程師們看到正在研發的第五代傳感器原型機,聽到技術骨幹詳細講解算法原理時,蘇卡諾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我終於明白,你們的底氣從何而來。"但他也坦誠相告:"不過管理團隊必須由我們本地人主導,否則再好的技術也會水土不服。"
    股權分配的細節談判堪稱拉鋸戰。李陽帶領團隊研究了全球二十多個跨國合資案例,最終設計出"金股"製度——在關鍵決策上,我方保留一票否決權,但僅限於涉及技術路線和質量標準的重大事項。這個方案既尊重了對方的管理權,又守住了核心利益。當法務團隊用十幾種語言反複核對合同條款時,李陽笑著對蘇卡諾說:"我們這是在編織一張能抵禦風浪的網。"
    管理權限的劃分同樣充滿挑戰。李陽提出設立"雙ceo"製度:一位來自我方,負責技術研發和戰略方向;一位由合作方選派,掌管運營和市場。兩人每周進行視頻例會,重大決策需達成共識。為了確保溝通順暢,公司還專門聘請了跨文化管理顧問,設計出一套獨特的決策流程——每項議案都要經過"技術可行性本土適應性長期價值"三重評估。
    在合資公司的籌備階段,李陽堅持將文化融合放在首位。員工培訓課程中,既有技術交底,也有文化互鑒:中方員工學習印尼商業禮儀和宗教習俗,而印尼員工則深入了解中國企業的創新文化。當第一次聯合項目會議上,雙方團隊用中英雙語夾雜著當地俚語熱烈討論時,李陽知道,信任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
    合資公司成立當天,李陽和蘇卡諾共同為新辦公樓揭牌。大樓外牆上,"技術無界,文化共生"的標語格外醒目。在慶功宴上,蘇卡諾舉起酒杯:"這個模式就像我們的傳統舞蹈——看似各自舞動,實則節奏相通。"李陽則展示了手機裏的實時數據:項目啟動三個月,本土化改造的智能養老設備已經獲得當地政府的采購意向。
    半年後的董事會上,合資公司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市場占有率達到18,用戶滿意度位列行業前三。更重要的是,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成為了行業範本。李陽在年度演講中分享道:"跨國合作不是簡單的資本結合,而是尋找最適合的共生方式。當我們放下控製權的執念,反而能收獲更廣闊的未來。"
    散會後,李陽站在合資公司的落地窗前,看著雅加達的車水馬龍。遠處,新的生產基地正在建設,工地上的塔吊與清真寺的尖頂遙相呼應。他知道,這場關於合作模式的探索,不僅為企業開辟了海外市場的新路徑,更證明了一個真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唯有開放與包容,才能駛向共贏的彼岸。
    喜歡1949璃院繁星請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