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電影

字數:4173   加入書籤

A+A-


    季宇寧這次去滬上,來回都是坐飛機,這也是上影廠徐廠長特批的。
    因為季宇寧在拍這部電影《巴山夜雨》的整個過程中,實際上費用控製的很低。比如在租船的費用上,他從十幾萬的成本價一直砍到了6萬塊錢,所以節省了不少錢。
    可以說這部電影整個拍攝過程中,是又快又好又省錢,所以徐廠長也不吝花這個飛機票錢。
    這個時候朱琳懷孕,季宇寧本來也不願意多出差。
    即使出差,他也想在外麵的時間盡量短一點兒。他希望這段時間在家多陪陪老婆。
    這趟滬上出差,來回都是坐飛機,也為季宇寧節省了不少時間。
    這讓他對於上影廠的安排頗為滿意。
    當然,此次滬上之行,他最滿意的,還是上影廠上上下下,對於電影《巴山夜雨》這部國產詩意電影美學的開山之作,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這一次去上滬出差之後,電影《巴山夜雨》已經製作完成,通過電影局的審核以後,就會轉入發行。
    9月18日,周二。
    電影《廬山戀》劇組開始進行後期的混音工作。
    此後的幾天裏,季宇寧和混音師以及電影配樂王銘等人都是在北影的錄音室。
    經過不斷的調整修改,到9月21日周五的時候,季宇寧基本上認可了混音師的混音處理。
    最終的聲音效果,也讓劇組的幾位主創人員都很是滿意。
    9月22日,周六。
    電影《廬山戀》的雙片都已經做出來了。
    9月24日,周一。
    下午,電影《廬山戀》的內部審片會,在僑辦的小禮堂進行。
    廖公以及季宇寧的老爹等一眾僑辦的主要領導也到了審片現場。
    季宇寧和劇組一眾人員到現場的時候,他居然還感覺有點兒緊張。
    此前他在北影廠審片室看片的時候,從來沒有緊張過。
    因為北影廠的審片,基本上都是由北影廠的那些老專家、老前輩,來給你把關挑毛病的,基本上在審片室裏看片的人,都是專業人員。
    而他們今天在僑辦審片的時候,參加審片的人,除了南海影業公司的人之外,大部分都不是專業的。
    季宇寧生怕現場的領導提出什麽莫名其妙的問題或者意見。
    整個電影播放過程中,禮堂裏非常的安靜。
    電影放完後,燈一打開,季宇寧就開始注意廖公的表情,當然還有坐在廖公旁邊的他老爹的神色。
    他看見廖公滿臉都是笑容,這讓他心裏也踏實下來了。
    廖公沒說話,而是含笑帶頭鼓掌。
    禮堂裏掌聲一片。
    這跟在上影廠的待遇是一樣的。
    “嗯,這部電影美輪美奐,賞心悅目。拍的很不錯。”
    鼓完掌,廖公高興的側過頭,看向季宇寧。
    “我很滿意。
    小季啊,你沒有讓我失望。
    你這部電影從一開始看,就讓我眼前一亮。
    這部電影拍出了我們國家現在的蓬勃朝氣,拍出了祖國的美麗山川,和一代青年人的青春活力。更拍出了兩代華夏人心中的那種熾熱的真摯的愛國之情。
    這就是我們現在需要的這種電影。”
    “嗯,這部電影裏的音樂也非常好,那首笛子曲《故鄉的原風景》就特別的動聽,也特別的感人。
    這首笛子曲,很快就要在電台的台播部對外播出了。這首笛子曲,和小季你前年寫的那首歌《月之故鄉》是同樣的出色。”
    廖公熱情洋溢的這段話說完,其他人就沒什麽意見了。
    審片會結束後,劇組的主要成員以及南海影業公司的一眾人都是非常的興奮。
    這部電影《廬山戀》,可謂是圓滿地完成了。
    9月25日,周二。
    當天發行的1979年第5期《收獲》雜誌上,以頭條位置刊登了季宇寧創作的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
    同期雜誌還配發了作者季宇寧的簡介和創作談文章《最璀璨的和最寶貴的——〈高山下的花環〉創作談》,以及巴老爺子的評論文章《一部洗滌著人們心靈的作品——評小說〈高山下的花環〉》。
    中午的時候,在滬上很多郵局的門口,就已經排起了長隊。
    很多人是因為在當天上午發行的《文匯報》看到了這期《收獲》雜誌的目錄。
    這期目錄中,無論是巴老爺子以及季宇寧的名字,還是目錄中的文章或者小說的題目,都是非常吸引讀者的眼球的。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期雜誌在此前印刷的時候,印刷廠的工人因為看到了這期雜誌頭條的這篇中篇小說,非常的感動,因此就私自加印了校樣。
    並把這個照樣帶回了家,並在一定範圍內進行了傳播。
    所以很多人都知道了,這期《收獲》雜誌有一篇非常感動人的小說。
    這和前世是一樣的,當時的印刷廠是京城的一家印刷廠,印刷廠的工人在印刷《十月》雜誌的校樣時,也是因為看了這篇小說非常感動,所以私下裏加印了校樣,帶回了家,並給自己的一些親戚朋友看。以至於當時小說還沒有發表的時候,就已經有導演找到了小說的作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期《收獲》雜誌,從中午開始在滬上的各大郵局上架銷售,半天之內,基本上所有的雜誌都被一搶而空。
    這一期《收獲》雜誌的印數,此前編輯部曾經做過好幾次調整,從60萬冊,到80萬冊,到最後巴老爺子發話,印100萬冊。
    這期雜誌100萬的印數,在半天內就已經售罄了。
    這期《收獲》雜誌的印數,也創造了一個記錄。
    很快,在一兩天內,季宇寧在這期《收獲上》頭條上發表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也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巨大反響和連鎖反應。
    幾天內,國內很多的報紙和雜誌上就開始出現對這篇小說的評論文章。
    前世小說《高山下的花環》,自1982年年底發表以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超過300萬字的關於這篇小說的評論文章發表在各報刊雜誌上,這也是當時的一個很難逾越的記錄。
    一周之後,國內的多報紙和雜誌社也紛紛對這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進行轉載。其中有連載,甚至還有報社專門為這篇小說出一個專刊,進行全文轉載。
    當然,這篇小說一經刊登,對季宇寧的直接影響,就是從9月25日下午開始,無數的電話就打到他的家裏來了,接著就是直接上門的人。
    第1個打來電話的,居然是長途電話,是上影廠的謝晉從滬上打來的。
    喜歡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