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結局隻有一個
字數:4521 加入書籤
船王很輕鬆的,就把李生的注意力,轉移到那位郭生頭上。
李生是潮汕人,那位郭生,包括三劍客兄弟中的另一位李生,那都是粵省禪城、石岐人。此前他們並不睦,甚至可以說是屢有齟齬,因為都是以地產生意為主,都是以香江的地產生意為主的。
那位郭生雖然號稱是老好人,但實際上此前也是有惡意收購的記錄的,比如80年代初,收購九龍巴士,那是香江最大的巴士公司,當時的吃相,就很是難看。
而這位郭生對於中環地產物業的執念,香江可謂是路人皆知。
這位郭生前世是在90年10月份去世的,之後他的家業傳給了三個兒子,由這三兄弟一起執掌新鴻基。
後來這哥仨兒,是在新世紀鬧出了香江曆史上最大的一個家族內部不和的大瓜。
郭家的這家地產公司,未來做成了香江最大的地產公司。但是經營過程中,就有些不擇手段了。
新世紀香江最高的兩棟建築,包括“維港門廊”的香江環球貿易中心與香江國際金融中心,主要的開發商都是新鴻基。
李蕉成現在倒更願意相信,是新鴻基的郭家,在打他的立身之本長實公司的主意。就是因為他知道,新鴻基這些年一直想要在中環找一塊地皮。
另外,這些年他對於新鴻基這家人的人品作風也比較了解。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實力差不多,如果按福布斯富豪榜的排名,他們兩家都是十幾億美元這一檔的。
這也是最關鍵的。
他就算懷疑是季宇寧,又能如何。
他們之間的實力相差太大,太過於懸殊了。
小季同誌僅僅資產淨值,就至少是他的10倍以上。
其他方方麵麵的背景以及影響力,就更不是李生這位香江本土華人富豪,所能望其項背的了。
季宇寧其實對李蕉誠的長實公司沒多大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和黃的那些港口碼頭。
“包生,如果這樣的話,我倒願意把和黃的股份轉給那位季生,他不是手上有和黃的10的股票嗎?那我再轉給他三成九左右的股份。
剩下的10,就轉給包生你。”
船王聽到這兒,兩道濃眉不由一跳。
作為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隊的船王,對於香江的碼頭,那自然是一直放在心上。
隻是和黃公司的入股機會,他一直沒有碰到。
今天能有參股和黃這個控製香江三分之二以上碼頭的上市公司的機會,那自然是十分難得的機會。
他不禁想起了之前那位年輕的季狀元所說的話。
小季同誌判斷,那位李生是要離開香江了。
因為李生已經很難見容於香江的華人社會。
再有,他以前的人脈,包括匯豐的沈弼,還有那位許生,都已經人去樓空了,而現在匯豐的浦偉士,乃至於現在的那位周生,對他都並不熱絡。
失去了這些支持,恐怕李生即便堅持在香江,也會舉步維艱的。所以,不如放棄這裏,轉到其他市場發展。
而李生最可能去的,是加拿大市場,因為這個時候的李生,已經在加拿大有不少的投資了。
他擁有加拿大最大民營銀行皇家銀行的9股份,他是大股東之一。
另外,他還控股了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能源公司。
而這家赫斯基公司,也是李生目前投資收益最好的一家公司。
還有就是,整個80年代李生開發的最大的房產項目,實際上並不在香江,而是加拿大溫哥華世博園舊址的那個投資超過200億港幣的房地產項目。
那個項目,有的人叫做“鄭李城”。實際上是由新世界的彤叔,李生,加上恒基的那位李生,三個人一起開發的。
那個項目,據說是加拿大有史以來最大的房地產項目。
如果李蕉成轉去加拿大發展,那最大的可能,是用長實公司的股票與這個項目中彤叔擁有的權益進行交易。
這樣的話,李蕉城就由香江富豪,變成加拿大富豪了。他本身就是加拿大國籍。
其實,這位李生前世就是在90年代初開始進行全球化布局的,除了加拿大,李生是90年代初開始投資英國的諸如電力、燃氣、電信等基礎設施領域。
從這個時候開始,李蕉城的金庫,就已經在英國了。他的立場,也是和金庫在一起的。
比如他1993年投資英國orange電訊為起點,6年實現超10倍回報,單筆交易賺取千億級的利潤。
他借助私有化機遇,同步布局英國基礎設施,至90年代末,在英投資超500億港元,形成能源、通訊、港口等民生領域壟斷式布局,構建政策周期免疫的資本壁壘。
而李蕉城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的機遇,就是因為他已經成為了英國資本的代理人,而之所以獲得英國資本的青睞,估計還是沈弼等人更看重他在香江的影響力,以及和內地的溝通能力。
他實際上已經成為兩邊的白手套了。
隻是,這一世,他已經在香江失去了影響力,在內地也沒有什麽溝通能力了,他即將把老窩搬到加拿大去了。
那麽,這個時候英國資本還會不會青睞他呢。
小季同誌表示很懷疑。
因為這位李生對於英國來講,用處已經不大了。
而且在90年代,這位李生也未必能夠像前世那樣拿到內地發展的那麽多的紅利。
這位李生未來最大的可能,就是被英國人最後當成肥羊。
小季同誌不禁想起了那部易仆生著名的話劇《玩偶之家》,據說娜拉最後的結局隻有兩個,要麽墮落,要麽回來。
而李生最後的結局,季宇寧覺得隻有一個。就是由前世的李首富,變成這一世的李肥羊。
沒有母國的支持,在那種純粹的白人社會,還想出人頭地,那簡直是做夢。
而最關鍵的問題是,這位李生,隻會低買高賣。
這種沒有創新的操作,那是隻有真正的資本才配享有的。
那位李生,根本不配。
再次見到船王的時候,季宇寧看見船王的臉上帶著喜色。
在小季同誌心中,香江最富有智慧的富豪,就是這位同鄉老前輩了。
這種智慧,主要是看這個人在處理自己後事的時候,體現出來的智慧。
他們家4個女兒,基本上是女婿為女兒打工,女婿打工,女兒掌舵,最終的受益人還是女兒。包家的遺產分割處理,是最成功的。
而且他也知道船王之所以心情愉快。
恐怕是因為,這位包生知道,未來季宇寧一定會照應他的後代的。
船王已經70多歲了,而季宇寧才30多歲。而此時的這位小同鄉,居然地位和層次已經遠在他之上了。將來更不知道會發展到什麽地步。
此後,整個3月份,李蕉誠都在處置自己在香江的財產。
和記黃埔公司處置最簡單,直接協議轉讓。轉股金額,用現金一次性支付。
季宇寧最終持股和黃49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包船王持股10以上,擁有兩個董事席位。這兩個董事,是船王的大女婿和二女婿。
長實公司,李蕉城是最後賣給了彤叔。彤叔除了支付一筆現金之外,還把溫哥華的房地產項目的權益,全部轉讓給了李生。
李蕉成一下子獲得了一筆數百億港幣的龐大資金。
隻有李蕉誠在深水灣的那處大宅,一直賣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