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官兵來剿

字數:5209   加入書籤

A+A-


    打敗了劉家莊和趙家莊勢力後,李明的隊伍在附近的聲勢愈發壯大,尤其是繳獲的趙德智家裏的糧食足夠他把隊伍人數增長到三千人。
    在這個饑民遍地的末世,隻要你手裏有糧食拉隊伍造反是很容易的。這次隻用了五天,李明的隊伍就膨脹到了三千多人的規模,一時間聲勢浩大。李明他們用竹子、木頭製作了二百多件簡易竹弓、木弓,削尖木棍做了三千多根木矛,加上繳獲的幾把腰刀、長槍,算是初步形成了一點點戰鬥力,在這周邊地區初步站穩了腳跟。
    這日,李明正與幾位骨幹在營帳中商討下一步發展計劃,一名偵察兵匆匆來報:“李頭領,外麵有個自稱李自成的人求見,還帶著十幾個騎兵。”
    李明聞言,心中猛地一震,李自成這個名字他再熟悉不過,曆史上這位可是明末起義的關鍵人物。他稍作思索,對眾人道:“快請他進來,這可是個咱們義軍裏的大人物,大家務必謹慎應對。”
    李自成大步走進營帳,隻見此人身材魁梧,眼神中透著一股自信與豪邁。他一見到李明,便爽朗地大笑道:“久聞李兄弟大名,今日一見,果然英雄出少年!”
    李明連忙起身相迎,客氣道:“李大哥過獎了,不知大哥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李自成坐下後,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實不相瞞,我在闖王高迎祥麾下任第八隊闖將,聽聞兄弟在此地發展得有聲有色,如今這世道,百姓苦不堪言,官紳胡作非為坑害百姓。我欲聯合有誌之士,共舉義旗,助闖王推翻這腐朽的朝廷,不知兄弟可願與我攜手?”
    李明心中暗自思量,與李自成合作,無疑能獲得高迎祥的強大助力,但也可能會失去部分自主權淪為打工仔,而且據他的曆史知識,這高迎祥雖然高光了幾年,但後來還是被抓去北京千刀萬剮,而李自成更是幾起幾落,經常被官兵打的就剩幾個騎兵跑路,自己跟著高迎祥和李自成大概率不會落到啥好下場。他抬眼看向身旁的張勇、陳武等人,從他們眼中看到了小公司打工仔對加入大公司的渴望。
    想到此處,李明開口:“李大哥的誌向令人敬佩,但我們兄弟一路走來,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局麵,貿然加入,實在有些顧慮。”
    李自成似乎早料到會有此回應,他耐心解釋道:“我理解各位的擔憂,我並非要吞並你們,隻是想聯合起來,互相照應。我們目標一致,都是為了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
    李明沉思道,說得漂亮,還不是想兼並我嘛。但自家這戰鬥力恐怕連衛所兵都不如,不敢與李自成翻臉,於是緩緩說道:“李大哥的誠意我們感受到了,隻是此事重大,還需容我們商議一番。李大哥不妨先在營中休息一日,待我們商量出結果,再答複大哥。”
    李自成點頭應允:“好,我靜候兄弟佳音。”
    待李自成離開營帳,眾人立刻圍坐在一起討論起來。陳武興奮地說:“李自成勢力龐大,與他合作,我們確實能少走些彎路,這武器裝備估摸著怎麽也能上一個檔次”
    劉三也興奮地地附和:“是啊,大樹底下好乘涼,咱們窩在這打個地主老財都費勁的跟渡劫似的,哪比得過跟在大股起義軍後麵吃肉喝酒快活啊。”
    李明聽著眾人的意見,心中也在權衡利弊。他深知,與李自成合作,雖有風險,但也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若拒絕,以李自成的性格,說不定立刻會被強行吞並。想到這裏,他開口道:“我覺得我們可以與李自成達成口頭約定,明確作戰時相互支援的方式、戰利品分配原則,同時保持我們隊伍的獨立性,不被他完全節製。”
    眾人聽了,覺得李明的提議勉強可行,於是決定第二天與李自成談判。
    第二天,李明與李自成再次會麵,雙方就合作事宜展開了坦誠的交流。最終達成口頭共識:戰時相互支援,共享情報,戰利品按出兵比例分配,各自保持隊伍獨立性。李自成對此表示滿意,笑著拍了拍李明的肩膀:“李兄弟,從此咱們就是一家人了,攜手共進,推翻這無道的朝廷!”
    不久後,官府得到消息,得知有李明這支數千規模的大寇為禍地方,殺戮鄉紳,破壞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社會的和諧穩定,那是大為震驚,決定出兵圍剿。一支五百人的明軍衛所兵,在千戶王威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向他們的營地進發。
    這支明軍衛所兵平日裏就是給各級軍官種地的農夫,這次被拉出來打仗那是一萬個不情願。王威本來按命令要出兵一千剿匪的,但軍戶大量逃亡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實在湊不出這麽多人,東拚西湊最後隻帶出來了這五百多人。他們是一支典型的明末衛所兵,裝備破爛不堪,步兵手持生鏽的長槍,隻有百戶軍官身著祖傳的生鏽鎧甲,曆經跋涉,精神萎靡。幾十個騎兵則身披皮甲,胯下馬匹瘦弱無力,手持馬刀與長槍,這是千戶手中的家丁。說是家丁,但跟邊軍營兵將領的家丁那是根本沒法比的,都是些勉強能吃飽飯,平日幹農活多於訓練的偽家丁。隊伍行進混亂,兩翼騎兵戒備鬆散,行軍活像一群流民在趕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明接到偵察兵的報告後,立刻召集眾人商議對策。他用樹枝迅速地在地上勾畫出附近地形,指著上麵說:“明軍來勢洶洶,我們不能硬拚。此地有一處山穀,地勢險要,我們可以在此設伏。”
    張勇點頭道:“我也覺得這是個好地方,我們可以讓先鋒營和精銳營在山穀兩側埋伏,中堅營和後勤營負責正麵誘敵,等明軍進入山穀,我們前後夾擊。”
    眾人紛紛表示讚同,於是按照計劃開始準備。
    第二天,明軍抵達山穀附近。王威騎著高頭大馬,一臉不屑地看著前方:“就憑這些流民,也想與我大明官軍對抗,簡直是螳臂當車!”
    此時,負責誘敵的中堅營一千多人故意在前方出現,做出一副驚慌失措的樣子,轉身就跑。王威平時精於鑽研撈錢,從來沒看過兵書,更沒研究過打仗,這次就是被抓來應付差事的。見狀以為有機可乘,立刻下令追擊:“給我追,一個都別放過!”
    明軍步兵如潮水般湧入山穀,就在他們全部進入山穀後,李明一聲令下:“放箭!”
    山穀兩側早已埋伏好的二百弓箭手臨時工)萬箭齊發,明軍驚恐萬狀頓時大亂。走在隊伍前列的士兵紛紛中箭倒地,慘叫聲此起彼伏,隊伍瞬間亂了陣腳。王威在隊伍後方,雖震驚卻迅速鎮定下來,他大聲呼喊:“穩住陣型,不要慌亂!弓箭手回擊,長槍兵上前!” 隨著王威的命令,明軍後排的弓箭手才反應過來,他們慌張的張弓搭箭,向兩側山上的起義軍還擊。一時間,羽箭在空中交織穿梭,發出“嗖嗖”的聲響,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息。長槍兵則在軍官的鞭打下向前推進,他們顫抖著身體緊密排列,將長槍斜舉,形成一道如林的槍陣,試圖抵擋可能從山上衝下的起義軍。
    李明站在高處,冷靜地指揮著戰鬥:“不要慌亂,按計劃行事!先鋒營,繼續放箭壓製;精銳營,準備衝鋒!” 李明看著戰場局勢,敏銳地捕捉明軍的弱點,他發現明軍後方的輜重部隊防禦相對薄弱,便立刻傳令:“劉三,帶偵察營從山穀後方迂回,襲擊明軍輜重!”
    劉三領命而去,帶領偵察營從山脊上繞到明軍後方,突然發起攻擊。他們手持短刀,呐喊著衝入明軍輜重部隊。輜重部隊本就防禦薄弱,都是些臨時征調的衛所農兵,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攻擊,頓時驚慌失措。有的嚇得呆在原地,卻被勇猛的偵察營士兵瞬間捅倒;有的則嚇得四處逃竄,打翻了堆積如山的物資。一時間,明軍後方喊殺聲震天,混亂不堪。
    就在李明以為勝券在握之時,意外發生了。明軍的一支三十幾人的騎兵家丁隊突然從山穀外殺出,原來王威早有防備,留下了這一支精銳力量作為後手。這支騎兵如紅色的洪流般,直衝向起義軍的中堅營。中堅營的士兵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不少士兵本能的扔下兵器逃跑,士氣始動搖。
    張勇見狀,心急如焚,他不顧危險,帶領身邊先鋒營的幾十個士兵衝下山坡,試圖阻擋騎兵的衝擊。騎兵們揮舞著馬刀,左砍右殺,張勇奮力抵擋,身上多處受傷,但他依然毫不退縮,一邊拚殺一邊嘶吼:“兄弟們,守住!咱們跑不過馬,逃跑就是個死,不能退!”
    李明看到戰場上的局勢急轉直下,心中暗暗叫苦,但他很快冷靜下來,迅速做出新的部署:“陳武,你帶後勤營前去支援中堅營,務必穩住陣腳!精銳營隨我從側翼包抄騎兵,隻要吃掉他們咱們就贏了!”
    陳武領命後,帶著後勤營的士兵們呐喊著衝向戰場。後勤營的士兵們大多沒有經曆過如此激烈的戰鬥,一個照麵不少人還沒接敵就轉身跑開,但在陳武的帶領下,仍有不少人衝了上去。陳武身先士卒,手持長矛,高聲呼喊:“想想咱們的家人是怎麽餓死的!為了咱們的身邊的兄弟,為了活下去,殺!”
    李明則親自帶領精銳營,如一把利刃般終於繞到了騎兵的側翼。精銳營的士兵們雖然害怕,但在李明的呼喝聲下,不得不慢慢靠近,從側後逼近包圍騎兵。李明在陣後來回穿梭,督促著精銳營行動,看見逃兵就命人去追殺。他不斷觀察著戰場形勢,試圖尋找著明軍的破綻。他發現明軍騎兵雖然勇猛,但在狹窄的山穀中,機動性受到了限製,而且他們與前方步兵的配合出現了脫節。
    李明抓住這個機會,對身邊的傳令兵喊道:“傳令先鋒營,集中力量攻擊騎兵與步兵的結合部,將他們徹底分割開來!” 先鋒營接到命令後,迅速調整戰術,他們集中兵力,向騎兵與步兵的結合部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在先鋒營、精銳營和後勤營的三麵夾擊下,明軍人少的缺點暴露出來,明軍騎兵畢竟人數太少,士兵們見四麵全是敵人,開始出現恐慌。
    王威在後方看到自己精心布置的後手逐漸陷入困境,心中焦急萬分。他深知,如果不能盡快突破起義軍的防線,等李自成的援軍趕到,自己必將全軍覆沒。他站在高處,俯瞰著整個戰場,試圖找到扭轉局勢的辦法。
    此時,戰場上的喊殺聲震耳欲聾,雙方士兵都殺紅了眼。地麵上滿是鮮血和屍體,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血腥味。李明在混亂的戰場上,始終保持著冷靜,他不斷觀察著明軍的動向,尋找著給敵人致命一擊的機會。
    終於,在起義軍的持續攻擊下,明軍的防線開始崩潰。士兵們紛紛丟盔棄甲,四處逃竄。王威見狀,知道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隻好下令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撤!”
    明軍開始邊戰邊退,他們且戰且走,試圖擺脫起義軍的追擊。李明看著逃走的明軍,沒有貿然追擊,而是下令鳴金收兵。因為此時的義軍建製已經混亂,三千人的大軍有的正在拚命逃離這個修羅場,有的在軍官的呼喝聲中在緩緩集結後退,有的倒在地上痛哭流涕。這場戰鬥最終以李明他們的慘勝而告終。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