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李明“作詩”顯才情

字數:5415   加入書籤

A+A-


    眾人在壓抑的氣氛中沉默許久,李明依舊氣不打一處來,來回踱步,眉頭緊鎖,眼中滿是憤懣,嘴裏還不時嘟囔著:“這世道,實在是太不公平!咱在前線拚命,他們卻靠著這些歪門邪道步步高升。”
    洪承疇坐在一旁,神色疲憊,輕輕擺了擺手,勸道:“罷了罷了,這官場之事,錯綜複雜,非你我所能左右。咱們還是先顧好自己,把眼下的軍務處理妥當。如今流寇雖遭重創,但殘餘勢力仍不可小覷,若是死灰複燃,又是一場大禍。”說罷,他微微歎了口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
    錢守庸聽聞,心中暗自腹誹:“別人不知道你李明的底細,我還不知道嗎?還說別人走邪門歪道步步高升,搞得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多高尚呢,你自己也沒好到哪去?你走的路子比左良玉還歪呢!”但他臉上依舊掛著一副讚同的神情,連忙點頭稱是,臉上堆滿了笑容:“製台大人說得太對了,流寇餘孽確實是心腹大患。可是咱們的轄區並不在此處啊,而且咱們也不能長時間在外滯留。咱還得回去防備蒙古人,那些家夥一直對咱們邊境虎視眈眈呢。另外,也得時刻盯著,防備這些流寇再竄回山西、陝西肆虐,那兩地本就民生艱難,可禁不起再折騰了。”
    李明聽後,微微點頭,臉上的憤懣稍減,附和道:“錢大人所言極是,咱們確實不能在此地久留,諸多地方都需要咱們去鎮守。”洪承疇同樣頷首認可,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欣慰。
    正說著,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名親兵匆匆進房,神色緊張,單膝跪地,急切稟報道:“大人,據前線探子來報,那逃竄的高迎祥殘部,竟有竄回山西大肆發展勢力的趨勢,沿途已開始聚攏流民、裹挾百姓,擴充人手。”
    眾人臉色瞬間大變,洪承疇“騰”地一下站起身來,神色嚴肅,果斷下令:“事不宜遲,咱們趕緊起身往回趕。絕不能讓他們在山西成勢,否則後患無窮!”說罷,他目光堅定地看向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即將到來的戰鬥。
    錢守庸和李明對視一眼,齊齊應道:“是!”兩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洪承疇則對身旁侍從說道:“速去通知督標營參將李勇,就說軍情緊急,讓他即刻做好回程準備,大軍明日一早吃完飯便拔營返回。”侍從領命後,飛一般地跑去傳達命令。
    李明二話不說,立刻轉身,腳步匆匆地快步走出書房,一路小跑著匆匆趕回城外自己的軍營。他神色嚴肅,嘴唇緊閉,心中思索著即將到來的軍事安排。一進入營帳,他便大步流星地邁進營帳中央,來不及片刻喘息,當即傳令下去:“速叫第三旅麾下五團團長張浩、六團團長張良,還有騎兵營營長王大力到本將軍營帳議事!”
    不多時,三人匆忙趕來,進帳後整齊劃一地抱拳行禮,齊聲說道:“末將參見將軍!”他們的臉上帶著一絲緊張,眼神中透露出對任務的期待。
    李明微微點頭,目光嚴肅地掃過三人,神色凝重地說道:“剛剛得到消息,高迎祥殘部有竄回山西發展的勢頭,一路聚攏流民、裹挾百姓擴充人手。咱們必須即刻回防,明日一早大軍開拔,沿官道以一路縱隊前行。”
    張浩率先表態,他挺了挺胸膛,大聲說道:“將軍放心,五團定以最快速度做好準備,保證行軍途中不掉鏈子!”臉上充滿了自信和堅定。
    李明看向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信任,叮囑道:“張浩,你五團作為先鋒在前,行進時務必保持警惕,速度不能太快,要時刻留意前方動靜。一旦遭遇流寇騷擾,穩住陣型,立刻派人向我通報,不可擅自冒進。”
    “末將領命!”張浩挺胸抬頭,大聲回應,聲音響徹營帳。
    李明又將目光投向張良,認真地說道:“張良,你六團墊後。大軍行進途中,要確保沒有士兵掉隊,留意後方有無異常情況。若前方遇襲,你們要迅速支援,絕不能讓流寇衝擊到中軍。”
    “是,將軍!六團必不辱使命!”張良語氣堅定,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毅。
    隨後,李明看向王大力,嚴肅地說道:“大力,騎兵營責任重大。你率騎兵營在大軍四周,以二十裏為半徑進行偵查警戒。一旦發現流寇蹤跡,立刻快馬回報,不可擅自與敵交戰。要保障大軍行軍安全,絕不能讓流寇靠近我們。”
    王大力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滿不在乎地說道:“將軍您就瞧好吧!俺保證把騎兵營帶得妥妥當當,有俺們在,流寇別想靠近大軍半步!”
    李明嚴肅地瞪了他一眼,嗬斥道:“別嬉皮笑臉,這是關乎萬千百姓和大軍安危的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王大力趕忙收起笑容,立正,一臉嚴肅地說道:“是!”
    李明接著說道:“今晚讓兄弟們早點休息,但也要安排好輪崗值守,不可懈怠。明日開拔前,再仔細檢查一遍裝備,確保萬無一失。大家都清楚了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清楚了!”三人齊聲回應,聲音響徹營帳,充滿了力量。
    “好,都去準備吧。”李明揮了揮手,三人領命而出,各自奔赴崗位,為明日的開拔緊張籌備起來。
    到了出發這天,陽光灑在大地上,初春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洪承疇帶著李明以及督標營的參將李勇來到城門前,槁城縣令趙德潤與已升任雲陽巡撫的盧象升早已在此等候。
    洪承疇望著天邊如絮的雲朵,微微歎了口氣,感慨道:“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能與諸位相聚,此去山高水長,唯願諸事順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舍。
    盧象升趕忙接過話茬,恭敬地說道:“督台大人,此去路途遙遠,山高水闊,真不知何日才能再睹大人風采,聆聽大人教誨。”臉上滿是敬重之色。
    洪承疇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幾分感慨,說道:“如今正值初春時節,萬物複蘇,本應是一派新象。今日與諸位在此分別,不如大家以詩留念,為這離別添些雅趣,日後回想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說罷,他抬頭望向遠方,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言罷,洪承疇抬頭望向遠方,略作思忖後,微微仰頭吟道:
    “春寒料峭別君時,古道風輕柳未絲。
    此去征程多險阻,期君順遂展宏姿。”
    吟完,他輕輕捋了捋胡須,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
    錢守庸立刻拍手稱讚,臉上堆滿了笑容:“督台大人此詩,借初春之景,抒離別之情,又對眾人寄予厚望,實在妙極!大人之才華,令我等欽佩不已。”
    錢守庸接著說道,臉上帶著一絲期待:“既然督台大人詩興正濃,我也來湊個趣。”隨即,他清了清嗓子,吟道:
    “春郊送別意彷徨,煙柳含情繞古牆。
    共赴時艱期俊業,他年聚首話炎涼。”
    吟完,他微微抬起頭,眯眼等待著眾人的評價。
    眾人紛紛稱讚錢守庸詩作巧妙,將離別之情與對未來的期望融合得恰到好處。錢守庸聽後,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
    盧象升興致被徹底勾起,他環顧四周,略一沉吟,緩緩吟道:
    “晨曦初照古城東,別意悠悠映碧空。
    異日功成歸梓裏,再同把盞話年豐。”
    吟完,他望向遠方,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憧憬。
    洪承疇率先鼓掌,讚道:“盧巡撫此詩,情景交融,既有離別的愁緒,又有對未來功成的憧憬,好詩,好詩啊!”眾人紛紛稱好,一片讚譽之聲。
    趙德潤思索片刻後,恭敬地向前一步,吟道:
    “春晨相送古街邊,嫩蕊初萌意萬千。
    願爾征途無坎坷,平安返棹再團圓。”
    吟完,他臉上帶著一絲謙遜的笑容。
    錢守庸笑著說道:“趙縣令這首詩,清新自然,質樸的言語中滿是真摯的祝福,亦是難得佳作啊!”眾人又是一陣誇讚。
    洪承疇轉頭看向李明,臉上帶著鼓勵的笑容,說道:“李將軍,看你平日談吐不凡,想來也頗具才情,不如你也來賦詩一首,為這離別更添光彩。”
    李明連忙拱手推辭,臉上帶著謙遜的笑容:“諸位大人皆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末將才疏學淺,隻是兒時讀過幾年私塾,豈敢在諸位麵前獻醜。”
    洪承疇擺擺手,笑著勸道:“哎,將軍不必過謙,且一試,想必定有佳作。”
    李明思索片刻,腦海中浮現出陳毅元帥的《贈同誌》,稍作修改後,朗聲道:“我這首詩名為《贈同誌》。”接著吟誦起來:
    “恨別恰如江水長,今朝分袂赴疆場。
    他年若得乾坤定,重聚一堂話滄桑。”
    吟完,他微微低下頭,等待著眾人的反應。
    眾人聽後,先是一愣,隨即洪承疇眼前一亮,撫掌大笑:“好詩,好詩啊!李將軍,尤其是這‘同誌’二字,道出了你我誌同道合之心,實在妙絕!你果然是文武全才呀!不光能打仗、會練兵,這寫詩更是一絕!”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讚賞。
    錢守庸馬上附和,笑著說道:“督台大人所言極是,李將軍這首詩意境高遠,情真意切,盡顯非凡才情,日後‘文武全才’之名,李將軍當之無愧啊!”
    盧象升也點頭不迭,稱讚道:“李將軍深藏不露,此詩既有離別愁緒,又含壯誌豪情,實乃佳作,‘文武全才’之稱名副其實!”
    趙德潤更是滿臉堆笑,奉承道:“李將軍之才,令下官欽佩至極,這‘文武全才’的名號,李將軍擔得起啊!”
    李明趕忙謙遜地說道,臉上微微泛紅:“諸位大人過譽了,末將不過是一時有感而發,胡亂謅了幾句,實在是獻醜了。與諸位大人文采飛揚的佳作相比,末將這詩著實難登大雅之堂。”
    此後,李明“文武全才”的名號便漸漸傳了開來。
    一番寒暄過後,洪承疇等人與盧象升、趙德潤拱手道別。洪承疇看著眾人,眼神中充滿了不舍,說道:“諸位保重,後會有期。”眾人紛紛回應:“大人保重。”隨後,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出發,踏上了回程之路。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