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錦州困局

字數:4728   加入書籤

A+A-


    大軍自寧遠出發後,行進速度宛如蝸牛爬行。按照行軍序列,擔任先鋒探路的參將呂品奇,帶著他那為數不多且參差不齊的隊伍,走得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謹慎地探查著四周,生怕遭遇清軍的突襲。
    錢守庸率領大軍剛出城十裏,便急忙下令安營下寨。李明即刻投身其中,指揮著師部以及第一旅、第二旅搭建營寨。
    一時間,整個營地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士兵們往來穿梭,各司其職。一位輜重連的連長,快步穿梭在隊伍間,扯著嗓子大聲發號施令:“一排,趕緊把糧草搬到那邊營帳旁,碼放整齊咯,注意防雨防潮!二排,去把那些繩索遞給搭建營帳的兄弟們,手腳麻利點!三排跟我走,把備用木料搬到柵欄那邊去!”
    而另外四位將領,何可綱、周文鬱、尤世威和高勳,被清軍威名嚇得膽戰心驚。他們各自指揮手下搭建營寨,絲毫不敢懈怠。每到一處,便迅速組織士兵行動起來,砍伐樹木、挖掘壕溝、搭建營帳,忙得不可開交。每天僅行進十裏,一到目的地就立馬全身心投入到搭建營寨的工作中,隻求在這危機四伏的處境中搭建出堅固的防禦,尋得一絲安穩。
    在救援大軍如蝸牛般緩緩前行時,錦州城這邊的局勢愈發嚴峻。
    皇太極親率大軍抵達錦州後,迅速部署,下令在錦州城四麵挖掘壕溝,意圖徹底切斷祖大壽與外界的聯係,斷絕城內物資供給。這壕溝規劃為三道,規模浩大。
    祖大壽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圍城首日,他親自率領2000家丁,其中1000多人從東門出城,試圖打破清軍的挖壕計劃。然而,皇太極早有防備。三順王帶領的火器部隊嚴陣以待,待祖大壽家丁靠近,鳥槍、火炮齊鳴,瞬間火光衝天,硝煙彌漫,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在城外回蕩。與此同時,清軍騎兵如黑色的旋風般從兩翼殺出,喊殺聲驚天動地。
    祖大壽的家丁雖作戰勇猛,但麵對清軍精心布置的防線,終究難以抵擋。一番激戰後,家丁們隻能且戰且退,狼狽敗退回城,此役損失了100多騎兵。經此一役,祖大壽深知出城硬拚絕非良策,不敢再輕易出城。
    而城外的清軍驅使著包衣奴才以及抓來的附近百姓加緊挖壕溝。那些百姓在皮鞭的威逼下,日夜勞作,壕溝在他們的苦累中逐漸成型。沒幾天,三道壕溝便順利挖好,錦州城被如鐵桶般死死圍困。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祖大壽在城內對著城外的援軍望眼欲穿,可始終不見援軍的影子。就這樣,一連被圍困了三個月,錦州城內的糧草即將耗盡。士兵們每天隻能領到極少的口糧,百姓們更是食不果腹,城中彌漫著絕望的氣息。而祖大壽,看著城內的慘狀,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隻能期盼著那不知何時才能到來的援軍……
    隨著錦州城被圍困的時間不斷拉長,城內糧草已徹底告罄。祖大壽望著城中麵黃肌瘦的士兵和百姓,心中滿是絕望與糾結。最終,在殘酷的現實麵前,他做出了一個滅絕人性的決定——以百姓為食來維持軍隊戰力。
    於是,士兵們開始按照每天所需,闖入百姓家中抓人。今日,他們在某條街巷的幾戶人家中強行拖走了幾個老人與孩子,哭鬧聲、哀求聲回蕩在狹窄的街道。被抓之人被帶到軍營後,便慘遭殺害,成為了士兵們充饑的食物。明日,又會有新的不幸者被從家中抓走,恐怖的陰影籠罩著錦州城的每一個角落。青壯男子雖暫時因要上城協助守城而幸免於難,但恐懼的陰雲同樣沉甸甸地壓在他們心頭,整個錦州城沉浸在人間煉獄般的絕望與悲慟之中……
    而城外的清軍也不好受。隨著圍城時間越來越長,城外的5萬大軍吃喝成了巨大消耗。皇太極權衡利弊後,決定做出調整。城外僅留一萬六千兵力繼續圍城,其中包括三千滿清八旗兵、一萬三千漢八旗兵,再留下3000包衣奴才。其餘部隊盡數撤回盛京。
    祖大壽見清軍撤走不少人,心中燃起一絲突圍的希望,決定趁半夜突襲。他暗中集結了城內剩下的1500多個家丁,以及七八千士兵,命令眾人飽餐一頓,準備拚死一搏。
    夜,黑得如墨汁一般濃稠,萬籟俱寂,隻有偶爾傳來的蟲鳴聲打破這死一般的寂靜。錦州城西門在黑暗中緩緩打開,發出沉悶的“嘎吱”聲。1000名步兵貓著腰,如鬼魅般率先湧出,幾人一組合力扛著厚重的木板,腳步匆匆卻又盡量不發出聲響,朝著壕溝摸去。緊隨其後的是1500多騎兵,他們牽著馬,小心翼翼地前行,馬蹄都被裹上了布,盡量降低聲響。再往後,數千名步兵手持武器,神色緊張地跟著隊伍,其中一些人還扛著裝滿土的袋子。
    西門外,三道壕溝如沉睡的巨獸橫亙眼前,每道壕溝寬約三丈,深一丈。壕溝之後,三重鹿角密密麻麻排列,鹿角後那道僅到胸部高度的矮牆在夜色中隱隱可見。此時,負責西門外守衛的3000名漢軍八旗兵大多正在營帳中酣睡,由尚可喜統領。這尚可喜本是明朝將領,降清之後急於在新主麵前表現,平日裏治軍嚴謹,此刻雖多數士兵在休息,但他仍安排了不少精明強幹的士兵執哨巡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突然,一名執哨的漢軍八旗兵隱約看到有黑影靠近,他心中一驚,定睛一看,竟是大批明軍衝了過來。他來不及多想,立刻敲響銅鑼,大聲呼喊:“敵襲!敵襲!”緊接著,又點燃了烽火。瞬間,寂靜的夜被打破,警報聲在清軍營地中回蕩。
    尚可喜聽到警報,從營帳中一躍而起,迅速披上戰甲,衝了出來。他一邊大聲呼喊著指揮士兵們集合,一邊奔向矮牆,親自指揮防禦。漢軍八旗兵們從睡夢中驚醒,慌亂地從營帳中衝出,顧不上整理衣裝,便朝著矮牆跑去。他們有的拿著鳥銃,有的奔向火炮,在一片混亂中匆忙準備抵抗。
    明軍的先頭步兵趁著清軍慌亂之際,迅速靠近第一道壕溝。但很快,清軍的火炮和鳥銃便開始攻擊。“轟轟轟!”火炮在夜空中炸響,火光瞬間照亮了戰場,炮彈在明軍隊伍中炸開,掀起泥土和血肉。“砰砰砰!”鳥銃聲也響成一片,密集的彈雨射向明軍。
    在這猛烈的火力下,明軍扛木板的士兵們前進艱難,不斷有人倒下。但後麵的人毫不退縮,立刻補上。好不容易靠近壕溝,卻發現有些木板長度不夠,根本無法橫跨壕溝。此時,那些扛著土袋子的士兵趕緊衝上前,將土袋子“砰砰”地往壕溝裏扔,試圖先填高壕溝,好讓木板能夠搭上去。在一番艱難的努力後,部分木板終於成功架到了第一道壕溝上。
    祖大壽見狀,催促步兵們加快填壕的速度。在家丁的打罵聲中填壕步兵紛紛踏上木板通道,向著第二道壕溝衝去。然而,漢軍旗的火力愈發猛烈,不少士兵中彈墜入壕溝,壕溝裏很快填滿了士兵們的屍體,血水四溢。但第二道壕溝前的防禦更加嚴密,鹿角擺得密密麻麻,清軍的火炮和鳥銃集中火力攻擊填出來的這段通道。明軍再次麵臨巨大困難,扛木板和土袋子的士兵傷亡慘重。但他們依舊咬牙堅持,前赴後繼地想要搭建通道。又經過一番苦戰,在付出眾多傷亡後,明軍終於在第二道壕溝勉強被填平或搭上木板,可供騎兵通行。鹿角也被搬開推到一旁。
    當步兵們通過第二道壕溝,衝向第三道壕溝時,清軍的射擊更加瘋狂。尚可喜聲嘶力竭地喊道:“不能讓他們過來,給我往死裏打!”漢軍八旗兵們拚盡全力,火炮和鳥銃都打的燙手。明軍步兵在這密集的火力下,傷亡不斷增加。而躲後麵的騎兵也麵臨著清軍猛烈的炮火遠程打擊,不時有騎兵被不知哪裏射來的實心彈突然打中,突然莫名其妙地就少了條胳膊或腦袋變成碎西瓜。
    就在明軍在第三道壕溝附近填壕之時,祖大壽又指揮一隊後續步兵快速上前支援。但鹿角和清軍的火力讓他們舉步維艱,不少士兵被絆倒跌落壕溝之中,被隨後的土袋掩埋。士兵們暴露在清軍的鳥銃、虎蹲跑的火力之下,因距離太近,傷亡十分慘重。
    終於,最後一道壕溝也被填平。鹿角也被手持大斧的士兵砍推開,出現了一段約三丈寬的缺口。步兵們在後麵督戰家丁的驅趕下衝入漢八旗的陣地,矮牆根本無法阻攔這股洶湧的浪潮。祖大壽趁機指揮家丁們上前突圍。
    而在後方,皇太極特意派鼇拜率領1000名滿八旗騎兵在此鎮守。鼇拜,正值年少氣盛,一心渴望在戰場上建立赫赫戰功,他時刻關注著戰場局勢,雙眼如鷹般銳利。見漢軍八旗兵在明軍不要命的猛烈攻擊下抵擋不住,他大手一揮,喊道:“弟兄們,準備重箭!”
    當滿八旗騎兵距離明軍大約三十步左右時,隨著鼇拜一聲令下:“放!” 滿八旗騎兵齊齊張弓搭箭,射出一排排重箭。這些重箭箭頭尖銳,專為破甲設計,帶著呼嘯的風聲,如雨點般飛向明軍。
    明軍的家丁和步兵猝不及防,不少人中箭落馬。重箭巨大的衝擊力直接穿透盔甲,紮進身體,步兵們紛紛倒地,一時間慘叫連連。有的騎兵連人帶馬被重箭射中,戰馬吃痛,嘶鳴著揚起前蹄,將騎兵甩落。
    明軍的陣腳瞬間大亂,原本就艱難的突圍行動更是雪上加霜。一些家丁們用三眼銃還擊,可是零零散散,火力太過薄弱,威力也有限,他們很快打光三發彈藥,就揮舞著三眼銃當作錘子砸向清軍,可考慮很快就紛紛被滿八旗們射落馬下。祖大壽在陣中看到這一幕,心急如焚,卻又無力回天。在清軍火炮、鳥銃以及滿八旗重箭的三重打擊下,明軍漸漸抵擋不住,騎在馬上的家丁目標大,受到重箭的重點照顧,死傷慘重。
    經過一番激烈的拚殺,祖大壽見突圍無望,隻得下令撤退。明軍殘部在混亂中擁擠著向著錦州城西門逃去。不少人撤退途中被擠落溝中摔傷,又被後落入者壓在身下活活憋死的也不在少數,被壕溝內鐵釘、木刺紮傷者更是不知凡幾。
    這場突圍之戰,祖大壽的家丁損失了近800人,步兵傷亡更是慘重,大約有3000多人戰死、被俘、逃散。祖大壽帶著不足半數的殘兵敗將,狼狽地撤回城內。錦州城的西門再次緩緩關閉,將城外的血腥與廝殺隔絕在外。城內彌漫著悲傷與絕望的氣息,祖大壽望著死傷慘重的士兵,心中充滿了無奈與痛苦,他知道,錦州城的處境愈發危險了。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