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再次謀劃移防
字數:4327 加入書籤
錢守庸自與李明商議過後,知道調防江南一事絕非易事,需錢守庸發動所有能說得上話的關係,加銀錢開道。然而,遼東局勢緊張,他一個督師他實在無法脫身私自前往京師活動,於是便將這一重任托付給了心腹李師爺。
李師爺領命後,即刻收拾行裝,帶著錢守庸備好的銀票與親筆書信,快馬加鞭趕往京師。抵達京師後,李師爺憑借錢守庸提供的名單,開始逐一拜訪這些朝中頗具影響力的官員。
他首先來到兵部尚書楊嗣昌府邸。遞上拜帖與禮單後,李師爺被請進客廳。楊嗣昌展開禮單,隻見上麵簡簡單單一行:白銀二十萬兩。他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眼中閃過明顯的驚訝之色,握著禮單的手都微微一顫。
李師爺見狀,趕忙恭敬說道:“楊大人,我家督師錢守庸自到遼東以來,一心隻為朝廷盡忠職守。今年四月,我家錢督師與李明將軍攜手,在錦州一舉擊敗滿清來犯之敵,使其實力大損。如今遼東局勢暫且平穩。然而,年初流寇攻克鳳陽,皇陵遭焚,如今更是兵鋒威逼江南,沿江一帶防務吃緊。錢督師熟知軍事,對此事憂心忡忡,時常念叨朝廷若能調自己往江南,定能加強當地防務,為朝廷分憂。而且,錢督師麾下李明將軍,英勇善戰,練兵有方,若能一同前往,二人定能協同合作,更好地應對流寇威脅,穩固江南局勢。還望楊大人在朝中為我家督師與李明將軍美言幾句。”
楊嗣昌緩緩回過神來,將禮單小心折起,微微點頭說道:“錢督師與李明將軍的能力,朝廷也是認可的。隻是這官員調動,牽扯眾多,還需從長計議。你且先回,此事我會放在心上。”
李師爺趕忙再次行禮致謝,不敢多做打擾,便告辭離開,前往下一位官員府邸。如此,李師爺馬不停蹄,接連拜訪了數位朝中重臣,每到一處,對方看到那數額不等的禮單時,無不露出驚訝震撼之色,李師爺則重複著為錢守庸和李明調防的說辭。
在搞定朝中大臣這條線後,李師爺直奔王承恩公公處。由於錢守庸和王承恩一直往來密切,錢守庸平日裏就時常給王承恩送禮,所以李師爺與王承恩身邊的侍從都頗為熟悉,通報一聲便順利進入。
王承恩接過李師爺遞上的禮單,看到“白銀二十五萬兩”幾個字,他那一向古井無波的臉上也忍不住露出驚訝神情,目光瞬間熱切了起來,看向李師爺。
李師爺滿臉恭敬,笑著說道:“公公,我家督師錢守庸讓我給您帶好。督師一直念叨著公公的好,對公公感恩戴德。這次實在是情況特殊,還得仰仗公公幫忙。”接著,李師爺將錢守庸在遼東的功績,以及江南如今麵臨流寇威脅的嚴峻形勢詳細說了出來,“督師自到遼東以來,殫精竭慮,才有如今遼東的平穩局勢。但他聽聞江南因流寇肆虐,防務堪憂,便一心想著為朝廷分憂。若能調往江南,他定會與李明將軍全力加強沿江防務,保江南太平。公公您在皇上麵前說話最有分量,還望公公找個合適時機,在皇上麵前為督師與李明將軍美言幾句,成全此事。督師說了,若能成,日後必定更加盡心盡力,不負公公的關照。”
王承恩微微一笑,將禮單放在一旁,說道:“我與錢督師也算是老相識了,他的忠心與能力我自然清楚。這事兒我會瞅準時機在皇上麵前提提,隻是最終還得看皇上的意思。你回去告訴錢督師,讓他耐心等著。”
李師爺連聲道謝,又陪著王承恩說了些貼心話,這才退下。隨後又在京師買通幾個小幫派,到處暗中散布謠言,說流寇又有渡江進犯江南的計劃。
幾日後,崇禎皇帝在禦書房中,正為流寇之事愁眉不展。他召來兵部尚書楊嗣昌,一臉憂慮地說道:“楊愛卿,如今流寇肆虐,年初破了鳳陽,朕寢食難安。近來聽聞市井之間皆言流寇有渡江之勢,江南乃我大明賦稅重地,若被流寇攪亂,後果不堪設想。你可有良策?”
楊嗣昌一聽,正是給錢守庸調動的好機會,於是躬身奏道:“陛下,臣近日了解到一些情況。錢守庸自到遼東以來,治軍嚴謹,與李明將軍於四月擊敗滿清,使其勢力大減,遼東如今局勢較為平穩。而錢守庸與李明二人,若調往江南,或許可解江南之危。錢守庸謀略出眾,李明作戰英勇,二人若能統籌江南防務,全力圍剿流寇,當能穩固江南局勢,保我賦稅之地安全。”
崇禎皇帝微微皺眉,思索片刻道:“錢守庸與李明在遼東確有戰功,然遼東亦不可疏忽,滿清對我大明疆土覬覦已久,隨時可能再次進犯。”
此時,王承恩恰好端著茶進來,聽到君臣對話,也覺得這是個給錢守庸使勁的好機會,他將茶輕輕放在桌上,趁機說道:“陛下,錢守庸向來對陛下忠心耿耿,且其才能有目共睹。江南如今危如累卵,若得錢守庸前往,定能竭盡全力。至於遼東,洪承疇在圍剿流寇時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可將其調往遼東接任薊遼督師,如此一來,遼東與江南防務或可兼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禎皇帝聽後,在書房內來回踱步。他深知江南對於大明的重要性,流寇若真的渡江,江南的稅賦收入必將大受影響,朝廷的財政狀況本就捉襟見肘,實難承受如此打擊。而遼東作為抵禦滿清的前線,同樣不容有失。洪承疇在圍剿流寇的戰事中,確實表現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若調他去遼東,或許能穩住遼東局勢。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崇禎皇帝終於停下腳步,下定決心道:“傳朕旨意,錢守庸調任五省總督,即刻赴任統籌五省兵馬圍剿流寇,務使流寇匹馬不得渡江;李明為援剿總兵,隨錢守庸一同前往,協助穩定局勢。洪承疇改任薊遼督師,即刻前往寧遠城,接任錢守庸之位,防禦滿清。”
旨意很快傳到遼東,錢守庸和李明接到聖旨後,相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如釋重負的神情,總算能離開這個如火藥桶般的遼東了。
待左右侍從退下後,李明拉著錢守庸到督師府書房,關上房門,一臉嚴肅地說道:“老錢,這次調防,看似是朝廷的安排,實則對咱們來說是個絕佳的機會。當下這局勢,大明氣數如何,咱們心裏都跟明鏡似的。所以,咱們得有自己的打算。”
錢守庸神色凝重地點點頭,說道:“李將軍,我也正有此意。流寇這邊,咱們先打幾個勝仗,給皇帝穩住局麵,獲取朝廷的信任和資源支持。但從長遠看,壯大自身實力才是關鍵,我覺得可以趁機多擴編幾個師。”
李明眼中閃過一絲讚賞,說道:“老錢,英雄所見略同。錢糧方麵可得你這個五省總督多費心了。”
錢守庸連忙說道:“李將軍放心,五省之地,我會想盡辦法擠出錢糧來支持擴編。對了,說到駐地,九江不在轄區內,實在可惜。不過武昌倒是個好地方,臨江且水運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稠密、糧食產量高,非常適合咱們發展。”
李明點頭道:“我也覺得武昌合適。我打算把打造新式槍炮、彈藥的工匠都遷過去,相關製造車間全部拆毀,技術資料一點不留,統統帶走,防止技術外流。”
錢守庸接著說道:“李將軍想得周全。而且,咱們可以借著帶遼東精銳部隊去內地剿匪的名義,把整個督標師都移防過去。之前朝廷就有調兵內地剿匪的打算,隻是祖大壽暗中阻撓,再加上朝廷缺錢才沒調成。如今祖大壽降清,這阻礙沒了,咱們以此為由,朝廷應該不會反對。不過移防這麽大動作,還得小心應對,我會動用朝中的人脈,確保順利進行。”
李明拍了拍錢守庸的肩膀,說道:“老錢,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咱們再合計合計移防的具體細節,工匠安置、部隊調動順序,還有到武昌後怎麽快速建立起咱們的勢力。我覺得督標師士兵的待遇不能變,餉銀還是每月二兩銀子,得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家屬也一同前往。工匠每月一兩銀子的薪資標準也不降低,家屬同樣遷往武昌,這樣他們才能安心為咱們做事。”
錢守庸點頭表示讚同:“李將軍考慮得細致入微,如此一來,無論是士兵還是工匠,都會對咱們感恩戴德,更加盡心盡力。士兵們在前線作戰,若是牽掛著後方家屬,難免會分心。工匠們掌握著關鍵技術,隻有讓他們滿意,才能保證咱們武器裝備的打造不受影響。”
李明接著說道:“移防過程中,要安排得力的人手負責組織協調。對於士兵,要提前規劃好行軍路線和駐紮地點,確保他們行軍途中的安全和生活保障。工匠們則要優先安排好運輸工具,保證他們和設備安全抵達武昌。到了武昌,先給士兵們安排好營房,工匠們要盡快搭建起臨時工坊,讓他們能夠迅速恢複生產。”
錢守庸說道:“我這就安排人著手準備詳細的移防計劃,把每個環節都考慮周全。對了,到了武昌,咱們還得和當地官員打好關係,不然開展工作可能會遇到諸多掣肘。”
李明冷笑一聲:“哼,那些地方官員,隻要咱們手中有兵有權,他們自然會乖乖配合。不過表麵功夫還是要做的,到時候適當給他們一些好出,讓他們知道跟著咱們有肉吃。”
兩人繼續深入討論,從如何在武昌擴充勢力範圍,到怎樣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事無巨細地規劃著未來的行動。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