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督標師換裝完成
字數:3294 加入書籤
話說祖大壽投降滿清後,崇禎皇帝雖明麵上下旨,要求將祖大壽在京的親眷收押下獄,可實際上祖大壽的親屬大多都在遼東。在京師的,也就隻有吳三桂一人,而吳三桂不僅沒被治罪,反而被崇禎任命為山海關總兵。
吳三桂獲此任命後,有種死裏逃生之感。幾個月的京師見聞讓這個遼東長大的官二代長了見識,徹底知道了京師這個大明朝的統治中心已經亂成了什麽樣。這群東林君子雖然同屬東林一脈,私底下卻又根據地域、利益、師承分為不同的派別,關鍵是這些派別還不固定,成員也不固定,純屬因利而生。隨著朝中大佬們的起起落落,這些派別也隨之聚散無常,首輔指揮不動尚書人家也是內閣成員,大家坐下來平等議事憑啥對你俯首帖耳?)、次輔給首輔使絆子不是首輔的人,想上位很正常)…不在局中之人看來那是一頭霧水,頗有種城頭變換大王旗之感。加之崇禎皇帝好麵子,喜歡推卸責任,前線稍有敗仗,朝臣們就相互推諉指責,生怕被皇帝抓起來背鍋。當下,大明王朝內憂外患,搖搖欲墜。錦州的得失、吳三桂的任命某種程度上便是朝廷不同派係之間對遼策略相互博弈的體現。
吳三桂清楚,自己身處這複雜旋渦之中,稍有不慎,不知得罪了哪個大佬,就會被對方一句話給撕得粉碎。自己在京師毫無根基,就如同一隻隨時可能被捏死的螞蟻,唯有在軍中手握重兵,才是真正保命的依仗。於是,他趕忙前往京師家中與賦閑在家的父親吳襄道別。
吳三桂屏退左右侍從,湊近吳襄,神情凝重地說道:“父親,如今這朝堂局勢,實在是太亂了。朝堂上黨派林立,互相傾軋,祖大壽舅舅降清,讓咱們吳家瞬間成為眾矢之的。那些平日裏拿著咱們孝敬笑臉相迎的白眼狼,這次不少都反水,差點被他們給坑了。而且,流寇年初剛破了中都鳳陽,火燒黃陵,勢頭正盛,滿清又在關外虎視眈眈,朝廷如今焦頭爛額,對咱們武將猜忌也更重了。孩兒此番前往山海關赴任,表麵上是朝廷對孩兒的重用,實則就是讓孩兒當一條看家狗,防著錢守庸那個老賊。”
吳襄微微點頭,眼神中透著憂慮,低聲回應道:“三桂,看來這幾個月的京師之行讓你成熟了啊。你此去山海關,切不可輕信他人,萬事以保存實力為首要。朝廷如今既要應對流寇,又要抵禦滿清,對咱們武將既依賴又忌憚。你手中的兵權,既是你的依仗,也是朝廷的眼中釘。朝廷此時任命你為山海關總兵看中的便是你領兵打仗的本事,但你要記住兔死狗烹!切記不可走了戚繼光,戚大帥的老路。對錢守庸你得是不長的下絆子、打小報告,這樣朝廷才會對你放心,你的總兵之位才坐得穩。但你要把握好分寸,小動作可以,錢守庸這個老狐狸也是個明白人,會配合你做戲,但不要真的惹毛了他,否則你舅舅祖大壽就是你懂的下場。”
吳三桂眉頭緊鎖,接著說道:“孩兒明白。此次任職,孩兒定會小心謹慎。隻是京師這邊,父親您就是孩兒最大的牽掛。朝廷將您留在此處,實則是當作人質。父親平日裏行事一定要萬分小心,切莫給朝廷留下把柄。如今各方勢力都盯著咱們吳家,哪怕一點細微的差錯,都可能引發大禍。”
吳襄長歎一聲,拍了拍吳三桂的肩膀,說道:“為父知道輕重。你在邊關若遇戰事,萬萬不可一味逞強。如今大明氣數如何,咱們心裏都清楚。內有流寇禍亂中原,外有滿清虎視眈眈,朝廷腐敗不堪,隻怕是積重難返。若局勢實在危急,能保全自身才是上策,切不可為了那朱家的朝廷白白送命。咱們吳家在關外經營多年,不能毀於一旦。”
吳三桂眼神閃爍,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父親放心,孩兒記住了。隻是孩兒擔心,若孩兒行事稍有不慎,恐怕會連累父親。孩兒在山海關,雖手握兵權,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無法時刻護父親周全。”
吳襄擺了擺手,撫摸著吳三桂的腦袋,回憶起他小時候的樣子,笑著說道:“三桂,你在外隻要能打勝仗,手中兵馬不失,我在京中就穩如泰山,你不必擔心。就算哪天…咱們吳家也有你在,斷不了香火的。你在山海關,要廣結人脈,多給自己留條後路。滿清那邊,也不可完全得罪死了。如今這天下大亂,誰也說不準以後會怎樣。與滿清暗中保持好聯係,若有朝一日局勢突變,也可有個回旋的餘地。但此事一定要萬分謹慎,絕不能讓朝廷察覺。”
吳三桂與父親又低聲交談了許久,將諸多事宜一一商議妥當後,這才與父親匆匆道別,立刻快馬加鞭,向著山海關疾馳而去。
與此同時,消息傳到關外,錢守庸和李明氣得差點跳起來。兩人聚在原祖大壽的總兵府中,屏退下人,隻留下錢守庸的心腹李師爺和李明的狗頭軍師譚師爺、張德,一同商議對策。
李明氣得滿臉通紅,忍不住發起牢騷:“這朝廷到底在搞什麽!祖大壽叛國,吳三桂竟然還能升官,而且是山海關總兵,這個把控咱們陸路後勤運輸命脈的地方!這是什麽道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錢守庸也是一臉失望,重重地歎了口氣:“哼,此必是陛下的疑心病又犯了。每每前線打了勝仗,陛下就會疑心我等將來居功自傲、不聽調遣。朝堂之上那些善於察言觀色之徒就會趁機遞讒言,君臣行那蠅營狗苟之事,實在讓人心寒。”
李師爺趕忙上前安慰道:“東翁,先消消氣,氣壞了身子可不值當。如今這局勢,咱們還得從長計議。”
這時,張德皺著眉頭,緩緩說道:“二位將軍,朝廷邸報上說,正月十五張獻忠破了中都鳳陽,還燒了皇帝家的皇陵,這破了龍脈風水,看來大明是氣數將盡了。將軍和督師得給自己謀條後路了。”
李明來自於後世,深受曆史唯物主義思想教育,雖然對龍脈氣運之說嗤之以鼻,但對於明朝日暮西山的說法卻很是讚同,他微微點頭,說道:“張德你說得沒錯,大明如今內憂外患,氣數恐怕真的快盡了。咱們不能坐以待斃。我看呐,老錢你再想辦法多從遼餉中擠出些銀子來,我這邊好擴大產能,抓緊完成全師新式裝備的換裝工作。有了實力,咱們說話才有底氣。”
李明頓了頓,又接著說道:“而且,遼東這個大坑絕對不是久留之地。老錢,你趕緊想辦法找找朝中關係活動一下,還有你在內廷的大粗腿王承恩公公,不要怕花錢,得想辦法把咱們倆調去南方,遠離這個是非之地,咱們才能安心發展實力,積蓄力量。”
錢守庸沉思片刻,覺得李明所言有理,便點頭答應下來:“行,我這就去想辦法。隻是這遼餉本就緊張,再擠出資金恐怕不容易,不過我會盡力而為。”
李明多次是嗤之以鼻:“老錢,這麽多年了,我還不了解你?你少貪點,咱們這槍炮早造出來了。”錢守庸,尷尬地隻能用喝茶來掩飾自己。
三個月後,崇禎八年七月,督標師全軍換裝完成。此時全軍一萬三千多人,步兵戰鬥連隊人人配齊後膛步槍、四顆手榴彈,騎兵、炮兵、軍官腰胯左輪手槍,各炮兵營、連新式後膛炮及開花彈也全部到位。部隊煥然一新,戰鬥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