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一謀士與第一戰神對決

字數:8925   加入書籤

A+A-


    當代國都城盛樂的局勢仿若一團亂麻,愈發紛繁複雜、迷霧重重。
    然而,對於此刻的王猛而言,這恰是百年難逢的絕佳戰機。
    晉陽城中,王猛安坐於軍帳之內。搖曳的燭火在他那深沉似海、沉靜若湖的麵龐上躍動,宛如為其勾勒出一幅堅毅且睿智的畫卷。
    他雙目炯炯,仿若能穿透這營帳的重重屏障,將廣袤無垠的草原上的每一絲細微變化盡收眼底。
    此時,匈奴鐵弗、獨孤、呼延三部精銳在桓溫、姚萇和呂光的煽惑下,如惡狼般傾巢而出,洶湧澎湃地湧向代國。
    那氣勢,猶如驚濤駭浪,妄圖將代國一舉吞噬。
    王猛敏銳地洞察到,既然匈奴部落的精銳盡數出動,那此時匈奴的領地必然是守備空虛之際。
    他果斷指揮五萬大軍,如雷霆萬鈞之勢迅猛撲向匈奴部落。
    針對草原匈奴部落居住分散的特性,王猛宛如一位智謀超群的弈者,調兵遣將,迅速展開行動。
    他精心布局,將匈奴的各個部落逐一分割包圍,切斷了他們彼此之間的聯係。
    王猛的策略精妙絕倫且致命,使匈奴的各個部落瞬間陷入孤立無援之境,毫無相互支援和協同作戰的可能。
    緊接著,大秦鐵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對被分割的匈奴部落展開了疾風驟雨般的猛攻。
    在王猛的卓越指揮下,匈奴的各個部落毫無還手之力。
    王猛麵色冷峻,猶如堅不可摧的寒鐵,他高聲傳令:
    “眾將士聽令,不得傷害無辜百姓,若有負隅頑抗者,格殺勿論!”
    其聲如洪鍾大呂,在狂風中激昂回蕩,透著不容抗拒的威嚴。
    鐵弗部落營帳中,王猛大軍恰似閃電撕裂漆黑的夜空,眨眼之間便突破了那看似堅固實則脆弱的防線。
    營帳內喊殺聲震徹雲霄,大秦士兵如猛虎下山、餓狼撲食般穿梭其中,無情地收割著敵人的性命。
    糧草輜重瞬間被熊熊烈焰吞噬,營帳在烈火中接連崩塌,化作一片焦黑的廢墟。
    唯有婦女兒童,在王猛的嚴令下,被士兵們小心翼翼地護送至安全之所。
    孩子們驚恐的啼哭聲在混亂中令人揪心不已,卻也彰顯出王猛鐵血之中的一絲溫情。
    獨孤部落營地亦是一片腥風血雨,頑抗的士兵在王猛精銳部隊的強大攻勢下,如秋風中的殘葉般紛紛凋零飄落。
    那慘烈的場景令人膽戰心驚,卻也凸顯了王猛軍隊的英勇無畏、銳不可當。
    王猛的這一係列迅猛攻擊,如狂風暴雨,打得匈奴部落措手不及、狼狽逃竄。
    消息如飛鳥傳書,迅速傳至盛樂城外的匈奴聯軍耳中。
    匈奴將士們聽聞老巢被襲,頓時軍心大亂,陣腳浮動,恐慌如瘟疫般在軍中急速蔓延開來。
    王猛在戰場上指揮若定,展現出了超凡絕倫的軍事才能。
    縱橫家們亦在王猛授意下,分別奔赴匈奴部落與代國。
    至匈奴處,那縱橫家昂首挺胸走進匈奴營帳,直麵諸部首領,神色傲然,聲如驚雷:
    “王猛將軍大軍已破汝等巢穴,若不降秦,匈奴精銳唯有曝骨荒野,部落亦將煙消雲散!爾等當看清形勢,莫要做徒勞抵抗!”
    其言辭犀利如劍,鋒芒畢露,直刺匈奴首領的內心。
    匈奴首領們麵麵相覷,眼中滿是驚恐與猶豫。
    經過一番權衡利弊,深思熟慮之後,他們決定歸降前秦。
    赴代國者亦是毫不遜色,踏入代國宮殿,見到拓跋什翼健,便滔滔不絕地陳說利害:
    “陛下,前秦如今兵強馬壯,王猛將軍足智多謀。您若不臣服,代國將旦夕覆滅,陛下三思啊!”
    拓跋什翼健坐在王座之上,眉頭緊蹙,心中暗暗叫苦,卻仍強作鎮定,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拓跋什翼健讓縱橫家的使者帶話給王猛,他需要和代國大臣商議,再決定是否歸降前秦。
    在徹底征服匈奴的各個部落之後,王猛轉身,眼神中透著深謀遠慮,對帳下將領張蠔說道:
    “我早料到拓跋什翼健必然不會輕易答應歸降前秦,為了繼續給他施壓,本帥命你率兩萬雄兵奔赴代國,與慕容垂合兵一處。
    你切記,大軍隻可遠觀盛樂,不得擅自進攻。
    待匈奴與代國激戰,兩敗俱傷之時,方可出擊,坐收漁利;若其相安無事,我軍亦不可輕舉妄動,隻作威懾牽製。
    此乃關乎全局之重任,萬不可有失!”
    張蠔單膝跪地,抱拳領命:
    “末將遵命,定不辱使命!”
    言罷,率軍疾馳而去,揚起的塵土,在陽光下仿若一條蜿蜒的巨龍,直至消失在天際盡頭。
    張蠔依照王猛的指令,於代國境外尋得一處高地紮營。
    他站在營帳前,望著盛樂方向,心中暗自思量:
    “王猛將軍此計甚妙,我且按兵不動,靜候良機,定要在這場博弈中為大秦立下赫赫戰功。”
    與此同時,王猛負手而立,在營帳中來回踱步。
    他心中猶如洶湧澎湃的大海,思考著這場戰局背後的種種可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次代國之亂,背後必有隱情。
    雖尚未確定前秦內部是哪位將軍參與其中,但我堅信,我大秦朝堂之中,必定有人牽涉此局。
    代國發生如此大的事情,東晉不可能沒有參與其中。
    為了萬無一失,必須做好周全的部署。”
    於是,王猛秘密調遣之前剛滅完燕國的七萬前秦精銳部隊迅速向南移動,密切監視東晉朝廷的各個軍事據點。
    他深知東晉向來善於伺機而動,在這關鍵時期,必須對其一舉一動保持高度警惕。
    緊接著,王猛又派出第七路安排。
    他命令占領前燕國土的各路將軍,在之前的燕國境內,於眾多關卡和險要之處大量設置哨卡。
    對往來的江湖人士、外地人和商賈進行嚴格的盤查審問,暫時禁止任何人通行。
    這一舉措,有效地暫時阻斷了南北東西的人口流動,讓代國之地陷入了一種相對隔絕的境地。
    慕容垂與張蠔相見之後,聽聞王猛的籌劃,心中不禁暗自驚歎:
    “王猛此人,果真有經天緯地之才,這般布局,環環相扣,我慕容垂自愧不如。”
    他臉上卻不動聲色,微微點頭,說道:
    “王猛將軍之令,我等自當遵從。”
    然其心思縝密,待張蠔離去,便立刻暗中召集林婉清、慕容軒、張袞、劉庫仁、拓跋寔,一同前往麵見拓跋什翼健。
    此時宮中的拓跋什翼健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難安,王猛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加上匈奴部落的精銳部隊又在城外虎視眈眈,城內還受到江湖門派的威脅。
    他真不知如何是好。
    恰在此時,拓跋什翼健聽聞兒子拓跋寔帶著前燕國的戰神慕容垂來見,心中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急忙讓人將他們帶入宮內。
    眾人神色凝重,步履匆匆,心事重重。
    慕容垂走在最前方,身姿挺拔如鬆,目光堅定似鐵,率先踏入殿內,恭敬地抱拳行禮,沉聲道:
    “陛下,如今局勢危如累卵。
    匈奴三部精銳傾巢而出,來勢洶洶,意在一舉滅我代國。
    前秦王猛大軍雖按兵不動,卻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且國內人心惶惶,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臣以為,當務之急是穩固內部,整合現有兵力,加強城防工事,以防匈奴突襲。
    同時,派出精明使者與匈奴部落談判,嚐試分化其內部,利用他們之間的利益矛盾和權力爭鬥,挑起爭端,使其無暇全力進攻。”
    拓跋什翼健微微頷首,目光深沉地掃過眾人,示意繼續。
    林婉清蓮步輕移,向前邁出一步,微微欠身,溫婉的聲音中透著睿智與憂慮:
    “陛下,小女子認為,慕容將軍所言甚是。
    但僅靠談判分化,恐難立刻奏效。
    匈奴人向來崇尚武力,對利益的追求直白而急切。
    我們需雙管齊下,一方麵加強情報收集,洞悉匈奴聯軍的戰略部署、後勤補給等關鍵信息,以便我們能精準應對;
    另一方麵,可暗中聯絡草原上其他對匈奴心懷不滿的部落,許以重利,結成臨時同盟,共同對抗匈奴的威脅。
    此外,還應加強城內糧草儲備,嚴管物資流通,以防戰時出現短缺。”
    慕容軒緊接著上前一步,神情嚴肅,緊握著佩劍的手微微收緊,目光堅定地說道:
    “陛下,末將覺得,主動出擊亦不失為一種策略。
    匈奴聯軍長途奔襲,必定疲憊。
    我們可組織一支精銳騎兵,趁其立足未穩,夜襲敵營,打亂他們的部署,挫其士氣。
    但此舉風險頗高,需精心策劃,確保一擊即中,否則將陷入被動。
    同時,應加強城內巡邏,防止敵軍奸細混入,擾亂民心。”
    張袞拱手深深一揖,麵色凝重,語氣沉穩而深思熟慮:
    “陛下,臣以為,外交手段亦不容忽視。
    可派出能言善辯之士前往前秦,陳述代國與前秦唇亡齒寒之理。
    若代國被匈奴所滅,前秦亦將麵臨匈奴的直接威脅。
    嚐試說服前秦與我代國結盟,或至少使其保持中立,不趁火打劫。
    另外,在國內應頒布法令,穩定物價,安撫百姓,激勵民眾同仇敵愾,共禦外敵。
    同時,加強對官員的監管,防止有人通敵叛國。”
    拓跋什翼健聽聞,微微側目,問道:
    “你是何人?”
    拓跋寔趕忙回道:
    “父王,此乃兒臣的軍師張袞,雖尚無官職,但其才華出眾,為兒臣出謀劃策,多有建樹。”
    拓跋什翼健目光中閃過一絲讚賞,說道:
    “如此人才,怎能埋沒。
    即日起,張袞出任我代國的三軍軍師。”
    張袞跪地謝恩:
    “謝陛下隆恩,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庫仁步伐沉穩有力地走到近前,抱拳高聲道:
    “陛下,末將願親率大軍,抵禦匈奴先鋒。
    末將深知匈奴作戰習性,定當製定嚴密戰術,以守為攻,消耗敵軍有生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同時,可派遣細作潛入匈奴內部,散布謠言,擾亂其軍心。
    再者,聯絡周邊小部落時,需謹慎選擇,確保其忠誠可靠,不為利益所動而反戈一擊。”
    拓跋寔也挺身而出,麵色莊重,語氣堅定決然:
    “父王,兒臣以為,我們在加強軍事和外交手段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內政。
    應當整頓吏治,嚴懲貪汙腐敗之徒,確保政令暢通。
    並且組織工匠,加快製造防禦器械,加強城防工事。
    同時,開倉賑濟貧民,穩定社會秩序,以防內亂發生。”
    林婉清再次開口,神色憂慮而急切:
    “陛下,我們還需關注輿論導向。
    在城中宣揚代國的正義之戰,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和戰鬥意誌。
    對於投降派的言論,要堅決打壓,以免動搖軍心。”
    慕容軒反駁道:
    “但過度的輿論壓製可能會引起民眾反感,適得其反。
    應當引導民眾理性看待戰局,增強他們的信心。”
    張袞沉思片刻,說道:
    “我們還需考慮戰後的恢複與重建。
    提前製定規劃,儲備人才和物資,以確保戰後能迅速恢複國力。”
    劉庫仁說道:
    “沒錯,戰爭的消耗巨大,若不提前謀劃,戰後恐陷入困境。”
    眾人各抒己見,爭論激烈。
    慕容垂聽著眾人的辯論,眉頭緊皺,沉思良久後說道:
    “諸位所言皆有理。
    如今局勢錯綜複雜,我們需多策並用,靈活應對。
    穩固內部是根本,加強軍事防禦是保障,外交斡旋是輔助,輿論引導是支撐。
    刺殺匈奴首領風險過大且有失道義,暫且不議。
    主動出擊需謹慎謀劃,把握時機。
    重點防守要全麵布局,不留破綻。
    招募義勇可作為後備力量,但需嚴格訓練。
    與前秦結盟可嚐試,但要做好兩手準備。
    劉庫仁將軍聯絡周邊部落之舉需加快推進,務必確保其可靠性。
    拓跋寔殿下整頓內政之事刻不容緩,要落到實處。
    我們需同心同德,共渡難關。”
    拓跋什翼健聽完眾人之言,眉頭緊鎖,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殿內一片寂靜,眾人皆緊張地等待著他的回應。
    終於,拓跋什翼健抬起頭,目光中透露出決然:
    “既如此,那便依諸位之計行事。
    代國的生死存亡,在此一搏!”
    眾人齊聲應道:
    “遵命!”
    聲音整齊而洪亮,在殿內回蕩,透著堅定的決心和無畏的勇氣。
    眾人紛紛附議,遂定下聯合之策。
    在這風雲激蕩的局勢中,王猛的每一步決策都如同定海神針,引領著戰局的走向。
    他的智慧和果敢,讓他成為了這場亂世紛爭中最為耀眼的將星。
    喜歡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請大家收藏:()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