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相父是好人,最好最好的一個人!
字數:6210 加入書籤
“相父?又是相父!”
劉備微微蹙眉:“此人果真有那麽厲害?”
“相父當然厲害了!”
劉禪的回答斬釘截鐵:
“父皇,相父乃千古第一賢相,也是您三顧茅廬請其出山的名士,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父皇您能成為皇帝,便是仰仗相父為你謀劃的三分天下之計。”
“哦……”
聽劉禪如此說,劉備也對這個“相父”充滿了好奇。
想來自己胸懷大誌,卻跌跌撞撞難成大事,怎曾想竟得如此能人相助!
但是,看阿鬥稱他為父,又想起董卓曹操這樣的權臣橫行於朝堂,欺辱皇帝,不禁有些顧慮。
“那在我……去世後,他可有把持朝政,獨攬大權,不肯還政於你?”
聽劉備如此說,阿鬥顯得十分激動:
“父皇啊,你可知阿鬥恨不得把所有的權力都給相父,孩兒不怕他專權,孩兒就怕他對這基業撒手不管。您托孤時不也曾對他說過,孩兒能輔便輔,孩兒若不成器,便讓相父自取,還是您還讓我稱其為相父,叮囑我凡事不得擅作主張,務必要聽相父的話……”
“啊?”
劉備眉頭擰成麻花,他實在想不通,什麽樣的臣子能讓他說出這樣的話來。
阿鬥繼續說道:
“父皇啊,孩兒天生愚笨,無甚才能,不堪輔佐。可相父卻始終教導和鼓勵孩兒要做個有作為的帝王。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把一生都獻給了孩兒,也獻給了父親的大業,最後……最後活活累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說到此處,阿鬥傷心而泣,哭著對劉備道:
“父皇,請相信我,相父是好人,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一個人……”
阿鬥的哭聲讓劉備產生了一種感覺,相比自己,這個“相父”倒更像阿鬥的父親。
但劉備何等心胸,可不會為了這種事爭風吃醋,問出“我和相父誰更好”這樣沒水平的話來,而是感慨道:
“看來,這孔明先生真乃周公伊尹一樣的人物啊!”
“不,父皇,在孩兒看來,周公伊尹亦不能與其相提並論,他就是相父,千古唯一的相父啊!”
劉禪說得真摯誠懇,異常堅定,似乎在他眼裏,就算是父親也不可以對相父的好產生一點點懷疑。
劉備不禁感慨:“當今朝堂,綱紀廢弛、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禮樂崩坍,我劉玄德還能遇如此賢相,莫非是上天垂憐?阿鬥,那你說說,為父去世後,他如何輔佐於你?!”
一提此事,劉禪的話可就多了:
“父皇,孩兒繼位之時,國之將敗,儲備人才傷亡殆盡,相父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使蜀中之地風化肅然。
相父事必躬親,殫精竭慮,損身熬心,兢兢業業,不過數年便使國家重獲新生。
他一生致力於匡扶漢室,北伐大計,他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一心使我炎漢還於舊都,怎奈與曹魏國力相差太大……對了,北伐之前,他寫過一篇出師表,足彰相父之誌,孩兒熟記於心,時常誦讀,父皇可願聽之?”
“好,好,你且說來。”
劉禪調整了一下情緒,用稚嫩的奶音再次念出那不知念過多少遍的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
隨著文字的延展,劉備的眼前越來越模糊,漸漸的浮現出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
一個為了興漢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賢相。
一個素未謀麵,卻肝膽相照的生死摯友。
一個為了使劉禪能成長為合格帝王而操心費力的師長和父親。
這出師表不像出師表,更像一封家書!
裏麵飽含著對阿鬥濃濃的情誼和諄諄的教導。
一篇出師表還沒念完,劉備卻早已淚流滿麵。
待劉禪念完了出師表,劉備是徹底破防了,他頹然坐下來,滿臉都是淚水:
“這世上怎有如此賢士?
這世上怎有如此賢士啊……若得此賢士相助,莫說三顧,便是千顧萬顧,我也要將他尋來……”
他忽然想到了什麽,神色嚴肅的問阿鬥:“這諸葛先生既為我父子大業付出如此心血,你……可曾虧待其後人?”
“父皇,相父一生奔忙操勞,年近半百方有一子,孩兒怎能忍心虧待?相父去世時,相父獨子方才八歲。孩兒將其視若己出,悉心培養,還將您的孫女許配給他。”
“做得好啊!”
劉備讚許的看著阿鬥:“那此子可如其父孔明一樣,成為社稷棟梁?”
“這……”
劉禪哽咽,似乎不忍再說下去。
“怎麽了?”
“相父去世多年,國之漸敗,人心不攏。魏軍偷渡陰平,殺到綿竹,成都人心惶惶。相父獨子自告奮勇,掛帥領兵出城抵抗,然不敵魏軍,相父的獨子諸葛瞻、長孫諸葛尚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皆如何?”
“皆以身殉國……”
“啊??”
劉備大驚失色,他聽到孔明獨子殉國的消息比聽到國家敗亡的消息更讓他心碎。
那一刻,劉備眼淚止不住的流,心中反複湧現出一句話:
“孔明啊孔明,你到底是誰?我劉備何德何能,值得你父子如此相報?”
劉備痛心許久,努力的平複心情,他已下定決心,務必要將孔明請來。
隻是這次,他決不允許這位千古賢相再受一點委屈。
“那孩兒,你快說來,孔明先生在何處隱居,為父要速速將他請來。如你所說,若能提前得先生相助,或許很多事情會有轉機。”
劉禪大喜,趕緊說道:
“父皇,相父隱居在襄陽城外二十裏隆中,所居之地有一岡,因相父自號為‘臥龍先生’,故此崗又名臥龍崗。”
劉禪這麽一說,劉備立刻知道了大概方位。
“隆中,臥龍崗……明日我便齋戒沐浴,帶上重禮。親去臥龍崗,拜訪孔明先生,請其出山相助……”
阿鬥激動道:“如此甚好……隻是,劉景升那邊,當如何搪塞?”
一句話,讓劉備又陷入了沉思。
劉表既已通知其入襄陽一敘,他不去行嗎?
還真不行!
身為客將,本就容易遭人猜忌,若貿然抗命,恐連新野這巴掌大的地方都沒有了。
想來自己前世也去了,但到底還是有驚無險,安然歸來。
而且臥龍崗距襄陽不遠,做了萬全準備,去一趟倒也無妨。
“襄陽那邊,為父還是要去一趟的,不過你且放心,為父必做好應對。”
阿鬥歎了一口氣,劉備現在所處的位置身不由己,隻得囑咐道:“父皇若去,當使子龍叔父跟隨,另使三叔於城外接應。以不至於被蔡瑁所害也!”
“好!不過……阿鬥你還是叫我父親吧。這父皇之稱實令為父感到不妥。”
“是,父親。”
劉備又和阿鬥簡單的聊了聊一些瑣碎事宜,阿鬥便也困倦了。
雖然他心理上是成人,但身體上還是如小兒一般,貪吃,嗜睡,愛哭愛鬧,有時都控製不住自己。
這困意一來,他就不受控製的睡著了。
劉備輕拍著阿鬥將他放在搖籃裏,回到自己的屋中,卻久久難以入眠。
他躺在床上,腦海中梳理著從阿鬥那裏獲得的信息,滿心都是那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身影。
“孔明啊孔明,你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啊,你可知道,我已迫不及待與你相見……”
翌日,劉備命趙雲在左右護衛,命張飛帶十八精騎於襄陽城北接應。
便與伊藉同去襄陽見劉表。
劉備和伊藉騎馬走在隊伍前麵。
劉備便試探性的問伊藉:“先生,可知臥龍先生?”
伊藉笑了笑:“此乃高人,隻有耳聞,未曾見過。”
劉備笑了笑:“既是高人,景升兄何不尋之啊?”
伊藉長長的歎了一口氣:“劉景升治荊州仰仗蔡蒯兩家,旁人皆難入其法眼,臥龍自恃清高,又非自薦之士,故而未曾入幕。
哎,說起來,這臥龍先生與劉景升還有親緣,隻道不同耳。”
這個道不同說得直白點,就是劉表看不上孔明,同時孔明也看不上劉表。
劉備點點頭:“原來如此。”
這時,伊藉忽然想到了什麽,湊近劉備道:“對了,那孔明既不入景升府,玄德公何不將其請來輔佐,以成大業?”
劉備久曆世故,悟得一身識人用人的本領。
他知伊藉滿身才華不被劉表所重。
如子龍一般與其相見恨晚,恨不能與其抵足而眠。
劉備知此並非試探,乃真心為其考慮,其心中已將自己當成了摯友和主公。
明人不說暗話,劉備也坦然的點點頭:“不瞞先生,吾確有此意。”
伊藉歎了一口氣:“隻可惜在下不知臥龍所在何處,不能為使君分憂解難。”
劉備點點頭,他早已從阿鬥的口中知道了諸葛亮隱居的具體方位。
他想在去襄陽之前,先去臥龍崗拜會一番。
“我知臥龍先生身在何處,伊先生可願與我同往?”
伊藉拱手道:“既如此,在下願往。”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