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顧茅廬而不得

字數:5046   加入書籤

A+A-


    行至襄陽城外二十裏,劉備命隨行軍士就地安營,他帶趙雲伊藉二人去尋臥龍崗。
    趙雲打聽當地百姓,很容易確定了具體方位。
    三人便下馬登山,又往山上行至數裏,得見隆中景物:
    見山雖不高卻秀雅宜人,水雖不深卻澄澈見底。
    微風吹過,竹林沙沙作響,溪水流過,如聞悅耳鈴聲。
    又有猿鶴昂昂啼鳴,鳥蟬啾啾吟唱。
    劉備走在山路上,隻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如此景致,必有高人在此神隱!”
    伊藉抹了一把頭上的汗:“使君,趙將軍,不遠了吧。”
    趙雲指著前麵的山坳:“聽村民所言,過了眼前的山坳,有一間山莊,孔明先生就住在山莊草廬之中。”
    劉備大喜,對趙雲和伊藉道:“我今日若得臥龍先生,大業可成也!”
    然而此時他又有些忐忑:
    臥龍何等高人,能看得上現在的劉玄德嗎??
    那出師表中說我三顧,我卻來的匆忙,尚未問過阿鬥,前兩次為何沒能請來,別是有什麽事沒準備周全,怠慢了孔明先生啊!
    但既已來之,萬無退卻之理,繞過山坳,果見一莊,劉備來到莊前,整理一番衣冠,親叩柴門。
    一小童打著哈欠開門問道:“何人來訪?”
    劉備連忙拱手道:“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童子搖搖頭:“我記不得許多名字。”
    劉備苦笑:“你隻說劉備來訪。”
    童子說道:“先生前日出遊,至今未歸。”
    劉備問道:“先生去了何處?”
    童子說道:“蹤跡不定,不知何處去了。”
    劉備又問道:“那先生幾時得歸?”
    童子搖頭:“歸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數日,又或一兩月,半年也說不定。”
    聞聽此言,劉備惆悵不已,長歎一聲說道:“莫非我今日不得見先生乎?”
    有心在此等下去。
    趙雲卻勸慰道:“主公,既如此,不如且歸,回頭再使人來探聽,待先生歸來,再來拜訪。”
    劉備想了想:“也好!”
    當即囑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劉備拜訪。”
    童子慵懶的點點頭:“知道了。”
    遂關上莊門。
    此番不得見臥龍先生,劉備心中頗感失望。
    但想起前世三顧才請得臥龍,今生怎能那般順利,莫不如待見過劉表,回頭再來拜訪。
    當即下了山,帶隨行隊伍往襄陽而去。
    又行一日,抵達襄陽。
    而此時此刻,身在襄陽的劉表得知劉備前來,親自出城相迎。
    對於劉備,劉表向來關切照顧,以兄弟相稱,禮數非常周到。
    唯獨不給他地盤人馬,以便於拿捏。
    劉備也習以為常了。
    遙見劉表,劉備告誡自己,見孔明不得而致心情低落,此節萬不可在麵對劉表時表露出來。
    當即微微一笑,抱拳行了一禮:“備見過景升兄。”
    “哎呀賢弟,為兄真想你也!”
    說著,劉表徑直走上來,拉住了劉備的手,與他共乘車駕。
    劉表雖過花甲之年,但人長的高大挺拔,身上衣服也奢華無比,舉手投足間更是帶著成功人士特有的風範和氣派。
    無論他站在誰的麵前,都會讓對方相形見絀。
    唯獨劉備,謙遜有禮,從容不迫,喜怒皆不形於色,卻絲毫不被劉表氣場所壓。
    想反,和劉備在一起,劉表倒有種莫名其妙的壓力。
    劉表請劉備入城,以強壯勇武軍士手執劍盾起舞後以四佾軍陣擺出“迎皇叔”三個大字,既彰隆迎,又顯威壓。
    演武過程,劉備臉上並未表現出任何表情,隻靜靜的看著表演結束,淡淡一笑對劉表點頭致謝。
    後劉表設私宴款待,酒過三巡,便見劉表神情低落,長籲短歎。
    劉備便問:“兄長為何歎氣?”
    劉表緩緩說道:“曹操大敗三袁,袁譚、袁尚兵敗被殺,袁熙北逃遼東。今北方已定,曹操必生吞荊州之心,唉……”
    說到此處,劉表又長長的歎了一口氣,繼續道:“昔日不聽賢弟之言,未在其攻打三袁之時,乘虛北進,奪取許都。至如今失去良機,悔之晚矣……”
    劉備確實在幾個月前給劉表提出北上進攻曹操的方略,但被劉表否決。
    劉表當時的想法是,江東與我荊州有殺父之仇,若舉荊州之兵攻打曹操,後方恐被江東所襲。
    劉備又提出使趙雲率軍據三江以抵孫權的建議,卻又被劉表否決。
    他不想把兵權和重要的隘口分給劉備的人。
    遂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進取許都的機會。
    對此,劉備也並沒有埋怨,還寬慰道:“兄長不必因此顧慮,當今天下大亂,幹戈四起,兄長坐擁荊襄九郡,兵強馬壯,何懼曹操?”
    劉表點點頭,而他此時真正顧慮其實並不是曹操。
    劉表思索著,神色低落撫麵而泣。
    劉備又問道:“兄長這又是為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表又歎了一口氣:“愚兄乃為二子之事所慮,前妻陳氏所生長子劉琦,為人雖賢,但柔懦不足立大事,後妻蔡氏所生少子劉琮,生性聰穎,深得我喜愛,我欲廢長立幼,又恐礙於禮法。欲立長子,無奈蔡氏族人皆掌管荊州軍務,後必生亂。因此委決不下,賢弟你看……”
    劉表說到此處,抬頭看向劉備,希望劉備此時能給出一個靠譜的建議。
    劉備麵色如常,心中卻陡然一震。
    沒錯!
    阿鬥說的一點沒錯!
    果然劉景升喚我前來主要問的是這件事。
    當如何回答?
    劉備仔細分析劉表這幾句話,劉備發現了端倪。
    比如,劉表言:長子劉琦柔懦不足成大事,少子劉琮生性聰穎,深得我喜愛。
    劉備久居荊州,熟知二子品性,總結於心:
    劉琦者,性溫良恭儉,訥言敏行,待人摯誠,身懷大義。然誌略未展,不精權謀,又多有憂懷之心,可做一守城之主。
    劉琮者,性懦而無斷,少謀寡勇,為勢所驅,不堪大事,年幼懵懂,卻有傀儡之相,荊州若給他早晚必失。
    孰優孰劣明眼人一看便知。
    聞景升兄如此說,莫非心裏更傾向於立劉琮?
    還是說對幼子的溺愛使他難辨優劣?
    劉備有心順著他說,又想到自己入主新野以來,沒少承蒙劉琦的照顧。
    這搬弄是非,落井友朋的話他實在難以出口。
    隻得說道:“此乃兄長家事,當從長計議,備乃外人,不便參與。”
    劉表抓起劉備的手,繼續問道:“你我兄弟親如手足,隻管直言無妨,你可知,為兄已無他人可倚仗。”
    “這……”
    劉備捋著青髯細想片刻,想通了一個問題。
    劉表如此執著的相問,或許未必真想立劉琮。
    表麵傾向立劉琮,實則想利用自己,為劉琦進言,以製衡蔡氏。
    劉備心想,事到如今,為了大公子劉琦,當如實回答。
    當初我孤身一人,尚能脫險,今我有子龍相伴,做了萬全準備,那蔡瑁又能奈得我何?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